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韋孝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韦孝宽
Remove ads

韋孝寬(509年—580年12月19日),名[1],一名叔裕孝寬以字行京兆郡杜陵縣(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人,出自京兆韋氏東眷,南北朝時期北魏西魏北周軍事家,京兆韋氏鄖公房始祖。

Thumb
韋孝寬射還賞格

生平

早年

韋孝寬家族世代為三輔望族,祖父韋真憙是北魏馮翊郡、扶風郡二郡太守,父親韋旭右將軍南豳州刺史。韋孝寬聰敏且和順端正,涉獵了經書和史書,虛歲十五時,就有豪壯的志向,善於謀劃計算,有見識的人稱讚他[2]。當時韋孝寬和崔彥穆邢子才一起進入中書學,三人之間特別友好[3]。韋孝寬二十歲左右,恰逢蕭寶夤在關中地區叛亂,韋孝寬就拜謁朝廷,請求擔任軍隊前鋒。朝廷讚賞韋孝寬,當即任命他擔任統軍。韋孝寬跟隨馮翊公長孫承業西征,每次戰鬥都有功勞,出任國子博士,代理華山郡太守。當時侍中楊侃為大都督鎮守潼關,引薦韋孝寬擔任司馬。楊侃為韋孝寬的才華感到驚異,把女兒嫁給了韋孝寬。永安年間,韋孝寬擔任宣威將軍給事中,很快獲賜爵山北縣男。普泰年間中,韋孝寬擔任都督跟隨荊州刺史源子恭鎮守穰城,以軍功擔任淅陽郡太守。當時獨孤信擔任新野郡太守,同時隸屬荊州,獨孤信與韋孝寬感情很親密,兩人的行政都屬於優等,荊州官吏和百姓稱兩人為連璧[4][5]

Remove ads

歸附西魏

大統三年(537年),隨宇文泰雍州,攻占潼關後,即授恆農郡守。沙苑之戰中兼任大行台左丞,與獨孤信入洛陽,為陽城郡守,復與宇文貴怡峰接應潁川義軍,破東魏大將任祥堯雄潁川。又進平樂口,下豫州,獲東魏豫州刺史馮邕。大統四年(537年),河橋之戰中西魏戰敗,轉任持節、鎮東將軍,行宜陽郡事。不久遷車騎大將軍、南兗州刺史。大統五年(538年),進爵為山北縣侯,又加通直散騎常侍。

鎮守玉璧

大統八年(541年),韋孝寬出任大都督、晉建汾三州正平郡諸軍事、晉州刺史。鎮守玉璧(今山西稷山附近),兼代理南汾州刺史。大統十二年(545年),玉璧之戰爆發,韋孝寬作為玉璧守將,固守城池兩月(苦戰六旬),東魏傷及病死者十之四五,高歡最終急怒而致病,退軍後病發身亡。韋孝寬以功封建忠郡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戶。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

東征西戰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為雍州刺史。西魏恭帝元年(554年),以使持節、大將軍與燕公于謹平定江陵,以功別封一子韋諶為穰縣開國公。回師後拜尚書右僕射,賜姓宇文氏。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北巡,命韋孝寬再次鎮守玉壁。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拜小司徒北周明帝元年(557年),參麟趾殿學士,考校圖籍。又為延州(陝西延安)總管。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以韋孝寬立勛玉璧,在玉璧設置勛州,仍授勳州總管。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進位柱國。北周武帝天和五年(570年),進爵鄖國公,食邑五千戶。北周武帝建德年間,上「平齊三策」。北周武帝建德五年(576年),周武帝征討北齊,韋孝寬為行軍總管,晉州平定後,鎮守晉州(治白馬城今山西臨汾境)。577年,北齊滅亡,周武帝班師回朝,韋孝寬隨駕還京。拜大司空,出為延州總管,進位上柱國

