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維基解密

出版秘密訊息的國際組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維基解密
Remove ads

維基解密(英語:WikiLeaks),又稱維基揭密維基洩密,是一個非營利性媒體組織,也是泄露文件的出版商。它由捐贈者和媒體合作夥伴提供資金,它發布了匿名人士提供的機密文件並且被媒體發布,由朱利安·阿桑奇於2006年創立。克里斯汀·拉芬森是該雜誌的主編。其網站表示,它已經發布了1000多萬份文件和相關分析。維基解密最近一次發布內容的時間2021年。從2022年11月開始,該組織網站上的許多文件都無法訪問。2023年,阿桑奇表示,由於他被監禁,美國政府的監視和維基解密的資金限制對潛在舉報人的影響,維基解密不再能夠發布內容。[5][6][7][8][9][10][11][12]

事实速览 網站類型, 語言 ...

維基解密公布的一些文檔內容英語List of material published by WikiLeaks揭露了各國政府嚴重侵犯人權公民自由的行為。[13]它發布了2007年7月12日巴格達空襲的錄像,稱為「附帶謀殺」,伊拉克路透社記者和幾名平民被美軍阿帕奇直升機殺害。[14][15]它發布了數千份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中的戰爭文檔、美國和沙特阿拉伯的外交電報以及敘利亞土耳其政府的電子郵件。[16][17][18][19][20]維基解密還公布了揭露肯尼亞薩梅爾吉漁業公司英語Samherji腐敗的文件,[21][22][23]美國中央情報局創建的網絡戰和監視工具,[24]以及美國國家安全局對法國總統的監視。[25][26]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維基解密公布了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NC)和希拉里·克林頓競選經理的電子郵件,表明該黨的全國委員會在初選期間有效地充當了克林頓競選團隊的一個分支,試圖削弱伯尼·桑德斯的競選團隊。文檔的公開導致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辭職,並對克林頓的競選活動造成了重大不良影響。[27]在競選期間,維基解密宣揚了關於希拉里·克林頓、美國民主黨賽斯·里奇謀殺案英語Murder of Seth Rich的虛假陰謀論。[28][29][30]

維基解密因揭露國家和企業機密、提高透明度、協助新聞自由、在挑戰強大機構的同時加強民主話語而獲得眾多獎項,並受到媒體、民間組織和世界領導人的讚揚。也有一些組織攻擊和詆毀維基解密,包括帕蘭泰爾。維基解密的捐贈系統也被支付處理器英語Payment processor中斷。因此,瓦烏荷蘭基金會英語Wau Holland Foundation幫助處理維基解密的捐款。

該組織因內容策劃不當和侵犯個人隱私而受到批評。例如,維基解密披露了社會安全號碼醫療信息信用卡號碼和自殺未遂的詳細信息。新聞機構、活動人士、記者和前成員也批評維基解密存在反克林頓和親特朗普的偏見,以及缺乏內部透明度。一些記者聲稱它與俄羅斯政府有聯繫。記者們還批評該組織宣揚陰謀論,以及他們所說的對泄密內容的誇大和誤導性描述。美國中央情報局美國國會將該組織描述為「非國家行為體敵對情報機構」,此前中央情報局在Vault 7文件英語Vault 7中發布了用於黑客攻擊消費電子產品的工具。[31][32][33][34]

Remove ads

歷史

建立

Thumb
朱利安·阿桑奇是維基解密的早期成員之一,並被普遍認為是該網站的創始人。

維基解密的靈感來自丹尼爾·埃爾斯伯格 (Daniel Ellsberg ) 1971 年發布的五角大樓文件。阿桑奇創建維基解密是為了縮短洩密事件與媒體報道之間的時間。維基解密在丹尼爾馬修斯[35]的幫助下在澳洲成立,其伺服器很快就轉移到瑞典和其他為媒體提供更大法律保護的國家。[36]阿桑奇將維基解密描述為一個激進組織,並表示「方法是透明,目標是正義」。維基解密網站首次上線時就顯示了這句座右銘。[37][38]

域名 wikileaks.org 註冊於2006年10月4日。[3]網站在2006年12月亮相併公布了它的第一份文檔。[39]自從2007年1月後,朱利安·保羅·阿桑奇就一直負責着維基解密。[40]按《連線》雜誌所述,一個志願者說阿桑奇曾在私人場合描述自己為「(維基解密)組織的心臟和靈魂,它的建立者、哲學家、發言人、源代碼編寫者、組織者、財務官等」。[41]包括《紐約客》(2010年6月7日)雜誌在內的多家媒體指出,澳洲籍的網路行動人士朱利安·保羅·阿桑奇是網站的創辦人及主編。[42]維基解密曾宣稱網站是由來自美國臺灣中國大陸歐洲澳大利亞南非政治異見者記者數學家以及小型公司的技術人員所創立[43]。截止2009年7月,網站已經有超過 1200 名註冊志願者[43]並有包括阿桑奇在內的 9 人被在公告欄上列作顧問,其中一些人否認與該組織有關。[44][45]

維基解密在創立時曾為使用者可編輯的網站,但隨後轉型為較傳統的單向發布模式,不再開放使用者評論或編輯。維基百科創辦人之一的吉米·威爾斯表示維基解密並不是一個 Wiki 網站。[46]除了使用「維基解密」這個名字,截止到2010年五月,這個網站從來沒有使用過基於維基的技術。雖然維基解密和維基百科的英文名稱Wikipedia中都有「wiki」名詞,中文亦翻譯成「維基」,但兩者之間並無關聯,[47][48]英文「wiki」並不是一個品牌名稱Wikia,一個與維基媒體基金會有鬆散聯繫的組織,為了「保衛商標」在 2007 年購買了幾個與維基解密相似的域名(包括 wikileaks.com 和wikileaks.net)。

Remove ads

目標

維基解密的目標是「將重要的新聞和信息帶給大眾」[49]

組織的另一個目標是確定告密者和記者未被因為發送敏感或分類文件而審判入獄。「下拉框」(目前無法使用)曾作為一種「新穎、安全和匿名的給信息源向我們的媒體傳輸機密文件的方式。」

在一次科拜爾報告訪談中,阿桑奇在談論政府對言論自由的限制時,說道:「它雖不是最終的自由,然而言論自由能夠監管政府和法律。這就是為什麼在美國憲法中的權利法案說國會無權制定剝奪傳媒自由的法律。它把言論自由權放到比法律更高的地方,這些權利優先於法律,因為事實上是這些權利創造了法律。每一部憲法,法律中的每一條都來自於信息的流動。相似地,每一屆政府的選出都是人們對世界的理解力所造就的結果。」[50]

這個項目已經制定了與丹尼爾·艾爾斯伯格的在1971年對五角大樓文件泄密事件的比較。[51]在美國,這種泄密可能受到法律保護。美國最高法院已經作出裁決,憲法可對至少活躍在政治領域內的言論者保證其匿名權。作家及記者Whitley Strieber英語Whitley Strieber談及該項計劃的益處時指出:「泄露一份政府文件可能意味着入獄,但是刑期可能非常短。然而,在很多地區它就意味着長期的監禁甚至是死亡,比如中國和部分非洲國家以及中東。」[52]

