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廣州地鐵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广州地铁
Remove ads

廣州地鐵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線網首段線路——1號線黃沙—西朗[註 7]段於1997年6月28日正式開通,自此廣州成為了中國大陸第四個擁有地鐵的城市[註 8],也是中國大陸第一個擁有地鐵的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地級市

事实速览 廣州地鐵, 概要 ...
事实速览 正體字, 簡化字 ...

截至2025年9月29日,廣州地鐵線網擁有19條線路(1-14號線、18號線、21號線、22號線、廣佛線及APM線),共314座車站[註 1],總長768.4公里[3],覆蓋範圍涵蓋廣州、佛山兩市,是中國大陸僅次於的第三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同時亦是世界第三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5]

廣州地鐵現時已經成為廣州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2024年全年累計客流約32.5億人次,占全市公共交通(含巡遊出租車網絡預約出租車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客運總量的57%[6]。為更好地解決地面交通堵塞的問題,以及連接廣州市區及外圍各區,廣州地鐵仍在進行大規模的新線建設,截至2025年8月底正推進7條(段)軌道交通新線建設[7]

Remove ads

線路

截至2025年9月29日,廣州地鐵共有19條營運路線,總長為768.4公里[3],共314座車站[註 1]。其中18條(1-14號線、18號線、21號線、22號線及廣佛線)為常規中重型鐵路,另有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APM線)使用膠輪系統

廣州地鐵每天提供約18小時的服務,約由早上6時至翌日凌晨0時,收車後則在各線路進行軌道及設備等的維修保養。在節假日前夕及節假日期間,部分主要線路甚至全線網經常會推遲收車1-2小時不等。2010年亞運會開閉幕式期間曾通宵運營[8]

更多信息 路線, 首段開通日期 ...
  • 1號線是貫穿中心城區、大致呈西南-東北走向的線路,連接荔灣、越秀和天河三區,途經芳村地區中山路沿線、天河路商圈、廣州東站等重要地段。該線目前是中國大陸客流強度最高的線路[9]
  • 2號線是縱貫中心城區的南北向線路,連接白雲、越秀、海珠和番禺四區,途經廣州站廣州南站兩大鐵路樞紐。
  • 3號線是縱貫中心城區的南北向快線,連接番禺、海珠、天河、白雲四區及廣州東站白雲機場,為廣州市重要的南北向交通大動脈。該線目前是廣州地鐵地下段最長以及客流量最高的線路。
  • 4號線是縱貫廣州東部的南北向線路,途經天河區東部、大學城、番禺區東部和南沙區。該線是中國大陸首條採用直線電機技術的線路。
  • 5號線是橫貫中心城區的東西向線路,連接荔灣、越秀、天河和黃埔四區,途經廣州火車站環市路珠江新城黃埔大道廣州開發區等重要地段。
  • 6號線是貫穿中心城區的東西向線路,連接白雲、荔灣、越秀、天河和黃埔五區,途經金沙洲北京路、蘿崗等重要地段。
  • 7號線是連接廣州市黃埔區、番禺區和佛山市順德區的「西南-東北」走向線路,途經蘿崗、黃埔舊區、廣州大學城廣州南站等重要地段。
  • 8號線是貫穿中心城區的「L」形走向線路,連接白雲、荔灣和海珠三區,途經同德圍新港路廣交會展館等重要地段。
  • 9號線是橫貫花都區的東西向線路,為花都區連接中心城區的重要通道。
  • 10號線是連接荔灣、海珠、越秀、天河四區的「西南-東北」走向線路,為市區線網「X」型對角線的其中一條,途經海珠灣、五羊新城等重要地段。
  • 11號線是連接天河、海珠、荔灣、越秀、白雲五區的環形線路,串聯琶洲金融城、天河北、廣州東站白鵝潭等多個重點地段,並可與線網多條線路換乘。該線是廣州地鐵首條環狀線路,亦是目前換乘站最多的線路。
  • 12號線是連接白雲、越秀、海珠、番禺四區的「西北-東南」走向線路,為市區線網「X」型對角線的其中一條,途經廣州白雲站、白雲新城、二沙島、琶洲南區、廣州大學城等重要地段。
  • 13號線是連接中心城區與東部外圍區的快速線路,途經天河區東部,黃埔區南部和增城區新塘鎮
  • 14號線是連接中心城區與北部外圍區的快線。其分為主支兩線,主線途經白雲區105國道沿線各鎮街以及從化區,支線途經黃埔區的知識城
  • 18號線是連接中心城區與南沙區的南北向高速線路,實現了南沙副中心到廣州市區30分鐘快速直達的時空目標,途經天河、海珠、番禺和南沙四區。該線是廣州地鐵首條運營時速達160km/h的線路。
  • 21號線是連接中心城區與東部外圍區的快線。途經天河區東部,黃埔區的科學城蘿崗新龍和增城區中新朱村荔城等中北部鎮街。
  • 22號線是連接廣州南站與番禺中心城區的高速線路,全線位於番禺區內。
  • 廣佛線是連接廣州市和佛山市的線路,途經佛山的順德、禪城、南海三區及廣州的荔灣、海珠兩區。該線為中國大陸首條跨越兩個城市的地鐵線。
  • APM線是沿廣州新中軸線行走的南北向捷運系統,途經廣州塔珠江新城花城廣場天河路商圈等重要地段。
Remove ads

歷史

初期構想

1958年,時任廣東省省長陳郁最早提出了籌建廣州地鐵的設想。在當時「戰備為主,兼顧交通」的規劃思想指導下,廣州市擬建一個地下工程,早期按人防考慮,遠期發展成地鐵。[10]

1962年廣州提出第一份地質報告,產生籌建地鐵的設想,限於當時無論技術或資金等方面均不能滿足需要,擱置計劃。[11]

1964年夏,廣州政府開始設計該戰備工程。1965年越南戰爭不斷擴大,東南亞形勢日趨緊張,市人民防空委員會因而決定興建九號工程和黃婆洞坑道兩項人民防空工程。

1965年6月19日,廣州地下電車指揮部成立(後易名為廣州市防空九號工程指揮部),負責修建地下坑道工程的工作。與此同時,坑道工程秘密開工。「九號工程」一名,源於「地下」二字的九個筆劃,出於保密需要而被用作該地下工程的代號。工程總長8.51公里,全線埋深35-45米,有出入口12個,其中斜井7個,立井5個。1968年底,工程完成土建環節;1970年5月全部完工。然而,由於當時中國國內政治形勢和國際環境惡劣、戰備緊迫,且前期準備和技術論證不足,同時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工程所建成的隧道斷面太小,只能實現人防功能而無法通行地鐵。「九號工程」不是廣州地鐵的雛形,但卻是籌建廣州地鐵設想的產物[12]

