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歷史上的亞美尼亞政權的君主列表,包括古代亞美尼亞王國(公元前336年-公元428年)、中世紀亞美尼亞王國(884年-1045年)、中世紀亞美尼亞小邦(908-1170年)、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王國(1198-1375年)等等。

古代亞美尼亞(公元前521年-公元428年)

早期總督(公元前521-401年)

奧龍特王朝及無王朝的總督-國王(公元前401年-200年)

Thumb
對奧龍特斯四世的現代描繪
  • 奧龍特斯一世英語Orontes I公元前401-344年的總督[3],可能是海達爾尼斯家族的母系後裔[4]
  • 阿爾塔沙塔(後來成為大流士三世),公元前338年前擔任亞美尼亞總督(與奧龍特王朝無關)[1],之後成為波斯國君。
  • 奧龍特斯二世英語Orontes II前336-331年的總督[1],可能是奧龍特斯一世的兒子[5]或孫子[6]
  • 米特雷內斯英語Mithrenes,前331-321年的總督[1],為亞歷山大大帝所任命[5],可能與奧龍特王朝有親屬關係[5]
  • 涅奧托勒莫斯英語Neoptolemus (general),前323-321年的總督,與奧龍特王朝無關[1]
  • 奧龍特斯三世英語Orontes III,約前317-260年在位的君主[1],可能是奧龍特斯二世之子[6]
  • 薩姆斯一世,約前260年在位[3][5],可能是奧龍特斯三世之子[6]
  • 阿薩姆斯一世, 約前260-前228年在位[1][3],可能是薩姆斯一世之子[6]
  • 薛西斯,前228-約前212年在位[1],阿薩姆斯之子[5]
  • 奧龍特斯四世英語Orontes IV,前212-200年在位[1],可能是阿爾薩梅斯之子[6]

公元前200年塞琉古王朝煽動叛亂推翻了奧龍特王朝對亞美尼亞的統治,其地併入塞琉古王朝,設立了三個「將軍」進行統治:阿爾塔克西大亞美尼亞)、扎里阿德雷斯英語Zariadres索菲內英語Sophene)、米特里達特斯(Mithridates,統治小亞美尼亞),十年後阿爾塔克西重建了亞美尼亞王權[1]

阿爾塔克西亞斯王朝(公元前200年-公元2年)

Thumb
提格蘭二世的硬幣

羅馬與安息競爭時期(公元2-61年)

Thumb
提格蘭五世的硬幣

這一時期羅馬與安息爭奪亞美尼亞,雙方都迅速擁立、廢黜傀儡亞美尼亞國王[1]

阿爾沙克王朝(61-428年)

Thumb
梯里達底一世的雕像
Thumb
對梯里達底三世的現代描繪

384年,薩珊王朝冊封了自己的亞美尼亞國王(庫斯老四世英語Khosrov IV of Armenia),與羅馬支持了阿爾沙克三世對抗,亞美尼亞從此分裂,387年沙普爾三世狄奧多西皇帝簽訂條約規定亞美尼亞劃分為羅馬控制的西部王國與薩珊控制的東部王國[18]

西亞美尼亞國王(387-389年)

  • 阿爾沙克三世英語Arshak III,387-約389年在位[18],原來的全亞美尼亞國王[18]

阿爾沙克三世去世之後,狄奧多西皇帝決定不再冊封亞美尼亞國王,終結了西部王國[19],其土地劃為羅馬行省[5]

東亞美尼亞國王(384-428年)

  • 庫斯老四世英語Khosrov IV of Armenia,384-389年在位[18],可能是瓦拉茲達特之子[5]
  • 瓦拉姆沙普英語Vramshapuh,389/401-417年在位[18],可能是瓦拉茲達特之子[5]
  • 庫斯老五世,417-418年在位[18],可能就是庫斯老四世[5]
  • 沙普爾,418-422年在位,薩珊君主伊嗣俟一世之子[5],後成為薩珊君主,稱沙普爾四世。
  • 阿爾塔克西亞斯四世英語Artaxias IV,422-428年在位[18], 瓦拉姆沙普之子[1]

薩珊國君巴赫拉姆五世在亞美尼亞貴族的要求之下於428年廢黜了最後一任東部國王阿爾塔克西亞斯四世,其地併入薩珊王朝[19]

亞美尼亞附屬君主與小王公(428-824年)

薩珊亞美尼亞的馬爾茲班(428-646年)

Thumb
20世紀描繪中的瓦罕一世·瑪米科尼安

廢黜最後一位亞美尼亞國王后,薩珊王朝設立「馬爾茲班英語Marzban」管轄亞美尼亞[20],馬爾茲班可理解為軍政長官[20]或副王[1],第一任馬爾茲班是巴赫拉姆五世任命的薩珊將領維·米赫爾·沙普爾英語Veh Mihr Shapur[1]

