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高牆 (明朝)
明朝监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沿革
明太祖朱元璋登位後,將故鄉鳳陽升為中都,並興建修砌在此先祖陵。又於皇陵附近興設一監獄專門囚禁有罪宗室及其親屬,稱為「高牆」,囚禁於此的宗室稱「罪宗」,被廢黜的宗室及其後人多以其封號稱為「某庶人」,如「建庶人」、「吳庶人」、「晉庶人」、「陽宗庶人」等。明惠帝次子朱文圭即在靖難之役後為明成祖監禁於高牆,在明英宗天順年間獲釋,但不久死去。明惠帝異母弟吳王朱允熥在靖難之役後被廢為庶人,關押於高牆,十五年後去世(一說被成祖所殺),他的子孫同樣在天順年間獲釋。史料顯示他的後代在成化年間依然有人在鳳陽居住,且與朱文圭一家都已經有財力購買奴婢[1][2]。
成化十一年(1475年),鳳陽守備太監奏請釋放已故罪宗朱磐熚遺孀王氏,明憲宗恩准。可王氏卻不願離開被囚禁的子女們,因此上奏請求允許她留在高牆內與兒女團圓,「雖居囹圄,得遂天倫,不忍分離」,憲宗將她和她的兒女全部一起釋放[3]。
弘治元年(1488年),都察院和刑部決定對高牆內罪宗子女與外界通婚網開一面,並要求鳳陽巡撫等地方大員要對此給予重視,有到婚姻年齡的要提前報告,允許罪宗子女與當地官民或軍人成婚,對婚嫁者每人給4匹布做衣,20兩銀子做首飾,再給豬、羊各4隻。景泰三年(1452年),下詔要求對死在高牆的罪宗移到城外空閒地埋葬或燒化,但因宗室人不能隨便出走,所以在外地的親屬不能來鳳陽為死去的家人奔喪。
在弘治十八年(1505年)十二月戶部給明武宗的匯報之中,高牆已經增加到了六處,並且強調指出「庶人生衍日繁,供億浩大,非一府所能給」。這些庶人雖然都是有罪宗室,但畢竟是太祖後裔,即使身在高牆之中,也是有使女服侍的。最終武宗同意調用鳳陽壽州正陽鈔關所征商稅來補貼高牆庶人之用,同時又嚴令庶人使女最多兩人。此後由於庶人數量略有減少,僅正德年間就有至少300名罪宗獲釋[4],到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高牆數量又重新降為五處,共有58處住宅,分別是東高牆(9宅)、中高牆(13宅)、西高牆(19宅)、四高牆(7宅)、五高牆(10宅),此後一直到南明弘光政權覆滅未再增加。高牆內「崇垣深渠,門樓敵台,不減郡縣城郭規制,且在宮闕左掖,五牆不時修葺」[5]。高牆門禁甚嚴,並專設「高牆軍」警衛看管。明末崇禎朝高牆內仍有265名罪宗。
Remove ads
被關押者
有記載的曾被囚禁高牆的宗室還有:
- 靖江王朱守謙,第一代靖江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因罪被廢為庶人,發配高牆,七年後復爵,但再次因罪被廢。
- 漢世子朱瞻圻,漢王朱高煦嫡次子,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因不孝被廢為庶人,發配高牆,其父謀反失敗後於宣德元年(1426年)被處死。
- 晉王朱濟熿,第二代晉王,宣德元年因勾結漢王朱高煦謀反被革爵發配,死於高牆。
- 岷藩廣通王朱徽煠,岷莊王朱楩庶四子,景泰二年(1451年)十月因謀反被廢為庶人,國除,發配高牆,後令看守鳳陽皇陵,不晚於弘治元年去世。
- 岷藩陽宗王朱徽焟,岷莊王朱楩庶四子,景泰三年(1452年)因謀反被廢為庶人,國除,發配高牆。嘉靖四年(1525年),其家屬獲釋,仍為庶人,准予在各王府居住。
- 寧藩臨川康僖王朱磐熚,寧獻王朱權庶次子,天順四年(1460年)因罪被廢為庶人(一說被侄寧靖王朱奠培構陷),國除,發配高牆。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去世。二十三年,遺孀王氏等家眷獲釋。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追復王位,但臨川國不予恢復。
- 晉藩寧化王朱鍾鈵,弘治四年(1491年)因罪革爵,被廢後不思悔改,於八年被廢為庶人,正德三年(1508年)去世,獲准歸葬,其子孫恢復寧化王爵。
- 代藩襄垣王府鎮國將軍朱成銀、朱成鑽,襄垣王朱仕㙺長子、次子,成化十一年(1475年)因罪被廢為庶人,不晚於二十二年十月發配高牆。
