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開路先鋒爺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開路先鋒爺廟map
Remove ads

24.524738°N 121.850404°E / 24.524738; 121.850404

事实速览 開路先鋒爺廟, 基本資訊 ...

開路先鋒爺廟,又稱石牌公廟慶安堂慶安堂遇難工人祠,是位於臺灣宜蘭縣蘇澳鎮英烈祠有應廟,在蘇花公路116.7K處旁,祭祀為開闢此路而罹難的日本與臺灣籍施工人員。

沿革

台灣日治時期,有兩名日本人因開闢東海徒步道(今蘇花公路前身),在烏嚴吊橋旁的工寮意外被炸死,因此立碑紀念[1]。此碑1917年立,原名「遭難碑」,當地人稱為「石牌公」[a],後來陸續增至六人,至台灣戰後時期改名為「開路先鋒碑」,繼續記錄因公殉職者到十三名[3],如1950年殉職的公路局第四區工程處第三工務段首任段長吳錦文[4]、1973年殉職的公路局第四區工程處技工丁培俊等[5]

Thumb
遭難碑名字有吳錦文、丁培俊、陳性呈、李木秀、黑坂淸造、小林直枝、張旺木、劉烏龍、陳崁額、藍阿贊、李楷、溫永川、與林耀池[6]

在1977年完成徒步環台灣島的周西伯[b]於次年的《民生報》以「慶安堂遇難工人祠」稱呼,並說因道路至為險阻,行經時須特別謹慎[8]

約1996年,長年承包蘇花公路改善工程的李朝松[c],感念自己承做蘇花公路工程平安順利,更敬佩在蘇花公路付出的人,所以集資蓋新廟,獲得公路總局四區工程處人員、卡車司機、礦場業者、東澳、南澳鄉居民共襄盛舉,建廟花費新台幣三百多萬元[1]。1997年新廟落成,冠名「慶安堂」[6]。搬進廟裡供奉的紀念石重寫上「開路先鋒爺」,廟取名為「開路先鋒爺廟」[1]。此外該廟也有「石牌公廟」的名稱[1][10]

廟旁還設有以山澗水清掃的廁所,以及提供旅客休息的設施[1]

Remove ads

祭祀

農曆六月十四和中元節七月半[d],信徒會準備豐盛的牲禮祭拜[1],公路局第四區工程處、蘇花公路段公路局司機工會、卡車工會也每年都會來祭拜[2][11]

香火鼎盛來自於口耳相傳的一些故事。司機林順火說一天深夜從花蓮開卡車返回宜蘭,行經烏石鼻時忽天色濛然,氣氛詭異。他看到有全身白色的一人從斷崖下冉冉升上來,飄飄然毫不費力,就站在不遠處的路邊。當車子接近時,才發現是一名頭紮白色布巾、上身赤裸的綑工,當時他嚇得牙齒打戰、手腳發軟,遠處忽然射來一道紅黃色的強光,綑工就不見了。待卡車經過石牌公處時,林順火認為紅光就來自石牌公,頓起恭敬之心,下車禮拜。[6]

創意旅行社遊覽車事故發生後,前南澳工務段段長陳世昌建議可將罹難的廿六人與蘇花公路112.8K處罹難的三人在此廟裡安奉,認為如此用路人也會比較安心[10]

註釋

  1. 同鄉鎮南強里震安宮前「羅提督開路碑」亦被居民稱為「石牌仔公」,亦與開闢蘇澳花蓮間道路有關,不過清領時期開闢的是蘇花古道[2]
  2. 周西伯,湖北人,畢業於中央政治學校,在台灣從事教育工作,新竹市世界高級工商職業學校校長、新竹縣山嶽委員會委員。自青少年就喜歡健走,也會與同好舉行健走活動。他還捐助過簡正德新台幣一萬元,贊助攀登喜馬拉雅山[7]
  3. 李朝松是冬山鄉進興廟主委,與兒子李茂榮皆從事土木承包。父子倆人曾因與蘇澳鎮人爭奉一塊巨石,而登上新聞版面。[9]
  4. 2014年版《蘇澳鎮志》則引用游謙《宜蘭縣民間信仰》一書指出例祭日為農曆七月十二[2]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