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鳥島
太平洋島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鳥島(日語:南鳥島/みなみとりしま Minami Torishima),亦名馬庫斯島(Marcus Island),是日本在太平洋中的一個珊瑚島,地理上位於大洋洲,鄰近關島和北馬利亞納群島,行政上屬東京都小笠原村管轄。
南鳥島位於北緯24°18′,東經153°58′,該島面積1.52平方公里,為日本最東端的領土,西距最近的日本領土小笠原群島1,267公里,西北距東京1,848公里,東南距威克島1,415公里,西南距馬利安納群島1,021公里,它是唯一位於日本列島東側、橫跨太平洋南北的日本海溝以東的島嶼。南鳥島也是日本唯一一座不與其他島嶼的排他性經濟水域(EEZ)接壤的島嶼。從本島到沖繩縣與那國町的附屬岩「トゥイシ」之間的距離約為3,144公里,是日本施政領域內島嶼間最長的大圓距離。
目前島上沒有一般居民(民間人),但防衛省(海上自衛隊)、國土交通省(關東地方整備局與氣象廳)的職員會常駐於島上。民間人士禁止進入,也無法以觀光為目的造訪。除了常駐職員外,只有在進行調查、採訪或承接作業(役務)等特定目的時才可獲准登島。此外,島上沒有醫師或醫療設施,且禁止釣魚食用,因為食用島周邊魚類可能引發食物中毒,危及生命[來源請求]。
Remove ads
概要
- 氣候
- 根據柯本氣候分類法,南鳥島屬於熱帶乾濕季氣候(Aw)。
- 月平均氣溫:2 月為 21.8°C,7 月為 28.5°C
- 年平均氣溫:25.8°C,全年溫暖
- 降水量:在日本國內屬於較少的地區 南鳥島因距離大陸遙遠,全年氣溫差較小,但年均日平均氣溫較差約 6.7°C,顯示寒候期仍會受到來自北極地區的冷氣團影響。 極端氣溫記錄:
- 最低氣溫:1976 年 2 月 10 日 13.8°C
- 最高氣溫:1951 年 7 月 17 日 35.6°C 其他特徵:
- 無積雪記錄
- 南鳥島在11 月、12 月、1 月分別保持著日本國內最高氣溫紀錄:
- 1953 年 11 月 4 日:34.2°C
- 1952 年 12 月 5 日:31.6°C
- 1954 年 1 月 7 日及 2021 年 1 月 9 日:29.7°C
- 地形與面積
- 為一座邊長約2公里的三角形平坦島嶼。
- 2024年7月1日時的官方面積為1.47平方公里。
- 島上最高點海拔僅9公尺。
- 周邊海域特性
- 島嶼周圍為淺水珊瑚礁,但潮流湍急,游泳危險。
- 所屬海域為「北西太平洋海盆」。
- 與其他陸地距離皆超過1,000公里。
- 珊瑚礁外側即為水深1,000公尺的海底斷崖。
- 板塊與地質位置
- 日本唯一位於太平洋板塊上的島嶼。
- 唯一位於日本海溝東側的日本領土。
- 設有日本最東端的電子基準點。
- 電子基準點的意義
- 提供太平洋板塊上的觀測資料,有助於解析板塊運動。
- 被納入「國際地球基準座標系」的參照點之一,對全球座標網的均質分布具重要價值。
- 板塊運動與速度變化
- 南鳥島持續向西北西方向移動。
- 2011年東北地方太平洋沖地震後,移動速度加快約一成。
- 原速:每年8公分 → 加速後:每年8.8公分(截至2014年)。
- 其它
- 島上設有軍事機場南鳥島航空基地,並有南鳥島航空派遣隊駐紮。
-
南鳥島の空中寫真。
1975年11月20日撮影。
國土航空寫真。 -
南鳥島の地図
-
日本本土との位置関係
-
南鳥島電子基準點設置
Remove ads
歷史
- 約20萬年前:地殼抬升成島。
- 1543年:據傳西班牙東洋艦隊伯爾納多·德拉·托雷首次發現。
- 1864年:夏威夷宣教船「晨星號」確認位置,並將該島命名為「馬庫斯島」。
