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鶴洞大橋
广州市一条主要过江桥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鶴洞大橋,原名珠江第五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廣州市的一座雙塔空間索拉復面斜拉橋,橫跨珠江後航道,東連海珠區昌崗西路和工業大道,西與荔灣區芳村鶴洞路及芳村大道南相連接,是廣州市跨江重要通道。大橋為雙向六車道,總長2300米[註 2],主橋長648米,橋面寬30.3米,限速60千米每小時。
橋梁於1993年2月20日動工[註 1],1994年4月28日更名鶴洞大橋,1998年7月23日竣工通車。該橋曾多次進行維修,2003年9月5日至30日橋梁橋面局部維修。2010年年初,橋梁為解決橋底落石問題進行維修。2011年9月26日,橋梁昌崗立交部分匝道因產生裂縫開始維修。2012年3月8日,橋梁部分匝道因滲水和裂縫開始維修。橋梁於2017年1月1日停止收費。2021年8月13日至2022年1月10日0時,橋梁因技術狀態降低,且拉索已過使用年限而進行「大中修」。2024年1月1日0時廣州市交通運輸局開始查處行經該橋的超限車輛。
Remove ads
概況

鶴洞大橋因位於芳村白鶴洞而得名[2],橫跨珠江後航道白蜆殼水域[3][4],為廣州市跨江重要通道[4],按50年使用年限設計[5]。橋梁西岸連接荔灣區芳村鶴洞路與芳村大道南,東岸連接海珠區昌崗西路和工業大道。橋梁西岸設廣中立交(鶴洞立交),東岸設置昌崗立交。橋梁橋面為雙向6車道,設計車速60千米每小時[3][6][1]。
橋梁系雙塔空間索拉復面斜拉橋,分別由水上主橋、東西兩岸引橋、兩座橋塔、及其各立交匝道組成,主橋路段呈西南至東北方向布置。全橋總長2300米[1][7][註 2],主橋長648米,採用(144+360+144)米跨徑布置,主跨跨徑為360米,橋下通航淨高34米。橋面寬30.3米,其中單向車行道總寬為11米。大橋為斜拉橋,兩橋塔高128.45米,共有144條斜拉索,最長的一條長度為191米[1][7]。
利用狀況
鶴洞大橋日均車流量雙向近13萬車次,是該市最繁忙道路之一[9],其建成緩解人民大橋及珠江隧道交通緊張[1]。除承擔來往海珠西部與芳村兩地間交通壓力,橋梁承擔大量廣州市區至佛山南海車流[10],早晚高峰期間時常擁堵[11]。有居民稱該橋車道常因維修而封閉收窄,橋上交通擁堵亦因此加劇[12],《南方都市報》曾指出超限車輛行經致使橋梁過快老化因此常需維修,橋面亦時常發生交通事故[7];洲頭咀隧道通車後居民則更常選擇途徑隧道以縮短出行時間[12]。
建設歷程
橋梁建成前廣州市中心與芳村間交通需繞行珠江大橋或珠江隧道[11],或乘坐候船時間較長的輪渡往返[12][13]。建設該橋原本旨在緩解廣州西出口的交通緊張情況,並結束當地汽車擺渡歷史[3]。建成後將成為首條連接芳村與海珠區的橋梁[8]。
該橋工程的實施由廣州市市政管理局園林局負責,建設則由香港新世紀集團與廣州市隧道開發公司合作完成,設計由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承擔,施工則由交通部四航局和上海基礎公司完成[14],1993年2月20日橋梁動工[3][註 1],最初命名為「珠江第五橋」。廣州市人民政府於1993年4月28日批准該橋更名為鶴洞大橋[3]。大橋東、西兩座主塔於1997年6月23日封頂,次年1月18日橋梁完成合攏[15]。
