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

中國國民黨黨內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
Remove ads

202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於2025年10月18日舉行,選出中國國民黨的新一屆主席,任期預計四年。選舉方式將採用國民黨黨員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的投票制度。本次投票率是2001年黨主席開放黨員直選以來,所有選舉之中次低者,僅略高於2020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

事实速览 投票率, 獲提名人 ...
Remove ads

背景

此次黨主席選舉將於2025年10月18日舉行[1],此時正值台灣政壇動盪、社會對民主信心下滑的關鍵時刻[2],使得本次選舉不僅是黨內領導權的爭奪,更是中國國民黨未來路線與策略方向的重大轉捩點。

2024年大選後,民主進步黨未取得國會多數,形成「三黨不過半」、「朝小野大」格局[3]。然而,國會改革法案推動過程中引發綠營強烈反彈,導致「青鳥行動」等抗議活動興起。2025年初,民進黨與公民團體發起大規模罷免行動,針對所有國民黨籍區域立委發動罷免,國民黨則展開反制,發動罷免民進黨立委與泛綠縣市議員,形成全國性的大罷免[4][5]。此時,國民黨多地黨部遭檢調調查,涉及「幽靈連署」疑雲,黨內人士被搜索、約談[6],國民黨批評執政黨濫用司法權力打壓在野黨[7],並於4月26日舉行「反綠共,戰獨裁」遊行,表達對執政黨(民進黨)的不滿。[8]

進程

面對外部挑戰與內部壓力,國民黨內部對時任黨主席朱立倫的領導能力產生疑問[9]。部分黨內人士認為需要更具戰鬥力的領袖來帶領國民黨走出困境。2025年1月8日,中常委孫健萍宣布參選黨主席,挑戰時任黨主席朱立倫。4月17日,前彰化縣縣長、前立法委員卓伯源參選國民黨主席並表態2028支持「盧昌配」(即盧秀燕搭配現任台灣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共同競選)。

5月22日,在2021年國民黨主席選舉中朱立倫的最強對手,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宣布再度參選黨主席。除此之外,臺中市市長盧秀燕被視為潛在的有力挑戰者[10],其地方執政表現受到肯定,黨內部分人士期待她參選黨主席。盧秀燕亦被視為2028年總統大選的潛在人選[11][12]

盧秀燕遲未表態是否參選[13][14][15],主要考量包括兼顧市政與黨務的挑戰[16],以及罷免潮對台中藍營立委的影響[17]。然而,地方頻頻出現「挺盧派」力拱盧秀燕參選的聲音。包含前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前臺中市市長胡志強、前國民黨中央秘書長李乾龍皆表態支持盧秀燕參選黨主席。

朱立倫於5月接受專訪,首次表態傾向不參選,並希望交棒的意願[18][19]。朱立倫在專訪中表示,自己將不參與選舉並交棒,希望黨內能夠團結一致,共同努力。他指出,國民黨目前沒有黨產,必須依靠團結的力量來面對挑戰,任何造成內部紛擾或對立的行為都不應該發生。

隨著國民黨立委全數挺過大罷免,黨主席朱立倫宣布這是他順利交棒、放心交棒的時刻,並希望臺中市市長盧秀燕出任下一屆國民黨主席[20]。然而盧秀燕隔天在現任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立法委員楊瓊瓔的陪同下,正式宣布不參選國民黨主席。[21]

就在朱立倫宣佈交棒及盧秀燕拒絕參選後,前立法委員鄭麗文、立法委員羅智強彰化縣議長謝典林接續宣布參選黨主席。國民黨中常會也通過提案,延後領表登記參選的時間。[1]謝典林在與時任副主席連勝文溝通後,宣布專心做好籃協理事長,退出本次黨主席選舉。[22]

9月4日,朱立倫授予前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趙少康及前臺灣大學校長管中閔中評會主席團主席證書,使他們獲得黨主席參選資格。[23]然管中閔旋即表示對黨務毫無興趣,並說「我連台大校長都不當了,怎麼會去做這些事」,強烈表達不願參加此次改選。[24]趙少康亦於隔日表示,仍支持盧秀燕參選,盧不參選朱也不連任就全力支持前臺北市市長、前副主席郝龍斌,盧朱郝不選自己才考慮參與,並表示自己與郝龍斌只會有一人參與選舉。[25]

9月9日,被視為前主席洪秀柱人馬的前國民黨中央副秘書長組發會主委張雅屏發布聲明,批判此次選舉存在「私相授受」的風氣,並強調目前候選人均已支持他想要推動的「堅持一中憲法、堅持組織戰力、堅持全力輔選」等主張,其參選理由不復存在,為求「票源集中」而率先退選。[26]

Remove ads

作業時程

更多信息 中國國民黨2025年主席選舉作業時程[27][1], 辦理日期 ...

候選人

正式領表登記(依號次排序[29]

更多信息 202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候選人, 候選人 ...
Remove ads

主要政見

民意調查

黨員

更多信息 調查來源, 調查日期 ...
Remove ads

非黨員

更多信息 調查來源, 調查日期 ...

