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齶-噝音同言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齶-噝音同言線(Centum-Satem isogloss)是對印歐語系下語言進行劃分的主要標準之一,它將印歐語劃分為齶音類語言(Centum)和噝音類語言(Satem),劃分依據是原始印歐語中三組軟齶音——
*kʷ | *gʷ | *gʷʰ | 唇軟齶音 | 合併為〈噝音〉語言 | |
合併為〈齶音〉語言 | *k | *g | *gʰ | 純軟齶音 | |
*ḱ | *ǵ | *ǵʰ | 齶化軟齶音 | 齒擦音化為〈噝音〉語言 |
![]() |

在後繼語言中的表現形式。噝音類語言中,唇軟齶音和純軟齶音之間的區別消失,同時將齶化軟齶音噝音化。齶音類語言相反,硬齶化軟齶音和純軟齶音之間的區別消失。這個過程在語言學又稱作噝音化(Satemization)過程。
大致來講,「東部」語言是噝音類,包括印度-伊朗語族、波羅的語族、斯拉夫語族等,齶音都退化成為/s/、/ś/或/h/音;「西部」語言是齶音類,包括日耳曼語族、義大利語族、凱爾特語族等。齶音類-噝音類的等語綫處在希臘語和亞美尼亞語之間,同時希臘語也有一些噝音類的特徵。有一些語言可能兩類都不屬於,比如安那托利亞語族、吐火羅語族,可能還有阿爾巴尼亞語。總之,這種兩分法是屬於「並系」(或近源,paraphyletic)的,也就是說並沒有存在過「原始噝音語」或「原始齶音語」,但是發音變化是在很久之前(大約在公元前第三個千年內)現在已經絕跡的後原始印歐語言中隨地域逐漸傳播的。
歐洲語言中稱將這一同言線劃分出的兩大分支稱為 centum 與 satem,它源於拉丁語與阿維斯陀語中對「百」的稱呼。這兩個詞是同源的,首音均源於原始印歐語的齶音 *ḱ,不過在屬齶音語的拉丁語中,c 仍代表軟齶音,而在屬噝音語的阿維斯陀語中,該音已演變為噝音 s。
Remove ads
分支語言中之語音對應
Remove ads
註腳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