隨後,在1970-1980年間,政府又數度籌建地鐵,但由於資金短缺、技術困難,同時原有工程擴建難度過大,再加上1974年陳郁省長病逝,工程六度上馬、五度中止,廣州的地鐵夢經歷了幾上幾下的挫折[12]

正式實施工程

Thumb
1988年的「十字線網」規劃

1978年中共廣州市委重提修建地鐵的提案[11]。1979年7月,當局成立了地鐵籌建處。1984年,廣州地鐵籌建處吸取香港地鐵的經驗,在全國首度提出「交通為主,兼顧人防」、將地鐵線路建設於主要交通走廊上的思想,並獲得了有關部門的首肯。這種設計思想的改變,令廣州地鐵建設進入了快車道。隨後,廣州開始編撰地鐵的線網規劃與工程計劃。[13]

1984年,在國務院批覆的廣州市總體規劃中,首次提出了「十」字形軌道交通網絡,將線路設於主要客運走廊中。1987年,廣州市準備引入法國資本及設備來修建地鐵,並與法國S.M.S集團合作制訂了四個線網方案;經民意諮詢,政府最終確定了「十字線網」地鐵規劃方案。後受法國幻影戰機售台等事件影響,廣州地鐵建設改為引入德國資本與設備。[12]同期,1號線芳村站黃沙站區間的沉管隧道,與廣州首條過江隧道——珠江隧道一同興建。

Thumb
1號線長壽路站未安裝屏蔽門時的站台
Thumb
正在駛離坑口站的安達-西門子列車

1989年6月,廣州市政府正式向國家計委申請地鐵1號線立項。1991年廣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地鐵工程建設指揮部。1992年時廣州地鐵項目啟動,就收到來自法國、英國、美國、德國等國家的地鐵建設投標書[11]。同年12月28日,地下鐵道總公司正式組建,中央也在1993年3月正式批准了廣州地鐵可行性研究報告。1993年12月28日,1號線動工。

在1號線建設過程中,廣州市政府欲一併實施舊城改造,按TOD模式進行沿線物業開發。因此政府進行了廣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城市改造,全線總拆遷面積逾100萬平方米。其中中山四、五路騎樓街更遭受大規模清拆,艷芳照相館、慧如樓、大學鞋店、新陶芳大酒家、滄洲腊味店、妙奇香、一樂也理髮店等老字號從此消失,只有中山六路一帶的騎樓得到保存。同時,沿線眾多拆遷戶被遷至同德圍地區。

1997年4月9日,廣州地鐵首列列車(編號0102)由嘉興號貨輪運抵廣州黃埔港。該款列車由德國西門子-安達聯合體製造,所有設備零件均為進口。

歷經5年建設,1997年6月28日,1號線首通段——西朗站[註 7]黃沙站五站四區間投入運營。自此,廣州成為中國內地繼北京、天津、上海後第四個建成地鐵的城市。隨後在7月2日,1號線正式對公眾開放。1999年2月16日(農曆大年初一),1號線後通段(黃沙廣州東站)正式開通運營,至此1號線全線通車。

Thumb
2009年,舊2號線市二宮站的站台

完成1號線的修建後,政府繼續着手推進南北線——地鐵2號線的修建工作。1998年7月28日,舊2號線(三元里琶洲)工程的首個工點——海珠廣場站動工。這也代表着2號線正式開工[14]

2000年8月,廣州地鐵與龐巴迪公司簽訂首批Movia 456列車的採購合同。2002年11月29日,2號線首列車(編號2x43-44,現改為01x059-060配屬1號線)的兩節車廂從德國空運抵廣州舊白雲機場。除首兩列車為全進口外,後續的列車安排在中車長客生產,以期提高設備國產化率。

2002年12月29日,2號線首通段(三元里曉港)開通試運營,自此廣州地鐵「十」字軌道線網初步形成。公園前站成為了廣州地鐵系統中的首個換乘車站。隨後,2003年6月28日,2號線後通段(曉港琶洲)開通。

值得一提的是,2號線的設備國產化率達到70%,與1號線相比是極大的飛躍;而且在建成時,2號線是內地首條安裝屏蔽門的地鐵線路,也是首條使用集中供冷系統的地鐵線路。另外,同期為配合羊城通的啟用,原有的磁卡式單程票被硬幣型非接觸射頻感應式單程票取代。[15]

Remove ads

發展

Thumb
廣州地鐵各個歷史時期的路線圖(1997-2018,需要更新)

進入21世紀第一個十年,因應廣州市域的擴張發展與2010年亞運會的成功申辦,廣州地鐵的建設逐漸進入高潮期。

2000-2007的南拓

Thumb
2005年的3號線體育西路站月台

2000年,原番禺、花都市撤市設區,廣州的南部縱深大為擴張,連接市橋(原番禺市區)與廣州市區、開發南部新城鎮的計劃也提上日程。此時,作為臨時過渡,有關部門小幅改動於1997年制定的線網規劃方案,形成《2000年近期線網規劃實施調整方案》,提出優先建設經改動後深入南部的3、4號線,以支持城市發展。

  • 2000年10月,市政府常務會議決定將3號線上報國家審批。
  • 2001年12月26日,3號線首個工點——大塘站動工。3號線為國內首條時速120公里等級的地鐵快線,同時也應用了綜合自動化、信號移動閉塞等多項技術。
  • 2003年1月28日,2號線調整工程(琶洲萬勝圍)和4號線大學城專線(萬勝圍新造)動工。4號線列車應用直線電機技術,據稱該種技術具有爬坡能力強,轉彎半徑小,噪聲低的顯著優勢[16]。其後5、6號線列車也採用了該種技術。
  • 2005年,4號線首期(奧林匹克中心站(今黃村站)至新造站)隨一期其它線路獲得批覆,但事實上線路早已開建[17]
  • 2005年12月26日,2號線調整工程(琶洲萬勝圍)、3號線首通段(廣州東站客村)、4號線大學城專線(萬勝圍新造段)開通運營[18][19]。開通時,3號線列車編組僅為3節,3、4號線的行車間隔分別為18分鐘、32分鐘。
  • 2006年,4號線二期(新造站至沖尾站(現金洲站))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國家發改委批覆[20],但事實上線路早已開建。
  • 2006年12月30日,3號線後通段(客村番禺廣場)及支線(天河客運站石牌橋)、4號線二期(新造黃閣段)開通試運營。其中,4號線新造至黃閣段為廣州地鐵首段高架線路。[21]
  • 2007年6月28日,4號線二期(黃閣金洲段)開通運營[22]
Remove ads