- 1874年:美國測量船「Tuscarora」測量。
- 1880年:法國軍艦「Eclai-leu」測量。
- 1885年:英國帆船「Nutt」失事,日本船員登島。
- 1886年(或1883年):日本人信崎常太郎(或信岡常太郎)登島。
- 1893年:靜岡縣齋藤清左衛門聲稱登島。
- 1896年6月30日:水谷新六到達,同時從母島46人移住該島,並將村落命名為「水谷」。
- 1898年7月19日:日本宣佈佔領該島。
- 1898年7月24日:正式命名「南鳥島」並納入當時的東京府小笠原支廳管轄。
- 1902年:南鳥島事件,日美爭奪主權;美國由夏威夷派出軍艦,嘗試取得該島主權,但日本也派出軍艦,日本軍艦牽制美方,並率先美國一步登島牽制,兩軍在島上發生小規模衝突,最終以和解方式且承認該島為日本領土。地質調查發現磷礦(鳥糞石)含磷酸30%。[1]
- 1903年:水谷獲准採集鳥糞石,盛時年產1,000噸,約60–70名勞工作業;後權利轉至南鳥島合資會社,再轉至全國肥料株式會社。
- 昭和初期:因經濟不況、資源枯竭,磷礦開採終止。
- 1928年:戶數19,人口30(男21人、女9人)。
- 1935年:最後一戶撤離,成無人島;帝國海軍設立氣象觀測所。
- 1942年3月4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在島上駐軍4,000人,美國海軍於該日對該島第一次進行空襲[2],並在次年1943年8月31日起多次進行空襲,但均未試圖登陸佔領[3]。
- 1943年7月1日:將東京府改制為東京都。
- 1945年:美軍佔領。
- 1951年:氣象廳受美方委託恢復觀測。
- 1952年:根據舊金山和約,該島交付美國託管。
- 1963年:南鳥島羅蘭C局建成,美國海岸警備隊駐留。
- 1968年6月26日:美國將島歸還日本,納入東京都小笠原村;成立海自南鳥島航空派遣隊。
- 1993年:美國撤出羅蘭C局,交由海上保安廳(南鳥島ロランC局)管理。
- 2018年4月11日 - 根據《共同社》報導,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和東京大學團隊昨日宣布,針對南鳥島近海海底所做的稀土濃度調查結果顯示,在2,500平方公里內蘊藏量超過1,600萬噸,等同全球數百年的消費量。[4]
- 2002年:電子基準點設置。
- 2009年:指定鳥獸保護區;同年羅蘭C局因GPS普及廢止。
- 2012年6月28日:東京大學發現海底稀土泥,推估含量可供日本數百年需求。
- 2024年6月21日:日本財團與東京大學宣布發現高密度錳結核分布區。
Remove ads
生物
- 南鳥島守宮(ミナミトリシマヤモリ)
- 曾棲息於島上,屬壁虎科。
- 1952年後未再確認,推定島上族群已滅絕。
- 雖名含「南鳥島」,實非島上特有種,推測自密克羅尼西亞漂流而來。
- 非洲大蝸牛(アフリカマイマイ)
- 外來種,數量眾多。
- 攜帶對人體有害的寄生蟲,具公共衛生與生態威脅。
島內的施設與交通

一般市民並未定居,僅有管理飛行場設施的海上自衛隊硫磺島航空基地隊的南鳥島航空派遣隊(約10人)、氣象廳南鳥島氣象觀測所(約10人)、關東地方整備局南鳥島港灣保全管理所(3人)等職員輪流常駐[5][6]。南鳥島航空基地設於島上,也是氣象通報的觀測地點。業餘無線電台方面,設有氣象廳的社團電台 JD1YAA[7],來島者也可能運用個人電台。過去曾有海上保安廳的社團電台 JD1YBJ。
往來與補給之用,設有長度1,370公尺的跑道,與島的一邊方向平行[5]。島的南側設有船舶波止場,但因淺珊瑚礁阻擋,大型船舶無法靠岸,因此大型船必須停泊於外海,並由船上小型小艇將貨物運上島[8]。因此,自2010年度起進行泊地及岸壁工程,預計於2022年度完成[9]。