平定淮南

大象元年(579年),除徐、兗等十一州十五鎮諸軍事、徐州總管。又為行軍元帥,徇地淮南。以平淮南之功,別封一子韋壽為滑國公,邑五千戶。

尉遲迥之亂

大象二年(580年),周宣帝駕崩,楊堅輔政,相州總管尉遲迥知道楊堅將要不利於宇文氏政權,圖謀舉兵討伐楊堅。北周朝廷暗中探悉,派遣韋孝寬迅速前往替換尉遲迥。韋孝寬將要到達朝歌時,尉遲迥派遣大都督賀蘭貴持他的親筆信來迎接。韋孝寬留下賀蘭貴與他交談,交談中韋孝寬懷疑尉遲迥會有變,於是假稱有病緩慢前行,又派人前往相州求取醫藥,暗中觀察尉遲迥的動靜。尉遲迥派韋孝寬的侄子韋藝迎接韋孝寬,韋孝寬向韋藝詢問尉遲迥的所作所為,韋藝是尉遲迥的同黨,不告訴韋孝寬實情。韋孝寬大怒,要把韋藝斬首,韋藝害怕,就把尉遲迥密謀的話全部告訴韋孝寬。於是韋孝寬帶着韋藝向西逃走[6][7],每到驛站,韋孝寬就把驛站的馬匹全部帶走,對驛站主管說:「蜀公尉遲迥將要到達,應當迅速準備酒食。」尉遲迥很快派遣儀同大將軍梁子康帶領數百騎兵追趕韋孝寬,追兵每到驛站,就遇到豐盛的酒宴,又沒有可換的馬,於是延遲滯留,韋孝寬和韋藝因此得以逃脫[8]。尉遲迥起兵,韋孝寬跑回洛陽。六月,以孝寬為元帥東伐尉遲迥,討伐平定。十月,韋孝寬凱旋迴到京師。十一月二十七日(580年12月19日),韋孝寬在長安壽貴里去世,虛歲七十二,朝廷追贈使持節太傅上柱國、懷衡黎相趙洺貝滄瀛魏冀十一州諸軍事、雍州牧,諡號襄公,當年十二月九日(580年12月30日)歸葬於萬年縣壽貴里[1]。韋孝寬在邊境多年,屢次抗擊強敵,所有的謀劃在布置之初都沒人能理解,見到謀劃成功,才驚嘆佩服。韋孝寬雖然在軍隊中,卻專心致志於文學和史學,政務的閒暇時光,經常閱覽書籍。韋孝寬晚年患有眼病,還是命令學士閱讀書籍給自己聽。韋孝寬很早就父母去世,他侍奉哥哥和嫂子十分謹慎,所得到的俸祿不入自己的住宅。對於失去父母的親族,韋孝寬一定給予賑濟與撫恤,朝廷和民間都因此稱讚他[9]。韋孝寬兒子韋諶虛齡十歲時,魏文帝元寶炬想要把女兒嫁給韋諶。韋孝寬認為哥哥韋敻之子韋世康比韋諶年長而推辭。元寶炬很讚賞韋孝寬,於是就把女兒嫁給韋世康[10][11]

Remove ads

墓地墓誌墓碑

韋孝寬墓碑原位於西安市長安區炮里鄉留村,為開皇二年立,1970年代佚[12],韋孝寬墓誌於1990年春出土於長安縣韋曲鎮北原上[1]