一期(2005-2019)

Thumb
2010年的廣州地鐵路線圖

同一時期,為改善城區日益擁堵的交通狀況,市區骨幹線網的建設工作亦在持續進行,並於2004年申辦廣州亞運會成功後得到了加速推進。政府計劃在2010年亞運會舉辦前,全部建成包括5、6、8號線等線路的骨幹線網。2005年8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廣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同意在2005-2010年間建設2號線嘉禾至三元里段及江南西至廣州新客站段、3號線新機場至廣州東站段、4號線奧林匹克中心至新造段、5號線滘口至文沖段、6號線潯峰崗至長湴段、8號線曉港至鳳凰新村段,線路長度共127.6公里。[23]

Thumb
6號線北京路站月台層

然而,由於部分工程進度不如預期,同時多線同時建設對資金、資源的需求壓力過大,6號線首期(潯峰崗長湴)、廣佛線一期後通段(西塱瀝滘)、8號線二期(鳳凰新村文化公園),以及許多車站的出入口等配套工程並未能夠在亞運前如期投用。同時,由於廣州市政府為舉辦亞運會預支了大量發展資金,導致此後數年支持地鐵建設的能力不足,廣州的地鐵建設在亞運後進入了一段沉寂期。[29]

  • 2013年12月28日,6號線首期正式通車,線路建設前後歷時八年。但是,沙河站一德路站由於徵地拆遷等問題,未能隨首期線路同時開通。因途經諸多老城景點,該線亦被稱為「歷史文化專線」[30];2015年1月28日,未能隨6號線首期開通的一德路站正式啟用;2024年12月28日,未能隨6號線首期開通的沙河站正式啟用。
  • 2015年12月28日,廣佛線後通段(西朗[註 7]燕崗段)開通[31]。由於瀝滘站拆遷問題難以解決,後通段剩餘部分(燕崗至瀝滘)延至2018年12月28日開通[32],至此廣佛線一期全線通車。
  • 2019年12月28日,屬於2/8號線拆解工程的8號線延長線(鳳凰新村文化公園)開通運營[33],亦標誌着廣州地鐵一期工程建設正式完成。
Remove ads

其它

  • 2005年,廣州地鐵為保障站台乘客安全和節省能源,決定為營運中的1號線全線加裝屏蔽門或半高式安全門,並展開站颱風道及管線改造工程。2009年7月22日,1號線西朗站[註 7]屏蔽門加裝工程完工,這意味着廣州地鐵所有車站都已設有屏蔽門。[34]
  • 為緩解3號線日漸增長的巨大客流,廣州地鐵着手推進3號線列車擴編工程,其中包括重聯原有3節編組列車、採購6節編組新車等工作。2010年4月20日,6節編組列車開始行走於3號線廣州東站-體育西路段;同年4月28日,6節編組列車開始行走於番禺廣場-天河客運站段。
  • 2007年2月,「廣州地鐵二號線節能、環保和安全技術集成與應用」項目獲200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為地鐵行業首個獲得該獎的綜合性項目[35]
  • 2010年7月23日,廣州地鐵第1,000輛列車落戶赤沙車輛段(該車為2/8號線增購車,由南車株洲生產,編號為02A048)。[36]
  • 2010年8月3日,廣州地鐵開始更換屏蔽門蓋板路線圖及部分列車的閃燈路線圖,並在亞運前統一色調。所有車站路線圖於2010年10月13日更換完畢。[37]
  • 2010年11月14日,國家發改委批覆了廣州地鐵1號線、2號線、3號線、5號線、8號線增購車輛項目。該項目總投資53.57億元,採購列車共約90列,均為6節車廂編組,其中1、2、8號線為A型車,3號線為B型車,5號線為L型車。
Remove ads

全面擴展

一期修編(2008-2017)

Thumb
9號線清㘵站月台

2008年前後,因應城市發展,為強化廣州的中心地位並支持各新城的開發計劃,有關部門制定了新的城市線網規劃,主張建設「環+十字+X形」中心線網,並建設一系列放射線,聯繫主城區與各衛星城鎮。然而,亞運線路對資金、資源消耗巨大,短期內廣州並無能力再建設多條市區線路;同時,因應「東進、西聯、南擴、北優、中調」的發展戰略要求和城市發展態勢,建設市郊放射線不容延緩。

2009年2月,國家發改委批覆《廣州市近期建設規劃調整》(2005-2012),同意對2005年7月的《廣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的建設任務和目標進行適當調整,即在完成2005-2010年間建設目標和任務的基礎上,提前實施地鐵六號線二期工程、七號線一期工程、九號線工程。三條線路總長53.4公里,規劃建設期延長至2012年。[38]

  • 2009年9月29日,9號線高增飛鵝嶺)試驗性工點——清㘵站動工;同年10月30日,6號線二期工程(長湴香雪)試驗性工點——蘿崗站開工。不過,兩線全面動工均要等到2011年以後。
  • 2013年4月,7號線首期(廣州南站至大學城南)全面動工。
  • 2016年12月28日,廣佛綫二期(魁奇路至新城東)、7號線首期和6號線二期開通試運營。惟6號線二期的植物園站柯木塱站因出口徵地等問題拖延,未能隨線路一起開通,直到2017年6月28日,兩站正式啟用[39]
  • 2017年12月28日,9號線與4號線南延段、13號線首期及知識城線同日開通[40]。不過後期規劃增加的清塘站由於建設尚未完成,未能隨線路同時開始運營,直到2018年6月30日才正式啟用。
Remove ads

二期(2012-2024)

Thumb
14號線列車

2012年後,2010亞運會所帶來的財政空洞逐漸被填補,廣州政府也繼續推進軌道交通網的拓展工作。在財政能力有限、城市擴張態勢迅猛的情形下,該階段仍着重於建設連接市郊新城的放射線路。

2012年7月,國家發改委批覆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2-2018年)(後稱第二期建設規劃),同意建設8號線北延段、13號線首期、14號線一期、21號線、4號線南延段、11號線、14號線支線等7條、共228.9km的線路。[41]其中僅8號線北延段與11號線為市區線路,其餘均為市郊放射線。

目前二期規劃中僅有11號線廣州火車站仍在建設。

Remove ads

二期修編(2015-2022)

為順應廣佛同城的發展需要,2015年,國家發改委批覆同意興建7號線一期調整段(廣州南站至美的大道,又稱7號線首期西延段)。該線路連接順德北滘與廣州,全長約13.45公里。其首個工點陳村站於2016年6月23日動工,全線則於2022年5月1日正式通車[50]