選前爭議

電視辯論邀請名單

2025年9月20日,首場候選人電視辯論在中天電視舉行,6號候選人卓伯源因未獲邀參加而到場抗議,批評中天故意封殺他。中天高層回應,此次辯論是邀請網路聲量前四名的候選人參加。卓伯源不接受,八度硬闖會場,但都被工作人員攔下。[39]而可出席的郝龍斌卻未出席,只放人像立牌。[40]

聯署停止辯論

2025年10月3日,國民黨18名立委羅廷瑋廖偉翔邱鎮軍李彥秀徐巧芯黃建賓丁學忠林沛祥葉元之陳菁徽吳宗憲翁曉玲林倩綺黃仁羅明才涂權吉黃健豪陳玉珍發布「中國國民黨立委共同重大呼籲」,稱此次國民黨主席選舉辯論會高達6場、政見發表會達8場,遠超過往總統大選頂多1到2場辯論的頻次,再加上花蓮遭遇重大災情,故懇請所有黨主席參選人暫停辯論,優先用來關心花蓮災民[41]。最終,原訂在10月4日舉行的中天第三場辯論,因原定出席辯論的羅智強郝龍斌到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受災地區協助救災,決定不出席,中天與另外三位受邀候選人鄭麗文張亞中蔡志弘分別徵詢、溝通後決定取消[28]。後經秘書長黃健庭邀集六位候選人代表召開協調會討論後決定,原訂八場分區政見發表會,縮減為三場,保留台北、台中、高雄等場次[42]

中共介選疑雲

在辯論期間,郝龍斌趙少康指控,眾多來自中國大陸網軍以假帳號、人工智慧生成的假訊息發動攻擊,且出現郝與台北市議員柳采葳接吻的假照片[43]張亞中也稱,網路上許多AI主播以類似形式評論此次選舉,且立場明顯支持某一候選人。他認為「境外勢力」已介入台灣政治,政府應以《反滲透法》調查[44]。被指控操弄網軍的鄭麗文稱,不應繼續仇恨與對立,也不應將此事上升至國安層面[45][46]

對於被指控「介入國民黨主席選舉」,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發言人陳斌華稱「我們關注國民黨主席選舉,但這是國民黨的內部事務。願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同國民黨新領導人一道推動兩黨關係和兩岸關係向前發展。」,並表示大陸部分網民立場不代表中國大陸官方立場[47]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則呼籲朝野政黨支持「國安十法」修法,以防範中國大陸介選及阻止中國大陸的全方位滲透[48]

黨內民調真實性

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郭正亮於10月1日在政論節目《中天辣晚報》中稱其掌握一份國民黨的內部參考民調指有2位候選人競爭激烈,並稱該份民調來源「不能公開」[49]。隨後,《鏡周刊》公開該份民調係由挺鄭陣營委託艾普羅民調公司執行[50]

直至選前12小時再有稱是國民黨委託艾普羅民調公司執行的民調公開,國民黨中央黨部對此駁斥,指黨中央自黨主席選舉登記截至當日,從未執行委託任何民調[51]。鄭麗文則對選前之夜所傳出的民調表示:「其實這份民調我也是從新聞裡頭所看到的,如同我一貫的態度,我們把所有的民調當作參考用,其實今天每一張黨員的選票,才是決定最後誰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的唯一的依據,也希望今天大家能夠踴躍投票。」[52]

選舉結果

更多信息 202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53], 號次 ...
更多信息 黨部別, 投票數 ...

各界反應

民主進步黨發言人吳崢表示,民主進步黨對新任國民黨主席有兩個期盼、一個提醒,希望國民黨能回歸理性問政,將國家利益置於政黨之上,共同面對當前國家安全的挑戰[64];而中國國民黨的社群小編在臉書發文回應「有關本黨黨主席選舉,國民黨對民進黨相關評論的一個提醒:您哪位?」並在留言區補上一句「僅以此回應民進黨的熱切關心」,中國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亦在該則貼文以用文言文風格留言「干卿底事」[65]

台灣民眾黨黨主席黃國昌表示,對當選人鄭麗文表達誠摯祝賀,並向此次參與競選其他5位候選人致上敬意與祝福,也呼籲在野陣營共築理性監督與聯合治理新格局。[66]同時,黃國昌亦贈花籃至國民黨中央黨部予鄭祝賀其當選,該花籃題字為「恭賀當選,任重道遠」。[67]

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表示,此次選舉結果不僅是國民黨的領導層變動,更代表中國已正式拿下國民黨,把台灣最大在野黨納為附隨組織。[68]

新黨臺北市議員侯漢廷認為鄭要說服台灣人認同當前兩岸危機、讓更多人重新認識九二共識的重要,並呼籲所有在野陣營停止人身攻擊謾罵,繼續監督民進黨。[69]

