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侯傑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侯傑泰BBSMHJP(英語:Hau Kit Tai,1955年),香港教育學者,歷任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教育心理學系系主任與教授、逸夫書院學生輔導主任等要職。他擅從教育心理學作切入點,研究學生在求學階段面對的心理健康問題[13]。亦會分析教育評估方法的成效和教育制度或課程改革[13][14][15]。曾集中鑽研的項目例子有香港學童在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下的表現[16]、進食早餐有助學生提升成績[17]、推廣翻轉課堂概念的好處等等[18]。侯傑泰已於2021年榮休,現為教育心理學系研究教授 / 榮休教授[19]

事实速览 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教育), 校長 ...
Remove ads

背景

個人發展

侯傑泰早年在九龍何文田迦密村平房區成長,1961年畢業於迦密村潮人生命堂學校幼稚園部[20][註 1]。他本來在原校就讀小學,後來轉學至鄰近京士柏的循道學校,並於1968年完成小六年級學業(同屆同學尚有加拿大《商報》社長門宗偉)[22],繼而通過升中試考入九龍華仁書院。當他在1973年於華仁書院修畢中五年級課程後[23],便升讀中六預科。然後花了4年時間報讀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學位,且於1978年取得學士資格[24]。為了投身教育界,侯傑泰往後於1978年至1979年間在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進修教育文憑學位[24],主修物理學[24]。1983年獲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頒發教育碩士銜頭[24]。此前,他在1980年取得香港大學學位教師教育證書[25]。直至1992年才得到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25](主修心理學[26])。

侯傑泰起初研讀化學科[27],因為有一次在圖書館內閱覽一本關於心理測驗的書籍時[27],他被神秘又有趣的內容吸引[27],如是於修讀教育文憑博士學位期間專攻教育心理學[27]。他在1985年至1988年當上中文大學教育學院的兼職講師[28][29],同時在外充當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顧問(1988年之前已服務該機構)[30]。直至1988年便正式入職中文大學教育學院[3],由講師做起[31]。他於1980年代曾到一所中學任教理科,離職前是一名教務主任[32]。有別於一般大學裏頭的教授級別教師,他於1995年被擢升為教育心理學系系主任時[33](前後以此身份服務中文大學共13年[34]),仍然是一名學科講師。其後發展至1996年才被晉升為高級講師[35],從1997年起上任副教授一職[36]

1999年,侯傑泰開始到中國內地舉辦超過100場全國應用統計培訓工作坊,旨在提高國內社會科學及教育研究的統計分析水平[37][34]。當時他已接觸管理層職務 ─ 1995年至2013年出任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副所長[38][39]。2013年起升任研究所聯席所長至2021年卸任[40][41]。此外,侯傑泰亦分任逸夫書院校董(2005年至2008年[42]、2021年至2022年[43])、學生輔導主任(2004年至2006年[註 2])兼院務委員會委員[44][1][45]。他還主理過大學擴展教育課程事宜[46]

到了2000年至2004年,侯傑泰以教授身份教學[47][48],2004年升任一級教授[49]。由於校方認可其學術成果,所以在2007年8月1日向他授予講座教授名譽銜頭[50][51]。2011年獲中文大學校董會委任為副校長[1],至2015年續任任期屆滿為止[52]。出任副校長的同時,侯傑泰兼任大學校董會(2005年至2008年逸夫書院院務委員會薦任校董[53][54]、2011年至2015年當然校董)及教務會(2005年至2021年)成員[55][56][57][58][59][60]。也在2013年至2018年獲校方授予卓敏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名銜,可運用專用款項來支持其教研工作[61]

在2021年8月轉任榮休教授之前[62],侯傑泰曾在2010年至2014年間獲國際應用心理學協會選為教育心理學部主席[63][34]。2015年負責協助跟進運行由香港多間大學一同成立的,首個雲端教育平台項目「知識與教育交流平台」(KEEP)[64]。他2018年之後分別為團結香港基金作報告研究顧問[65]、為教師夢想基金作評審委員及為香港副校長會作顧問[66][67]。基本上更加著力於研究香港教育課題 ─ 領導中文大學教育數據研究中心[27](2018年起任該中心主任至今[註 3])去探索香港教育體系在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上的優勢與不足。侯傑泰另外於2018年及2022年兩度擔任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 PISA 技術顧問委員會項目總監[69]。又有份以 TIMSS(國際數學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問卷設計委員會委員身份,為國際教育成績評估協會設計問卷[70]

