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鐵DR3100型柴聯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鐵DR3100型柴聯車
Remove ads

臺鐵DR3100型柴聯車臺灣鐵路管理局於1998年引進的冷氣空調柴油客車[6],是臺鐵第四款裝有冷氣空調的柴油客車,並且是首款新出廠就裝有自動門的柴油城際列車[7][13],由日本車輛以及唐榮鐵工廠製造[1]。1990年代後期東部幹線自強號列車儘管已有DR2800型、DR2900型以及DR3000型柴聯車行駛,但假日時段車票仍然是一票難求,為舒緩電氣化前的旅運需求而購置[8]:288。2020年12月23日南迴線電氣化全線通車,臺灣環島鐵路幹線已無非電氣化區間[14],加上2021年開始新型電聯車自強號EMU3000型陸續開始交車,柴油自強號的使用需求不再[15],唯本型車年限未到繼續行駛,其餘柴油自強號已於2023年4月26日改點後退役[16][17]。2024年1月1日鐵路局公司化[18],因此轉為臺灣鐵路公司旗下車輛繼續行駛。

事实速览 臺鐵DR3100型柴聯車, 概覽 ...
收聽此條目(共兩部分) · (更多信息)
有聲維基百科
此音訊檔案是根據條目「台鐵DR3100型柴聯車」2025年8月26日的修訂版本錄製的,以中文朗讀,不會反映對該條目的後續編輯。(媒體幫助

Remove ads

歷史

引進簡史

在臺灣1970年代的十大建設計畫中,北迴線的建設為當時重要的鐵路工程之一,銜接宜蘭線南聖湖站[註 1]花蓮站,並於1980年2月正式通車[19]:102-103[20]:134。隨後,1982年7月臺東線完成由762毫米軌距拓寬為1,067毫米的工程[21]:93[4]:119,使宜蘭線、北迴線及臺東線共同構成臺灣東部主要的鐵路運輸幹線[8]:120-123

至1990年代初期,既有的DR2800型DR2900型已無法充分因應東部幹線不斷增加的旅運需求。隨著南迴線即將通車,車輛需求更形迫切,臺鐵遂自日本日立製作所採購DR3000型。該型車投入後雖能在平日有效紓解壓力,但假日期間車票仍一票難求[2][3]

雖然北迴線電氣化工程已於1992年啟動[19]:102-103,並規劃未來引進電力列車以提升效率,但在電氣化尚未完成前,為補足短期運量缺口[8]:288,臺鐵決定再向日本車輛製造採購10組、共30輛的城際型柴聯車。依技術移轉方式,前3輛由日本車輛示範製造,其餘27輛車體則由唐榮鐵工廠[註 2]製造與組裝[4]:121,轉向架則交由中國鋼鐵生產[22],於1998年10月完成全數交車[23],並定位為DR3000型的增備車種[5]

此批車輛亦為臺鐵自1937年(日治時期)購入DR2300型以來,相隔60年後再次自日本車輛製造株式會社採購的內燃機客車[3]

Remove ads

營運

DR3100型柴聯車自1998年8月起正式投入營運,以「自強號」名義行駛於東部幹線[5]。由於外觀與DR1000型相近,初期一度引發外界誤認其轉供支線使用的疑慮[24]。本型車引進後配屬於花蓮機務段[5],營運策略並非單純增開班次,而是以取代原由DR2800至DR3000型執行的既有車次為主;藉由車輛汰換所釋出的編組,得以加掛其他班次運用,進一步提升整體運能[25]。此舉在假日期間部分紓解了東部幹線「一票難求」的狀況[4]:123。在初期運用上,DR3100型主要行駛板橋-樹林、樹林-花蓮及樹林-臺東間的列車,各配置一往返班次。隨著2000年宜蘭線電氣化完成,其行駛範圍進一步擴展至南迴線屏東線,最遠行駛至高雄[25][26]

2013年,隨著TEMU2000型電聯車進駐花蓮機務段,為避免維修能量不足,DR3100型自1月30日調整配屬至臺東機務段,惟因保養情況不佳,同年9月25日再度回到花蓮機務段[27]。2014年7月16日花東鐵路電氣化完成後,原樹林經東部幹線往返新左營的班次,調整為花蓮-新左營及臺東臺中路線[27][28],並暫時淡出宜蘭線運用[26]。同年8月,由於花蓮機務段所屬EMU500型大量歲修無車可派,曾以一組三輛DR3100型支援部分區間車[29]。2018年底至2019年中,臺東-臺中間班次則曾由DR2900或DR3000暫行取代[30]