勞動黨主席吳榮元對鄭麗文當選新任國民黨主席表示祝賀。強調根據九二共識推進兩岸和解,透過交流促進兩岸共好,恢復制度性對話與互信,才是維護台海和平與兩岸人民福祉的正道。[70]

台灣基進黨主席王興煥透過新聞稿表示,中國透過境外勢力輿論操作,鄭麗文藉此得到聲勢,也讓國民黨基層的協力者得到「中國支持鄭麗文」的訊息,在黨魁選舉中選擇背棄郝趙,反映中國大陸已全面控制國民黨中央黨部、立院黨團與地方勢力,現在的國民黨已成「中國共產黨支部」。[71]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於2025年10月19日向鄭麗文發去賀電祝賀她當選國民黨主席。習近平表示,希望兩黨堅持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共同反對「台獨」,推動兩黨合作,推進中國統一[72]鄭麗文當日回電感謝,表示兩黨應在既有基礎上強化兩岸合作、維護台海穩定,以促進兩岸人民福祉與民族復興[73]

選後影響

第17屆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人選佈局

社會各界原認定時任台中市市長盧秀燕會接棒黨主席,但其最終未有參選而被社會外界認定錯失主導參選總統的優勢[74]。盧秀燕亦在鄭麗文當選後「罕見不受訪」引發關注[75],直至翌日受訪時祝福稱「恭喜鄭麗文當選,任重道遠,其他5名參選人也都辛苦了,大家表現可圈可點。」[76]

在鄭麗文當選後,藍營地方人士認為未來台中市長盧秀燕要搶攻總統大位,需要黨內路線穩健,如今在鄭麗文當選黨主席後,勢必迎來考驗[77]。媒體認為,在鄭麗文的佈局下,黨內對重返執政的期待,可能轉為力挺立法院長韓國瑜回鍋角逐總統大位[78],並有媒體分析直指不排除鄭麗文親自參選2028年中華民國總統的可能性[79]

弱勢黨主席整合困境

鄭麗文當選後,媒體評論其與黨務系統關係較不密切,如何與黨公職合作順利是其就任黨主席後的首要面臨的挑戰[80],國民黨多位黨務人士亦稱其兩岸論述若再更加激進,亦會導致洪秀柱的不同調問題再次重現[81]。多位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指鄭麗文無法透過選戰資歷使黨內高層信服,並批評鄭「我們不知道選幾次了,怎麼叫我們服妳?」[82],更因多位縣、市長與立法委員在選舉期間力挺郝龍斌,而指黨主席在就任後恐控制不了黨團走向,並呼籲鄭麗文應該及早組決策圈與組創溝通平台納入地方人士及立法院黨團意見[83]

面對社會外界憂心,鄭麗文則回應媒體:「『令不出黨中央』這個問題在黨內不可能存在,大家想看到的宮鬥劇或內部勾心鬥角,這些都多慮了,國民黨內沒有這個問題;未來一定團隊作戰、集體領導、相信地方、符合黨員期待,在2026年開出紅盤。」[84]

兩岸政策路線競合

鄭麗文在選舉期間出席在台南市勞工育樂中心舉辦的中央軍事院校校友會時稱「不是只有選黨主席而已,未來所有台灣人都會自豪,自信地說『我是中國人』,這才是國民黨要做的事。」引發批評,並指「所以中華民國的國民都是中國人,非常清楚,沒有疑義。」[85]郝龍斌陣營及羅智強陣營則分別稱「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郝、羅更進一步指自身的中國是「中華民國」[86]。郝龍斌更進一步召開兩岸政策記者會稱其當選後會要求對方「正視、而且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87]

鄭麗文在選舉期間多次拉攏軍系的支持,昔日力挺朱立倫的軍系大將,前黃復興黨部主委季麟連在選舉期間指出陸軍官校校友總會達成決議,「一致支持鄭麗文當選主席」[88],而鄭也在軍系團體「榮光社會工作基金會」舉辦的慶祝雙十國慶活動說:「希望不是選舉才想到黃復興」[89],形成退將挺郝龍斌、軍系基層青睞鄭麗文的局面[90]。台南市議會中國國民黨團發言人蔡育輝在選後表示,鄭麗文能夠勝出是因為軍系人多,不代表大家對她路線認同,並強調鄭麗文若不修正路線,恐導致國民黨再次挫敗[91]。民主進步黨籍基隆市議員張之豪則解析,鄭麗文當選國民黨黨主席即意味著「中共決定拋棄朱立倫這整代國民黨中生代了」[92]。中國國民黨籍高雄市議員邱於軒白喬茵亦公開對鄭的兩岸政策表達憂心,稱不希望被貼上「親共」、「支持統一」的標籤[93]

註釋

  1. 原定出席辯論的羅智強郝龍斌到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受災地區協助救災,決定不出席,中天與另外三位受邀候選人鄭麗文張亞中蔡志弘分別徵詢、溝通後決定取消。[28]
  2. 張亞中出生時臺中市尚未與臺中縣合併升格為直轄市。
  3. 3150÷(74+16+352+1257+3150+104)≒0.63597≒0.6360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