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德米特里·奧努普里延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德米特里·普拉托諾維奇·奧努普里延科(俄語:Дмитрий Платонович Онуприенко[a];烏克蘭語:Дмитро Платонович Онупрієнко[b];1906年10月25日—1977年11月22日),蘇聯烏克蘭裔陸軍中將。奧努普里年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與莫斯科戰役、庫爾斯克會戰以及柏林戰役,他在庫爾斯克會戰獲得蘇聯英雄稱號,戰後他負責指揮數個軍團。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1906年10月25日,奧努普里延科生於基輔省卡涅夫斯基縣舒皮基村中的一個農民家庭,全家都是烏克蘭族。1925年,奧努普里延科七年級畢業後於九月被征入蘇聯紅軍[1][2][3]。
軍旅生涯
1928年,奧努普里延科從基輔步兵學校畢業[3],之後任蘇聯邊防軍某部前哨排副排長,後指揮邊防軍第23分遣隊[4],1930年加入蘇聯共產黨。在1932-1935年間,奧努普里延科在邊防軍第2分遣隊中擔當教官[3]。1938年,奧努普里延科自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11月,任邊防及內衛部隊教育部第一師師長高級助理。1939年3月,任內務人民委員部護送部隊(Escort Troops)副司令 [1][2][4]。
冬季戰爭期間[3],奧努普里延科的職務是某內務人民委員部特別單位副指揮官。1941年3月,官至內務人民委員部行動副總指揮(deputy chief of operations)[5],6月,任莫斯科軍區參謀長。7月,奉命從加里寧州(今俄羅斯特維爾州)的內務人民委員部部隊及民兵中抽調人員組建第33軍。7月17日,奧努普里延科在指揮部組建完畢後就任軍長[6],該軍駐紮在莫扎伊斯克防線上[7]。1941年10月的維亞濟馬戰役中,第33軍損失慘重,奧努普里延科被貶職為副軍長,他的繼任者是米哈伊爾·葉夫列莫夫。1942年1月2日,奧努普里延科獲頒紅旗勳章,此後一直在參與莫斯科戰役的指揮工作,直到3月被派到總參謀部軍事學院(全稱工農紅軍伏羅希洛夫元帥總參軍事學院)學習高等軍事理論為止[1][2][4]。
奧努普里延科於1942年末在總參軍事學院結業,後任加里寧方面軍第3後備軍參謀長,於12月7日被提拔為少將[8]。1943年1月15日,奧努普里延科成為第二坦克軍參謀長,參加了迪米特列耶夫-謝夫斯克(Dmitriyev-Sevsk)攻勢。6月28日,任第六近衛步槍師師長,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指揮該部守住了波內里(Ponyri)[9]。7月14日,奧努普里延科因在庫爾斯克戰役中的成功指揮而獲頒紅旗勳章[10]。1943年9月23日,奧努普里延科獲得二級蘇沃洛夫勳章[11],後在切爾尼戈夫-普里皮亞季攻勢中指揮第六近衛步槍師渡過第聶伯河的行動,9月30日,他的師在Teremtsy和Verkhnye Zary兩村附近完成渡河,其先遣單位在對岸建立了一個小型橋頭堡。據信德軍並未預料到蘇軍會在上述地點渡河,但還是做出了快速反應,發動了反擊。根據蘇方資料,第六近衛步槍師挫敗了德方全部反擊,在第聶伯河與普里皮亞季河之間的德軍戰線上打開了缺口,之後跨過普里皮亞季河,在揚皮爾奪取橋頭堡,繼續向西進攻。1943年10月16日,奧努普里延科獲得蘇聯蘇聯英雄[12]以及列寧勳章[3] [4][1]。
在第二次基輔戰役、日托米爾-別爾季切夫攻勢以及利沃夫-桑多梅日攻勢中,奧努普里延科繼續指揮第六近衛步槍師,1944年7月21日,獲得第三枚紅旗勳章,8月,任第13集團軍第24步槍軍軍長,在利沃夫-桑多梅日攻勢的剩餘階段率軍作戰。11月3日,奧努普里年科獲得紅星勳章,1945年,他的軍隊參與了維斯瓦河-奧得河攻勢以及下西里西亞攻勢[2][4],4月6日,獲頒二級庫圖佐夫勳章[1][13]。
Remove ads
1945年6月27日,奧努普里延科晉升至中將,同時獲頒一級庫圖佐夫勳章[14],11月6日,獲得個人第四枚紅旗勳章。奧努普里延科自1946年6月起擔當喀爾巴阡軍區第10機械化師師長,8月,被調至外高加索軍區的第13步槍軍任軍長,之後又在1947年9月來到遠東軍區擔當第87步槍軍軍長[15]。1950年11月15日,奧努普里延科憑藉長達25年的服役生涯而再次獲得列寧勳章,1952年10月,進入總參軍事學院繼續學習高等軍事理論,於次年10月10日結業後,前往喀爾巴阡軍區擔任第3山地步槍軍軍長。1955年10月26日,奧努普里延科第五次獲頒紅旗勳章,最終於1957年3月退役 [1] [4] [16]。
晚年生活
備註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