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維利米爾·赫列勃尼科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维利米尔·赫列勃尼科夫
Remove ads

維克多·弗拉基米羅維奇·赫列勃尼科夫(俄語:Викто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Хлебников;;1885年11月9日—1922年6月28日),以筆名維利米爾·赫列勃尼科夫(俄語:Велими́р Хле́бников)著稱,俄國白銀時代詩人、劇作家,俄羅斯未來主義英語Russian Futurism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文學理論家羅曼·雅各布森評價他為「本世紀最偉大的世界詩人」[2]

事实速览 維利米爾·赫列勃尼科夫Велими́р Хле́бников, 出生 ...

1895年,赫列勃尼科夫生於阿斯特拉罕省的知識分子家庭。受父母影響,其自幼便對歷史與自然感興趣。1903年,赫氏考入喀山大學,就讀期間曾因參與學生運動被捕。1908年,他轉入聖彼得堡大學學習,並首次發表詩歌《對罪人的誘惑》,此後加入俄羅斯未來主義流派,並在1912年與布爾柳克英語David Burliuk馬雅科夫斯基等人共同創作了俄國首部未來派詩集《給社會趣味一記耳光俄語Пощёчина общественному вкусу》。1916年,赫氏應徵入伍,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俄國革命爆發後,赫氏持歡迎態度,並留在蘇聯居住,繼續寫詩,直到1922年逝世。[3][4][5]

與其他未來主義者不同,赫氏具有神秘主義傾向,但這種傾向更側重於具體的事物與語彙。在革新詩歌語言與形式方面,他進行了大膽的探索,甚至發明了「超理性」的無意義語英語Zaum,因而被評為「實驗詩人」。作為文化上的斯拉夫派,他偏好從民間文學搜尋素材,並通過古斯拉夫語進行文學革新,赫氏代表作《笑的咒語俄語Заклятие смехом》便由舊詞形、新詞形與自創詞組成。儘管赫氏的寫作風格過於新奇,對普通讀者而言難以理解,但他仍舊享有「詩人的詩人」美譽,並影響了馬雅科夫斯基、帕斯捷爾納克曼德爾施塔姆等蘇聯文學家。[3][1]

Remove ads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