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黃頸黑鷺

鹭科苇鳽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黑苇鳽
Remove ads

黑葦鳽學名Ixobrychus flavicollis)為鷺科葦鷺屬鳥類,又名黑葦鳽,俗名黑鳽烏鷺高砂黒鷺黑長腳鷺鷥。是一種舊世界起源的葦鳽,在熱帶亞洲繁殖,從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中國印尼澳大利亞。主要是留鳥,但一些北方的個體會短途遷徙

事实速览 黑葦鳽, 保護狀況 ...
Remove ads

亞種

  • 黑葦鳽指名亞種學名Ixobrychus flavicollis flavicollis)。分布於印度、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廣東海南雲南、長江以南、貴州、偶見於甘肅、陝西河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3]
  • 黑葦鳽台灣亞種學名Ixobrychus flavicollis major)。分布於台灣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4]

描述

這是一種相當大的物種,長度為58 cm(23英寸),是葦鷺屬(Ixobrychus)中最大的葦鳽之一。與其他相關物種相比,它具有較長的頸部和黃色的長喙。成鳥的上體均為黑色,頸側為黃色。下體呈白色,帶有濃重的褐色條紋。幼鳥與成鳥相似,但為深褐色而非黑色。由於其隱蔽的生活方式和蘆葦灘棲地,可能很難見到,但常能見到它們飛行,飛行時全黑的上半部,非常容易辨認。

分佈

分布於南亞印度河恆河流域、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沿海地區,東亞台灣中國東南部,西太平洋沿岸的馬來群島美拉尼西亞澳洲北部至東南沿海地區。黃頸黑鷺一般生活於蘆葦叢、沼澤、灘涂、紅樹林及林間溪流、在貴州分布於700-1000m以及營巢於蘆葦叢中、樹上或竹林中。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2]

繁殖

它們的繁殖棲地是蘆葦灘。它們在灌木或有時在樹上築起由蘆葦組成的平台巢。每次產卵三到五枚。

飲食

黃頸黑鷺以昆蟲魚類兩棲類為食。

保育狀況

澳大利亞

黃頸黑鷺未列入澳大利亞1999年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法中的受威脅物種名單。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

  • 根據維多利亞州的1988年植物和動物保護法,黃頸黑鷺被列為受威脅物種。[5] 根據該法案,目前尚未制定此物種的Action Statement恢復和未來管理計劃。[6]
  • 在2007年維多利亞州受威脅脊椎動物名單上,黃頸黑鷺被列為易危物種[7]

圖庫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