持續擴張

一、二期線路陸續建投用後,廣州已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域的軌道交通網絡。然而,隨着市區客流自發增長、郊區線路不斷接入,市區線網運能短缺的問題日益突出,乘客體驗水平日益下滑,調度和運營壓力變得空前巨大。在此情況下,建設更多市區線路、分擔現有幹線壓力成為了廣州地鐵建設的當務之急。

同時,因應廣州建設南沙自貿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需要,快速聯繫南沙與市中心及大型交通樞紐變得十分緊迫。另外,廣州亦在謀劃建設更多快速跨城地鐵,縮小大灣區各市到達廣州市區的時空距離,以強化自身的中心城市地位。

三期(2017-)

Thumb
番禺廣場站18/22號線站廳北側

為加密核心線網,廣州地鐵欲落實2008年規劃中的東西快線(13號線二期)、「X」形對角線(10號線12號線)等市區線路,並適當建設部分郊區引導型線路(7號線二期等)。同時為加強與南沙的快速聯繫,計劃建設18號線與22號線兩條地鐵快線。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批覆了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7-2023年),同意建設3號線東延段、5號線東延段、7號線二期、8號線北延段(滘心至廣州北站)、10號線、12號線、13號線二期、14號線二期、18號線和22號線等10個項目,總長度258.1公里[51]

  • 2017年4月28日,18號線(廣州東站至萬頃沙)首個工點——橫瀝站開工。該線連接廣州市中心與南沙新區,全長61.3km,途中僅設9站,並設計有開行快慢車的條件;同時,該線為廣州首條160km/h級別地鐵快線,採用8節D型市域列車。線路與22號線首段(陳頭崗至番禺廣場)於2018年全面開工。
  • 2017年12月26日,13號線二期(朝陽魚珠)首個工點——天河公園站及站後折返線動工。線路沿東風路、黃埔大道、中山大道敷設。2019年,線路全面開工。
  • 2018年11月19日,3號線東延段、5號線東延段、7號線二期、10號線、12號線、14號線二期同時開工建設[52]。至此,除8號線滘心廣州北站段外,三期線路已全部在建。
  • 2019年9月,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和中車大連機車公司中標廣州地鐵新線列車訂單項目,其中包含3號線東延段10列(6B)、7號線二期19列(6B)、10號線43列(6B)、11號線55列(8A)、12號線47列(6A)、13號線二期42列(8A)、14號線二期16列(6B)[53]
  • 2021年9月28日,18號線首通段(冼村萬頃沙)開通運營,為廣州地鐵三期建設中首個開通的線路(段)[54][55]
  • 2022年3月31日,22號線首通段(陳頭崗至番禺廣場)開通運營,廣州地鐵總里程亦突破600公里[56]
  • 2023年12月28日,5號線東延段(文沖至黃埔新港)、7號線二期(大學城南至燕山)開通運營[57]
  • 2024年11月1日,3號線東延段(番禺廣場海傍)開通運營[58]
  • 2025年6月29日,10號線首通段(西塱楊箕東)、12號線西段(潯峰崗廣州體育館)和東段(二沙島大學城南)開通運營[59]
  • 2025年9月29日,13號線二期首通段(魚珠天河公園)與14號線二期首通段(嘉禾望崗樂嘉路)開通運營[49]

灣區城際(2020-)

因應強化大灣區內城際交通快速互聯的發展趨勢,同時受地鐵建設規劃常規審批收緊影響,廣州將數條(段)地鐵市域快線以城際鐵路名義上報、提前實施[60]

2020年7月30日,《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獲國家發改委批覆[61],其中包含原18號線南延段(南沙至中山(珠海)城際,79km)、18號線北延段(廣州東至花都天貴城際,38km)、22號線北延段(芳村至白雲機場城際,39km)和原28號線(佛山經廣州至東莞城際,107km)[62]

  • 2021年9月28日18號線首通段通車當日,18號線北延段(廣花城際)在空港車輛段舉行了開工儀式[63]
  • 2021年12月31日,22號線北延段(芳白城際)於方石車輛段和夏茅站舉行開工儀式[64]
  • 2023年3月30日上午,18號線南延段(南珠中城際)西線於十涌站和香山站舉行開工儀式[65]

三期修編(2022-)

受遠期規劃變動與有關方面追加要求影響,三期建設規劃中的8號線北延花都段(滘心廣州北站)面臨較大調整,需要重新申報。該段線路原計劃分拆為8號線北延段(滘心江府,9.4km)與24號線首期(廣州北站紀念堂,31.6km),連同8號線東延段(萬勝圍蓮花,18.0km)列入第三期建設規劃調整方案[66]。但為符合建設規劃調整不得新增線路的要求,廣州方面的上報方案中,未分拆早前已獲批的8號線北延花都段,並將原規劃24號線江府至紀念堂段改為「8號線北延段支線」。最終在2022年11月,國家發改委批覆同意了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方案調整[67],實施的最後一年為2027年[68]。三期總體建設規模由此達到12個項目、約296km(扣除重複計算的8號線北延滘心至廣州北站段的21.0km)。

值得一提的是,2017~2019年間,規劃有關部門曾陸續編制了更大規模的三期修編計劃,形成了初步報告並報送市委,其中包含26號線28號線、知識城至南沙快線等全新線路。後因國家發改委收緊審批條件,該計劃中的多數線路需要押後或以其它名義申報,僅餘條件適宜的三線(段)。

  • 2023年5月,8號線北延段和24號線部分站點開始圍蔽施工[69],並於同年6月28日在鳳翔路站舉行了開工儀式[70]

四期

2024年9月獲國務院批覆的《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提出構建「一帶一軸、三核四極」的多中心、網絡化城市空間結構,其中「三核」分別為中心城區、東部中心、南沙新區[71][72]。同期公布的《廣州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2023-2035年)》亦提出要「重點提升南沙、東部中心內部及其與市中心之間通勤走廊上的軌道服務效率」。截至2024年,廣州中心城區部分線路滿載率過高,城市重點發展方向的軌道支撐有待加強,外圍局部線網結構存在不足,加上三期建設規劃時限已到,當局故啟動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工作。

2024年10月18日,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2025-2031年)環境影響評價進行第一次信息公示[73]。相關招標公告中透露,該輪規劃共包含8條線(段),總長度為175.5公里,總投資約1720.8億元[74]。而26號線佛山段也緊接着開始環評公示,意味該段將與有望入圍規劃的26號線廣州段同步推進[75]

