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鹿野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鹿野藩(日語:鹿野藩しかのはん Shikano-han */?)是日本因幡國氣多郡鹿野的[註 1]天正9年(1581年)創藩,元和3年7月20日(1617年8月21日)廢藩,貞享2年7月27日(1685年8月26日)第二次創藩,版籍奉還後廢藩,石高在高峰期達43,000石,第二次創藩後為鳥取藩支藩日語支藩藩廳在第一次創藩時是鹿野城日語鹿野城,第二次創藩時由於是藏米知行日語蔵米知行,因此沒有領地,僅在鳥取城附近設置居館,稱為東館[2],及至明治元年(1868年)才於鹿野設置陣屋[1]

事实速览 鹿野藩, 別稱 ...

武家屋敷日語武家屋敷方面,江戶藩邸日語江戸藩邸上屋敷最初位於鐵砲洲築地,其後先後轉移至本芝三田和濱町大川沿岸,中屋敷位於鐵砲洲和大藏江,下屋敷最初則位於本所三目,其後先後轉移至千束村和廣尾[註 2][6]

Remove ads

歷史

天正9年(1581年),龜井茲矩由於在豐臣秀吉進攻鳥取城時於鹿野城防守有功而獲賜氣多郡13,800石,並且駐守於鹿野城。關原之戰時,茲矩是因幡國唯一的東軍,戰後的慶長5年獲加增高草郡24,200石,總石高達到38,000石。慶長7年(1602年),與鳥取城城主池田長吉日語池田長吉交換了部分領地。慶長14年(1614年)正月,茲矩隱居,由其子龜井政矩日語亀井政矩繼位,政矩在同年也奉江戶幕府之命與松平康重之女成婚,並且獲加增伯耆國久米郡河村郡內共5,000石,石高因而增至43,000石。元和3年7月20日(1617年8月21日),政矩轉封日語転封石見津和野藩[2]

龜井家日語亀井氏轉封後,鹿野成為因幡鳥取藩的領地,鹿野城則由池田光政家老日置忠俊日語日置忠俊進駐。寬永9年(1632年),池田光仲日語池田光仲入主因幡國和伯耆後,未有派重臣駐守於鹿野。寬永17年(1640年),光仲的叔父播磨山崎藩藩主池田輝澄日語池田輝澄改易,並且交由光仲負責看管日語預 (刑罰),同時以播磨神崎郡印南郡內10,000石作為其扶持日語蔵米寬文2年(1662年),輝澄在鹿野死去,其子池田政直日語池田政直 (福本藩主)繼位,並且轉移至神崎郡,創立福本藩[2][1]

貞享2年7月27日(1685年8月26日),光仲在隱居的同時新田分知日語新田分知25,000石予次子池田仲澄日語池田仲澄,由於其居館位於鳥取城以東,因此又稱為東館,加上江戶藩邸位於三田,所以又稱作三田家。元祿15年閏8月7日(1702年9月28日),獲加增5,000石。明和8年6月14日(1771年7月25日),鳥取藩藩主池田重寬日語池田重寛四子作為池田延俊日語池田延俊的養子而繼位,即池田澄時日語池田澄時天明5年11月19日(1785年12月20日),重寬六子作為澄時的養子而繼位,即池田仲雅日語池田仲雅慶應元年4月4日,池田仲諟三子作為池田仲建日語池田仲建的養子而繼位,即池田德澄日語池田徳澄[2]

慶應4年(1868年)正月,東館與鳥取藩在鳥羽伏見之戰一同出兵,及後隸屬於東山道鎮撫使總督。明治元年(1868年)的東京行幸日語東京行幸時,德澄代替患病的鳥取藩藩主池田慶德日語池田慶徳率領一眾鳥取藩兵同行。同年12月10日(1869年1月22日),東館正式定名為鹿奴藩。明治2年(1869年)6月,德澄憑戰功獲朝廷下賜2,000版籍奉還後,德澄雖然獲得知事日語知藩事待遇,但是鹿奴藩未獲承認,最終併入至鳥取藩[註 3][2][8]

Remove ads

歷任藩主

更多信息 家名(日語:家名), 家格 ...

註解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