韋孝寬墓誌

墓誌蓋:周上柱/國鄖襄/公墓誌

大周使持節太傅上柱國雍州牧鄖襄公之墓誌

公諱寬,字孝寬,本姓韋氏,京兆杜陵人。商丘盛玄帝之緒,相土隆彤弓之業,二相聲高,騰芳漢簡,三君德懋,流曜縣圖,衣纓之盛,羽儀當世矣。祖真憙,清規雅量,見重縉紳,歷馮翊、扶風二郡守,贈涇州刺史。父旭,道風素望,蔚為世翊,官至尚書右丞,幽州刺史, 贈司空公,諡曰文惠。公兩儀降氣,五緯垂精,膺大德之期,踐通人之會,峨然與崐閬同仁,浩乎與江河合智。風聲傑出,器望孤標,材兼將相,藝備文武。申韓富強之術,存於度內;孫吳鉦鼓之教,得自胸中。屬魏歷初屯,中原方割,西夏肆逆,東王出討。公弱冠從戎,立功秦地。建義初,拜國子博士,仍轉通直散騎侍郎,山北縣開國男。太祖龍飛百二,虎據三分,折勝籍帷幄之謀,扞城資腹心之用,委質策名,順風從豁,竭在三之節,懷靡二之誠,除大行台左丞。自是東征西伐,必預行聞,契潤艱虞,櫛沐風雨。時兩河未靜,三川大亂,公出軍陽城,亟摧惡黨,治兵陰地,屢折兇徒,授恆農郡守,尋轉持節、鎮東將軍,帶宜陽郡事。俄遷車騎大將軍、南兗州刺史,進爵為侯,又加通直散騎常侍。尋授大都督、晉建汾三州正平郡諸軍事、晉州刺史。東秦放命,敢肆穿窬,驅率犬羊,攻圍城雉,仵梯衝於天上,飛鋒鏑於地中。公外仗朝威,內揚神□,隨方捍禦,綿歷六旬,流血成川,積屍如莽。既而妖徒力屈,元惡計窮,泉水不枯,便看亂轍,箭杆未盡,已覩投衡。建此殊功,用隆賞典,封建忠郡開國公,邑一千五百戶。尋除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又為雍州刺史,宣條布政,導惠齊祀,變六輔之風,正五方之俗,遷使持節、大將軍。

江陵之役,功有勛焉,師還,別封一子穰縣開國公。又轉尚書右僕射,鈐品之寄,才望是歸,授小司徒。

有周御歷,賜姓宇文氏。又為延州總管,風行狄土,威凌沙塞,折膠絕埃塵之急,囊書息烽燧之驚。轉為勛州總管,俄遷柱國,定封鄖國公,邑五千戶。大風起猛士之哥,屬車異威邊之寶。公再鎮汾隅,實宣聲略,拜大司空。水上載平,棘木斯蔚,尋遷上柱國。式遏為重,居中更輕,除徐州總管。時句吳未賓,洞庭負固,桐柏之南,剪為異域。授公行軍元帥,委之經計,運開山之術,申蹩樓之勇,百城霧卷,千里霜摧。別封一子滑國公,邑五千戶。

宣皇宴駕,嗣主幼沖,布惠宣威,實資朝彥,授公相州總管。尉遲迥志圖問鼎,岨兵作亂,天子乃心東顧,聽朝不怡,公武略夙標,英圖橫厲,仍授以元帥,總兵薄伐。一麾而清沁渚,再而廓漳濱,沴氣克消,地有武丘之號,妖精載蕩,具有聞喜之名。飲至禮成,策勛末賞,天不憗遺,良木雲壞,春秋七十有二,以大象二年十一月廿七日死於京第。縣官興懸轍之感,上宰軫奔車之悼,詔贈使持節、太傅、上柱國、懷衡黎相趙洺貝滄瀛魏冀十一州諸軍事、雍州牧,諡襄公,禮也。

惟公命世降生,含和挺質,立行成則,出言有章,三德聿修,九思無爽,筮仕遇群飛之日,結髮值龍戰之秋。侚義忘躬,識貞心於勁草;推誠奉國,表高節而後彫。棟干之望有歸,謨明之寄攸在。至如料敵出奇,舉不失德,安邊定遠,計無遺算。及道隆四履,業冠五侯,居高而能撝損,處貴而不驕忲。求仁履信,風雨不己,趣賢愛士,吐握忘疲。身不怨於天下,行無忤於一物。故能保茲盛德,令此榮聲,同成文於立言,並孫僑於遺愛。越其年十二月九日歸於萬年之壽貴里,屬國立玄甲之兵,輕車陣五營之騎,賓門哀次,空悲即遠之及,山椒解駕,更悼如疑之 還丘陵若徒,芳猷不墜,其詞曰:

昭昭胤緒,既浚且崇,居相以德,作伯由功。世傳盛業,門嗣高風, 山川秀氣,實生我公。凰歷基初,龍圖運俶,載驅金陣,實勤韎服。吳鄧謀猷,良平心腹,望隆軒冕,寄深符竹。金章去里,玉節臨封,狡焉肆毒,逼我崇墉。百樓禦侮,九地折衡,妖徒棄甲,令績刊鍾。五湖叛換,兩河跋扈,總勒驍雄,驅馳貔虎。大風染鍔,長蛇釁鼓,地紐還維,天經重補。功名不已,人世忽而,遺愛千葉,立言一時。山門畫冷,松庭夜悲,佳城或啟,清塵在茲。夫人華陰楊氏,生長子那罹,長女長英。夫人滎陽鄭氏改姓賀蘭,生世子總,次子壽。夫人河南拓拔氏,生子霽。