太平洋戰爭期間,因預想登陸戰而將島嶼要塞化,至今仍留有當時的戰車與大砲等殘骸。雖曾遭美軍空襲,但並未發生登陸與戰鬥。過去曾由美國海岸警衛隊運用電波導航設施羅蘭C電台。1993年由海上保安廳千葉羅蘭中心接手業務,透過213公尺高的天線以1.8百萬瓦的發射功率發射羅蘭脈衝,但因GPS普及,使用羅蘭的船舶減少,故於2009年12月1日上午廢止[10]。
Remove ads
為了島上駐員的輪替等目的,航空自衛隊的C-130H每月一次、海上自衛隊的C-130R每週一次,經由硫磺島飛來進行糧食補給與貨物運送。也可能使用海上自衛隊的US-2或航空自衛隊的C-1。輪替職員亦搭乘這些飛機。由於日本郵便株式會社將此地指定為「交通困難地」[11],即使記載郵遞區號「100-2100」(小笠原村父島、母島以外的〈未列於清單〉地區編號[12])與南鳥島地址,郵件仍無法送達。各家宅配亦同,因此無法使用郵件與宅配服務。
C-130從厚木基地直飛所需時間約為3.5小時[13]。海上自衛隊於2014年前運用的YS-11M,從厚木基地經由硫磺島約需7小時。由於此為孤島,周邊無可供緊急降落的機場,若因故無法降落,返航時可能面臨燃料不足,因此僅在確保可降落的情況下才進行飛行[14]。
作家池澤夏樹曾表達想前往南鳥島的願望,搭乘補給船登島一天,並將當時情況寫入「南鳥島特別航路」。
Remove ads
2014年時僅能透過公用電話或信件進行通訊,但至2020年時已可勉強使用SoftBank的行動電話。 連接網際網路時需使用行動網路,亦可使用衛星電話[15]。 島上有電視,但無法接收地面波,僅能收看BS放送,有些人會在休假時大量購買DVD[16][17]。
稀土

日本單獨的EEZ
與韓國的共同開發區域
與周邊國家的爭議區域
2012年6月28日,東京大學加藤泰浩等研究團隊宣布,在當地附近海底5,600公尺處,發現了相當於日本消費約230年分的稀土(Rare Earth)。據推定,日本排他的經濟水域範圍內南鳥島近海海底泥中,含有稀土中尤為稀少、用於混合動力車(HV)電動機等的鏑(ジスプロシウム),其儲量約為日本國內消費量的400年分[18]。因此,計畫與提供鑽探技術的三井海洋開發公司合作,研發深海底泥回收技術[19]。
2013年3月21日,海洋研究開發機構與東京大學研究團隊宣布,在深海底黑泥中發現最高濃度超過中國礦山30倍以上的稀土。此次調查中,加藤泰浩指出:「可能埋藏有超過230年、甚至數百年分的儲量」。此外,陸上稀土礦山中常見問題的放射性釷(トリウム),在深海底黑泥中未被檢出。
目前全球主要稀土出口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於日本2013年有關該地區稀土的報導表示:「可能是為了煽動我國並加以牽制」[20]。先進材料日本公司社長中村繁夫則認為,南鳥島的稀土開採缺乏經濟合理性,一連串報導恐僅具牽制意味[21]。
經濟產業省自2013年度起,連續三年在南鳥島周邊排他經濟水域內,進行含稀土海底沉積物的分布調查與評估,並展開商業化技術開發[22]。
2020年7月,JOGMEC在南鳥島南方排他經濟水域、水深約930公尺處,全球首次實施富鈷結殼(コバルトリッチクラスト)鑽探試驗,並回收649公斤。在拓洋第5海山平頂部的鑽探試驗中,預期蘊藏約日本88年分的鈷及12年分的鎳[23]。
2022年11月,因中國海洋擴張及對台灣可能的軍事侵略等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基於經濟安全保障考量,2022年度第二次追加預算案中納入採礦相關經費,並在2023年度啟動採礦法確立的技術研發,目標五年內進行試掘。
Remove ads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