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UB-47號潛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陛下之UB-47號艇(德語:SM UB 47[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最後一艘UB-II型近岸潛艇英語Coastal submarine或稱U艇。它由不來梅威悉船廠承建,自1915年9月4日開始鋪設龍骨。其全長36.9米,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別為272噸和305噸,艇載武器則包括兩具500毫米的艇艏魚雷發射管以及一門88毫米口徑甲板炮英語Deck gun。完工後的艇體被拆解成若干部分並通過鐵路運輸至奧匈帝國港口普拉進行重新組裝,並於1916年6月在當地下水,至7月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

事实速览 歷史, 德意志帝國 ...

UB-47號在入役後先是被編入普拉區艦隊,並參與了地中海潛艇戰英語Mediterranean U-boat campaign of World War II。在為期一年多的時間裡,該艇共擊沉了22艘協約國中立國艦船,其中包括法國戰列艦高盧人號以及被徵用作運兵船的兩艘冠達郵輪法蘭克尼亞號英語RMS Franconia (1910)艾弗尼亞號英語SS Ivernia。然而,德意志帝國海軍在當時難以為潛艇配備足夠的受訓船員,於是提出將UB-47號及其另一艘姊妹艇UB-43號售予奧匈帝國海軍。當雙方於1917年6月就條款達成一致後,兩艘艇都在普拉完成移交。進入奧匈帝國海軍服役時,其編號中的字母「B」被去掉,成為U-47號(或稱U-XLVII號)。此後,它至戰爭結束前又擊沉了3艘商船。1920年,U-47號作為戰爭賠款被割讓予法國,並於同年拖至比塞大拆解報廢

Remove ads

設計及建造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隨着U艇戰英語U-boat campaign形勢的發展,UB-I型潛艇排水量過小、適航性不佳、推進系統可靠性低等問題愈發凸顯。一個主要問題是,由於它們只有單個螺旋槳軸和發動機組合,如果其中任何一個部件發生故障,潛艇就會幾乎完全失效。[8]為了糾正相關缺陷,潛艇監察局於1915年4月研發了UB-I型潛艇的放大版——UB-II型[9]UB-II型艇採用了雙槳雙發配置(每個發動機驅動一根軸),同時也提高了潛艇的航速。[10]新的設計還包括續航能力更強的蓄電池、[8]更大的魚雷發射管甲板炮英語Deck gun[11]作為UB-II型艇的一份子,UB-47號還可以攜帶兩倍於UB-I型的魚雷載荷,以及將近十倍的燃料。[11]為了適應所有這些變化,其艇體更大,[8]而且水面和水下排水量均是UB-I型艇的兩倍以上。[11]

UB-47號是不來梅威悉船廠承建的UB-II型第二批次(UB-42至UB-47號)末艇,由德國國家海軍辦公室於1915年7月31日訂購。[11]全長36.90米,舷寬4.37米。艇體採用單殼體加鞍形水櫃英語Saddle tank (submarine)構造,浮起時的吃水深度為3.69米,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別為272噸和305噸。[7]主機為兩台戴姆勒英語Daimler Motoren Gesellschaft六缸四衝程270匹公制馬力(200千瓦特)柴油機用於水面運行,以及兩台280匹公制馬力(210千瓦特)的西門子-舒克特英語Siemens-Schuckert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8.82節(16.33公里每小時),水下6.22節(11.52公里每小時);能夠在水面以5節航速續航6,940海里(12,850公里),或以5節(9.3公里每小時)連續在水下航行45海里(83公里)而無需充電。[7]蓄電池被放置在中央潛櫃的前方,以配平更重的發動機安裝。[12]其最大潛水深度為50米,潛沒需時為30-45秒。[9]

UB-47號的主武器為兩具500毫米艇艏魚雷發射管,採用層疊式布局,以實現可以創造最佳表面效率的舷弧設計;魚雷攜帶量為4枚,威力亦顯著提高。輔助武器是一門88毫米30倍徑速射炮英語8.8 cm SK L/30 naval gun司令塔增加了一具潛望鏡,並配備了1根兩段式可伸縮通信桅杆,前水平舵外形也做了調整。[9]其標準船員編制為2名軍官加21名水兵。[7]