馬爾茲班的列表中有間斷,因為歷史上有兩段時期沒有任命馬爾茲班,歷史記錄也有中斷。因為薩珊王朝間斷性地嘗試加強直接控制,馬爾茲班常有空缺[21]

  • 維·米赫爾·沙普爾英語Veh Mihr Shapur,428-442年在任[1],薩珊王朝將領
  • 瓦薩克·西維尼英語Vasak Siwni,442-451年在任[22],亞美尼亞貴族
  • 阿杜爾·霍爾木茲(Adhur Hormizd),?-465年在任。
  • 阿杜爾·古什納斯普英語Adhur Gushnasp,465-482年在任。
  • 薩哈克二世·巴格拉圖尼英語Sahak II Bagratuni,482-483年自稱馬爾茲班的叛亂領袖[22],亞美尼亞貴族。
  • 瓦罕一世·瑪米科尼安英語Vahan I Mamikonian,485-505/510年的自治馬爾茲班[22],亞美尼亞貴族。
  • 瓦爾德·瑪米科尼安英語Vard Mamikonian,505/510-509/514年的自治馬爾茲班[22],亞美尼亞貴族。
  • 梅哲茲一世·格魯尼英語Mjej I Gnuni,518-548年在任[22],亞美尼亞貴族。
  • 菲利普·西維尼(Philip Siwni),574-576年在任[22],亞美尼亞貴族。
  • 穆謝格二世·瑪米科尼安英語Mushegh II Mamikonian,591年左右在任[22],亞美尼亞貴族。
  • 瓦拉茲提洛茨二世·巴格拉圖尼英語Varaztirots II Bagratuni,628-631年後在任[22],亞美尼亞貴族

薩珊王朝被拜占庭帝國打敗,亞美尼亞轉入拜占庭帝國勢力範圍,並面臨阿拉伯人入侵。

亞美尼亞首席王公(628–884年)

Thumb
對阿碩特五世·巴格拉圖尼的現代描繪,他是最後一任「首席王公」,之後自己稱王,恢復了亞美尼亞王國

這一頭銜6世紀由拜占庭帝國創立,用以將亞美尼亞貴族籠絡到自己一邊,對抗薩珊王朝。 之後幾個世紀中,亞美尼亞首席王公在拜占庭帝國與哈里發國之間搖擺不定,基本保持自治,並向一方進貢稱臣[21],已知的第一個首席王公是梅哲茲二世·格魯尼英語Mjej II Gnuni,7世紀初由拜占庭帝國任命[22]

  • 梅哲茲二世·格魯尼英語Mjej II Gnuni,628-635年在任(拜占庭帝國任命)[22]
  • 大衛·薩哈魯尼英語David Saharuni,635–638年在任(拜占庭帝國任命)[22]
  • 狄奧多爾·萊什圖尼英語Theodore Rshtuni,638–約645年在任(拜占庭帝國任命)[22]
  • 瓦拉佐提羅茨二世·巴格拉圖尼英語Varaztirots II Bagratuni,約645年在任 (拜占庭帝國任命)[22]
  • 狄奧多爾·萊什圖尼(復位),645–653年在任(拜占庭帝國任命),653-655年在任(正統哈里發任命)[22]
  • 穆謝格四世·馬米科尼安(Mushegh IV Mamikonian),654年在任(拜占庭帝國任命)[22]
  • 哈馬扎斯普四世·馬米科尼安英語Hamazasp IV Mamikonian,655–657年(正統哈里發任命),657–658年在任(拜占庭帝國任命)[22]
  • 格里戈爾一世·馬米科尼安英語Grigor I Mamikonian,662–684/685年在任(倭馬亞王朝任命)[22]
  • 阿碩德二世·巴格拉圖尼英語Ashot II Bagratuni,686–689/690年在任(倭馬亞王朝任命)[22]
  • 內爾塞斯·卡姆薩拉坎英語Nerses Kamsarakan,689/690–691年在任(拜占庭帝國任命)[22]
  • 斯姆巴德六世·巴格拉圖尼英語Smbat VI Bagratuni,691–697年、700–711年在任(拜占庭帝國任命), 697–700年在任(倭馬亞王朝任命)[22]
  • 阿碩德三世·巴格拉圖尼英語Ashot III Bagratuni「盲人」,732–748年在任(倭馬亞王朝任命)[22]
  • 格里戈爾二世·馬米科尼安(Grigor II Mamikonian),748–750年在任(倭馬亞王朝任命)[22]
  • 穆謝格六世·馬米科尼安英語Mushegh VI Mamikonian,約750年在任,反叛貴族領袖[22]
  • 薩哈格三世·巴格拉圖尼英語Sahak III Bagratuni,約755–761年在任(阿拔斯王朝任命)[22]
  • 斯姆巴德七世·巴格拉圖尼英語Smbat VII Bagratuni,761–772年在任(阿拔斯王朝任命)[22]
  • 塔察特斯·安哲瓦齊英語Tatzates,780–782/785年在任(阿拔斯王朝任命)[22]
  • 阿碩德四世·巴格拉圖尼英語Ashot Msaker「食肉者」,806–826年在任(阿拔斯王朝任命)[22]
  • 斯姆巴德八世·巴格拉圖尼英語Smbat VIII Bagratuni「堅信者」,826–855年在任(阿拔斯王朝任命)[22]
  • 巴格拉德二世·巴格拉圖尼英語Bagrat II Bagratuni,830–852年在任(阿拔斯王朝任命)[22]
  • 阿碩德五世·巴格拉圖尼英語Ashot I of Armenia「偉大者」,856–884年在任(阿拔斯王朝任命),884年成為亞美尼亞國王[22]