長子那罹早喪,贈使持節、儀同三司、中平縣開國。次子諶,字奉忠,使持節、儀同大將軍、陵蓬二州刺史、禳縣開國公,繼第四弟子遷後。世子總,字善會,使持節、開府、京兆尹,殞於王事,贈柱國、蒲陝熊中義五州刺史、河南郡開國公,諡曰貞。次子壽,字世齡,使持節、開府儀同大將軍、京兆尹、滑國公。次子霽,字開雲,使持節、開府儀同大將軍、安邑縣開國伯。次子津,字悉達,使持節、儀同大將軍、武陽郡開國公。次子無漏,永安縣開國侯。總子世孫圓成,使持節、開府儀同大將軍。長女普安郡公主,適開府、少保、新蔡郡開國公解斯恢。

家庭

祖父

  • 韋真憙,北魏馮翊郡扶風郡二郡太守,贈涇州刺史[1]

父親

  • 韋旭,北魏尚書右丞、豳州刺史,贈司空公、諡號文惠[1]

兄弟

  • 韋敻,十次徵辟不出,號逍遙公
  • 韋孝固,吏部郎中、贈雍州刺史、安平恭子
  • 韋子遷,北魏安定縣開國鄉男
  • 韋□順,西魏奉朝請、假節、中壘將軍、東秦州刺史

妻妾

  • 弘農楊氏,北魏侍中、衛將軍、右光祿大夫、濟北郡公楊侃之女,生韋那罹、韋長英[1]
  • 鄭毗羅,出自滎陽鄭氏,西魏末年改姓賀蘭氏,北魏使持節、安東將軍、豫州刺史鄭祖育孫女,儀同三司、顯親縣開國男鄭僧覆之女,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安憙縣開國伯元誘外孫女,虛齡十七歲嫁給韋孝寬,封安樂郡君,生韋總、韋壽,魏廢帝二年六月廿六日(553年7月22日)在京兆郡壽貴里永康寺中去世,虛歲廿四,同年十一月庚申朔一日庚申(553年11月21日)葬於洪固鄉北原,建德六年歲次丁酉十一月庚午朔十五日甲申(577年12月10日)改葬於京兆洪固鄉韋氏家族舊墓[13]
  • 元幼娥,一度改姓拓拔氏,北魏使持節、開府儀同三司、大宗正卿、常山王元淑孫女,生韋霽,開皇七年三月二十三日(587年5月6日)因病在洪固鄉住宅中去世,虛歲六十七,大業六年七月二十三日(610年8月17日)葬於洪固鄉疇貴里韋氏家族舊墓[13]

子女

  • 韋那罹,長子,早亡,追贈使持節、儀同三司、中平縣開國公[1]
  • 韋諶,次子,使持節、儀同大將軍、陵蓬二州刺史、禳縣開國公,過繼給韋孝寬四弟韋子遷[1]
  • 韋㧾,世子,使持節、開府、京兆尹,追贈柱國、蒲陝熊中義五州刺史、河南郡開國公,諡號貞[1]
  • 韋壽,第四子,使持節、開府儀同大將軍、京兆尹、滑國公[1]
  • 韋霽,第五子,使持節、開府儀同大將軍、安邑縣開國伯[1]
  • 韋津,第六子,使持節、儀同大將軍、武陽郡開國公[1]
  • 韋無漏,第七子,永安縣開國侯[1]
  • 韋長英,嫁北周湖州刺史、雍州都督皇甫道[1][14][15]

孫子女

  • 韋圓成,使持節、開府儀同大將軍[1]
  • 韋纖婉,封普安郡公主,嫁開府、少保、新蔡郡開國公斛斯恢[1]

延伸閱讀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周書/卷31》,出自令狐德棻周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北史·卷064》,出自李延壽北史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