維基解密曾獲得數個獎項,包括2008年的《經濟學人》雜誌「新媒體獎」[53]。維基解密在2008年發表了《肯亞:鮮血的哭泣 - 司法審判之外的殺戮和失蹤》(Kenya: The Cry of Blood – Extra Judicial Killings and Disappearances)文件[54],這篇由肯亞國際人權協會所發表之關於肯亞警察濫殺的報導,在2009年6月獲得了國際特赦組織所頒發的英國媒體獎(「新媒體」類別)[55]。在2010年5月,《紐約每日新聞報》將WikiLeaks列為「徹底改變新聞界的網站」中的第一名[56]

行政管理

據2010年一月的採訪,維基解密團隊由五個職員以及800個臨時工作者組成,他們中沒有一個人得到報酬。維基解密沒有官方總部。

主機

維基解密形容自己為「一個對大量來源不明的洩密文件進行審查的系統」。[57]該網址可被多個服務器使用且不同的域名伴隨着大量的阻斷服務攻擊,同時它的切斷服務來自不同的域名解析系統提供者。[58][59]

直到2010年8月,維基解密一直使用PRQ英語PRQ的主機,一個提供「高度安全性,零故障的主機服務」的瑞典公司。據說PRQ公司「幾乎沒有關於其客戶的信息,很少進行維護」。[60]維基解密網站託管在以堅持客戶匿名著稱的瑞典網絡服務提供商PRQ.se,這家公司可以承受法律壓力和網絡攻擊。先將文件送到位於比利時服務器上,再送到位於「另一個法律上較友善的國家」的服務器上,然後這些文件被轉存到其他地方後刪除,。由一批匿名的工程師提供技術維護,整個流程和提交的文件都被加密,並使用經過修改的Tor網絡匿名傳輸,整個系統即使核心成員也無法全部進入。此外,維基解密還在系統中一直傳遞許多虛假的提交文件,以使真正的文件難以被發現[61]

2010年8月起,維基解密的主機主要由建在一座核掩體中的Bahnhof英語Bahnhof公司提供。[62][63]其他服務器以瑞典服務器為中心分布於全世界。[64]阿桑奇曾說服務器設置在瑞典(及其他國家)「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家能為這個網站的泄密行為提供法律保護」。他認為瑞典憲法給予了那些信息提供者完全的法律保護。[64]在瑞典,政府對任何類型的報紙的消息來源的問詢都是被禁止的。[65]這些法律,以及PRQ的主機,讓任何一個政府迫使維基解密下線的行動都變得困難,它們設置了一個能抵禦來自任何牢騷者的訴訟的保護傘,保護了維基解密的自由。維基解密在秘密地點維護他們的服務器、刪除服務器日誌並使用軍事級別的加密技術來保護信息源和其它機要信息。」該種服務器組織形式被稱為「防彈主機」。[60][66]

2010年8月17日,一則消息被宣布,瑞典海盜灣將提供並管理多台維基解密的新服務器。海盜灣捐贈了免費的服務器和寬帶給維基解密。該機構技術員將保證這些服務器的維護和工作。[67][68]

在這個放置在舊服務器上的地址變成一個黑客拒絕式服務攻擊的目標後,維基解密把其地址移到了亞馬遜的服務器上。[69]然而隨後不久,該網址在亞馬遜服務器上被「廢止」。[69]在一份公開聲明中,亞馬遜說維基解密未遵守它的服務條款。公司進一步解釋說,「它們違反了條款的幾個部分。比如,我們的服務條款聲明『你顯示或授權顯示的內容,不能用於支持違法或者可能導致某人或法律實體受到傷害的行為。』顯然,維基解密顯示了這種內容。」[70]之後維基解密決定安裝由法國OVH公司提供的屬於維基解密自己的服務器。[71]在受到來自法國政府的批評人士的刁難後,該公司轉於尋求兩個法院進行針對為維基解密提供服務器案的裁決。當里爾的法院迅速傾向於迫使OVH關閉維基解密網站時,巴黎法院聲明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研究高技術議題。[72][73]

維基解密建立在幾個軟件包的基礎上,包括Tor[74]PGP[來源請求]MediaWiki[75]以及Freenet。維基解密積極鼓勵通過Tor發送信息,因為它能滿足用戶強烈的保密需求。[76]

2010年11月4日,阿桑奇告訴瑞士電視台TSR英語Télévision Suisse Romande他急需在中立的瑞士尋求政治庇護並建立一個維基解密基金以把各種工作移到這裡。[77][78]按阿桑奇所言,瑞士和冰島是僅有的幾個能讓維基解密感到可以安全地工作的國家。[79][80]

Remove ads

域名服務器

維基解密曾經使用EveryDNS的域名解析服務,該域名服務器曾受到DDoS攻擊。攻擊影響了EveryDNS的服務質量,故而該公司撤除了對維基解密的服務。資深的維基解密支持者通過一次DDoS攻擊報復了EveryDNS。此外,由於博客中的錯誤,一些支持者誤將EasyDNS英語EasyDNS當做EveryDNS,隨後數量可觀的支持者參與了對EasyDNS的抵制,最終迫使EasyDNS決定提供域名解析服務給維基解密。[81]

泄密文件審查

維基解密宣稱它從未發布過被錯誤認定的文件。文件在發布前都經過評估。為了回應公眾對於誤導或欺詐性泄密的可能性的質疑,維基解密聲明誤導性泄密「已經被很完美地放在了主流媒體中。維基解密難以再對其進行補充。」[82]FAQ聲明:「最簡單和最有效的對策是建立一個由能審議和討論解密文件的獲知全部信息的讀者和編輯組成的世界性的組織」。[83]

按阿桑奇在2010年的聲明,被提交的文件由一個五人討論組進行審核,五人有各自擅長並司職的領域,比如語言或者編程,如果泄密者的身份未被確認討論組還會調查泄密者的背景。[84]在這個討論組中,朱利安·保羅·阿桑奇擁有對文件評估的最終決定權。[84]

維基解密每天接到約30份用戶匿名提交的文檔,一般他們會先經過顧問和志願者團隊的可信度審核後,以原始的、未經編輯的形式把那些可信的材料貼出來,並附上評論[61]

法律現狀

Thumb
在使用美國空軍內部網絡訪問維基解密的內容時,會被強制切斷連接。

法律背景

維基解密的法律地位非常複雜。阿桑奇將維基解密視作一個保護告密者的中間組織。擔心被曝光或受到懲罰的告密者可以洩密給維基解密,之後由維基解密幫他們洩密給媒體,這種方式勝過直接告訴媒體。[85]它的服務器遍及歐洲且可以通過任何一個未受到信息審查過濾的網絡接口接入。該組織總部位於瑞典,因為這裡有全世界最嚴格的法律來保護這些重要的泄密者信息。[86][87]維基解密宣布它不會懇求任何泄密信息。[86]然而,阿桑奇曾在在馬來西亞舉行的Hack In The Box會議上要求一群黑客和安全研究員來幫助自己尋找在「2009泄密最高通緝令」清單上的文件。[88]

