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58年黃河洪水

1958年7月发生的水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58年黃河洪水指1958年7月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水災[1][2][3][4][5]。此次水災淹沒村莊1708個,淹沒耕地304萬畝,房屋倒塌30萬間,京廣鐵路中斷14天,受災人口達74.08萬人[1][3][5][6]。據中國政府官方資料,河南山東兩省出動約200萬人進行防汛,確保了黃河下游的防洪安全[1][2][7]

歷史

Thumb
1958年7月,周恩來(中)查看濟南濼口黃河鐵路大橋
Thumb
1958年8月2日鄭州黃河鐵路大橋修復通車

1958年7月14-18日,黃河中游地區發生大暴雨[3]

7月17日夜,河南省直機關連夜組織了5000多人的防汛隊伍,編成11個大隊參加黃河防汛;河南省軍區1000多名官兵,連夜開往花園口鄭州市組織基幹隊員1000多人,一般防汛隊伍4000多人,於17日上午開往黃河大堤;當天晚上又組織了1萬多人,作為後備力量[3]。鄉專區於17日組織了防汛突擊隊5329個,38萬多人,並準備了大批防汛物資[3]。7月17日23時50分,黃河下游出現了21000立方米/秒的洪峰,沖毀了鄭州黃河大橋11號橋墩,南北交通中斷;7月17日24時,花園口水文站出現了22300立方米/秒的洪峰,超過了保證水位,是1919年黃河有實測水文資料以來最大的一場洪水[1][3][6]

7月18日16時,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專機在黃河之畔的上空盤旋了兩周,在飛機上俯視被洪水沖斷的黃河大橋,然後飛往鄭州機場[3][5][6][7]。18日夜,洪水進入山東境內時,菏澤聊城兩地區已有14萬防洪人員嚴密守衛在大堤上[3]

7月19日10點多鐘,周恩來登上列車,前往黃河大橋視察;11時30分,在黃河岸車站下車,周徒步走進了黃河大橋工程處的大院[3]

7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黃河下游最大的一次洪峰被成功導入渤海[3]。同一天,中央防汛總指揮部發言人向新華社記者發表講話,發言人說[3]

「自1946年人民治黃以來,黃河已經安度了11個伏秋大汛,沒有發生決口泛濫,今年的特大洪峰,最大洪峰流量2230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總水量達60億立方米。這個水量和洪峰流量都和有水文記載以來的最大洪水1933年洪水相似。特別是人民治黃以前歷年大洪水到不了東明縣高村就要發生決口,因而高村以下的河道是從來沒有經過像今年這樣大的洪水的。但是今年我們戰勝了特大洪水,兩岸沒有分洪,沒有決口,保證了農業大豐收。這是我國人民創造的又一個奇蹟。」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