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3年颶風芭芭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3年飓风芭芭拉
Remove ads

颶風芭芭拉(英語:Hurricane Barbara)是有紀錄以來登陸位置最偏東面的太平洋颶風,也是2013年太平洋颶風季形成的首場颶風,源自5月28日墨西哥東南方向的低氣壓區[注 1]。氣旋成型後緩慢朝東北偏北方向前進,於次日清晨達到熱帶風暴強度並獲名「芭芭拉」。迴轉朝東北方向移動後,風暴於5月29日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一級颶風標準,並以風力時速130公里,最低氣壓估計為983毫巴百帕,29.03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登陸恰帕斯州,成為1966年開始有可靠記錄以來東太平洋盆地登陸日期第二早的颶風。接下來芭芭拉穿過特萬特佩克地峽,最終於5月30日在恰帕斯馬德雷山脈上空消散。

事实速览 形成, 消散 ...

颶風芭芭拉的前身在薩爾瓦多產生小到中雨,許多民宅受損,道路被淹,還有部分樹木倒塌,該國有一人遇難。降水在危地馬拉引發多起山體滑坡,迫使30人離開家園。面對風暴威脅,墨西哥發布熱帶氣旋警告,恰帕斯州、瓦哈卡州和危地馬拉開設多間避難所,學校和港口在氣旋來襲期間臨時關閉。據報導,當地降下傾盆大雨,許多地方停電。單恰帕斯州就有2000套房屋受損,約5萬7000人流離失所。農業也受到顯著影響,約有一萬公頃莊稼毀於一旦。總體而言,颶風芭芭拉造成五人死亡,經濟損失18.9億墨西哥比索(1.48億美元)[注 2]

Remove ads

氣象歷史

Thumb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圖例
  熱帶低氣壓(每小時62公里或以下)
  熱帶風暴(每小時63至118公里)
  一級(每小時119至153公里)
  二級(每小時154至177公里)
  三級(每小時178至208公里)
  四級(每小時209至251公里)
  五級(每小時252公里或以上)
  不明
Thumb
芭芭拉就源自5月27日的這條季風槽

5月16日,有東風波離開非洲西海岸穿越大西洋,於5月24日經中美洲進入東太平洋[2]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這天開始監控位於哥斯達黎加西南方向約240公里海域的擾動天氣區[3],天氣系統此時正同熱帶輻合帶內嵌的季風槽相互影響[4]。雖然整體結構雜亂無章,但氣象機構預計系統還是會逐漸發展[3]。5月25日,東風波同向東移動的開爾文波相互影響後在尼加拉瓜西南方向形成大範圍低氣壓區[2]。剛形成的低氣壓區周圍很快就有對流組織起來,氣象部門認為未來48小時內很可能會有熱帶氣旋形成[5][6]。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估算,第二E號熱帶低氣壓於協調世界時5月28日中午12點在瓦哈卡州安赫爾港Puerto ángel東南偏南方向約205公里洋面發展成型[2]

水溫超過30°C風切變也很少的雙重利好因素影響,剛剛形成的熱帶低氣壓迅速增強[2],深層對流聚攏成層次分明的中心[7]。氣旋繼續組織,氣象機構於UTC5月29日凌晨0點將熱帶低氣壓升級成熱帶風暴,並以「芭芭拉」(Barbara)為其命名[8]。風暴過後,氣象部門經重新分析認定芭芭拉成為熱帶風暴的時間還要早六個小時[2]。氣旋呈現出眼狀特徵,風速經德沃夏克分析法估算已達到每小時65公里[9]。由於副熱帶高壓脊出現空隙,芭芭拉此時已開始迴轉朝東北方向前進[9]。午夜時分,風暴中心的眼狀特徵已發展成中央密集雲區,周圍由深層對流層層環繞[10]。芭芭拉的雨帶將大部分環流包裹起來,雷達圖像表明其中的風眼牆已經越來越清晰[10]。此後,氣旋開始加速逼近恰帕斯州海岸並繼續穩步增強[11]

UTC5月29日下午18點左右,芭芭拉在瓦哈卡州薩利納克魯斯Salina Cruz東南偏東方向約105公里海域升級成颶風[12]。氣旋接下來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130公里,最低氣壓估計為983毫巴百帕;29.03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12],然後很快就於UTC晚上19點50分以該強度從托納拉登陸[13],成為1966年開始有可靠記錄以來東太平洋盆地登陸點最偏東側、並且登陸日期第二早的颶風[14]。進入特萬特佩克地峽的陸地上空後,風暴急劇減弱[15]。隨着頂層雲系回暖,芭芭拉也在UTC5月30日凌晨0點降級成熱帶風暴[15][16]。僅九小時後,氣旋的下層環流已被山地擾亂,芭芭拉隨即消退成熱帶低氣壓[17]。5月31日清晨,氣旋的下層環流在墨西哥夸察夸爾科斯西北偏北方向約40公里位置消散,氣旋殘留隨後進入墨西哥灣[2][18]

