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蘇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香蘇散中藥方劑名稱,用來治療腸胃型感冒。其症狀,除了怕冷怕風外,伴隨著腹部脹氣

事实速览 香蘇散, 劑型 ...

出處

本方劑有數個出處,處方也不甚相同,但所治療之症狀大同小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這是本方最常用的方劑組成,一般若無特別指名,多指此方。
  • 《幼科金針》卷上
  • 《世醫得效方》卷一
  • 台灣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處方

功用

治療胃腸型感冒。

辨症要點

可以從表症與氣滯二大症狀來分辨:

  1. 外感表症: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無汗。
  2. 氣積阻滯:本方所指之氣滯,以肝、脾系統所帶來的為主,主要表現在胸脘痞悶,不思飲食。[1]
  3. 其他:苔薄白,脈浮。

方劑組成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香附子(四兩; 120g) 、紫蘇葉(四兩; 120g)、炙甘草 (一兩; 30g) 、陳皮(二兩; 60g),每次服用 3錢(9克)。[2]
  • 《幼科金針》卷上:香附、蘇葉、陳皮、甘草、柴胡桂枝防風羌活生薑[註 2]
  • 《世醫得效方》卷一:香附子(五兩;150克,炒,去毛)、紫蘇(二兩半;75克)、陳皮(二兩;60克)、 炙甘草(二兩;60克)、蒼朮(二兩;60克),每次服用3錢。[3][註 3]
  • 台灣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處方:香附子、蘇葉、陳皮、甘草、生薑、蔥白。[註 4]

加減

本方有一味變方,為加味香蘇散,出自《醫學心悟》,即在原方外,再加荊芥(1錢)、秦艽(1錢)、防風(1錢)、蔓荊子(1錢)、川芎(半錢)、生薑(三片)而成。[4]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分類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