UB-47號自1915年9月4日開始鋪設龍骨[1]由於舷寬突破了鐵路限界英語Loading gauge,大多數UB-II型艇都是在竣工後獨力駛往作戰港口,但作為在建造中即被指派至地中海服役的六艘姊妹艇之一,UB-47號仍然是通過鐵路運往奧匈帝國的海軍基地普拉[13][14]解決辦法是將艇體縱向剖開,分成大致相等的若干部分後,再通過鐵路平車裝運。[9]威悉船廠的工人會在普拉重新組裝該艇,[13]UB-47號於1916年6月17日在當地下水[1]

Remove ads

德國役期

1916年7月4日,UB-47號在首次擔任艇長、時年28歲的海軍中尉沃爾夫岡·施泰因鮑爾德語Wolfgang Steinbauer的指揮下正式入役英語Ship commissioning[2][註 2]它隨即被編入普拉區艦隊(後改稱地中海區艦隊),並在那裡度過了整個德國役期。[1]儘管區艦隊的基地設於奧匈帝國的軍港普拉,但其下屬潛艇卻主要在更南端、更靠近地中海的卡塔羅基地執行任務。它們通常只會返回普拉進行維修。[16]

8月17日,施泰因鮑爾率領UB-47號取得首個戰功,在在馬塔潘角以南擊沉了意大利客輪斯坦帕利亞號(Stampalia)。[17]儘管意大利與德國在短期內尚不會正式開戰,[18]但在地中海的德國潛艇經常偽裝成奧匈帝國的潛艇,並打着該國海軍的旗號攻擊意大利船隻。[19]斯坦帕利亞號是一艘容積總噸為9000噸的遠洋客輪,以前曾在紐約熱那亞之間展開商業航行,且為首批配備武器抵禦潛艇攻擊的意大利商船之一。沉沒時,這艘船正在為意大利政府服務,但沒有搭載任何乘客;[20]襲擊中也沒有來自斯坦帕利亞號的人員傷亡報告。[17]

三周後,UB-47號在施泰因鮑爾麾下又取得三連殺,在同一天內擊沉了三艘船。[21]9月8日,從馬耳他開往穆茲羅斯的英國貨輪布特敦號(Butetown)在馬塔潘角西南偏西約55海里(102公里)處沉沒,當時船上載有煤炭和其他貨物。[22]UB-47號還襲擊了7海里(13公里)外的另一艘英國輪船蘭戈斯號(Llangorse),導致這艘正駛向薩洛尼卡、裝載有加拿大燕麥的貨船沉入海底。[23]第三艘受害者則是從塞浦路斯駛往利物浦的希臘輪船斯佩采號(Spetzai)號,於同一地點被擊沉。[24]全部三艘船都沒有人員傷亡;[22][23][24]其中布特敦號和蘭戈斯號的船員獲救後於9月16日在馬賽登岸。[25]

10月4日,當UB-47號在馬耳他以東約195海里(361公里)的35°56′N 18°30′E處擊沉冠達郵輪法蘭克尼亞號英語RMS Franconia (1910)時,施泰因鮑爾取得了其軍旅生涯中的最大戰功。[26][27]這艘全長625英尺(191公尺)、舷寬72英尺(22公尺)、容積總噸高達18510噸的法蘭克尼亞號因為配備可供乘客泡澡和淋浴的設施而在當時被暱稱為「浴船」,是一戰期間被U艇擊沉的第五大船舶[26][28]自1915年2月以來,法蘭克尼亞號一直作為運兵船服役,但在受襲時並未搭載軍隊。醫療船多佛爾城堡號英語HMHS Dover Castle從法蘭克尼亞號救出了302名倖存者,但仍有12人在襲擊中喪生。[27]