Remove ads

公職委任

侯傑泰自1990年代末開始接受公職邀請。過往服務過的單位身份計有優質教育基金督導委員會校本管理及教育研究小組成員(1998年至2000年)[71]課程發展議會委員(2009年至2015年)[72][73][74]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粵語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委員(2012年至2014年)[75]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委員(2016年至2018年)[76][77][78][79]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成員(2013年至2019年[80][81][55])以及教師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委員(2013年至2020年)[82][83][84]

社會認同

2002年基於在教育評估範疇上多有建樹[85],加上致力發揮其專長服務社會[85],侯傑泰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他及後於2006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86]。2014年因公共服務方面的傑出表現和竭力貢獻教育界而獲授銅紫荊星章[87];他同年獲美國最大規模的教育研究組織,美國教育研究協會英語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選為院士[34]。因著國際應用心理學會認同他的研究努力,會方於2018年向他頒授院士頭銜[88]

其他資料

2000年代末至2010年代初,侯傑泰曾任九龍華仁書院法團校董會校董[89]

立場表態

Thumb
侯傑泰與逸夫書院的關係密切,分別以校董、學生輔導主任以及院務委員會委員角色參與該院的管理工作。

2016年至2017年正當公眾討論全港性系統評估帶來過度操練的現象時,政府推出了相關的優化方案 ─ 小三基本能力評估研究計劃。侯傑泰不支持坊間要求擱置類似評估的做法[90],反而提出政府應該繼續評估[90]。他又認同考評局和教育局以記名方式進行基本能力評估研究計劃考核,讓學校能夠通過考試報告去改善教育質素[91]。而其支持不取消全港性系統評估的背後依據起自他覺得建立監察教育水準的工具需時[92]。再者評估的成績不影響學生升學[93]。當局針對潛在的操練問題,已停止向學校發放成績[92]。家長一方要改變固有心態(即期望學校多做練習[92],從而令學生增強自身能力考入質素更好的中學[92]),應與過分操練的學校協作減少操練[92],妥善處理好操練源頭[94]

除了倡議減少考試操練之外[95],侯傑泰主張把中學組別由3個合而為2[96],藉此讓學校之間可以取錄具備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95],還能開拓他們在學業以外的其他發展空間[95]

而政治上,他反對佔領中環,並直斥佔領者的出位行徑是「呃like」(博取讚好)行為[97],結果惹來大學生非議[98]

Remove ads

個人生活

侯傑泰已婚,婚後育有兩名兒子[27]

著作

  • 1993年:《青少年自殺特徵、防止及危機處理》(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ISBN:9789622318010)
  • 1997年:《對〈敎統會第七報告書〉的回應》(與林智中、陳玉楷合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ISBN:9789628077104)
  • 1998年:《香港人的性格發展個案選集》(編者,廣角鏡出版社,ISBN:9789622263143)
  • 2001年:《專題研究手冊(初級版)》(朗文,ISBN:9789620129506)
  • 2004年:《專題研究手冊(進階版)》(朗文,ISBN:9789620129513)
  • 2004年:《結構方程模型粵語結構方程式模型及其應用》(與溫忠麟、成子娟合著,教育科學出版社,ISBN:9787301304648)
  • 2013年:《心理與教育論文寫作:方法、規則與實踐技巧》(與邱炳武、常建芳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0166292)
Remove ads

參與節目

電視節目

注釋

  1. 侯傑泰入讀的生命堂學校暨幼稚園由基督教尖沙咀潮人生命堂的支堂、現時位於何文田迦密村街7號的,基督教迦密村潮人生命堂在1958年所創辦[21]。該校自1959年開始辦學[21]
  2. 學生輔導主任自2007年以後改稱為輔導長[4]
  3. 教育數據研究中心成立於2018年[68]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