其它

  • 2012年9月28日,iMetro地鐵文化館在公園前站開張,該館號稱華南第一家地鐵文化館。[76]
  • 2012年12月28日,廣州地鐵APP於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Google Play上架[77]
  • 2013年11月21日,廣州地鐵服務熱線——96891正式啟用[78]
  • 2016年8月29日,線路站點的導向指引系統升級,全線網的所有車站、站台和屏蔽門增加數字編碼,以方便老人、兒童、外地乘客、外國旅客識別站點。[79]
  • 2017年,廣州地鐵在1號線試驗設置女性專用車廂。在工作日高峰時段(7:30-9:30、17:00-19:00),靠西朗[註 7]方向的第一節車廂設置為女性專用車廂。[80]
  • 2020年12月,廣州地鐵開始分批在車站部署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81]
  • 2021年8月,廣州地鐵開始在車站張貼緊急疏散示意圖,並在出入口處的防洪警戒線上增加「關站線」,明確車站受暴雨積水影響時的關閉條件[82]
  • 2021年11月,廣州地鐵車站內實現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全覆蓋[83]
  • 2022年開始,廣州地鐵陸續更換多條線路車廂內的線路圖,在原基礎上新增衛生間和母嬰室標識[84]

設施

車站

目前,廣州地鐵共有314座車站[註 1]

車站形式

廣州地鐵大部分車站為地下車站。1號線的西塱、坑口為地面車站;4號線的石碁至金洲沿途各站,5號線的滘口、坦尾[註 9],6號線的潯峰崗、橫沙、沙貝,14號線的竹料至赤草沿途各站,以及21號線的長平、金坑、朱村、山田為高架車站

同時,廣州地鐵與大多數軌道交通系統一樣,站台形式多數採用島式站台側式站台。但由於客流需要及受車站地理環境限制,部分車站的站台形式會採用諸如一島一側式站台、二島一側式站台、疊式站台此類的特殊站台形式,華林寺站等個別站的站台更設置為曲線形,此外亦有黃花崗站等個別地下車站的站廳設在地面。

設計

早期1號線採用「一站一景」的非標準化設計方案,各站均使用了不同樣式的瓷磚作為裝飾[85]。從2號線開始,廣州地鐵採用「一線一景」的設計方案,每站在統一裝修風格的同時設置了不同的主題色,這樣既降低了安裝及維護成本,又可以體現車站的個性[86]。不過,部分2010年後開通線路的車站統一使用相同的顏色,以呼應線路的整體設計,例如以「水鄉」為主題的7號線各站以藍綠色係為主[87],體現佛山本土陶瓷元素的廣佛線大部分車站為土紅色[26],而展現現代、科技感的18號線各站為灰白色。此外,廣州地鐵還將部分站點設計為特色主題車站,例如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南沙客運港站、以海神和歷史為主題的南海神廟站、體現老東山地區人文特色的東山口站[88]

舊2號線開通時,廣州地鐵仿效港鐵在站台設置了書法大字,每站都邀請不同的書法家書寫站名,這一做法延續到3、4號線的首期各站中,受到了市民的歡迎。但從2009年開通的5號線開始,這一安排被取消,站台上的大字轉而使用電腦書法字體,據稱是為減少相關作者的利益爭議[89]。不過,地鐵公司起初擅自使用葉根友字體,被其控告侵犯版權;後雙方達成和解,地鐵公司向其支付使用費,並獲得字體的使用權[90]。時隔12年後,在2021年開通的18號線各站恢復設置站台的書法字。

換乘站

目前廣州地鐵線網廣州境內換乘車站有72個[註 10],其中廣州南站為四線換乘車站,嘉禾望崗站番禺廣場站西塱站大學城南站廣州東站天河公園站為三線換乘車站,其餘換乘站均為兩線換乘車站[註 11];而廣州地鐵與國鐵(高鐵、普鐵)換乘的車站有7個,與城際鐵路換乘的車站有12個,與有軌電車的換乘車站有6個。

列車

廣州地鐵目前有A、B、D、L、APM共五種類型的地鐵列車

更多信息 車型, 名稱 ...

技術

供電

廣州地鐵除4號線、5號線、6號線、14號線、21號線、APM線採用第三軌供電方式外,其餘線路均採用接觸網供電;除18號線、22號線採用25,000伏特交流電,以及APM線採用600伏特三相電外,其餘線路均採用1500伏特直流電接觸網線路中,1號線地面段採用柔性接觸網供電,其餘線路採用剛性接觸網供電。

信號系統

廣州地鐵早期開通的線路使用均使用FTGS准移動自動閉塞系統,在3號線、4號線開通之後的線路均採用CBTC移動自動閉塞系統。廣州地鐵信號系統的供應商分別有西門子泰雷茲、卡斯柯以及鐵科智控等。

目前廣州地鐵各線運營列車均會採用自動運行裝置。除18號線和22號線為GoA3級別[91],APM線、10號線、11號線和12號線為GoA4級別[59][92],大部分線路為GoA2級別。2號線、7號線將進行信號系統改造,以適應GoA3甚至GoA4級別[92]

運營與服務

運營方

目前,廣州地鐵集團負責廣州地鐵線網(含廣佛線)的整體網絡運營。其中大部分線路由集團下屬運營事業總部運營,而18號線及22號線則由集團子公司廣東城際運營。

更多信息 運營方, 運營線路 ...

票務

廣州地鐵的票務規則和票卡種類除適用於本市地鐵線路外,還適用於佛山地鐵線路以及兩地部分有軌電車線路;與此同時,佛山的票卡及優惠規則亦可適用於廣州地鐵。上述措施使得廣佛兩地線網可真正實現「互聯互通」[93]

票價

目前,除APM線實行票價2元的單一票制外,廣州地鐵線網其他線路使用按里程分段計算的票制:起步4公里以內2元;4至12公里範圍內每遞增4公里加1元;12至24公里範圍內每遞增6公里加1元;24公里以後,每遞增8公里加1元,不設封頂[94]

¥2
0 ~ 4 km
¥3
4 ~ 8 km
¥4
8 ~ 12 km
¥5
12 ~ 18 km
¥6
18 ~ 24 km
¥7
24 ~ 32 km
+ ¥1
~ +8 km




2006年12月15日前,廣州地鐵票價按區間分段計價,每相鄰兩站之間為1個區間,第3個區間為1段,首段起步價2元,每進入下一段加收1元。自2006年12月15日起採用現時的計費標準,但對於2005年11月12日前開通的線路(即1號線廣州東站西塱、舊2號線三元里江南西曉港琶洲),則選取上述兩種計價方式中較便宜的一種。2010年9月25日起,因舊2號線拆解,由昌崗站入閘或者出閘的旅客,里程從入閘站或出閘站算至離江南西站曉港站昌崗站最近的一站。