UB-47號的下一項成就於一周後、即10月4日取得,當時5002總噸的英國輪船克羅斯希爾號(Crosshill)在馬耳他以西沉沒,造成4人遇難。[29]德國軍方於10月20日才宣布施泰因鮑爾擊沉了這艘船,報稱克羅斯希爾號搭載的貨物包括馬匹和塞爾維亞籍馬夫[30]翌日,一艘前往亞歷山大港的英國貨輪索貝克號(Sebek)在戈佐島東南部遭到魚雷襲擊。[31]儘管德國海軍部宣稱其被擊沉,[30][註 3]但索貝克號的船長設法將船擱淺,使其倖免於難。[31][註 4]10月14日,UB-47號在西西里島錫拉庫薩附近接連擊沉了五艘意大利小型帆船,噸位從32至80總噸不等。[21]第二天,隨着希臘輪船阿維斯號(Avis)被擊沉,UB-47號結束了10月的征程。[33]UB-47號於10月的擊沉船舶總噸數為24776噸,占所有德國潛艇在地中海擊沉總數的近20%。[註 5]

Thumb
法國戰列艦高盧人號於1916年12月遭UB-47號擊沉

12月27日,當施泰因鮑爾在愛琴海巡邏時,遇到了法國海軍前無畏艦高盧人號[35]儘管後者有輕巡洋艦武裝拖網船英語Naval trawler作掩護,[35]UB-47號還是在基西拉島以東海面擊沉了這艘排水量達11100噸的戰列艦[36]有2人在最初的爆炸中陣亡,另外2人則在隨後的爆炸中喪生;而高盧人號的標準船員編制為631人。[37]五天後,即1917年元旦,UB-47號在距離馬塔潘角對開約58海里(107公里)的35°30′N 22°53′E處擊沉了被徵用作運兵船的另一艘冠達郵輪艾弗尼亞號英語SS Ivernia[38]其船長威廉·T·特納(William T. Turner)也曾是著名的盧西塔尼亞號於1915年5月被擊沉時的船長;在他的指揮下,14278總噸的艾弗尼亞號在運送軍隊前往薩洛尼卡途中遭UB-47號擊沉。[39]由於艾弗尼亞號沉沒時遭遇惡劣天氣,導致120名官兵和33名船員在襲擊中遇難。[35][39]與法蘭克尼亞號類似,高盧人號和艾弗尼亞號都是戰爭期間被U艇擊沉的最大船隻之一;其中艾弗尼亞號位列第20。[26]在襲擊艾弗尼亞號的兩天後,UB-47號又發射魚雷擊傷了英國輪船匈特森號(Huntsend),造成1人死亡。[40]8826總噸的匈特森號前身是北德勞埃德郵輪呂措號德語Lützow (Schiff, 1908),於1914年8月在地中海被英國海軍繳獲;[41]它與UB-47號一樣,都是由威悉公司在不來梅建造。[42][註 6]

1917年3月1日,UB-47號在蘇達灣英語Souda Bay附近以魚雷擊傷了英國輪船歐忒耳佩號(Euterpe),造成2人喪生。[44]一周後的3月8日,施泰因鮑爾率UB-47號擊沉了其任內的最後一艘船,在錫德羅角英語Cape Sideros對開約52海里(96公里)處將喬治亞人號(Georgian)送入海底。這艘1890年下水的英國輪船容積總噸為5088噸,當時載有政府物資;共5名船員在襲擊中罹難。[45]

海軍中尉漢斯·赫爾曼·溫德蘭特於4月1日接替施泰因鮑爾擔任UB-47號艇長。[3][註 7]在首次指揮U艇一周後,30歲的溫德蘭特在同一天(4月8日)擊沉了兩艘希臘輪船,取得其首個戰功。[21][3]當時,利瓦索號(Livatho)正空載從薩洛尼卡前往紐約,卻在克里特島西北部被UB-47號船員截停,並登船裝藥炸沉。[46][47]奈斯托斯號(Nestos)則是從紐約運送小麥前往比雷埃夫斯的途中,在薩皮恩察島英語Sapientza對開約50海里(93公里)處被炮彈擊沉。[48][49]三天後,英國輪船斯法爾夫法號(Cyfarthfa)在安迪基西拉島對開約32海里(59公里)處遭到魚雷襲擊。[50]斯法爾夫法號的船長當時正從瓦赫蘭前往薩洛尼卡,則被溫德蘭特俘虜。[51]

