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M-DISC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M-DISC,或千年光盤(Millennial Disc)是由Millenniata公司在2009年發明的一次性寫入技術。[1]可以應用於DVD和藍光光盤。[2]
概述
M-DISC的設計目的是提供更長的媒體介質壽命。[3][4] 發明M-DISC的Millenniata公司聲稱M-DISC的DVD光盤壽命在適當的儲存環境下可達到1000年。[5]
歷史
M-DISC的開發商Millenniata公司由楊百翰大學教授巴里·倫特[6]和馬修·林福德[7]以及首席執行長亨利·奧康奈爾和首席技術長道格·漢森[8]於2010年5月13日在猶他州的亞美利加福克共同創立。[9]
在2016年12月,Millenniata公司正式破產。在CEO Paul Brockbank的引導下,Millenniata公司發行了可轉換債券。由於公司拖欠債務,債務持有人則擁有公司的所有資產。隨後其債務持有者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以銷售M-DISC及提供相關服務,名為Yours.co。
材料技術
M-DISC的具體材料是商業秘密,[10] 專利聲稱其數據層由惰性材料「玻璃碳」組成,熔點為200至1000 °C。[11][12]
聲稱耐用性
根據Millenniata的資料,美國國防部轄下的Naval Air Warfare Center Weapons Division的一項測試顯示M-DISC較一般商用光碟耐用。在該測試中,被測試的光碟放置於溫度85℃、濕度85%的環境中被全光譜光照射。
根據French National Laboratory of Metrology and Testing 的加速老化測試,在90℃、濕度85%的環境下,以非機物料製成的光碟、例如M-DISC,存放250小時後仍然可以讀取內裏的資料,但讀取錯誤率高於閾值,所以被定為少於250小時。然而,數款型號、以有機物資製造的光碟在同樣測試後並不是每次讀取都能成功,相比下M-DISC的讀取錯誤率也較低。只是,相比於以玻璃製成的光碟能達致1000小時,M-DISC的耐用性仍有不少差距。
商業支持
M-DISC的容量與光學媒介類似,媒介有4.7 GB DVD-R、25 GB、50 GB BD-R光碟以及100 GB BD-XL光碟。由於它們缺少了反射層,即半透明性特質,第一批推出的DVD M-DISC非常難以區分光盤的可寫的光碟面。為了區分光碟的兩面並使其看起來像標準DVD媒介上的顏色,因此在M-DISC添加了顏色。
M-DISC通常在光碟機中是可讀取的,但需要特定的光碟機來燒錄M-DISC,LG,巴比祿,先鋒,華碩和光寶科技均有生產可以燒錄M-DISC的光碟機。錸德科技則生產及出售M-DISC。Verbatim亦生產聯合品牌的光碟,名為「Verbatim M-DISC」。
-
M-DISC光存儲介質透明度展示
-
在保護殼中的M-DISC
-
LG藍光光驅上的M-DISC "swirl" 標誌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