面臨的犯罪指控

美國司法部在外交電文泄露開始後不久就展開了針對維基解密的調查。[89][90]司法部長埃里克·霍爾德證實該調查「不是暴力恐嚇」,而是「一個積極的,持續的犯罪調查。」[90]華盛頓郵報》報道,司法部正在醞釀對其提出間諜罪指控,一份前任公訴人的提議指出其困難之處:第一次憲法修正案保護媒體言論自由。[89][91]數個在最高法院進行判決的案例都表明了憲法支持非法獲得信息並發布給公眾的人其在獲取過程中並沒有違反法律的立場。[92]聯邦檢察院也本打算以買賣國家財產罪控告阿桑奇,但因為外交電文要機密於物理財產,這種方式也面臨障礙。[93]任何對阿桑奇的指控都需要將阿桑奇引渡到美國,根據先前的從瑞典進行引渡的案例,這一步總是製造了複雜的司法流程和潛在的時間上的拖延。[94]阿桑奇的一個律師說,另一方面,他們正在力爭把阿桑奇引渡到瑞典因為他可能被引渡到美國。[95]阿桑奇的律師馬克-斯蒂文斯曾「聽說來自瑞典作家的消息在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德里亞有一個高級陪審團」聚集並討論有關維基解密案件的犯罪指控。[96]

在澳大利亞,當局和聯邦警署沒有聲明維基解密所觸犯的法律,但是總理吉拉德曾聲明組建維基解密基金會和從外國竊取美國政府的保密文件是非法行為。[97]吉拉德在之後的對其聲明的解釋中引用了那句「最初美國新兵對資料的盜竊行為的嚴重性勝過阿桑奇先生」。[98]Spencer Zifcak,一個名為自由維多利亞的澳大利亞公民自由組織的主席,提醒人們,沒有控告和完整的審判流程及結果就不能說維基解密是一個非法組織。[99]

當許多政府對阿桑奇發出威脅時,法律專家本-索爾駁斥道,把阿桑奇做為犯罪者或者恐怖分子的全球性的污衊戰爭的目標沒有任何法律基礎。[100]美國憲法權利中心發布了一份聲明,在聲明中用「多個法律觸及不到或者謬誤的案例」強調了有關拘捕阿桑奇的危險性。[101]

2022年4月20日,英國政府宣判引渡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至美國,阿桑奇可能會面臨175年刑期。[102]同年6月17日,英國內政部正式批此准引渡請求。[103]

Remove ads

安全文件

2010年7月29日,維基解密在阿富汗戰爭日誌頁面添加了一段1.4GB的安全文件。該文件使用AES加密。同時出現了一種猜測,該文件用以防止對維基解密網站的屏蔽或對朱利安阿桑奇的謀殺或者秘密逮捕,一旦危險發生口令就被公布出來,如同失能開關中的情節。接下來的頭幾天維基解密開始發布美國外交電文,美國電視廣播網CBS預言道「如果任何事情發生在維基解密或者阿桑奇身上,一把鑰匙將被公諸於眾去打開這份文件。之後這裡就再也沒有什麼能阻止這些信息像夜火一樣傳播因為如此多的人已經複製了它。」CBS通訊員Declan McCullagh英語Declan McCullagh說,「現在最流行的說法是這份安全文件包含了會使得美國政府特別尷尬的信息。」

总结
视角

財政

維基解密是一個非盈利組織,很大程度上靠志願者支持,並獨立於公共捐助。它的融資方式包括傳統的銀行匯款和在線支付系統。年度開支預計已達€200,000,主要用於服務器維護和應付官僚,但是如果只依靠志願者把現在的工作全部完成的話其支出被曝可能將達到€600,000。[104]

維基解密的律師常常無償工作,且在一些情況下維基解密還會得到來自媒體的法律援助,比如美聯社洛杉磯時報國家報紙出版商聯合會[104]維基解密僅有的資金流來自捐助,但是也被認為還有其他的選擇,比如拍賣文件早期鏈接地址。[104]2011年九月,維基解密開始通過在EBay上拍賣項目來募集資金,阿桑奇同時也在Sydney's Festival of Dangerous Ideas上告訴讀者這個組織可能將無法維持下去。

融資模式

Wau Holland Foundation英語Wau Holland Foundation幫助對維基解密的募捐活動。2010年7月,該基金會聲稱維基解密得到的捐款僅僅用於設備的購置維護搬運,以及購置網絡帶寬上,而不用於支付人員工資。[105]TechEye英語TechEye上的一篇文章這樣說:

作為一個在德國法律下負責任的慈善團體,對維基解密的捐助可能由基金會來支持。資金先由第三方保管,在泄密者遞交包含一份支付證明的聲明後再把錢交給維基解密。該基金會不支付任何種類的薪酬原文如此給維基解密員工,該說法被維基解密前德國代表丹尼爾·施密特[106]在國家電視台上證明。[105]

然而,2010年,Wau Holland Foundation聲明有四個永久員工,包括阿桑奇在內,已經開始接受工資。[107]

2009年12月,維基解密宣布它正在經歷一次財政危機並且關閉了除呈交新材料的一個小窗口以外的所有網站入口。[108] 原始材料的發布變得不再可行,僅僅能夠在一些維基解密的非官方鏡像網站上繼續使用該功能。[109]維基解密在其網站上宣稱一旦資金到位這些操作就能重新開始全面進行。[110]維基解密把該行動視作一種打擊「去確保每個與此相關的人停止平凡的工作並真正花時間來提高收入」。[104]2010年1月6日該組織開始計劃收攏資金,還沒到2010年2月3日維基解密就宣布他們的最小募資目標已經達到。[111][112]

2010年1月22日,PayPal關閉了維基解密募資的賬戶並凍結了它的資產。維基解密說這在之前就發生過,且「沒有明確的原因」。[113]該賬戶在2010年1月25日重建。[114]2010年5月18日,維基解密宣布它的網站和數據庫存檔被大批流量堵塞。[115]

2010年7月,維基解密參與爭奪來自John S. and James L. Knight Foundation英語John S. and James L. Knight Foundation基金超過五十萬美元獎金,但是最後沒有獲得後兩場比賽資格[116]。維基解密通過Twitter評論,「維基解密在Knight挑戰賽中擁有最高的勝率,被強烈推薦給委員會但最終未得到獎金。誰都明白是怎麼一回事。」[117]維基解密說Knight基金會宣稱要頒獎給「『12個將影響新聞未來的團體』-但是沒有維基解密」對此維基解密對knight基金是否真的期望改變表示質疑。[116]一個Knight基金的發言人反駁了維基解密聲明的幾個部分,說「維基解密未被Knight員工推薦給委員會。」然而,他拒絕透露維基解密是否具有Knight顧問團的最高得票率,該顧問團沒有編輯,他們之中還有記者Jennifer 8. Lee,已經與新聞界在社會網絡工作網站上完成了對維基解密的公關工作。[117]

2010年,維基解密在PayPal上收到€635,772.73捐款,少於€30,000的PayPal使用費,在2010年,還有€695,925.46來自銀行轉賬。12月總計收到€500,988.89,12月後之後由於PayPal的封殺,銀行轉賬成為了收入的主要來源。剩餘的€298,057.38在4月被收到。[118]

