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龍陽路站

上海地鐵與上海磁浮轉乘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龙阳路站
Remove ads

龍陽路站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浦東新區花木街道龍陽路龍匯路白楊路交叉口,是上海地鐵2號線7號線16號線18號線地鐵換乘站,也是各條地鐵線路與上海磁浮示範運營線轉乘站。該站也是中國大陸第一個上海軌道交通五線換乘(轉乘)站[1]

事实速览 龍陽路Longyang Road, 位置 ...

本站線路較多,車站較為複雜,各線通過換乘通道連通。本站自北向南依次是7號線、2號線、磁浮線、16號線和18號線。其中7號線和18號線部分為地下車站,16號線和磁浮線部分為高架車站,2號線部分站廳位於地面層,站台位於地下一層。相鄰兩個部分均有兩個換乘通道,供兩個方向的乘客使用。

Remove ads

歷史

  • 1999年9月20日,2號線開始運營,本站作為2號線的首末站隨之啟用[2]
  • 2000年6月11日,2號線一期工程建成通車[3]
  • 2000年12月26日,2號線東延伸段(龍陽路-張江高科)開通,本站不再是首發站[4]
  • 2002年12月31日,上海磁浮車站正式啟用,由龍陽路至浦東國際機場[5],本站成為2號線與磁浮線的轉乘站。
  • 2009年12月5日,7號線車站正式啟用,本站成為磁浮線、2號線和7號線的換乘/轉乘站[6]
  • 2012年2月22日,龍陽路站原6號口加蓋封閉[7]
  • 2012年3月16日,龍陽路站7號口加蓋封閉[8]
  • 2013年12月31日,龍陽路站16號線主體結構完成[9]
  • 2014年2月7日,上海地鐵首個鐵絲開放日活動在龍陽路站舉行[10]
  • 2014年3月初,16號線車站鋼結構雨棚開始吊裝[11]
  • 2014年4月10日,龍陽路站16號線站層開始進行屋面膜結構施工。
  • 2014年12月28日,16號線車站正式啟用,成為四線換乘/轉乘站。16號線開通後,由於龍陽路站換乘客流巨大,既有換乘通道不敷應用,車站於2015年對16號線西站廳進行擴容改造,並新建西換乘天橋連接2號線5號口[12]
  • 2015年1月10日,18號線一期北段規劃獲批[13]
  • 2015年2月27日,16號線龍陽路站西端天橋開始施工,綜合換乘樞紐方案已經由市交通委評審通過[14]
  • 2015年5月22日起,16號線龍陽路站試點雙休日期間雙側站台交替折返上下客,原先的變單側站台上下客變為雙側站台交替上下客,以提高蓄客能力[15]
  • 2015年8月6日,綜合換乘樞西天橋中跨鋼構安裝完成[16]
  • 2015年10月15日,綜合換乘樞西天橋北跨鋼構安裝完成[17]
  • 2015年12月16日,新換乘天橋開通,起到分流作用,1號口調整為只出不進,3號口調整為只進不出,換乘環線格局也正式打通[18]
  • 2016年11月15日,2號線廁所改造計劃龍陽路站開始改造[19]
  • 2021年5月27日,為配合18號線施工改造工作,1號口臨時關閉[20]
  • 2021年6月17日,2號線龍陽路站3號口永久關閉,1號口重新開啟,只進不出,4、6號口保持開啟,但只出不進[21]
  • 2021年12月30日,18號線車站啟用,本站成為上海軌道交通首個五線換乘站(包含磁浮線)。[22]
Remove ads

車站結構

龍陽路站從北至南依次為7號線、2號線、18號線、磁浮線和16號線[23]。2號線、7號線、18號線站台為地下島式站台,其中7號線和18號線站廳均在地下,2號線站廳位於地面層。16號線車站和磁浮線車站均為高架車站,其中16號線站台為雙島式站台,4個站台均為往滴水湖方向的列車,上海磁浮車站為西班牙式站台,位於2號線和16號線站廳之間[24]

樓層分佈

地上三層 側式站台,僅供下客
B站台 磁浮線浦東1號2號航站樓(終點站)
島式站台,僅供上客
A站台 磁浮線浦東1號2號航站樓(終點站)
側式站台,僅供下客
①站台 16號線(普通車)往滴水湖華夏中路
島式站台
↑左側開門
↓右側開門
②站台 16號線(大站車/直達車)往滴水湖羅山路/終點站)
③站台 16號線(普通車)往滴水湖華夏中路
島式站台
↑左側開門
↓右側開門
④站台 16號線(普通車)往滴水湖華夏中路
地上二層 磁浮線站廳 票務服務、自動售票機、人工服務台
16號線站廳 票務服務、自動售票機、人工服務台
地面層 2號線站廳及出入口 2-4、6-13、17-21出入口、票務服務、自動售票機、人工服務台
地下一層 7號線站廳 票務服務、自動售票機、人工服務台
18號線站廳 票務服務、自動售票機、人工服務台
2號線 往國家會展中心世紀公園
島式站台,左側開門
2號線 往浦東1號2號航站樓張江高科
地下二層 7號線美蘭湖芳華路
島式站台,左側開門
7號線花木路(終點站)
地下三層 18號線 往長江南路迎春路
島式站台,左側開門
18號線 往航頭芳芯路

