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奧地利世界遺產名錄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英文縮寫UNESCO世界遺產指的是1972年制定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所述的重要的文化自然遺產項目。[1]奧地利共和國於1992年12月18日批准了該公約,使該國的自然和歷史遺蹟有資格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

1996年,在墨西哥尤卡坦州首府梅里達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0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奧地利申報的項目首次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那次會議上,增加了兩項奧地利世界文化遺產:「薩爾茨堡城歷史中心」和「美泉宮及其花園」。[3]此後直到2001年,每年奧地利都成功申報世界遺產,之後於2011年和2017年又有兩次申報成功。截至2019年,奧地利共有10處歷史和自然遺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另有12處被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單》。奧地利有三處世界遺產是跨國項目,與其他國家聯合申報成功:「費爾特湖/新錫德爾湖文化景觀」與匈牙利共有,「阿爾卑斯山周圍的史前木樁建築」與法國德國意大利斯洛文尼亞瑞士共有,「喀爾巴阡山脈原始山毛櫸森林和歐洲其他地區古山毛櫸森林」與阿爾巴尼亞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德國、意大利、羅馬尼亞斯洛伐克西班牙烏克蘭共有。1997年,因當地政府計劃在附近新建高層建築,坐落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世界遺產「維也納歷史中心」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4]奧地利的世界遺產只有一項是世界自然遺產(喀爾巴阡山脈原始山毛櫸森林和歐洲其他地區古山毛櫸森林),其他都是世界文化遺產。[2]

Remove ads

列表

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遺產項目均按照十項評定標準登錄,每一處登錄的世界遺產必須符合十項標準中的至少一項,其中符合第一(i)至六(vi)項的為世界文化遺產,第七(vii)至十(x)項為世界自然遺產,同時符合文化和自然遺產標準的為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又稱「複合遺產」)。[5]以下所展示的奧地利的各項世界遺產按照其登錄年份及其在《世界遺產名錄》中的編號順序排列。

  * 跨國世界遺產
  † 瀕危世界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自然遺產

更多信息 名稱, 圖像 ...
Remove ads

附:預備名單

除登錄《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各成員國可保留一份《世界遺產預備名單》以供其考慮今後的項目申報。任何項目在申報世界遺產之前,必須是已經被列入《預備名單》的項目。[21] 截至2019年 (2019-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奧地利共有12處自然與文化遺蹟被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單》。[22]以下所展示是被列入《預備名單》的奧地利各項自然與文化遺產,按入選年份及其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預備名單》中的編號順序排列。

  * 跨國預備申報項目

:文化遺產(預備)

:自然遺產(預備)