Wau Holland Foundation基金,維基解密一個主要的募資渠道,宣布他們在2009年十月和2010年12月間收到了超過€900,000的公眾捐款,其中超過€370,000已經交給了維基解密。Hendrik Fulda,Wau Holland Foundation基金的副董事長,在PayPal封殺維基解密前提到該基金已經收到了兩倍於維基解密收到的來自PayPal的捐款。維基解密的解密行動需要「一系列的支持」,該基金曾在維基解密開始發布外交電報後數周內成為其最強力的支持。[119][120]

2011年6月15日,維基解密開始接受Bitcoin的捐款。[61][121][122][123]

法律問題

文件公開

維基解密的首批文件來自一名維基解密活動人士,他擁有一台服務器,該服務器是Tor網絡中的一個節點。在他們注意到中國黑客利用該網絡從外國政府收集信息後,該活動人士就開始記錄這些信息。這讓阿桑奇向潛在的支持者證明了維基解密是可行的,並表示「收到了來自13個國家的100多萬份文件」。[124]

2006年–2008年

  • 維基解密於2006年12月發布了第一份文件,由叛軍領袖謝赫哈桑·達希爾·阿威斯英語Hassan Dahir Aweys簽署的暗殺索馬里政府官員的決定。阿桑奇和維基解密不確定其真實性,該文件的真實性也從未確定。[124]
  • 2007年8月,英國《衛報》根據維基解密提供的信息,發表了一篇關於肯尼亞前領導人丹尼爾·阿拉普·莫伊家族腐敗的報道。阿桑奇表示,「報道腐敗造成的騷亂最終導致大約1300人死亡,35萬人流離失所。這是我們泄密的結果。另一方面,肯尼亞人民有權獲得這些信息,肯尼亞每年有4萬名兒童死於瘧疾。還有更多的人死於從肯尼亞撤出的資金,以及肯尼亞先令貶值的結果」。[125][126][127][128]
  • 2008年2月,維基解密公布了魯道夫·埃爾默提供給維基解密的文件,稱這些文件顯示瑞士銀行開曼群島分行參與了洗錢逃稅活動,導致該銀行起訴維基解密,並獲得了暫停維基解密網站運營的禁令。加利福尼亞州法官於2008年2月18日讓維基解密的服務提供商屏蔽了該網站的域名。當月法官以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擔憂和對司法管轄權的質疑為由推翻了他之前的決定。[133][134][135]
  • 2008年3月,維基解密發布了它所說的「山達基教會的秘密『聖經』」,三天後收到了威脅要起訴他們侵犯版權的信件。
  • 2008年11月,極右翼英國國家黨的成員名單短暫出現在博客上後被發布到維基解密。2009年10月,另一份BNP成員名單被泄露,BNP領導人尼克·格里芬稱其為「惡意偽造」。[138][139]

2009年

  • 2008年至2009年,維基解密公布了澳大利亞、丹麥、挪威和泰國的禁止或非法網址列表。這些網站是為了防止訪問兒童色情內容而創建的,但其中一半的鏈接是指向無關的網站,包括在線撲克網站、YouTube鏈接、常規同性戀和異性戀色情網站、維基百科、安樂死網站、邊緣宗教網站如撒旦網站、戀物網站、基督教網站、旅行社網站,甚至昆士蘭牙醫的網站。在公布丹麥黑名單後,一些維基解密頁面也被添加到澳大利亞黑名單中。據澳大利亞官員稱,維基解密發布的一些鏈接「從未受到投訴或調查,也從未被列入黑名單」。[140][141][142]
  • 2009年1月,維基解密公布了86段涉及2008年秘魯石油醜聞英語2008 Peru oil scandal的秘魯政客和商人的電話竊聽錄音。[143]
  • 2月,維基解密破解了北約阿富汗戰爭的加密文件,並在五角大樓中央司令部(CENTCOM)網站上發布了其他三份機密或受限的北約文件。[144][145]
  • 7月,維基解密發布了一份報告,披露了伊朗納坦茲核設施發生的「嚴重核事故」。據媒體報道,這起事故可能是對伊朗核計劃發起網絡攻擊的結果,該攻擊使用了震網病毒,據稱這是一種由美國和以色列製造的網絡武器。[148][149]
  • 9月,考普森銀行的內部文件在冰島銀行業崩潰前不久泄露,導致2008年—2011年冰島金融危機。該文件顯示,可疑的大筆資金被借給銀行的各個所有者,大量債務被註銷。[150]
  • 10月,維基解密發布了《聯合服務協議440英語Joint Services Publication 440》,這是一份英國文件,就如何避免文件泄露向安全部門提供建議。[151]

托克報告和超級禁令

2009年9月,維基解密發布了《明頓報告》,這是一份關於2006年象牙海岸有毒廢物傾倒場的科學報告。石油貿易公司托克非法出口有毒廢物,然後將其傾倒在阿比讓,導致當地居民死亡和嚴重的健康問題。30000名索賠人在倫敦起訴托克,這是英國法院受理的最大的集體訴訟之一。該公司讓其律師事務所獲得了超級禁令,以防止媒體討論報告內容或禁令本身的存在。阿桑奇在維基解密上發表了兩篇關於這一情況的社論,寫道:[155][156][157]

9月14日,維基解密公布了明頓的完整報告,試圖破壞禁令。英國媒體隨後陷入了卡夫卡式的境地,儘管該報告出現在維基解密的頭版,但明頓的報告和針對該報告的禁令都無法提及。

維基解密在其網站上保留了這份報告,並鼓勵社交網絡推特上的英國記者打破禁令帶來的審查。在英國下議院根據議會特權就該報告提出問題後,托克律師事務所表示,該禁令正在審理中,議員們擔心這可能會阻止議會本身對此事的討論。維基解密網站上關於該報告易於獲取的宣傳,以及隨後挪威廣播公司NRK的發布,促使律師事務所同意修改禁令。這一事件引發了英國媒體對繼續使用超級禁令的更廣泛討論。[158][159][160][161][162]

2010年

Thumb
2007年7月12日巴格達空襲的鏡頭,顯示一架美國直升機殺害了納米爾·努爾·埃爾丁等十幾名平民

2月,維基解密公布了美國駐雷克雅未克大使館泄露的一份外交電報。這份名為《雷克雅未克13號》的電報是維基解密公布的第一份機密文件,據稱是切爾西·曼寧提供給他們的。[163][164][165]

3月,維基解密發布了一份32頁的美國國防部反情報分析報告,該報告於2008年3月撰寫,討論了維基解密泄露的材料以及如何阻止其泄露。它還發布了一份中央情報局的報告,介紹了歐洲用來支持阿富汗戰爭的最佳公關策略。《國家》雜誌將其稱為「為宣傳戰宣戰」,蘇黎世戰略研究所的斯塔赫爾告訴德國之聲,這是「一個營銷概念。其目的是操縱公眾」。[166][167][168][169]

4月,一段2007年7月12日巴格達空襲的機密視頻被發布,顯示兩名路透社員工在被飛行員誤以為他們攜帶武器後遭到攻擊,所謂的武器實際上是相機。在這些人被殺後,視頻顯示美軍向一輛停下來接屍體的民用麵包車開火。關於襲擊中死亡人數的新聞報道從12人到「超過18人」不等。死者中有兩名記者和兩名兒童。[170][171][172][173][174]