2010年3號線通到機場後,廣州地鐵曾對進出機場南站的乘客額外收取5元「機場建設費」,一年的試行期結束後取消收費[95]

截至2025年5月,廣州地鐵市內線網的最高票價為20元,其車程為從化區東風站來往南沙區南沙客運港站[96]。在2024年1月21日佛山2號線廣州南站通道投入使用前,若包含外市線網則最高票價為21元,其車程為東風站或者增城廣場站來往佛山市南莊站[註 12][97]

票種

Thumb
廣州地鐵於1997年-1999年使用的紙質車票
Thumb
廣州地鐵現時的單程票(除APM線外使用)
使用中

除老年人票種外,所有線路(APM線除外)的車票由進閘起計,270分鐘內出閘有效。超過270分鐘則加收出閘站線網單程最高票價[98],如遇上地鐵方面導致的延誤則不設時限。

常規票種
  • 單程票:於各個地鐵站的自動售票機和人工售票亭發售,適用於所有乘客;自動售票機出售的單程票在購票後當天當站進閘有效,未進閘車票在售出後30分鐘內可到車票發出車站之客服中心退票。單獨購票無優惠,集體乘客30人或以上可享受9折優惠。
  • 普通羊城通廣佛通:可享受廣州市公共交通優惠
  • 嶺南通全國一卡通:具有羊城通和廣佛通標識的卡片享受與羊城通/廣佛通相同的優惠政策,其他卡種不享受優惠。
  • 乘車碼:掃描二維碼過閘。通過廣州地鐵、羊城通佛山地鐵微信支付寶雲閃付手機應用程序調出的廣州地鐵公共交通碼、廣州公共交通乘車碼和佛山地鐵乘車碼可享受同上優惠[99],通過外市軌道交通等其他手機應用程序調出的乘車碼則不享受優惠。
  • 銀聯閃付:可使用帶閃付標示的銀聯IC卡,或支持支付功能的各類手機閃付綁定銀聯卡進行過閘。僅支持信用卡。不享受優惠。
  • 儲值票:現已無發售此票種,但地鐵公司於各種活動中作為禮品贈予嘉賓,或部分企業定製該種類票卡進行派發宣傳等。
  • 紀念票:不定期限量發售,以數張為一套發售,平均每張價格在40~50元。持本票可以第一次入閘後24小時內使用,可乘搭所有路線。
  • 廣州城市旅遊卡:分為24小時卡(售價36元)、48小時卡(售價56元)、72小時卡(售價76元),在首次啟用後可多次乘坐廣州地鐵(含廣佛線、APM線)、廣州有軌電車巴士(含BRT,不含跨城線路)和水上巴士(輪渡),逾期失效。
  • 日票:
    • 一日票(定價為20元),持本票可以第一次入閘後24小時內可乘搭所有線路,27小時內完成最後一次出站。
    • 三日票(定價為50元),持本票可以第一次入閘後72小時內可乘搭所有線路,75小時內完成最後一次出站。
日票發行初期主要選擇地面交通接駁站和周邊有主要景點站發行,2015年2月9日起,售賣日票點擴展到全線網各站[100];2023年4月,推出以乘車碼為載體的電子日票,但不可搭乘有軌電車。為打擊逃票,持日票的乘客入閘後不能在同一車站出閘[101]
特殊優惠票種
  • 羊城通兒童票:適用於學齡前兒童,享受免費乘搭地鐵優惠。學齡前(憑有效身份證明)或身高不超過1.3米的兒童亦可免費乘搭地鐵。
  • 學生羊城通:適用於擁有廣州市學籍的中小學生,享受5折優惠。
  • 廣州市/佛山市老年人優待證:適用於擁有廣州市和佛山市戶籍的老年人,60-65歲(不含65歲)享受5折優惠,65歲及以上享受免費乘車優惠。
  • 廣州市殘疾人乘車優惠證:適用於擁有廣州市戶籍的三級、四級殘疾人,享受5折優惠。
  • 廣州市重度殘疾人乘車優惠證:適用於擁有廣州市戶籍的重度殘疾人,享受免費乘搭地鐵優惠。
  • 羊城通善行卡:適用於在冊的廣州市低收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成員、特困供養人員),享受5折優惠,但需事先充值墊付車資,次月由羊城通公司返還上月應優惠金額[102]
  • 廣州市無償獻血優待證(A):適用於在廣州市範圍內,獻全血累計達到30次以上或者獻血次數累計達到40次以上的無償獻血者以及獻血志願服務累計時間達到3,000小時以上的志願者,享受免費乘搭地鐵優惠,但需事先充值墊付車資,次月由羊城通公司全額返還上月公共交通發生額[103]
  • 具優撫優待功能的廣州社保卡、佛山市優撫對象優待證:適用於擁有廣州、佛山戶籍的殘疾軍人和享受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享受免費乘搭地鐵優惠。現役軍人和殘疾軍人持軍官證等相關證件亦可免費乘搭地鐵。
  • 僅為佛山保留的特殊票種:廣州市的特殊人群公共交通優惠政策已經全面轉由特種羊城通承載,地鐵特種票一度退出歷史舞台。但由於優惠政策需要覆蓋到佛山市,因此後期重新啟用地鐵特種票,為佛山市學籍學生及佛山市戶籍老人提供優惠[104]。此後增加地鐵重度殘疾人票,取消老年人儲值/免費票[105][106]。該票種目前可在廣州地鐵線網全網使用並享受相應優惠;惟只在廣佛線和7號線佛山境內車站辦理發售、充值、延期業務,線網其他車站僅辦理退票業務[107]
    • 學生儲值票:適用於佛山市內全日制中小學校、中專學校、技工學校、職業學校學生,享受5折的扣值優惠。
    • 重度殘疾人票:適用於擁有佛山市戶籍的重度殘疾人,享受免費乘搭地鐵優惠。
已停用
  • 員工家屬票(2005年12月16日起停止使用):適用於廣州地鐵員工的直系親屬(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享受免費乘搭地鐵優惠;每位地鐵員工最多可為兩名直系親屬辦理家屬票。
  • 中小學生儲值票(2010年5月1日起針對廣州學生停止使用,以羊城通學生卡取代):適用於廣州市內全日制中小學校、中專學校、技工學校、職業學校學生及身高超過1.2米的學齡前兒童,享受7折的扣值優惠。[108]
  • 老年人儲值票(2010年5月1日和2011年8月6日起分別針對廣州及佛山老年人停止使用,以羊城通老人優惠卡及佛山市老年人優待證取代):適用於60-65歲(不含65歲)廣州市籍及佛山市籍老年人,可享受5折的扣值優惠。
  • 老年人免費票(2010年5月1日和2011年8月6日起分別針對廣州及佛山老年人停止使用,以羊城通老人優惠卡及佛山市老年人優待證取代):適用於65歲及以上的廣州市籍及佛山市籍老年人,享受免費乘搭地鐵優惠;每次乘車前,需要由票務處工作人員認證。
  • 地鐵雲卡(2021年5月20日起停止使用):在「廣州地鐵」APP內激活,可直接刷手機過閘。需要支持NFC功能、系統版本大於4.4.2的Android手機。不享受優惠。