亞美尼亞王國恢復(884-1045年)

巴格拉圖尼王朝(884-1045年)

Thumb
Statue of Ashot II (r. 914–928)

四個多世紀後,此前就曾多次出任首席王公的巴格拉圖尼王朝英語Bagratuni dynasty的王公重建了亞美尼亞王國,他們獲得其他貴族家族的支持,884年,巴格拉圖尼王國阿碩德五世被眾貴族擁戴為王,拜占庭皇帝巴西爾一世與哈里發穆阿台米德都授予他王冠[23]

  • 阿碩德一世英語Ashot I of Armenia「偉大者」,884-890年在位[1],之前為首席王公。
  • 斯姆巴德一世英語Smbat I of Armenia「殉教者」,890-913年在位[1],阿碩德一世之子。
  • 阿碩德二世「鋼鐵」,914-928年在位[1],斯姆巴德一世之子。
    • 巴加蘭的阿碩德(Ashot of Bagaran),約915-920年在位[1]優素福·本·阿比勒-薩吉英語Yusuf ibn Abi'l-Saj擁立的爭位者。
  • 阿巴斯一世英語Abas I of Armenia,928-953年在位[1],斯姆巴德一世之子。
  • 阿碩德三世英語Ashot III of Armenia「仁慈者」,953-977年在位[1],阿巴斯一世之子。
  • 斯姆巴德二世英語Smbat II of Armenia「征服者」,977-989年在位[1],阿碩德三世之子。
  • 加吉格一世英語Gagik I of Armenia,989-1017/1020年在位[1],阿碩德三世之子。
  • 斯姆巴德三世英語Hovhannes-Smbat III of Armenia,1017/1020-1040/1041年在位(在阿尼[1],加吉格一世之子。
  • 阿碩德四世英語Ashot IV of Armenia「勇敢者」,1017/1020-1040/1041年在位(在塔林[1],加吉格一世之子。
  • 加吉格二世英語Gagik II of Armenia,1042-1045年在位[1],阿碩德四世之子。

1045年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九世佔領亞美尼亞國都阿尼,廢黜亞美尼亞國王,其地併入帝國[23]

較小的中世紀亞美尼亞人邦國

瓦斯普拉坎的阿爾茨魯尼王朝(908-1021年)

阿爾茨魯尼家族是統治瓦斯普拉坎的地方王公,原本服從於巴格拉圖尼王朝,但因為亞美尼亞國王斯姆巴德一世剝奪了他們的部分領地,他們開始反叛,之後於908年,瓦斯普拉坎成了阿爾茨魯尼王朝統治的獨立王國,阿拔斯王朝哈里發承認了他們的國王地位[23]

面對塞爾柱入侵的威脅,瓦斯普拉坎的最後一位國王塞內克里姆-霍夫汗內斯於1021年將國家割給拜占庭帝國[15]

萬納德的巴格拉圖尼王朝(961-1065年)

萬納德王朝是巴格拉圖尼王朝分封的附庸國,由家族的支系統治[25]

  • 穆謝格(Mushegh),961/962–984年在位[1],亞美尼亞國王阿巴斯一世之子[22]
  • 阿巴斯一世(Abas I),984–1029年在位[1], 穆謝格之子[22]
  • 加吉克-阿巴斯二世(Gagik-Abas II),1029–1065年在位[1],阿巴斯一世之子[22],1045年巴格拉圖尼王朝滅亡後自稱全亞美尼亞之王[25]

1065年[15][25],加吉克-阿巴斯二世將萬納德割給拜占庭帝國[25]

塔什爾-德佐拉格特的基烏里克王朝(982-約1145年)

Thumb
塔什爾-德佐拉格特的基烏里克一世(左)與亞美尼亞的斯姆巴德二世(右)