今年6月,曼寧在前黑客阿德里安·拉莫向美國當局提供了聊天記錄後被捕,她曾向他吐露心聲。據報道,曼寧告訴拉莫,她向維基解密泄露了「附帶謀殺」視頻、格拉奈大屠殺視頻和約26萬份外交電報。曼寧後來表示,在維基解密之前,她曾嘗試聯繫《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和《政客報》。[175][176]

7月,維基解密向《衛報》、《紐約時報》和《明鏡周刊》發布了92000份與2004年至2009年底的阿富汗戰爭有關文件。這些文件詳細描述了包括「友軍誤傷」和平民傷亡在內的個別事件。維基解密要求五角大樓和人權組織幫助從文件中刪除姓名,以減少其釋放造成的潛在傷害,但沒有得到他們的支持。維基解密只詳細審查了大約2000份文件,並使用了標籤和關鍵字系統。阿桑奇表示,法院可能會裁定某些事情是犯罪,但他補充說,「軍人基本是工程師,他們基本只是執行命令和開槍。他們坦率而直接,高層人員大多不會對你撒謊,除非他們重複別人告訴他們的謊言」。[177][178][179]

2010年7月24日,德國杜伊斯堡愛遊行踩踏事件英語Love Parade disaster發生後,一名當地居民公布了市政府關於愛遊行規劃的內部文件。市政府的反應是於8月16日獲得法院命令,強制從其託管的網站上刪除這些文件。2010年8月20日,維基解密公布了43份關於2010年愛情遊行的內部文件。[180][181]

2010年10月,阿富汗戰爭文件泄露後,約有40萬份與伊拉克戰爭有關的文件被公布。美國國防部將伊拉克戰爭日誌稱為「其歷史上最大的機密文件泄露」。媒體對泄露文件的報道強調了美國無視伊拉克政府實施酷刑的報道。[182]

維基解密洩露美國外交電報

2010年11月28日,維基解密和《國家報》、《世界報》、《明鏡周刊》、《衛報》和《紐約時報》開始同時發布251287份泄露文件中的前220份,這些文件被標記為機密,但不是絕密,日期為1966年12月28日至2010年2月28日。[183][184]

Thumb
2010年12月11日,維基解密的支持者在英國駐西班牙大使館前抗議

外交電報的內容包括許多毫無掩飾的評論和揭露:美國外交官收集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和其他聯合國高級官員的個人信息;美國大使館對所在國家的批評和讚揚;關於氣候變化的政治策略;關於結束中東持續緊張局勢的討論和決議;對核裁軍的努力和抵制;反恐戰爭中的行動;評估世界各地的其他威脅;各國之間的交易;美國情報反情報工作;以及其它外交行動。對美國外交電報泄露的反應各不相同。2011年茉莉花革命導致突尼斯總統下台的部分原因是對泄露的電報所揭示的腐敗的反應。[185][186]

根據2004年至2007年美國前駐喀麥隆大使尼爾斯·馬夸特的說法,馬拉法·哈米杜·亞亞因「完全未經證實的腐敗指控」被捕,被「袋鼠法庭」審判,並被判處25年監禁。馬夸特說,馬拉法唯一的罪行就是告訴他,他「可能有一天會對總統職位感興趣」。據馬夸特稱,當維基解密發布提及此事的電報時,它成為了喀麥隆的頭版新聞,並直接導致了馬拉法被捕。美國大使羅伯特·傑克遜表示,對馬拉法的審判沒有具體說明對他不利的證據。[187]

未編輯的電報泄露

2010年8月,阿桑奇向《衛報》提供了一個加密密鑰,他可以在其中找到包含美國外交電報的文件。2011年2月,《衛報》出版了《維基解密:朱利安·阿桑奇的秘密戰爭內幕英語WikiLeaks: Inside Julian Assange's War on Secrecy》一書,其中包含了加密密鑰。李說,他相信這把鑰匙是暫時的,幾天內就會過期。2010年12月,維基解密遭受網絡攻擊後,維基解密的支持者將加密文件傳播到鏡像網站。當維基解密得知發生了什麼事時,它通知了美國國務院。2011年8月25日,德國《自由報》發表了一篇文章,提供了一些細節,使人們能夠將信息拼湊在一起。[188]

維基解密在媒體合作夥伴編輯之前發布了一些未經編輯的電報,但後來又進行了編輯。

2011年1月,維基解密的一名同事以色列·沙米爾在網上發布了幾份未經編輯的電報,這些電報不在維基解密網站上。這些電報包括暗示與賄賂有關的人名,以及關於一名美國線人身份的高度暗示性線索。沙米爾解釋說:「將機密和秘密信息交給每個人是維基解密的事情。這就是它的意義所在。你的問題就像問警察為什麼抓小偷。這就是他們的目的。」尤利婭·拉提尼娜在《莫斯科時報》撰文稱,沙米爾炮製了一份電報,據稱援引了歐盟外交官計劃退出伊朗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德班審議大會演講,並於2010年12月發表在親普京的《俄羅斯記者》上。沙米爾否認了這一指控。[189][190][191]

8月29日,維基解密公布了超過13萬份未經編輯的電報。8月31日,維基解密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個指向大量加密數據的鏈接。2011年9月1日,維基解密宣布,未經編輯的美國國務院電報的加密版本已通過BitTorrent (協議)提供,解密密鑰可用。維基解密表示,9月2日,它將在其網站上以可搜索的形式發布整個未經編輯的檔案。阿桑奇表示,維基解密這樣做是為了讓可能的目標得到信息,更好地保護自己,並為泄密提供可靠的來源。格倫·格林沃爾德寫道:「最好和最安全的做法是全部公布所有電報,這樣不僅世界情報機構,而且每個人都有電報,這樣就可以採取措施保護消息來源,並使其中的信息同樣可用」。[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203]

美國在引渡阿桑奇的請求時引用了這一消息,稱他的行為危及安全。辯方提供的證據表明阿桑奇非常小心地保護安全。加密貨幣網站英語Cryptome和運營商在阿桑奇的引渡聽證會上作證說,未經編輯的電報是在9月1日發布的。運營商作證說,「沒有美國執法機構通知我,公布這些電報是非法的,以任何方式構成或助長犯罪,也沒有要求將其刪除」。[204][205][206][207]

《衛報》稱以可搜索的形式發布電報的決定是阿桑奇一個人做出的,該報及其之前的四個媒體合作夥伴譴責了這一決定。據《衛報》報道,檔案中的數千個文件被標記為「嚴格保護」,這表明官員們認為這些文件的發布可能會危及信息來源。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衛報》、《國家報》、《紐約時報》和《明鏡周刊》表示,他們「對維基解密公布未經編輯的國務院電報的決定表示遺憾,這可能會使消息來源面臨風險」,「我們無法為不必要地公布完整數據辯護——事實上,我們一致譴責這一行為。」法國《世界報》表示,它也將簽署該聲明。作為回應,維基解密指責《衛報》發表虛假聲明和裙帶關係。出於對相關人員的擔憂,無國界記者組織暫停了維基解密鏡像。據《衛報》報道,「最新公布的檔案」包含「1000多份識別個人活動家的電報;數千份標有美國用來標記其認為可能處於危險中的來源的標籤;150多份特別提到舉報人」。[208][209][210][211]