1998年7月23日大橋竣工[1],共投資2.74億元[14][註 3],結束芳村與海珠兩岸僅可通過輪渡交通歷史[13]。橋梁竣工首夜僅開放供行人通行,以慶祝橋梁建成[12]。大橋建成時為廣州市區跨度最大橋梁,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混合體系工字鋼疊合梁斜拉橋中工藝最複雜橋梁[1] 。
維護管理

2003年9月5日至30日,由於橋梁日車流量增大,且因較多大車行經該橋,造成橋面混凝土鋪裝層多處坑槽、碎裂。橋梁全天候進行局部維修,保留雙向四車道正常通行[16]。
2007年,信息時報收到廣州第一橡膠廠工人師傅反映,昌崗西路廠區大門上方的橋梁底部水泥塊掉落情況時有發生,持續時間長達兩年。記者發現橋底部水泥塊鬆動並伴有有黃色水流痕跡,為了避免鶴洞大橋石碴掉落傷及路人,維修工人布設綠色尼龍網,周圍工人擔憂防護網無法承接掉落石塊,對上下班職工安全仍有威脅。橋梁管理部門則表示情況系橋梁表層脫落,不會影響大橋安全,並承諾儘快進行修復[17]。
2010年年初,為解決橋底落石所帶來的隱患,廣州市城投新三橋管理有限公司開始對大橋進行大規模維修,維修面積逾4.7萬平方米[18],期間橋面進行半封閉,全部拆除橋梁梯橋發生剝落的部位,修復工程於同年6月底竣工,大橋限重由50噸下調至30噸[19][20]。
2011年9月26日,因多次出現裂縫,橋梁工業大道中通往昌崗立交處入口匝道開始封閉維修,負責大橋養護的公司表示,每天有大約1400輛載重超過30噸的貨車行經大橋,並表示超載的貨車對大橋安全構成威脅,但廣東省政府並未在該處設定固定治超點,執法部門無權查處超載行為[20][21]。
2012年3月8日起,橋梁昌崗西立交B匝道(工業大道南往西方向)再次臨時封閉進行維修,橋梁橋面鋪裝和梁板開裂並且出現滲水,《廣州日報》記者走訪表示未發現橋面明顯裂縫;橋梁底部水泥出現裂紋並伴有脫落,橋梁養護公司表示此次裂紋與上次不在同一位置,裂紋產生原因仍為超載車輛行經橋梁。維修預計耗時1至2個月,匝道入口處設置警示牌引導過往車輛繞行其它匝道上橋。封閉對公交線路影響較小,故公交並未改道[22][23]。
因該橋斜拉索超期使用,且橋梁出現多處病害,經專業機構檢測後發現技術狀況已降至D級,須限期進行大修[24]。2021年8月13日橋梁開始實施全封閉「大中修」[2]。工程將包括拆除與更換主橋斜拉索等內容。大修完成後計劃徹底消除橋梁的結構性病害,提升橋梁景觀並降低噪音。[25]
芳村與海珠兩地間交通因橋梁封閉,駕車須繞道通行或乘水巴及地鐵。周邊地鐵線路因此客流上漲,地鐵公司加開班次以接收客流,巴士公司則增開線路接駁居民往返地鐵站[26][27]。乘輪渡的居民有稱其拖延交通時間,並表示輪渡「又熱又慢」,且有較濃烈柴油氣味[28]。負責該線路的廣州公交集團客輪公司延長水巴營運時間,並採取不定時即靠即走等方式應對客流[29]。橋梁封閉後車輛主要繞行洲頭咀隧道致使隧道極為擁堵並導致其它道路堵塞,有居民提前出發以規避擁堵[30][31][32]。
橋梁所有斜拉索於2021年12月9日更換完畢[33],正式通車前夕先開放供媒體通行體驗[2],2022年1月10日0時橋面恢復通車。路面經整修更加平整[2][34][35],數條因橋梁封閉繞行的公交線路恢復經大橋通行,水巴公司表示線路暫時保持橋梁封閉期間方案營運,後再視需求決定是否恢復原方案[36][37]。