更多信息 名稱, 圖像 ...
Remove ads

注釋

  1. 跨國世界文化遺產「阿爾卑斯地區的史前湖岸木樁建築」由分布在6個國家的111個獨立遺址組成,圖中所示的是位於奧地利的五個遺址中的三個所在的阿特湖的定位。
  2. 跨國世界自然遺產「喀爾巴阡山脈原始山毛櫸森林和歐洲其他地區古山毛櫸森林」由分布在12個國家的78片獨立的山毛櫸森林組成,圖中所示的是「阿爾克阿爾卑斯德語Nationalpark Kalkalpe辛特格比爾格德語Reichraminger Hintergebirge」山毛櫸森林的定位,它是位於奧地利的五片入選的山毛櫸森林中最大的一片。
  3. 薩爾茨堡市歷史中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 [2020-08-20],漢語介紹需點擊「Chinese」才能看到):「當薩爾茨堡還是大主教統治下的一個城邦的時候,就一直在盡力保護那些建於中世紀至19世紀的珍貴城市建築。在她廣為人知之前就以其火焰樣的哥特式藝術吸引了大批工匠和藝術家。後來,意大利建築師文森佐·斯卡莫齊(Vincenzo Scamozzi)和山迪尼·索拉里(Santini Solari)為這裡帶來了大量巴洛克風格的建築,通過他們的作品,這個城市也得到了更大的知名度。也許正是這種南北歐藝術的交融才成就了薩爾茨堡最著名的天才——烏夫岡·阿馬戴烏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從那時起至今, 他的名字便一直和這個城市聯繫在一起。」
  4. 申布倫宮殿和花園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 [2020-08-20],漢語介紹需點擊「Chinese」才能看到):「從18世紀到1918年,申布倫宮殿一直是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君主的住所,由建築師約翰·本哈德·菲舍爾·馮·埃爾拉赫(Johann Bernhard Fischer von Erlach)和尼古拉斯·帕卡西(Nicolaus Pacassi)設計建造,到處都有極其精美的裝飾藝術品。和花園一起的,還有建於1752年的世界上第一個動物園,包括一系列風格奇異的巴洛克式建築以及各類藝術典範。」
  5. 哈爾施塔特-達特施泰因薩爾茨卡默古特文化景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 [2020-08-21],漢語介紹需點擊「Chinese」才能看到):「在薩爾茨卡默古特(Salzkammergut)秀美的自然景觀中,從史前時代起就有了人類活動。早在公元前2000年,人類就開始在這裡開採鹽礦。一直到20世紀中葉,這項資源一直是該地區繁榮昌盛的基礎,這裡的繁華從哈爾施塔特城(Hallstatt)的精美建築中可見一斑。」
  6. 塞默靈鐵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 [2020-08-21],漢語介紹需點擊「Chinese」才能看到):「塞默靈鐵路建於1848年到1854年,穿行於崇山峻嶺中,全長41公里,是最偉大的土木工程之一,也是鐵路建築史上的里程碑。沿途隧道、高架橋以及其他工程的建造水平很高,因此一直沿用至今。鐵路兩側是雄偉的高山,景色十分壯觀。鐵路開通後,整個地區得到了開發,修建了許多專門用於休閒活動的精美建築。」
  7. 格拉茨城歷史中心與埃根貝格城堡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 [2020-08-21],漢語介紹需點擊「Chinese」才能看到):「格拉茨城作為一家展現中歐城市區域的文化遺產單位,格拉茨依然富有活力,堪稱文化遺產的典範。格拉茨城於 1999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此次擴展增加了格拉茨城歷史中心以西約三公里的埃根貝格城堡。1625年,埃根貝格城堡在奧地利17世紀最有影響的政治人物漢斯·烏爾里希·馮·埃根貝格公爵(1568年至1634年)原有城堡的基礎上開始興建。城堡的建築保存極其完好,建築風格和內部裝飾體現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晚期以及巴洛克時期的影響。」
  8. 瓦豪文化景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 [2020-08-21],漢語介紹需點擊「Chinese」才能看到):「瓦豪(Wachau)是多瑙河河谷的一個分支,地處梅爾克(Melk)和克雷姆斯(Krems)之間,風景秀麗,是極具吸引力的觀光勝地。這裡完整地保存了該地區自史前時期演化至今仍然清晰可見的痕跡,包括建築(修道院、城堡和遺址)、城市規劃(城鎮和鄉村)以及主要用於葡萄種植的農業設施。」
  9. 新錫德爾湖與費爾特湖地區文化景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 [2020-08-21],漢語介紹需點擊「Chinese」才能看到):「新錫德爾湖與費爾特湖地區八千年以來一直是多種文化的匯集地,其風格迥異的景觀生動地體現了這一點,也是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湖區周圍奇異的鄉村建築和幾座18和19世紀的宮殿為該地區增添了濃厚的文化色彩。」
  10. 維也納歷史中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 [2020-08-21],漢語介紹需點擊「Chinese」才能看到):「維也納是從早期哥特人和羅馬人聚落髮展起來的,後來成了一個中世紀巴洛克風格的城市——奧匈帝國首都。從偉大的維也納古典樂派時代開始一直到20世紀初,維也納一直作為歐洲音樂中心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維也納歷史中心匯集了大量建築藝術,包括巴洛克風格的城堡和花園,還有建於19世紀晚期的環城大道,兩旁是宏偉的樓群,也有古蹟和公園。」
  11. 阿爾卑斯地區史前湖岸木樁建築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 [2020-08-21],漢語介紹需點擊「Chinese」才能看到):「這一遺產包括位於阿爾卑斯山區內、外的湖邊、河岸及濕地邊的111處(其中的56處位於瑞士)史前木樁建築(又稱干欄建築)遺蹟。這些小型定居點建於約公元前5000年至500年。對部分遺址的考古挖掘,已為我們提供了了解史前新石器時代及青銅時代歐洲阿爾卑斯山地區人民的生活以及人類社區與周圍環境的互動情況的證據。這是一組保存極其完好、文化內涵豐富的定居點考古遺址,是研究這一地區早期農業社會的最重要的史料來源之一。」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