廣播

一般情況下,廣州地鐵的廣播語言依次為普通話粵語英語。目前廣州地鐵廣播主要由廣東廣播電視台主持人周詠(女聲)[109]和獨立音樂人李喆(男聲)[110]擔當,自2018年12月28日起,部分英語廣播由美籍配音演員Brandy Spohn(白蘭)[111]和其他外籍人士負責。

車廂內報站以普粵英三語的順序依次進行報站。如為換乘站,地鐵最初採用男女聲交替廣播的形式以加強提醒乘客;2022年下半年開始,換乘站廣播前會播放一小段粵曲,初為《花好月圓》,後更換為《旱天雷[112]。報站後,會使用普通話介紹站點附近的道路、地方、機構、建築物(部分由商家贊助)。5號線開通後,所有路線車站加入一段以普通話提醒列車將進站的廣播;部分大客流的車站還會提醒乘客提前做好下車準備。8號線新港東站琶洲站的廣播中會在最後用英語提示該站臨近的廣交會展館。3號線機場北站開通後,龍歸至機場南各站的廣播會提示白雲機場的兩個航站樓;龍歸和人和兩站的廣播更一度加入了各航站樓運營的航空公司名單。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廣州地鐵亦會廣播相關防疫政策和提示。除此之外,設有強弱冷車廂的線路還會播報有關信息。

而在車站廣播方面,除部分乘車指引只有普通話,或者普通話和粵語外,均會使用普粵英三語提供乘車指引的信息。例如在抵站時的歡迎詞和站廳、月台之間播出的乘車指引,也均會提供普通話、粵語和英語廣播。

商業廣告方面,廣州地鐵會在報站廣播的導向部分加入由商家贊助的場所;2019年開始在車廂內報站廣播前增加「〇〇〇提醒您」的品牌冠名,其中2020年開始使用「和成天下」檳榔品牌的冠名廣播,因檳榔被列為一級致癌物而引發爭議[113],不過自2021年中廣州市和國家有關部門開始管控檳榔廣告後[114],相關品牌冠名已被撤換[115]

客運量

Thumb
體育西路站高峰期人潮

廣州地鐵自1997年1號線開通起,客運量穩步增長。如今隨着廣州地鐵線網的不斷延伸,廣州地鐵的客運量呈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廣州地鐵單日客運量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發生於2017年12月31日。[116]目前單日最高客流紀錄發生於2024年12月31日,全網客流達1220.2萬人次;次高發生於2025年4月30日,全網客流達1198.1萬人次。

2010年11月1日,「亞運大禮包」中的公共交通免費措施開始實行當天,全日客流達到781萬,破當時全國軌道交通系統單日客流記錄,全線站點超過90%需要客流管制[117][118];11月3日廣佛地鐵首通段開通試運營,當日廣州地鐵全日客流達到784萬。[119]翌日,由於小汽車單雙號限行、廣交會客流、上下班的白領以及純粹「逛街」的客流衝突造成地鐵擁擠,全市取消免費乘搭地鐵、公共汽車和過江渡輪的優惠措施,改為發放交通補貼[120],而廣州地鐵在2010年11月3日創下的客流記錄持續數年才被打破[121]

更多信息 排名, 發生日期 ...

安全檢查

與中國大陸大部分城市地鐵系統一樣,為配合2014年《公安部、交通運輸部關於切實加強城市公共交通安保工作的通知》[132],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133],2015年頒布、2016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等要求,目前廣州地鐵在所有車站進站時實行逢包必檢、人物同檢的安全檢查方式[134]

廣州地鐵曾於2008年奧運會以及2010年亞運會時啟動了安全檢查[135][136][137]。乘客的行李必須接受X光機的檢查,並設有液體檢測儀,還有警犬參與檢查[138]。在奧運會以及亞運會結束之後,亦取消了安檢的措施。在未恢復安檢之前,部分車站會有地鐵站務或者地鐵志願者手持金屬探測器來抽查部分乘客的行李物品,如遇到類似昆明火車站恐襲等高風險事件時,部分客流較大的車站會在進站口設置X光機檢查乘客的隨身物品,同時加強特警巡邏[139][140]

2015年9月25日起,廣州地鐵再次恢復安檢措施,每個車站均配置一台爆炸物探測設備,入口處安排安保人員手持金屬探測器和液體探測器,對攜帶行李的旅客進行檢查,部分客流量較大的車站設有X光機對進站行李進行掃描[141]。2017年10月10日起,廣州地鐵開始分批在各站點設置X光機、金屬探測門和液體檢測儀,實行「逢包必檢、人物同檢」的安檢措施[134]

在安檢實施過程中,廣州地鐵曾在2021年及2024年一度升級安檢力度[142][143][144],強調「人過門、物過機」及「『大小包』均需過安檢機」的安檢要求,導致安檢耗時增加及影響進站速度,以及出現乘客因此與工作人員爭吵等事件。但加強安檢措施後仍出現因安檢人員對液體檢查時的疏忽,讓乘客成功攜帶硫酸進入車站並滲漏至車廂地板,導致一名男童滑倒後被灼傷的事件發生,引發大眾對安檢措施成效的質疑[145][146]

未來發展

近期線路

截至2025年9月,廣州地鐵有多條建設中和獲批覆待建的線路(段)。

更多信息 在建線路(段、站)[7], 路線 ...

線網規劃

廣州市政府在2020年11月批覆的《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方案》(2018—2035年)顯示,廣州市共規劃軌道交通線路53條、2,029公里[註 13][註 14]。該輪線網規劃共分為三個層級:高速地鐵、快速地鐵和普速地鐵。其中,高速地鐵共5條,廣州境內452公里;快速地鐵11條,廣州境內607公里;普速地鐵37條,970公里[147][148]

更多信息 地鐵類型, 設計速度 ...