2020年12月23日南迴線完成電氣化,臺灣環島鐵路幹線全面電氣化[14]。隨著2021年起EMU3000型電聯車陸續交付,自強號柴油車需求逐漸減少[15]。在南迴線由EMU3000型取代後,因應海線多班對號列車停駛,自2022年6月29日改點起,DR3100型擔當花蓮-潮州經由海線的自強號班次,亦為柴聯自強號首度於臺北高雄之間西部幹線營運[15][30]。2023年4月26日大改點後,該車型退出西部幹線及宜蘭線[31]。然而,本型車因服役年限未滿而繼續保留於東部幹線使用,其餘柴油自強號則已於同次改點全面退役[16][17]。2024年1月1日臺鐵局公司化[18],DR3100型遂轉屬臺灣鐵路公司,持續營運。

2025年5月,因花蓮和平崇德間發生土石坍方導致路線中斷,雖於5月19日完成單線搶通,但電車線尚未修復,臺鐵遂派遣DR3100型於和平-新城間執行臨時疏運任務[32][33]

規格與構造

車體

考量臺灣溫暖潮濕的氣候條件,DR3100型列車車體採用SUS301L不鏽鋼製造[7]。車窗配置為大窗搭配小窗[6]。此外,本型車於乘客上下車門前方加裝電氣路牌保護墊,以避免高速行駛時因慣性作用導致路牌敲擊車身,產生噪音或損傷車體[34];惟原先安裝的保護墊後續已拆除[3]。各車廂兩端均設置上下車門,並自新造時即配置自動滑塞式車門[1],為臺鐵首批出廠即配備自動門的柴油城際列車[7][13]。此設計不僅提升便利性,亦降低因車門未關閉而發生意外的風險。車燈位置較早期的柴聯車集中式不同,改分散至左右兩個駕駛窗上方[3]

車體塗裝承襲DR2800型至DR3000型設計,車頭使用警戒色塗裝以提醒前方行人;車窗上下邊緣則塗以黃色與橙色,提升車輛可見度並增強乘客安全感[2]。列車車側終點顯示器[註 3]最初為布幕式,設置於車體中段上方,設計與DR1000型相同[1][2]。後續為提升顯示彈性,改裝為三色LED顯示幕[3],其型號與DR2800型所使用者相同[2]

台鐵車廂無階化改造計畫中,本型車是唯一有進行無階化改造工程的自強號,提供更友善的無障礙乘車環境[35][36]

Remove ads

客室設備

DR3100型列車的內裝設計與DR2800型至DR3000型有明顯差異,整體採用簡約風格。營運初期,走道鋪設藍白相間的不規則紋路地墊,隨著使用年限增加,後續改為紅色地墊[3]。車廂內壁以白色壁板裝飾,乘客座椅則採用與莒光號相同的迴轉式坐臥兩用椅[9][10],配置方式為2+2,每組座椅間距較早期的柴聯自強號增加至1,120 mm。單車廂設置11排共44席[7]。DR3100型車依奇偶號車廂在設施上有所區分:單數號型設有無障礙西式馬桶,雙數號型則配置空間較小的蹲式馬桶。至於電源拖車DR3150型,則設有蹲式馬桶、簡易茶水區與電話間,並配置13排座椅,共52席[3]。車內設施方面,座椅上方設有行李架,設計與同時期引進的推拉式自強號相同,供旅客存放隨身行李;座椅旁的車窗下方另設有茶杯架[2]。此外,車內取消了類似DR2700型柴油客車的月洞門裝飾,改以簡單遮罩覆蓋[2][17]。駕駛室配置亦與DR3000型相似,設於列車左側,並以隔板區分獨立空間。駕駛室對側另設有一組兩人迴轉式座椅,因可直接眺望前方視野而俗稱「天王座」,常被用作車掌室或隨車機務人員休息室。惟DR3100型單數號型因廁所空間較大,僅設置折疊椅;雙數號型則保留完整的兩人座,故其定員較單數號車多出2席。至於DR3150型因未設置駕駛室,亦無「天王座」座位[3][23]。列車空調裝有置頂式16.9kW的冷氣機以及3.5kW的暖氣機各兩部提供旅客舒適的搭乘氣溫[7]

