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申辦過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07年9月13日,七個城市申辦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1],他們均於2007年9月14日獲國際奧委會承認為申辦城市[2]。儘管包括紐約洛杉磯在內的多個城市承認考慮主辦2016年奧運會,但2008年6月4日,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選拔芝加哥馬德里里約熱內盧東京四個城市為候選城市,最終決定將在希臘雅典的會議上做出[3][4]。其他申辦城市巴庫多哈布拉格均被淘汰[5]

事实速览 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申辦, 詳細資料 ...

2008年1月14日,國際奧委會工作組詳細研究申請文件後選出四大候選城市[6]。四大城市於2009年2月11日向國際奧委會提交申辦文件[7]。國際奧委會評估委員會於芝加哥(2009年4月4日-7日)、東京(2009年4月16日-19日)、里約熱內盧(2009年5月2日-4月27日)和馬德里(2009年5月5日-8日)進行實地考察[8]。在納瓦爾·穆塔瓦基爾的領導下,評審委員會於選舉前一個月的2009年9月2日發布報告[9][10]

2009年10月2日,四大舉辦城市的國家元首出席了丹麥哥本哈根舉辦的第121屆國際奧委會大會。芝加哥在貝拉中心率先演講,接着是東京、里約熱內盧和馬德里,包括西班牙國王奧普拉·溫弗里和球王比利[11][12]。投票前,國際奧委會評估委員會在會議上提交報告[11]。芝加哥在第一輪投票中失利,接着是東京,符合條件的國際奧委會城市都被要求在三輪詳盡的投票過程中投票[13][14]

里約熱內盧在最後一輪以66票壓倒性擊敗32票的馬德里,贏得2016年夏季奧運會及殘奧會的舉辦權[15][16]。巴西和里約熱內盧將是首個舉辦夏季奧運會的葡語國家和南美城市[17]。這一消息由國際奧委會主席雅克·羅格在公開轉播的儀式上宣布[18]。這一冗長和集約化的史上最嚴格的申辦過程,以間諜活動、種族主義和反對運動等爭議著稱[19]

Remove ads

申辦過程

奧運會申辦過程始於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奧委會提交申請,結束於國際奧委會成員在常會上選出主辦城市。該過程受奧林匹克憲章第5章第34條約束[20]

自1999年以來,該過程由兩個階段組成。第一階段在申請截止時間過後立即開始,「申辦城市」需要回答一份涵蓋成功的運動會組織重要性主題的問卷。該信息能讓奧委會分析城市的承載能力及其計劃中的優缺點。詳細調查調查問卷和隨後的報告後,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將選出有資格進入下一階段的城市。第二階段是真正的資格候選階段:被接受的申請城市(從現在起被稱為「候選城市」)須以一份更廣泛、更詳細的候選人資格文件的形式,提交第二份問卷[21]。這些文件被由國際奧委會委員、國際體育聯合會、國家奧委會、運動員代表、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和各個領域的國際專家組成的國際奧委會評估委員會仔細研究[22]。評估委員會成員隨後到每個候選城市視察四天,檢查舉辦場館,簡單了解資格候選文件所涵蓋的主題。評估委員會在國際奧委會大會選舉前一個月,將視察結果報告成交給國際奧委會成員[21]

國際奧委會大會將選出主辦城市,於沒有提出奧運會申請的國家召開[21]。選舉由現任國際奧委員會委員(不包括名譽和榮譽委員)組成,每人一票,候選城市所在國家的成員不能投票。投票分幾輪進行,直至有候選城市達到了絕對多數的票數。若第一輪未出現這種情況,則淘汰得票數最少的城市,開始另一輪投票。在最低票數並列的情況下,將進行特殊的決選,繼續在下一輪決出冠軍。每一輪結束後,公布淘汰掉的城市[23][24]。宣布主辦城市後,成功的申辦代表團與國際奧委會簽署「主辦城市合同」,代表着賽事組織的責任將落實到該城市和各自的國家奧委會[25]