城際銜接規劃

佛山

早在廣州地鐵1號線設計之初,已在西塱站預留部分結構,供未來的廣佛輕軌使用,此時已經有通過軌道交通連接廣佛兩地的概念[149]。而後,廣佛輕軌改為廣佛地鐵,並以「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際軌道交通廣州至佛山段」的名義獲批。2002年,廣佛地鐵正式動工。首通段於2010年開通,成為廣佛間首條,亦為中國大陸首條跨市地鐵[28]。而首期後通段和二期則先後開通,全線於2018年12月28日通車[150]

2015年10月8日,廣州地鐵7號線西延順德段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151]。該線將連接廣州市與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於2022年5月1日通車[152]

廣佛同城化的大背景下,為更好實現兩市軌道交通的無縫銜接,實現兩市軌道交通「一張網,一張票」的構想,廣佛兩市於2016年4月共同完成兩市軌道交通線網銜接的規劃。

更多信息 路線, 首末站 ...

東莞

東莞市於2018年發布的《東莞市軌道交通網絡規劃》中,遠期廣州與東莞線網將相互連接[153],包括:

而根據廣州市最新的規劃,以下地鐵線路將延伸至東莞[148]

國家發改委在2020年7月30日批覆的《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顯示,佛山經廣州至東莞城際(即廣州地鐵28號線)已被列入近期建設項目。線路全長107公里,擬投資953億元人民幣[61]

中山、珠海

近年來,中山市珠海市有關部門便一直希望廣州地鐵18號線能夠延伸至當地[154][155]

國家發改委在2020年7月30日批覆的《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顯示,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即18號線南延段)被列入近期建設項目,待建設條件落實後有序推進。線路自萬頃沙引出向南,在翠亨新區分岔設中山支線、珠海支線,其中前者途經火炬開發區止於中山站,後者自翠亨進入珠海後,經珠海北站唐家灣香洲拱北。線路全長79公里,擬投資486億元人民幣[61]

而對於前期進度較快的中山支線,則已於2023年2月28日獲廣東省發改委批覆。該線相較於原批覆方案,延長至中山市區,建成後將無縫銜接廣中兩市核心區[156]

惠州

惠州市於2016年底發布的《惠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中,曾提及「根據惠州市軌道交通線網方案,結合與廣州市初步的溝通,以及沿線用地和道路情況,建議將廣州16號線延伸到惠州龍門縣城,實現惠州與廣州的融合」。2018年1月15日,惠州市市長麥教猛於回應政協委員提問中,透露惠州市正在研究於龍門縣永漢鎮對接廣州地鐵16號線,而博羅縣羅浮山則對接廣州地鐵21號線[157]

而在廣州市政府於2020年11月批覆的《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方案》(2018—2035年)中顯示,28號線將在新塘站分出支線,並預留了向東延伸至惠州市博羅縣的通道[147]

清遠

在2019年9月清遠市政府公布的《廣清軌道交通銜接概念規劃》中,清遠方提出將廣州地鐵18號線24號線分別北延至清城與廣清合作園區[158]

廣州市有關方面曾表示,為避免與同樣由廣州地鐵集團運營的廣清城際鐵路形成重複建設,18號線目前不會直接延至清遠,而將通過建設聯絡線的方式經花都站直通廣清城際[159]。廣州方面亦已預留18號線和規劃39號線繼續北延至清遠的建設條件,但清遠方面希望的24號線則沒有預留[147][160]

韶關

2017年7月31日,韶關市新豐縣政府與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與政府方討論了交通對接問題,爭取將規劃中的14號線北延段繼續向東北延長到新豐並達成共識[161]。在廣州市政府於2020年11月批覆的《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方案》(2018—2035年)中顯示,14號線不再向北延伸,原北延段線位已改由規劃中的高速地鐵37號線使用,37號線亦預留了向北延伸至新豐的通道[147]

文化標識

標誌

Thumb
廣州地鐵的標識

廣州地鐵使用類似Y字並分開的兩條紅線作為標識。設計源於在訂購一號線最早的用車時,德國製造商西門子建議車輛添加標誌作為識別形象。在得到廣州市政府同意後,西門子為此設計了多個方案,最終選定了現使用的標識。其含義包括有:「Y」字代表「羊城」和羊角;勝利的手勢、欣欣向榮;無限延伸的兩條鐵軌,四通八達,而且相對於廣州地鐵一號線開工時懸掛的標誌,該標識更為簡潔。在一號線用車到貨時,該標識也被西門子按照授權協議書,無償提供給地鐵公司使用。[162]

由於該標識,廣州地鐵被愛好者或營運方稱呼為「羊角」。[163]

吉祥物

Thumb
3號線東延段開通宣傳板前的「悠悠」和「悠悠街坊」

2005年3號線和4號線開通後[164],廣州地鐵陸續在屏蔽門或車門處貼上黃色三角形造型的「別碰我」卡通圖案,提醒乘客勿靠近屏蔽門和車門[165]。這一曝光度高且造型可愛的圖案受到市民喜愛,但未列入地鐵公司認定的吉祥物[166]

2013年8月,廣州地鐵啟動為期半個月的吉祥物大眾評選活動,邀請市民對四款地鐵公司設計的吉祥物進行評價[167]。9月14日,地鐵公司宣布得票最高的「科技范」悠悠(YoYo)成為廣州地鐵吉祥物。悠悠原型為廣州地鐵列車車頭,造型動感時尚,寓意「悠然隨心、悅動暢行」[168]。2018年,地鐵公司對「悠悠」設計進行更新,除形象更扁平化外,還推出以五種廣府文化代表性事物為原型的「悠悠街坊」吉祥物家族[169]

爭議以及焦點事件

廣州地鐵在建設和運營的過程中,曾出現一些質量問題、事故及爭議事件。

參見

注釋

  1. 此處包括佛山境內車站,但不重複計算換乘站。若計算換乘站,則有393座。
  2. APM線採用膠輪軌道系統,有別於與鋼軌系統之軌距定義。
  3. 1、2、3、7、8、9、10、11、12、13號線、廣佛線
  4. 18、22號線
  5. 4、5、6、14、21號線
  6. APM線
  7. 前三個先後為北京天津上海
  8. 6號線車站為地底車站
  9. 線網內位於廣州市外的換乘車站不計入。
  10. 亦包括一條線路的主支線之間換乘。
  11. 如兩站之間全程不出站車程的票價為17元。
  12. 《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方案》(2018—2035年)已過時,部分站名和線路走向可能已有變化,下表僅反映該版方案中的線路規劃。
  13. 廣佛地鐵因在規劃中屬城際鐵路而未被納入該地鐵規劃中。
  14. 所有佛山東莞線路在本規劃中均被列入普速地鐵。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