據媒體報道,在維基解密公布未經編輯的電報後,埃塞俄比亞記者阿什納因在與政府消息人士交談的電報中提到他而被審問了幾次。消息人士告訴他,埃塞俄比亞計劃逮捕重要周刊的編輯,阿什納受到政府的騷擾和恐嚇,被迫逃離該國。[212][213][214]

美國成立了一個信息審查工作組(IRTF)來調查維基解密出版物的影響。根據IRTF的報告,泄密可能造成「嚴重損害」,「合作的阿富汗人、伊拉克人和其他外國合作者的安全面臨更大的風險」。2013年,工作組組長羅伯特·卡爾准將在切爾西·曼寧的量刑聽證會上作證。卡爾在辯護律師的詢問下表示,工作組沒有具體的例子表明有人因維基解密公布曼寧提供的材料而喪生。埃德·皮爾金頓在《衛報》上稱,卡爾的證詞大大削弱了維基解密的出版物危及生命的論點。2020年,美國的一名律師表示,「維基解密發布的機密文件中包含了經過加密的姓名和其他身份信息的消息,他們隨後失蹤了,但美國目前無法證明他們的失蹤是維基解密揭露的結果。」[215][216][217][218][219][220][221][222]

2011年–2015年

2011年4月下旬,與關塔那摩監獄有關的文件被釋放。[223][224][225][226][227]2011年12月,維基解密開始發布間諜文件。[228]2012年2月27日,維基解密開始發布來自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的「全球情報」公司Stratfor的500多萬封電子郵件,[229][230][231][232]2012年7月5日,維基泄密開始發布敘利亞文件,這兩份文件都是黑客組織匿名者提供給維基解密的。奧特萊斯報道稱,Stratfor電子郵件中含有惡意軟件。[233][234][235][236]2012年10月25日,維基解密開始發布《被拘留者政策》,該文件涵蓋了美國軍事拘留中被拘留者的規則和程序。2013年4月,維基解密重新發布了170多萬份來自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的70年代解密的美國外交和情報文件,包括基辛格電報英語Kissinger cables[237][238][239][240][241][242][243][244][245][246]

Thumb
厄瓜多爾駐英國大使館前的標牌,2012年8月22日

2013年9月,維基解密發布了「間諜文件3」,其中包括來自90多家監控公司的250份文件。2013年11月13日,維基解密公布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知識產權章節的草案。2014年9月,維基解密公布了國際伽瑪集團的文件,其中包括維基解密所稱的「武器化惡意軟件」。2015年6月10日,維基解密公布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醫療保健透明度附件》草案,以及各國的談判立場。2015年6月19日,維基解密開始公布沙特外交部的文件,其中包含沙特各大使館的秘密通信。[247][248][249][250][251][252][253][254]

Thumb
維基解密的支持者在厄瓜多爾駐英國大使館前抗議

2015年6月和7月,維基解密發布了一系列關於美國國家安全局間諜活動的文件,顯示國家安全局對法國、德國、巴西和日本政府開展間諜活動。這些文件還詳細說明了針對法國公司和協會的經濟間諜活動,以及對日本經濟和三菱集團三井集團等日本公司的廣泛監控。[255][256][257][258][259]

2015年7月29日,維基解密公布了2013年12月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部長級會議的一封絕密信,其中說明了談判國對「國有企業」的立場。2015年10月21日,維基解密公布了約翰·布倫南的一些電子郵件,其中包括一份包含個人信息的安全許可申請草案。[260][261]

2016年

在2016年美國民主黨總統初選期間,維基解密公開了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在擔任國務卿期間從她的個人電子郵箱發送或接收的電子郵件。2016年2月,美國國務院根據信息自由要求發布了這些電子郵件。維基解密還創建了一個搜索引擎,允許公眾搜索克林頓的電子郵件。2016年7月,在英國政府發布伊拉克戰爭調查報告之前,維基解密公布了一系列提及伊拉克戰爭的電子郵件。[262][263]

2016年7月19日,為回應土耳其政府在政變未遂後的整肅,[264]維基解密發布了土耳其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AKP)的294548封電子郵件。[265]據維基解密稱,這些材料是「正義與發展黨電子郵件」的第一批,是在該國未遂政變前一周獲得的,「與未遂政變背後的分子或敵對政黨或國家沒有任何聯繫」。[266][267][268]維基解密宣布將公布這些電子郵件後,該組織遭受了超過24小時的「持續攻擊」。[269]泄密事件發生後,土耳其政府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封鎖該網站。[270][271][272]

2016年7月22日,維基解密公布了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NC)人員發送或接收的約20000封電子郵件和8000份文件。其中一些電子郵件包含捐贈者的個人信息,包括家庭住址和社會安全號碼。其它電子郵件似乎批評伯尼·桑德斯或在初選期間偏袒克林頓。2016年7月,黛比·沃瑟曼·舒爾茨辭去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一職,因為維基解密公布的電子郵件顯示,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實際上是克林頓競選團隊的一個分支」,並密謀破壞桑德斯的競選活動。[273][274][275]

2016年10月7日,維基解密開始發布希拉里·克林頓競選經理約翰·波德斯塔發送或收到的一系列電子郵件和文件,包括希拉里·克林頓向高盛銀行等銀行發表的付費演講。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此次釋放「不太可能緩解自由民主黨人對她與華爾街過於親密的擔憂」。據稱,DNC和波德斯塔文件來自俄羅斯支持的黑客,維基解密對此予以否認。根據克林頓競選團隊的一位發言人的說法,「維基解密每天都在散布這些信息,這證明他們只不過是克里姆林宮的一個宣傳部門,其政治議程是做弗拉基米爾·普京的骯髒工作,以幫助選舉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表示,俄羅斯被美國誣告。[276][277][278][279][280]

2016年11月25日,維基解密發布了電子郵件和內部文件,提供了2009年至2015年3月美國在也門軍事行動的詳細信息。阿桑奇在《也門檔案》附帶的一份聲明中談到了美國參與也門內戰的情況:「儘管美國政府提供了大部分炸彈,並深度參與了戰爭本身,但用英語報道戰爭的報道明顯少見」。

2016年12月,維基解密公布了埃爾多安女婿、土耳其能源和自然資源部長貝拉特·阿爾巴伊拉克的57000多封電子郵件。這些電子郵件顯示了土耳其政府的內部運作。

2017年

2017年2月16日,維基解密發布了一份關於2012年法國總統選舉中央情報局間諜令(標記為「NOFORN」,意為「不允許外國人查看」)的報告。該命令要求提供政黨資金、內部競爭和未來對美國態度的詳細信息。美聯社稱,「這些命令似乎代表了標準的情報收集。」[281][282]