Remove ads

防災措施

第二E號熱帶低氣壓於5月28日形成後,墨西哥國家氣象局立即向瓦哈卡州查卡華瀉湖國家公園至恰帕斯州皮希希亞潘Boca de Pijijiapan)之間的南部沿海地區發布熱帶風暴警告。風暴表現出升級成颶風的趨勢後,上述地區又於UTC5月29日上午10點25日進入颶風警告生效狀態。[2]坎佩切州發布藍色預警(最低預警級別)[19]。危地馬拉發出「預防」警報,芭芭拉的形成和發展同對該國構成重大破壞與人員傷亡的颶風米奇熱帶風暴阿加莎類似,所以也可能引起山洪爆發[20]。恰帕斯州西部、瓦哈卡州中部和南部接獲黃色警報(中等程度威脅)[21],恰帕斯州中西部、瓦哈卡州東南部和東部則進入紅色警戒狀態(高風險)[22]

多條河流沿線開有避難所[23]。恰帕斯州共開設有122間避難所,足以容納30萬人前來躲避[24],但實際前來的僅有147人。政府官員還在這些避難所中開設57個保健中心[25]。瓦哈卡州有20個城鎮或村莊開設避難所[26]。恰帕斯州、瓦哈卡州和格雷羅州的沿海居民及海上人員收到通知,建議他們謹慎行事[27]。此外,瓦哈卡州的學校停課[22],曼薩尼約海灘附近的大小船隻全部拋錨靠岸,避免受到狂風巨浪的衝擊,阿卡普爾科也中止各項水上運動[28]。恰帕斯州的多個港口都因風暴威脅關閉[29]

Remove ads

影響和善後

中美洲

芭芭拉的擾動天氣前身在薩爾瓦多降下小到中雨,許多民房受損,道路被淹,還有部分樹木倒塌[30]。一名44歲的女性被樹砸中後傷重不治。阿卡胡特拉海灘附近有四幢民居受到狂風巨浪破壞,當地開有多間避難所,但僅有七人前來躲避。[31]這股擾動天氣還在危地馬拉引發山體滑坡,有30人因此轉移到避難所[32]

墨西哥

Thumb
颶風芭芭拉登陸恰帕斯州

熱帶風暴芭芭拉的外圍雨帶從5月29日清晨就開始在墨西哥多個州降下瓢潑大雨,瓦哈卡州、恰帕斯州、格雷羅州和韋拉克魯斯州出現停電[33][34]。該國的最高降雨量達470毫米[35]奧科辛戈的24小時降雨量達到220.5毫米[24]。風暴登陸期間襲擊的大部分是未經開發的沿海瀉湖,其間只有幾個小漁村[26]。但是,傾盆大雨在阿卡普爾科引發嚴重洪災,多條通往當地的道路被淹,還有部分高速公路受損,總體破壞程度相當可觀[22]

瓦哈卡州共有四人遇難。該州近海有一名61歲的美國男子因海況惡劣溺斃,另有一名26歲的男子在試圖渡河時淹死。薩利納克魯斯還有位60歲的男子死亡[29][36][37][38]。此外,塔帕納特佩克Tapanatepec)有14名漁夫失蹤[29][39],其中兩人很快生還[37],另有八人在氣旋過後數天內獲救[40]。餘下的四人始終下落不明,推定其中一人已經死亡[36]托納拉阿里亞加Arriaga)是颶風災情最嚴重的地區,數十棵樹木、電線杆,以及廣告牌和屋頂因狂風受損,許多餐廳被大浪摧毀,多戶民宅被淹或被毀,導致許多人無家可歸[41]。不過,恰帕斯州其他地區的破壞程度很輕[42]。該州共有50人撤離,約2000套民房受損[43]。墨西哥全國共有5萬7000人流離失所,一萬公頃農作物毀於一旦[44],其中芒果作物約有3500公頃,估計損失的芒果有2萬2751.88噸[45],損失數額估計為18.9億墨西哥比索(相當於同年的1.48億美元)[46]

芭芭拉令墨西哥1萬9000人受災,風暴過後該國開設16間醫療中心,共127名醫生和318名護士向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提供醫療服務[47]。恰帕斯州和瓦哈卡州分別有36和五個市鎮進入緊急狀態[48][49]

Remove ads

參見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