車站各線

2號線

Thumb
2號線站廳

龍陽路站2號線部分位於龍陽廣場,東西向布置,站廳位於地面層,站台位於地下一層。開通時設有5個出入口,經過歷年改造,2021年6月起實際使用4個。站廳北側有兩個換乘7號線通道,換乘7號線用時約2分鐘[25];南側有兩個換乘16號線的通道,到達16號線站廳約需1-2分鐘[25],換乘18號線亦需要走此通道。

7號線

龍陽路站7號線部分位於最北側,沿龍陽路東西向布置,開通時設有4個出入口[6],2015年起實際使用3個。車站尺寸長354.8米,建築總面積16639平方米,包含站廳7828平方米、站台7100平方米、出入口1711平方米[26]。為與新博覽中心現代展館的整體環境協調,同時解決空間浪費問題,本站採用站廳板開大孔的中庭建築型式,構成兩層挑空的共享空間[27]。這是上海首次以大中庭的形式設計的車站[28]。7號線站廳北壁繪有銅板壁畫《花間飛舞》,展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29]。7號線部分南側為兩個換乘2號線的通道,分別共兩個換乘方向的乘客使用。換乘其他路線亦需要走此通道。

16號線

16號線龍陽路站為高架三層三柱雙跨式車站,車站外包總長231.5米,寬度40.2米,高度23.85米[9],總建築面積達3萬平方米[30]。站台位於高架三層,被由32塊透明膜和80塊組成的膜結構頂棚覆蓋[24]。站廳和每個站台設有3組自動扶梯及樓梯和一組升降電梯連接[31]

16號線施工時還存在文明程度要求高、協調難度較大、場地狹小、精度要求高等難點[32]。車站採用「建橋分離」的形式建設,使用法國U梁技術,提高精度的同時也能增強藝術性,但存在漏水問題,故對U梁技術做出了一些本土化改變[30]。車站屋架採用鋼拱+桅杆斜拉剛性體系、桅杆拉索+TFE防水膜為柔性體系,主體結構為全焊接,嚴格控制鋼結構吊裝階段的精度[33]

16號線龍陽路站設有2個島式站台,列車主要交替使用1、3、4號站台以便車站控制客流動向[34],4號站台一般用於末班車。其中大站車和直達車停靠2站台[35],大站車僅停靠羅山路站新場站惠南站臨港大道站,直達車一站直達滴水湖站。乘客乘坐大站車、直達車需按照車站指引前往相應的站台乘車。

16號線站廳和2號線站廳間設有2條換乘通道,和其他各線路一樣,換乘流線為逆時針。西天橋供2號線換乘16號線乘客使用,天橋行走時間約2分鐘[25];16號線換乘2號線的乘客需穿過磁浮線站廳,並通過單向扶梯跨越龍陽廣場附近的道路到達2號線站廳[36],用時約為兩分半[25]

Remove ads

18號線

18號線龍陽路站為地下島式車站,沿白楊路呈南北向設置,車站規模為510.95m×21.60m[37],站廳和16號線站廳之間設有多個通道連接[12]。從18號線龍陽路站沿換乘通道依次可到達16號線、2號線、7號線的站廳。盾構穿越總長度約85m,與2號線和7號線交疊長度均約22米,採用針對性的盾構施工方式[38]

龍陽路站牆壁設有一個古銅色壁畫,喻指龍陽路站作為交通樞紐的重要作用[39]

磁浮線

磁浮龍陽路站為高架車站,站台位於高架梁上,被圓弧狀的頂棚包圍[40]。本站分為三層,第一層為商場,第二層為設備和控制中心,第三層為站台層,建築面積18369平方米[41],總面積36509平方米。上海磁浮交通科技館位於此站正下方。

本站設計的站廳層和站台層使用橢圓形斷面,使用鋁合金掛板構成優美、光滑、精緻的肌理金屬屋面,兩端使用45度的削角處理以提升動感和衝擊力。此外,車站天窗面積大小不均,產生忽明忽暗的效果,形成時空隧道的體驗;頂棚使用略帶灰色的綠色,成為龍陽路站的標誌[42]

本站施工時存在多重難點:磁浮線是國際上首條商用運營線路,沒有可以借鑑的經驗,且工期緊、要求高、投入大,且需和多個施工工作協調。修建完成後位移和沉降均未超限,沒有遇到設備報警,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43]

換乘

Thumb
龍陽路站換乘路線平面示意圖

本站7號線、2號線、磁浮線、16號線、18號線依次布置,所有換乘通道均為單向,形成逆時針客流。

從最南端的18號線站廳中部東側的換乘通道可到達16號線站廳,用時約3分半。從16號線站廳穿過磁浮站廳可到達2號線站廳,用時約2分半。從2號線站廳沿換乘通道可到7號線站廳東端,用時約2分鐘。

從最北段的7號線龍陽路站站廳西段換乘通道可換乘至2號線,用時約2分45秒。乘客可穿過2號線站廳,沿西側換乘通道到達16號線站廳西端,用時約1分多。此時可左轉以換乘16號線前往相應站台,用時約3分半,或繼續直行換乘18號線,用時約1分45秒。[25]

2號線、7號線與16號線換乘通道內設有《印象地鐵》藝術作品,選取上海地鐵開通20多年來的660張歷史照片。照片牆長27米、高3.4米,形成強大的視覺衝擊力[44]

Remove ads

車站出口

事故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