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887年黃河決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887年9月30日(光緒十三年)[4]中國河南鄭州下汛十堡(今惠濟區花園口鎮石橋村)發生黃河決口[5],這是繼1855年銅瓦廂決口改道後最大的一次決口[6]。此次黃河決口致使200多萬(一說93萬[7];一說最保守估計150萬;一說700萬)人罹難,清史研究學者夏明方稱其為「近代中國人口損失最嚴重的一次洪水災害」[8],英國密德薩斯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彼得·霍夫(Peter Hough)稱其為「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自然災害之一」[9]

事实速览 日期, 地點 ...

口門逐漸「刷寬至三百餘丈」,下游正河斷流。決水流入賈魯河淮河,豫、皖、蘇「三省地面約二三十州縣盡在洪流巨浸之中」[8]。清朝政府命吳大澂接辦堵口工程,1889年1月20日(光緒十四年冬)合龍成功[10],吳大澂親筆撰文立碑以示紀念此次事件。此次治理決口耗費白銀1090餘萬兩[11](一說1200萬兩[12]),占當時清政府年收入的四分之一,史稱「鄭州大工」[13]

Remove ads

死亡人數

1887年黃河決口造成的破壞令人難以置信,造成死亡人數無法確切。A∙H∙戈德比估算此次災難最保守估計致使150萬人喪生,最高達700萬人[3]。彼得·霍夫援引伊恩·卡斯特羅·科爾特斯(Ian Castello-Cortes)與邁克爾·費爾德曼(Michael Feldman)編寫的《吉尼斯紀錄(1996年)》的數據稱,1887年黃河決口致使90萬人罹難[9]

詩歌

清代湖南著名的愛國詩僧釋靜安,曾為鄭州寫了一首悲痛的詩歌《鄭州河決歌》: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