塔什爾-德佐拉格特王國是982年亞美尼亞國王阿碩德三世的幼子基烏里克一世建立的附庸國家,之後王國由他的後代統治,多數時間中,其首都都是洛里堡壘英語Lori Fortress[26]

  • 基烏里克一世英語Kiurike I,982-989年在位[22],亞美尼亞國王阿碩德三世之子[22]
  • 大衛一世英語David I Anhoghin「無地王」,989-1046/1048年在位[22],基烏里克一世之子[22]
  • 基庫里克二世英語Kiurike II of Lori,1046/1048-1081/1089年在位[22],大衛一世之子[22]
  • 大衛二世英語David II of Lori與阿巴斯(Abas),約1089年-約1145年[26],基庫里克二世之子[26]

1081/1089年,塔什爾-德佐拉格特大部被塞爾柱突厥人征服[22]。12世紀初,又一次征服使得大衛二世與阿巴斯僅剩下馬克納貝爾德(Macnaberd)堡壘,1145年左右被徹底征服,不過基烏里克家族的一些成員可能此後仍控制着該區域的一些堡壘與居民點[26]

休尼克的西維尼王朝(970-1170年)

970年,休尼亞家族的王公斯姆巴德·薩哈格建立了獨立的休尼克王國[15]

  • 斯姆巴德一世·薩哈格(Smbat I Sahak),970–998年在位[15]
  • 瓦薩克(Vasak),998–1019年在位[15],斯姆巴德一世之子[22]
  • 斯姆巴德二世(Smbat II),1019[22]–1044年在位[27],瓦薩克的堂親[22]
  • 格里戈爾一世(Grigor I), 1044–1084年在位[27],斯姆巴德二世之兄弟[22]
  • 塞內克里姆·塞瓦迪安(Senekerim Sevadian),1084–1094年在位[27], 格里戈爾一世的養子[22]
  • 格里戈爾二世(Grigor II),1094–1166年在位[27],塞內克里姆之子[27]
  • 格拉卡爾的哈桑(Hasan of Gerakar),1166–1170年在位[27],格里戈爾二世的女婿。

1170年,休尼克王國被塞爾柱突厥人征服[28]

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王國(1080-1375年)

塞爾柱入侵而逃離家鄉的亞美尼亞人在奇里乞亞建立了自己的政權[29],最初由巴格拉圖尼王朝的分支魯本王朝統治,一開始其土地還很有限,但他們與西方十字軍合作,逐漸佔據整個奇里乞亞,並於1198年在神聖羅馬帝國的認可下稱王[30]。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的國王實際自稱「亞美尼亞國王」[22]

魯本王朝(1080-1252年)

Thumb
19世紀描繪的萊翁一世

海屯王朝(1252-1341年)

Thumb
有扎貝爾與海屯一世像的硬幣

海屯王朝通過與魯本王朝的扎貝爾聯姻而得到了王位,在扎貝爾死後,其父海屯一世成為單獨統治者,並把王位傳給後代。

呂西尼昂王朝與內吉爾王朝(1341-1375年)

Thumb
最後一位亞美尼亞國王萊翁五世的石棺像。

萊翁四世1341年死後,王國貴族選舉其表親呂西尼昂的居依為國王,稱康斯坦丁二世,開啟了呂西尼昂王朝的統治,僅三十多年後,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王國被馬穆魯克蘇丹國消滅。

王位宣稱者

呂西尼昂王朝(1375-1489年)

失國的萊翁五世繼續使用「亞美尼亞國王」頭銜,直到1393年去世,他的遠房堂弟塞浦路斯國王雅克一世(二人都是于格三世的曾孫),直到1489年塞浦路斯王國滅亡,其國王都自稱「塞浦路斯、耶路撒冷、亞美尼亞國王」[33]

1489年威尼斯共和國兼併了塞浦路斯王國,卡特琳娜被迫將其頭銜與宣稱權賣給威尼斯,其中包括對亞美尼亞的宣稱,之後威尼斯有時會隱約提出對奇里乞亞乃至整個亞美尼亞的宣稱[34]

薩伏伊王朝(1485-1946年)

Thumb
幾個世紀以來,薩伏依家族一直享有「塞浦路斯、耶路撒冷和亞美尼亞之王」的稱號。直到20世紀還在開始使用,例如意大利的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如圖)[35]

1458-1464年統治塞浦路斯的夏洛特於1464年被廢黜,但她並未放棄對原有頭銜的宣稱權,1485年,夏洛特把她的宣稱權讓給表外甥薩伏伊公爵卡洛一世[36]。由此,薩伏伊王朝常被視作塞浦路斯、亞美尼亞的呂西尼昂王朝的繼承者[34]。 幾個世紀之後,其家族首領仍自稱「塞浦路斯、耶路撒冷、亞美尼亞國王」[37],甚至在意大利王國建立後仍在使用,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38]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35]都使用過這個頭銜。

參見

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