2021年5月29日始,橋梁下方昌崗西路路段封閉僅允許行人通過[38],以滿足路段對應橋面拆除重建及橋墩維修加固需要。橋面「大中修」恢復橋面通行後即時由廣州交投集團實施橋下路面、標線及人行道等維修翻新工作。次年1月25日23時基本完成並恢復通行[39]。
廣州市交通運輸局於2023年11月29日發布通告,自2024年1月1日0時起,該單位將在該橋通過非現場方式進行超限治理執法以查處超限車輛[40][41]。
收費
鶴洞大橋在建成初期實行雙向按次收費,且並未納入當時廣州的月票通行橋梁範圍內[42],通行車輛(除部分特殊車輛外)需繳納3—30元不等的單次通行費[43]。2001年,包括鶴洞大橋在內的廣州市原有收費「八橋一隧」納入年票制,鶴洞大橋不再收取過路費,廣州本地的車輛改為車輛年審前統一收取年票費用[44];同年12月15日,廣州市開始對進入廣州城區的外地車輛收取路橋隧道通行費,鶴洞大橋利用原收費設施實施收費[45]。
2017年1月1日,廣州市取消車輛通行費年票制,向外地車輛收取的通行費亦被取消[46][47]。同年4月鶴洞收費站拆除[48]。
非機動車通行
大橋在建設之初規劃設置人行道,但由於車道寬度已為規範規定最小值,人行道被迫取消,非機動車也無法通行。[49]在2023年6月,因應廣州市電動自行車通行管理政策調整,《廣州日報》記者走訪當時未設置非機動車道的鶴洞大橋,有違章的電動自行車在橋上行駛。[50]
2023年12月15日,《廣州市電動自行車通行管理措施》實施,當中規定未設置獨立非機動車道的橋梁等全天禁止電動自行車通行,鶴洞大橋也在此範圍內。方案實施當天,鶴洞大橋加強管控措施,非機動車只能通過白蜆殼碼頭和白鶴洞碼頭,乘坐水上巴士來往海珠區和芳村,導致該兩個碼頭一度非常繁忙。[51]16日,廣東台記者發現大橋雙方向的右側各新增了一條非機動車道,且非機動車禁止通行的標識已移除,當局承認非機動車可以經非機動車道上橋。[52]
但時隔3日後,央廣網記者到上橋位走訪,卻被執勤交警告知「橋上還沒有設置非機動車道和標識」「目前電動自行車不能上橋」「現場劃線區域的用途需待官方通報為準」,而交警也在攔截試圖上橋的電動自行車。至此,鶴洞大橋上雙方向右側均劃有寬約1米的劃線區域,但當局並未認可非機動車上橋為合法行為。[53][54]
事件
2008年12月26日晚約19時10分,橋梁西側橋塔南面斜拉索上的景觀燈發生起火事故,並波及鐵索拉索。目擊者稱有人在起火前拉扯橋塔周圍電線,橋索上彩燈隨之熄滅,而後火苗由西橋塔底出現,擴散至臨近拉索上燃燒,目擊者稱火勢擴散至橋索伊始較為猛烈,稱「火花好似放焰火般從斜拉索上散落」。交警起初封閉三條車道,後留出一條車道供車輛通行,致橋梁西往東方向擁堵嚴重。燒壞的景觀燈膠圈和着火後膠皮凝固的黑點分布在橋面;用於固定景觀燈的鐵質柱子亦被火燒黑[55]。
消防到達現場後,由於火點距地面達約100米左右,消防車無法接觸、撲滅較高處火焰,最終耗時約4小時,於11時30分左右將火撲滅。初步懷疑系電線短路導致火災,記者無法聯繫負責橋梁管護的新三橋公司,尚未得知橋梁質量是否受到影響[55]。
2023年4月15日下午4時30分許,橋梁護欄處鶴洞橋光亮工程電纜線起火,火焰順延隔音護欄與電纜線繼續燃燒,目擊者稱時伴隨類似於電焊時發出的電弧與爆炸聲,產生光線較為刺眼。後火警與消防到達現場,交警封閉橋梁東往西方向及橋下道路,造成交通堵塞;消防於當日下午5時34將火熄滅,並恢復橋梁通行。燃燒後橋梁出現一缺口並有約10米電纜被毀,已被護欄圍蔽並有工作人員施工搶修。起火原因尚未明了[56][57]。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