溫德蘭特率UB-47號於6月27日擊沉了希臘驅逐艦光榮號英語Greek destroyer Doxa (1906),這是一艘排水量為350噸的勝利級驅逐艦英語Niki-class destroyer。儘管光榮號是希臘皇家海軍的一份子,但已於1916年10月被法國強占,當它在墨西拿海峽遭潛艇的魚雷擊沉時,實際是一艘全由法國船員操縱的法國艦艇;共有29名水兵在襲擊中喪生。[52]三天後,溫德蘭特在西西里島以東擊沉了各約100總噸的意大利帆船。[53][54]7月2日,UB-47號又襲擊了來自卡拉奇的日本輪船新生丸(Shinsan Maru),船上載有一批要運往意大利的小麥。它是在克里特島與西西里島之間的海域被溫德蘭特用魚雷擊沉。[55]新生丸也成為UB-47號在德國服役期間擊沉的最後一艘船。[21]

7月21日,UB-47號在普拉除役並移交予奧匈帝國海軍。在為期一年多的德意志帝國海軍服役生涯中,UB-47號累計擊沉20艘容積總噸為76195噸的商船、擊傷3艘16967總噸的商船,以及擊沉了2艘總排水量為11450噸的軍艦。[1][註 8]

Remove ads

奧匈帝國役期

1916年11月,由於難以向遠在普拉的潛艇派遣足夠的受訓船員,德意志帝國海軍遂徵詢其盟友奧匈帝國是否有興趣購買一部分已部署在地中海的德國潛艇。為達成全面協議,雙方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談判,而談判也因奧匈帝國的黃金儲備流向德國而陷入僵局。但是,隨着所有細節都得到解決,雙方同意在1917年6月向奧匈帝國出售UB-47號及其姊妹艇UB-43號[57][註 9]

當德國人於7月21日移交UB-47號時,它已經損耗嚴重。儘管狀況不佳,該艇還是於1917年7月30日以U-47號之名投入奧匈帝國海軍服役,惟將字母「B」從原編號中刪除。海軍上尉奧托·莫利托被任命為該艇的新任指揮官。[5][4]U-47號在奧匈帝國服役的首個戰功是在將近六個月後、即1918年1月12日才取得,當時從西貢駛來的法國輪船雲母號(Mica)在距離其目的地不遠的米洛斯島附近遭莫利托發射魚雷擊沉。[59]

1918年4月初,海軍上尉賴希斯弗賴赫爾·胡戈·馮·賽弗蒂茨接替莫利托擔任U-47號艇長,一個月後,賽弗蒂茨便取得了首個戰功。[6]5月10日,建於1900年、載重5203總噸的英國輪船伊廷達號(Itinda)號在利比亞的蘇薩英語Susa, Libya北部海域沉沒,造成1人死亡。[60]賽弗蒂茨的下一項戰功是在9月取得。20日,U-47號在卡塔羅附近的亞得里亞海法國海軍潛艇喀耳刻號英語French submarine Circé (1907)發射魚雷,擊沉了後者。喀耳刻號艇上僅1人獲救。[61][62]

當戰爭結束時,U-47號正身處卡塔羅。[63]在奧匈帝國海軍的服役生涯中,U-47號共擊沉2艘容積總噸為6201噸的商船,以及1艘排水量為351噸的軍艦。[4]戰後,U-47號於1920年作為戰爭賠款被割讓予法國,並拖至比塞大,不到一年時間內便在當地拆解報廢[63]

襲擊歷史摘要

作為德國UB-47號

Thumb
被UB-47號擊沉的法蘭克尼亞號英語RMS Franconia (1910)同時也是一戰期間被U艇擊沉的第五大船
更多信息 日期, 船名 ...
Remove ads

作為奧匈帝國U-47號

更多信息 日期, 船名 ...
Remove ads

注釋

腳註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