2017年3月7日,維基解密開始發布代號為「7號保險庫」(Vault 7)的內容,將其描述為包含中央情報局內部文件的「大量黑客工具庫」,包括惡意軟件、病毒、武器化的「零日」漏洞利用和遠程控制系統。2013年至2016年泄露的文件詳細說明了美國中央情報局執行電子監控和網絡戰的能力,例如入侵汽車智能電視網絡瀏覽器操作系統的能力。2022年7月,約書亞·舒爾特因泄露文件而被定罪。[283][284][285][286][287][288]

2017年9月,維基解密發布了「俄羅斯間諜文件」,揭示了「一家總部位於聖彼得堡的名為「彼得服務英語Nexign」(Peter-Service)的技術公司如何幫助國家實體收集俄羅斯手機用戶的詳細數據,這是一個名為行動調查活動系統的國家在線監控系統的一部分。」[289]

2019年

2019年11月,維基解密發布了一封來自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2018年杜馬化學襲擊事件調查小組的一名匿名調查員的電子郵件。調查員指責禁止化學武器組織掩蓋了事實。羅伯特·費斯克說,維基解密公布的文件表明,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壓制或未公布,或者選擇忽視多達20名工作人員的結論。他們對最終報告中的誤導性結論感到非常不滿,因此正式尋求對其進行修改以代表真相」。禁止化學武器組織負責人費爾南多·阿里亞斯英語Fernando Arias將此次泄密描述為包含「主觀觀點」,並堅持最初的結論。2018年4月,維基解密懸賞10萬美元,以獲取有關「敘利亞杜馬化武襲擊」的機密信息。在2020年11月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維基解密消息來源的當事人拒絕透露他是否從維基解密獲得利益。[290][291][292][293][294][295]

2019年11月12日,維基解密開始發布冰島一家漁業公司的員工收集的數千份文件和電子郵件,表明該公司已向納米比亞政府支付了數億冰島克朗,目的是獲得該國的捕魚配額。這些文件是由約翰內斯·斯蒂芬森提供給維基解密的。[296]

2021年

2021年,維基解密創建了一個包含17000份公開文件的可搜索數據庫,稱之為「不容忍網絡」(The Intolerance Network),這些文件來自極端保守的西班牙農業組織「讓自己聽到」(Hazte Oir)及其國際分支CitizenGO英語CitizenGO。這些文件揭示了該組織的內部工作、捐助者網絡以及與梵蒂岡的關係。這份文件還包括天主教秘密組織」鐵湛英語El Yunque (organization)」的文件。維基解密編輯克里斯汀·拉芬森表示:「近年來,隨着對婦女和LGBT權利的攻擊越來越多,極右翼政治團體的力量越來越大,在全球範圍內獲取有關文件是很有價值的」。維基解密稱,這些文件於2017年首次發布。[297][298]

总结
视角

真實性和完整性

據《紐約客》報道,當維基解密於2006年12月發布其第一份文件時,「朱利安·阿桑奇和其他人不確定其真實性,但他們認為讀者可以使用該網站類似維基百科的功能來幫助分析它……該文件的真實性從未確定,有關維基解密的新聞熱度很快取代了泄密的文件。」當有人說他們在朱利葉斯·貝爾的一份文件中被誤認為擁有一個秘密的瑞士銀行賬戶時,阿桑奇在文件中添加了一條警告,稱「根據三個獨立消息來源」,這些信息可能是虛假的或誤導性的。多姆沙伊特-伯格後來寫道,他們組成了「三個獨立的消息來源」,該消息來源「包括他研究過的一些關於該銀行客戶的背景信息」,將一名瑞士賬戶持有人誤認為是一名同名的德國人。[299]

2008年,維基解密網站表示「維基解密不會對文件的真實性做出判斷」。《連線》報道稱,2009年,一名「告密者」向維基解密提交了偽造的文件。這些文件被維基解密公布並標記為潛在的偽造品。

維基解密在2010年表示,它從未發布過屬性錯誤的文件,文件在發布前會經過評估。為了回應人們對誤導性或欺詐性泄密可能性的擔憂,維基解密表示,誤導性泄密「已經在主流媒體中得到了很好的定位。維基解密沒有額外的幫助。」2010年的《常見問題解答》指出:「最簡單、最有效的對策是建立一個由知情用戶和編輯組成的全球社區,他們可以審查和討論泄露的文件。」2010年,阿桑奇表示,提交的文件由五名在語言或編程等不同主題方面具有專業知識的審查員審查,如果知道的話,他們還調查了泄密者的身份。阿桑奇在文件評估中擁有最終發言權。[300][301][302]

丹尼爾·多姆沙伊特-伯格寫道,在維基解密開始與媒體合作之前,對提交內容的大多數驗證都是通過谷歌搜索進行的。據《哥倫比亞新聞評論》報道,阿桑奇將阿富汗戰爭文件泄露、伊拉克戰爭文件泄露和Cablegate的「核查責任」外包給了《紐約時報》、《衛報》和《明鏡周刊》。尤利婭·拉提尼娜在《莫斯科時報》上聲稱,維基解密的同事以色列·沙米爾於2010年12月編造了一份泄露的外交電報,發表在親普京的《俄羅斯記者》上,但沙米爾否認了這一指控。[303][304]

2012年,維基解密發布了一份關於敘利亞檔案英語Syria Files的聲明,稱:[305][306][307]

在如此龐大的信息收集中,不可能一次核實每一封電子郵件;然而,維基解密及其聯合出版商已經為所有最初的故事發表了這樣的聲明。我們有統計信心,絕大多數數據都是他們聲稱的那樣。

專欄作家埃里克·佐恩在2016年寫道:「到目前為止,維基解密發布的每一封被盜電子郵件都有可能,甚至很可能是真實的」,但他警告說,不要假設未來的版本也同樣真實。作家葛倫·葛林華德在2016年稱,維基解密有「只發布真實文件的完美、長期的記錄」。網絡安全專家表示,一個人很容易偽造或更改電子郵件,比如更改郵件頭和元數據。一些已發布的電子郵件包含域名密鑰識別郵件標頭。這使得它們在一定程度上被證實是真實的。[308][309][310]

2016年7月,阿斯彭研究所的國土安全小組警告說,竊取真實數據的黑客可能會「用看似可信的偽造品來掩蓋他們發布的文件」。據道格拉斯·佩里稱,俄羅斯情報機構經常使用虛假信息造謠。他在2016年寫道,「精心偽造的電子郵件可能會被包含在維基解密的轉儲中。畢竟,使虛假信息可信的最好方法是將其與真實信息混合在一起。」[311]

2016年9月,《每日點報》援引法庭文件報道稱,維基解密的敘利亞文件排除了「敘利亞復興黨政府與一家俄羅斯國有銀行之間20億歐元交易的記錄」。[312]

對維基解密的反應

獎項和支持

媒體和民間社會組織讚揚維基解密揭露國家和企業機密,提高透明度,協助新聞自由,加強民主,挑戰強大的政府和資本力量。[313][314][315][316][317][318]

維基解密於2008年獲得《經濟學人》新媒體獎審查指數獎,並於2009年獲得大赦國際英國媒體獎。朱利安·阿桑奇因發布美國關於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秘密軍事報告而獲得2010年山姆·亞當斯獎,並被《時代》雜誌評為2010年時代年度風雲人物[319][320][321][322]

