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87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87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Remove ads

187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教宗庇護九世在1878年2月7日於羅馬宗座宮離世後而召集舉行。會議從1878年2月18日開始,經過3輪投票後,樞機團選出意大利籍的溫琴佐·焦阿基諾·拉斐爾·路易吉·佩西樞機為新教宗,並取名號為「良十三世」。

事实速览 187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日期與地點 ...
Remove ads

背景

庇護九世離世

教宗庇護九世腦癇及急性心臟病發作,於1878年2月7日離世,終年85歲。[3][4]11天後,樞機團正式召開新一任教宗的選舉秘密會議。

根據規定,樞機團團長路易吉·阿馬特·迪·聖菲利波-索爾索英語Luigi Amat di San Filippo e Sorso樞機如未當選,將在選舉結束時詢問當選教宗是否接受選舉結果及教宗名號。如樞機團團長本人當選,則上述工作由樞機團副團長卡米洛·迪彼得羅英語Camillo di Pietro樞機負責。

特殊環境

自首任教宗聖伯多祿以來,庇護九世的任期是歷任教宗中最長的,因此他有相當充分的時間來挑選與他的世界觀及宗教觀相近的人選加入樞機團。本次教宗選舉秘密會議為自1870年意大利王國統一教宗國後首次選出「教宗」而非「教宗國元首」[a]的秘密會議。關於會議地點,傳統的奎里納爾宮[b]已脫離聖座管理,成為意大利國王翁貝托一世的皇宮,因此本次秘密會議改在別處舉行。[5]

選情

天主教內的教士都認為教會已不能控制情況混亂及充斥著「反天主教」聲音的羅馬西敏總主教英語Archbishop of Westminster亨利·愛德華·曼寧樞機及部分樞機強烈要求於羅馬以外的地方舉行教宗選舉秘密會議,甚至建議於馬爾他舉行。[6]不過總務樞機溫琴佐·佩西樞機(即後來的教宗良十三世)反對,並推翻經投票通過將選舉秘密會議移往西班牙舉行的決議。本次教宗選舉秘密會議最後在1878年2月18日於梵蒂岡西斯汀禮拜堂舉行。

樞機選舉人

儘管當時共有64位樞機,但由於有3位樞機因種種原因而無法出席,故此只有61位樞機能夠參與該次秘密會議。[7][8]因為很多樞機在到達羅馬前已表示會投票給他,溫琴佐·佩西樞機是其中一個有機會當選教宗的樞機。[9]在庇護九世離世直至教宗選舉秘密會議開始時的宗座出缺期間,總務樞機溫琴佐·佩西樞機對梵蒂岡的出色管理[c]、跟庇護九世有明顯差別的脾氣和氣質及作為佩魯賈-皮耶韋城總教區期間的成功的外交工作令他在選舉中有優勢。此外,屬保守派的亞歷山德羅·弗蘭基英語Alessandro Franchi樞機於選舉期間強烈建議他的支持者轉為支持溫琴佐·佩西樞機亦令他最後能成功當選教宗。

更多信息 樞機選舉人分布[1], 缺席 ...

出席的樞機選舉人名單如下:

更多信息 姓名, 國籍 ...

缺席的樞機選舉人名單如下:

更多信息 姓名, 國籍 ...

原則上,參加選舉的樞機可以投票給任何已受洗的成年男性天主教徒(即樞機可以投票給非樞機者)。然而,自1378年以來都是樞機當選教宗。[e]

Remove ads

投票

跟其他教宗選舉秘密會議不同,三輪選舉的結果於是次教宗選舉秘密會議舉行後100年被公開[f],然而投票結果則有不同版本[2][11]。要當選教宗需要最少三分之二出席樞機的(41票)同意。

第一輪投票(2月19日上午)

第一輪投票結果有三個版本:

第一版本:[11]

第二版本:[g][2]

  • 溫琴佐·佩西樞機——23票
  • 路易吉·比利奧樞機——7票
  • 拉斐爾·莫納科·拉瓦萊塔英語Raffaele Monaco La Valletta樞機——4票
  • 其他4至5名樞機合計——27票

第三版本:[2]

  • 溫琴佐·佩西樞機——19票
  • 路易吉·比利奧樞機——7票
  • 亞歷山德羅·弗蘭基樞機——5票
  • 安東尼·薩韋里奧·德盧卡英語Antonio Saverio De Luca樞機——5票
  • 其他票數不詳

結果:投票失敗,樞機團未能選出新教宗

第二輪投票(2月19日下午)

第二輪投票結果有兩個版本:

第一版本:[11]

第二版本:[2]

  • 溫琴佐·佩西樞機——38票
  • 其他票數不詳

結果:投票失敗,樞機團未能選出新教宗

第三輪投票(2月20日上午)

結果:投票成功,樞機團選出溫琴佐·佩西樞機為新教宗

結果及後續發展

選出教宗後,首席助祭英語Protodeacon普羅斯佩羅·卡泰里尼英語Prospero Caterini樞機登上聖伯多祿大教堂的中央陽台向信眾宣布溫琴佐·佩西樞機當選教宗,取名「良十三世」。[h]3月3日,良十三世於西斯汀禮拜堂加冕,正式成為天主教第256任教宗。作為首席助祭的普羅斯佩羅·卡泰里尼樞機應為新教宗戴上三重冕加冕,但由於他生病以致未能履行這個工作。最後由特道夫·梅泰爾英語Teodolfo Mertel樞機負責為新教宗戴上三重冕加冕。[13][15]由於梵蒂岡意大利羅馬的政治地位歸屬爭議上未達成共識,良十三世跟庇護九世一樣於任內沒有踏出梵蒂岡一步以及沒有前往教宗作為羅馬教區主教的主教座堂的拉特朗聖若望大教堂[2]

軼事

參與兩次教宗選舉秘密會議的樞機

由於在1878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舉行前後分別有一段31年[i]及25年[j]的教宗任期,於本次教宗選舉秘密會議中有四位樞機[k]能夠參與兩次秘密會議。 樞機團團長路易吉·阿馬特·迪·聖菲利波-索爾索英語Luigi Amat di San Filippo e Sorso樞機、法比奧·馬里亞·阿斯奎尼英語Fabio Maria Asquini樞機及多梅尼科·卡拉法·德拉斯皮納·迪特拉埃托英語Domenico Carafa della Spina di Traetto樞機參加1846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18],而路易吉·奧雷利亞·迪·聖斯特凡諾英語Luigi Oreglia di Santo Stefano樞機則參加1903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19]

良十三世的教宗任期

良十三世跟庇護九世有一個十分長的任期。庇護九世於1846年6月至1878年2月出任教宗,在位31年5個月。[16]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良十三世在位25年[17],成為天主教史上在位時間第三長的教宗(直至2004年11月24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才超越其紀錄)。良十三世於1903年7月20日離世,終年93歲,成為天主教史上最長壽的教宗。

注釋

資料來源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