Remove ads

評估

申請階段

Thumb
一位小女孩在支持里約熱內盧申辦2016年奧運會的簽名板上留名,攝於2009年1月。

2007年9月13日是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申請的最後限期。七個城市於該日期前提交申請,並在2008年1月14日最後限期前提交第一階段調查問卷[26]。透過分析調查問卷,基於從每份調查問卷上政治與社會支持、一般基礎設施、體育場館、奧運村、環境、住宿、交通、保安、以往經驗、經濟和遺產十一個主題所得的分數,給出每個城市的加權平均數。如果申辦所得分數高於6(即國際奧委會預先定好的基準分數),則該城市被視為非常有能力舉辦奧運會,否則機會非常渺茫[27]。2008年6月4日,國際奧委員宣布候選城市[28]:五個得分最高的申辦城市中的四個成為正式候選城市進入到下一階段。根據規定,國際奧委會授予他們在資格候選標誌上使用奧運五環的權利,作為每個候選城市的標籤標識。國際奧委會選擇讓里約熱內盧擊敗多哈,打破慣例,得分較高的城市多哈被擊敗。多哈的缺點在於人口小、缺乏設施,比賽日期大大超出了國際奧委會所能接受的窗口期[29]。一般情況下,國際奧委會選擇所有得分最高的申請,要達到既定的最低基準。

工作組將評估報告分為11大具體主題和權重:政府支持、法律問題和公眾輿論(2)[30]、一般基礎設施(5)[31]、體育場館(4)[32]、奧運村(3)[33]、環境條件和影響(2)[34]、住宿(5)[35]、交通理念(3)[36]、保安(3)[37]、以往體育賽事經驗(2)[38]、經濟(3)[39]和總體項目和遺產(3)[40]。權重設置由1至5,5最高,由工作組按各自標準評分,反映申請城市在該申辦階段的信息水平和在七年的準備時間裡達到組織奧運會的水平的潛力[27]。工作組將6設置為最低等級(0-10)。該等級由工作組根據每個申請城市的主次標準評判,反映了工作組(質量、數量、位置、概念等方面)的評估[27]

更多信息 標準, 權重 ...

資格候選階段

曾主持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運動會申辦過程的摩洛哥人納瓦爾·穆塔瓦基爾擔任評估委員會主席。其他成員包括奧運會執行主任吉爾伯特·費利、中華台北國際奧委會委員吳經國、英國國際奧委會委員克雷格·里德、法國國際奧委會委員蓋里·杜魯特、埃及國際奧委會委員穆尼爾·薩比特、俄羅斯國際奧委會會員兼運動會委員會代表亞歷山大·波波夫、荷蘭國際奧委會委員兼夏季奧運單項運動總會代表埃爾斯·范·布雷達·維里斯曼和澳大利亞國際殘奧會代表格雷戈里·哈同。

委員會於2009年第二季度開展實地考察,4月2日-8日拜訪芝加哥,4月14日-20日拜訪東京,4月27日-5月3日拜訪里約熱內盧,5月4日-9日拜訪馬德里。與往年不同的是,委員會的考察市場從四天增至七天[42]。他們於選舉前一個月的2009年10月向國際委員會委員發表全面的技術鑑定[43]

選舉

第121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大會於2009年10月2日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舉行最終投票。當地時間16點49分,里約熱內盧被宣布為舉辦城市。結果如下表:

更多信息 城市, 國家奧委會 ...

表2:2016年舉辦城市選舉投票結果

Remove ads

申辦城市

更多信息 城市, 國家 ...
Remove ads

候選城市

更多信息 城市, 國家 ...
Remove ads

其他城市

Remove ads

預測指數

GameBids.com和Around the Rings兩大網站專門從事奧運會申辦城市的指數預測。他們定期分布對候選城市的分析,分別給出0-100和0-110的評分。得分所產生的數字用來將候選城市與過去成功的申辦作比較,可能會評估出日後潛在的成功者。GamesBids.com的評分名為BidIndex[116],AtR的為Power Index[117][118]

更多信息 候選城市, GamesBids BidIndex ...

兩個指數都正確預測出贏家是里約熱內盧,但未能預測到芝加哥的表現不佳,首個從四強名單中淘汰。馬德里展現出強勁的實力,是里約的最終競爭者。

  1. ^ 2009年9月10日發布。多哈、布拉格和巴庫不再接受預測,其得分2008年5月28日公布。
  2. ^ 截至2009年9月27日。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