Remove ads

動力系統

DR3100型柴聯車最初搭載康明斯[註 4]NTA855-R1型柴油引擎[23][10],單具持續輸出功率為350 hp/2,100 rpm[1][23],配備新潟鐵工所製造的DBSF110型液體變速機[7],可在低速檔的液聯位與高速檔的直聯位之間切換,最高營運速度可達110公里/小時[2]。2023年4月26日改點後,DR2900型與DR3000型陸續退役。這些車輛於2011至2012年間汰換的N14-R4型引擎服役時間尚短,仍具使用價值。由於DR3100型及DR1000型同樣採用NTA855-R1型引擎,為延長設備壽命並充分利用資源,臺鐵遂將退役車輛上的N14-R4型引擎移植至DR3100型使用;而原本配置於DR3100型的NTA855-R1型引擎,則拆下轉供DR1000型車輛作為維修備品[37]。至於DR3150型的發電機引擎,因不涉及牽引動力,並未進行更換[10]。轉向架方面,DR3100型採用日本車輛製造的氣墊軸樑式轉向架。其第一層懸吊為金屬彈簧,第二層懸吊為空氣彈簧。動力車使用ND–727型轉向架[註 5],而無動力的電源拖車則配置ND–727T型轉向架[註 6][3]

DR3100型的制軔系統採用日本SMEE型電磁直通軔機。主控制裝置以H-5C型為基礎,並加裝閘瓦間隙自動調節器,閘瓦材質則採用合成閘瓦[11]。主空氣壓縮機配置C1200型[7]

Remove ads

發電設備

列車所需電力完全由DR3150型電源拖車上的發電機組供應。該發電機組由康明斯NT855-R4型柴油引擎驅動,搭載200kVA的三相交流無碳刷發電機[37]。引擎固定輸出270 hp/1,800 rpm,以滿足發電機運轉需求。

產生的電力分別用於:提供空調設備所需的440 V三相交流電、日光燈與換氣風扇所需的110 V交流電,以及控制系統與蓄電池充電所需的24 V直流電[4]:118。單具發電機組最多可支援兩組編組(共六輛車廂)同時運行。由於NT855-R4型引擎與DR1000型、DR3100型相同,DR2900型與DR3000型退役後,其拆卸下來的設備亦被保留作為後續維修備品[37]

車輛型式與編組方式

DR3100型柴聯車固定為三輛編成一組,編組方式為「駕駛動力車DR3100型-電源拖車DR3150型-駕駛動力車DR3100型」。在連續假期或特殊節日等旅運需求高峰時,最多可達5組15輛重聯運轉[2]。由於DR3100型採用了與DR2800型、DR2900型、DR3000型以及DR1000型相同的控制系統,因此理論上可以與其他型式柴聯車進行總控運轉[註 7][7]

DR3100型(駕駛動力車)

DR3100型共計20輛[5],車體內設有車長室與駕駛室,並配置列車的主要牽引動力。車頂裝設引擎冷卻器、排氣管及空調設備,車底則配置油箱、電池與儀表箱、制軔系統控制元件、空氣壓縮機、廁所用水箱、引擎空氣濾清器、排氣管消音器、變速油箱及接觸器開關等裝置[2]。車廂內設有茶水間及廁所,不同車號形式在廁所配置上有所差異:單號車輛配備面積較大的廁所並設置無障礙空間,以方便輪椅乘客使用;雙號車輛則配置空間較小的標準廁所,未設置無障礙設施[3]

DR3150型(電源拖車)

DR3150型共計10輛[5],配置柴油發電機及變壓器,供應全編組所需電力。車頂設備與DR3100型大致相同,車內設有茶水間;車底則安裝發電機組與相關配電設備,提供空調與照明電力[3]

更多信息 車廂編號, 形式 ...
範例
  • :駕駛室、車長座位(1、3、4、6、7、9、10、12、13、15車)
  • :廁所

參考資料:[2][3]

行車事故

  • 2009年4月9日:2056次自強號(臺東-豐原),行經臺南站附近時發生燒軸故障,造成六列次列車延誤,影響旅客約2,000人[38]
  • 2012年6月14日:305次自強號(新左營-花蓮),行經大武-瀧溪間大武2號隧道口時,撞上隧道口外突發的土石流,導致第1車出軌[39]
  • 2015年5月1日:371次自強號(臺中-臺東),停靠斗六站時第5節車廂車軸卡死並起火冒煙,所幸火勢及時撲滅,未造成人員傷亡[40]

相關條目

備註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