2010年,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對針對維基解密的網絡戰爭表示關切,聯合國特別報告員在與美洲國家組織的聯合聲明中呼籲各國牢記國際法原則。2010年,一位英國信息專員表示,「維基解密是在線賦權公民現象的一部分」,一份支持維基解密的互聯網請願書收到了60多萬人簽名。[323][324][325][326]

2019年4月16日,梅里德·科里根·麥奎爾代表朱利安·阿桑奇接受了歐洲議會左派—GUE/NGL記者、舉報人和信息權捍衛者獎。[327]

批評

自2011年以來,[328]維基解密一直面臨與俄羅斯政府有關聯的指控,這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達到頂峰。[329]維基解密表示,它與俄羅斯無關。維基解密的幾名同事,包括朱利安·阿桑奇、斯里·麥卡錫和西格杜爾·索達爾森,都面臨着與黑客攻擊有關的指控。[330][331][332]維基解密因對其泄露內容做出誤導性聲明而受到批評,包括Stratfor電子郵件泄露、AKP電子郵件和Vault 7。[333]該組織因試圖拍賣信息而受到批評,並因將全球情報文件置於付費牆後而受到包括匿名者 (黑客組織)在內的支持者的強烈批評。維基解密因管理不善和侵犯個人隱私而受到愛德華·斯諾登格倫·格林沃爾德大赦國際無國界記者組織陽光基金會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等透明度倡導者的批評。[334][335][336][337][338][339]

內部衝突和缺乏透明度

維基解密經常因要求對其活動的絕對保密而受到批評,但在其它方面卻要求公開。

2010年,前諮詢委員會成員約翰·揚指責該組織在籌資和財務管理方面缺乏透明度。他表示,他認為維基解密無法保證舉報人的匿名性或保密性,他「如果信息有任何價值,或者如果它讓我或我關心的任何人面臨風險,他就不會相信他們。」但他後來再次支持該組織。[340]

Thumb
朱利安·阿桑奇(左)和丹尼爾·多姆謝特·伯格,後者被維基解密驅逐,並成立了一個名為開放泄密的競爭對手「告密者」組織英語Whistleblowing

據報道,維基解密的工作人員被要求籤署涵蓋所有對話、行為和材料的全面保密協議,阿桑奇擁有唯一的披露權。據報道,在一項此類協議中,違約的罰款為1200萬英鎊。維基解密因這種做法而受到挑戰,因為一個致力於透明度的組織限制其內部運作的透明度,並限制對組織中有權勢的個人問責制,這被認為是虛偽的。[341][342][343]

Thumb
畢爾巴鄂塗鴉「我們想知道」

美國政客對維基解密的公開立場

2010年,在維基解密公布切爾西·曼寧泄露的美國政府機密文件後,時任美國副總統喬·拜登表示,他「認為這比五角大樓文件更接近於高科技恐怖分子」。拜登表示,阿桑奇「做了一些損害和危及世界地區人民生命和職業的事情」。眾議員皮特·胡克斯特拉呼籲對維基解密採取果斷行動。參議員喬·李伯曼約翰·麥凱恩稱維基解密的出版物是「這個國家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安全漏洞」,眾議員彼得·T·金表示,維基解密應被指定為恐怖組織。莎拉·佩林比爾·克里斯托里克·桑托勒姆將維基解密比作恐怖組織。參議員約翰·恩賽提議修改《反間諜法》以針對維基解密。[344][345][346][347][348][349][350]

美國政府內部審查發現,經過編輯的外交電報泄露令人尷尬,但對美國的海外利益造成的損害有限。2011年1月,一名國會官員表示,他們認為奧巴馬政府不得不公開表示,此次泄密造成了嚴重損害,已努力通過法律手段來關閉維基解密網站並對泄密者提起訴訟。2012年,眾議員羅恩·保羅在一次發言中為維基解密辯護。[351]

2015年,眾議員麥克·索恩貝里表示,維基解密的出版物造成了「巨大」的損害,並幫助了該國的「主要對手」。2016年,前美國眾議員康妮·麥克表示,美國公眾「有權知道」外交文件的內容,並表示對維基解密的批評是分散人們對維基解密出版物中所披露內容的注意力的一種方式。[352]

維基解密公布了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泄密事件後,幾位曾經嚴厲批評維基解密和朱利安·阿桑奇的美國共和黨人開始談論他,並開始定期批評希拉里·克林頓和民主黨。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2010年稱維基解密「可恥」,但在2016年10月稱讚維基解密。2019年,特朗普說「我對維基解密一無所知。這不是我的事。」紐特·金里奇在2010年呼籲將阿桑奇「視為敵方戰鬥人員」,在2017年稱讚他是一個「腳踏實地、直截了當的受訪者」。莎拉·佩林在2010年曾將阿桑奇描述為「雙手沾滿鮮血的反美特工」,2017年讚揚阿桑奇。[353][354][355][356]

2019年,圖爾茜·加巴德談到了「對調查性新聞的寒蟬效應」,首先是美國政府將維基解密從「新聞機構」重新分類為「敵對情報機構」,然後是阿桑奇被捕。《2020年國防授權法案英語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20》稱,「國會認為維基解密和維基解密的高級領導層類似於一個經常受到別國慫恿和煽動的非國家行為體敵對情報機構,美國應將其視為此類機構」。[357][358]

衍生組織

美國外交電報發布後,基於維基解密模式創建了許多其它組織。維基解密對這一想法做出了積極回應,稱擁有更多像維基解密這樣的組織是件好事。2012年,安迪·格林伯格表示,有50多個衍生組織,包括波羅的海泄密、英國泄密、布魯塞爾泄密、公司泄密、人群泄密、環境泄密、法國泄密、全球泄密、吲哚亞克、愛爾蘭泄密、以色列泄密、巨型泄密、本地泄密、默多克泄密、辦公室泄密、色情維基解密、盜版泄密、魁北克泄密、科學泄密和貿易泄密等組織。[359][360][361]

  • 保加利亞泄密成立於2010年12月,發布了針對保加利亞官員的賄賂案的竊聽記錄,以及保加利亞檢察官的刑事投訴和審判記錄。[362]
  • RuLeaks於2010年12月推出,旨在翻譯和鏡像維基解密的出版物。2011年1月,它也開始發布自己的內容。[363]
  • 開放泄密是由維基解密前發言人丹尼爾·多姆沙伊特-伯格創建,其目的是比維基解密更透明。OpenLeaks本應在2011年初開始公開運營,但儘管有很多媒體報道,截至2013年4月,它仍未投入運營。[364]
  • Leakymils是一個旨在獲取和發布揭露阿根廷政治階層和權貴腐敗的相關文件的項目。[365][366][367]
  • 2013年9月9日,荷蘭多家主要媒體支持推出Publeaks,該網站為人們使用GlobaLeaks舉報軟件向媒體泄露文件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網站。[368]
  • 分布式拒絕保密是一個成立於2018年的舉報網站。有時被稱為維基解密的替代品,它最出名的是發布了大量內部警方文件,稱為藍色泄密。該網站還公布了俄羅斯寡頭、法西斯團體、空殼公司避稅港、開曼群島銀行業和Parler泄密事件的數據。[369][370]

參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