- 岷藩充城王朱膺錕,岷順王朱音埑嫡三子,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因罪被廢為庶人,國除,發配高牆,不晚於嘉靖四年(1525年)去世,其家人於該年獲釋,仍為庶人,准予在各王府居住。
- 唐藩新城王朱芝坦,唐憲王朱瓊炟庶四子,弘治十三年(1500年)因罪革爵,國除,發配高牆,正德十年(1515年)去世。
- 周藩平樂王朱安泛,周惠王朱同䥝庶五子,弘治十三年(1500年)因罪被廢為庶人,國除,發配高牆。
- 寧藩鍾陵王朱覲錐,寧靖王朱奠培庶三子,弘治十八年(1505年)因罪被廢為庶人,國除,與其子鎮國將軍朱宸湤一同發配高牆,正德十三年(1518年)去世。嘉靖四年(1525年)其家屬獲釋,仍為庶人,准予在各王府居住。
- 魯藩歸善王朱當沍,魯莊王朱陽鑄九子,正德九年(1514年)被誣陷參與謀反,廢為庶人,押送高牆後撞牆自盡。
- 代藩隰川王府鎮國將軍朱仕𡍫,隰川懿安王朱遜熮第十三子,弘治十八年(1505年)因罪被廢為庶人,嘉靖三年(1524年)發配高牆,不晚於七年去世。
- 寧王朱宸濠第三子,本無名,正德十四年(1519年)其父叛亂失敗後投水自盡被救,自取名「朱學」,嘉靖十五年(1536年)於南直隸霍丘縣自首,發配高牆。
- 寧藩瑞昌王朱拱栟,因參與寧王之亂被廢黜賜死,子孫發配高牆。弘光帝即位後大赦鳳陽罪宗,四世孫朱議氻襲瑞昌王,後被監國魯王朱以海封為翼王(永曆三年被俘遇害),其弟朱議瀝於隆武元年襲瑞昌王爵(同年被俘遇害)。
- 寧藩宜春王朱拱樤,因參與寧王之亂被廢黜賜死,子孫發配高牆。弘光帝即位後大赦鳳陽罪宗,四世孫朱議衍襲宜春王。
- 岷藩南安王朱彥泥,岷簡王朱膺鉟庶次子,嘉靖四年(1525年)與王妃李氏因罪被廢為庶人,廢封國,發配高牆。
- 鄭恭王朱厚烷,第五代鄭王,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因勸諫皇帝修道被廢為庶人,發配高牆,隆慶元年(1567年)復爵。
- 代藩饒陽王府庶人朱充魚,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因與昌化王府庶人朱俊㯾、潞城王府中尉朱俊{木貸}一同殺人,其餘兩人賜死,朱充魚發配高牆。
- 代藩饒陽王朱充𰟆,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因罪被廢為庶人,廢封國,發配高牆,隆慶元年(1567年)獲釋回到王府。
- 徽悼王朱載埨,第四代徽王,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因罪被廢為庶人,廢封國,發配高牆,未及啟程即與眾妻妾自縊身亡,隆武年間追復名號。
- 晉藩廣昌鎮國中尉朱知㷬(奉祀),廣昌奉國將軍朱表檜侄,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因罪發配高牆。
- 伊哀王朱典楧,第七代伊王,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因淫暴被廢為庶人,廢封國,與妻妾一同發配高牆,萬曆十年(1582年)死於高牆,歸葬洛陽,隆武年間追復名號。
- 沈藩沁源長子朱珵場,沁源康裕王朱恬煒嫡長子,因罪被廢為庶人,發配高牆。
- 遼愍王朱憲㸅,第八代遼王,隆慶二年(1568年)因謀反被廢為庶人,廢封國,發配高牆,南明隆武年間平反覆爵。
- 周藩富陽王朱勤煋,萬曆元年(1573年)因罪被廢為庶人,廢封國,發配高牆。
- 周藩新會王朱睦樒,萬曆十二年(1584年)因罪被廢為庶人,廢封國,發配高牆。
- 楚藩輔國中尉朱華趆,「偽楚王案」主謀,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因誣告楚王兄弟非先王親生,與妻子王氏同被廢為庶人,發配高牆。
- 唐王朱聿鍵,第八代唐王,崇禎九年(1636年)因擅自出兵勤王討伐李自成而被廢為庶人,與王妃曾氏發配高牆,關押期間倍受守陵太監虐待。崇禎十七年(1644年),京師陷落,獲釋,加封南陽王。次年,即南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弘光帝被俘,六月,以唐王身份在福建監國,閏六月即皇帝位,改元「隆武」。又次年,兵敗身亡。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