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Criterion Game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Criterion Games是總部位於英國薩里郡吉爾福德的遊戲開發商,於1996年1月成立,最初是佳能子公司Criterion Software旗下的分部之一,而後於2004年10月被藝電收購。曾開發過橫衝直撞系列和極品飛車系列等賽車遊戲。至2017年4月為止,共雇用約90名職員。[1]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原文在en:Criterion Games。 |
Remove ads
歷史

Criterion Software Ltd於1993年由David Lau-Kee和亞當·比爾亞德(Adam Billyard)在佳能的歐洲研究實驗室中成立,擁有商業化的3D圖形渲染技術,被分拆出來前是佳能所屬的公司。
Criterion Software是一家技術公司,專門負責RenderWare引擎系列中,人工智能,音頻和物理組件等的開發。Criterion Games是Criterion Software的一個部門,成立的目的是開發使用RenderWare引擎的遊戲。
2004年8月,藝電宣布以68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Criterion Games和Criterion Software,其後開發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Black發布。收購後,該公司和藝電宣布RenderWare引擎將繼續提供給第三方客戶。然而,因為所依靠的技術被競爭對手所擁有,所以一些客戶認為風險太大。美國藝電公司已經自行撤出RenderWare引擎的中間件市場,但是少部分人仍在使用和進行內部開發。
2006年夏天,該公司解散了在英國Derby satellite的工作室,解僱了所有的程序員和維護人員。2007年3月上旬,美國藝電將位於切爾西的開發工作室與Criterion Games搬進了位於吉爾福德市中心的一座新大樓,不過兩個團隊並沒有整合在一起。
2010年6月14日,該公司宣布使用名為Chameleon全新圖形引擎的遊戲極速快感:超熱力追緝在2010年11月發布[2][3]。2012年6月1日的2012電子娛樂博覽會上,美國藝電公布該公司第二款極品飛車系列遊戲(即極品飛車:最高通緝)於2012年10月30日發布[4]。在2012電子娛樂博覽會上,該公司稱公司擁有極品飛車的專營權。[5]
2013年4月28日,比爾亞德通過推特宣布Criterion Games計劃放棄開發傳統賽車遊戲,專注於其他類型的項目。[6]在2013年9月13日,標準選出削減其人員只剩下17人,80%的員工(70人)到了Ghost Games繼續進行極品飛車的工作。[7][8]
2014年1月3日,Criterion Games宣布,Fiona Sperry和比爾亞德已經離開公司並成立一家新工作室。[9]
在2015年6月,新聞網站Nintendo Life稱,2011年初任天堂歐洲研發部接洽Criterion games,希望他們開發一款新的F-Zero遊戲,並有望在同年E3上與當時尚未發布的Wii U遊戲機一起推出。然而,因為當時他們將大量資源投入到開發極品飛車:最高通緝,故開發人員無法處理這個問題。該網站是由一個匿名但「可靠」的消息來源透露的,但當聯合創始人Alex Ward(2014年離職)承認歐洲任天堂確實與公司接洽,準備在Wii U上開發F-Zero遊戲時,聯合創始人比爾亞德也公開承認在任天堂歐洲研發部時公司想在Wii U上開發F-Zero遊戲。[10]比爾亞德也在推特上稱公司想開發、也有機會開發他們的第一款極限競速、瘋狂的麥克斯、沃克斯豪爾競速、命令與征服、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和急速六十秒等遊戲。[11]
Remove ads
遊戲作品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