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韓國起源論

宣揚朝鮮半島為世界其他文明發源地的論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韓國起源論是宣稱朝鮮半島為其他國家文化發源地的觀點。具體表現包括將中國日本乃至世界的文化與技術指稱為朝鮮半島所創造和發明,宣稱他國名人是韓國人的後代,以及宣稱某名人具有韓國血統等。中國大陸、日本等地也有很多以此為主題的流言和假新聞

背景

新史觀運動

韓國起源論始於何時並無定論,成書於20世紀初的《揆園史話》、《桓檀古記》已經表現出了韓國起源論的淵源,書中指古朝鮮山神檀君取代、派太子扶婁大禹治水[1]。但在中國台灣日本等地受到注目則是在網路普及之後。在韓國起源論廣為人知之後,帶動相關各國國民的反韓情緒[2][3]

這些主張在朝鮮日治時代生根。當時朝鮮獨立運動的重要人物申采浩,自朝鮮亡國後流亡於中國東三省、北京、上海等地,思考朝鮮民族的根源,最終在1924至1925年間發表影響深遠的建構歷史書《朝鮮上古史》,提出朝鮮族始於檀君。[4][5]申采浩一改以往朝鮮王朝箕子朝鮮作為朝鮮半島首個朝代的傳統史觀,突出民族歷史[5],將高句麗的強盛,抵擋中國()的入侵,視為朝鮮民族的共同驕傲,以此說明朝鮮民族有能力對抗外族入侵,反抗日本[5]。其民族主義新史觀亦渲染朝鮮民族英雄。例如對16世紀時日本入侵朝鮮的歷史描述明顯淡化中國明朝派兵幫助朝鮮,而是將重點放在本民族英雄人物李舜臣的英雄事跡上。[5]迄今,申采浩在南北韓均被喻為「最偉大的史家」,其學說被信守不移[6],韓朝兩國亦將檀君朝鮮作為兩國歷史的開端。[7]

在申采浩之後,朝鮮出現了一些極端民族主義者,比如柳寅植、李炳憲等。柳寅植曾說:「三國以來,雄據東部,凌轢支那,或席捲中土,或侵擾邊方,與黃帝子孫,血戰數千年,東洋武強之國,無與我比也。」[8]「滿洲一幅,元是朝鮮幅員也」[9]他還將滿族視為檀君後裔,將清朝入主中原視為檀君後裔對中原的統治。[10]李炳憲認為伏羲也興起於長白山,伏羲、舜、女真都是朝鮮族,從伏羲到舜,到金、清,是朝鮮族先後四次占據中原的歷史。[11]青吾寫道:「地形狹長,恰似猛虎,又如臥蠶,又像舞袖的仙人。往昔崇尚領土主義和軍閥主義的時代,可以併吞或侵蝕支那大陸;近古崇尚平和主義時代,獨於煙霞縹緲間享受安閒,謳歌泰平;並帶有未來世界平和先驅者的氣像。」[12]李丙燾在論述高句麗歷史對於朝鮮人的意義時說:「作為弱骨貧血的現今朝鮮人,當神馳往古之時,如果說能夠給予多少刺激、興奮、或慰安的東西,那就是(東方)三國的史跡。而三國中,沒有比翻開那興起於渺小的鴨綠江畔一隅之地,最終建成包括遼左漢北(遼河以東、南漢江以北)的滿鮮地域,東方未曾有的大國的高句麗的歷史,讓我們的感受更加切實的了。」[13]

Remove ads

發明論主張

1993年,朝鮮宣布在平壤附近找到檀君陵,在公報中說:「5000年檀君始創朝鮮,是創立朝鮮民族的一件劃時代事件,朝鮮族是同質同族的民族,在歷史中繼承著同一血液和文化。」[14]在王陵中,當時發現一口高句麗時代的釘子,朝鮮拒絕獨立調查,縱使如此,這一發現又牽起南北兩韓的熱潮。2007年,南韓政府決定將這段具爭議的歷史,加入高中教材[15],指出根據成書於13世紀的三國遺事記載,古朝鮮正是由檀君於公元前2333年開創[15]成均館大學一名不願具名的教授接受韓國最大英文報章《韓國時報》訪問時指[15],該書只說檀君的年代與帝重疊,並沒有說其他內容。[15]

部分事例

更多信息 事例, 論點 ...
Remove ads

國土爭議

不少南韓人認為韓國曾擁有的領土並不是只有朝鮮半島。南韓網頁出現很多古怪的地圖,顯示不少現在中國的領土「自古以來就是韓國的一部分」,甚至世界各地。成書於20世紀初的不受韓國學術界普遍認同的偽歷史書桓檀古記》宣稱高句麗和百濟多次占領今天的山東江蘇浙江山西河北、北京等地[82]

另外,在2007年初中國長春舉行的亞冬會中,登上領獎台的韓國選手們舉起寫著「白頭山(長白山)是我們的」的紙牌,結果遭網民惡搞,其中一種版本為他們舉起寫著「火星也是我們的」的紙牌,連背景也轉到火星,附近更有外星人舉起寫著「SB棒子」的紙牌。[83]

誤報與網路流言

中國大陸、臺灣及日本各地皆有惡作劇假稱為新聞,說是引據某韓國大學研究的文章流傳在網路上,然後被媒體作為新聞加以報道。在韓國起源論的風波中,不知起源何處,一連串仿照韓國創造論的惡作劇在網絡出現,指南韓有人聲稱孔子孫中山、以至韓寒都是韓國人,事後被發現偽造,部分更被主流媒體報導,令真假難辨[84][85][86]

從中國到韓國,不少媒體均批評這些造假現象,認為無助改善兩國關係,網易2010年刊文,列有一些偽造的韓國起源論指控,批評部分媒體不負責任造謠,「依賴『燦爛文化』帶來安全感」,對「搶奪」顯得「過度敏感」,對中國「被謠言左右的民族情緒」表達「憂慮」。[87]

更多信息 事例, 解說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關聯條目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