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靈頓公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克恩頓公國(德語:Herzogtum Kärnten; 斯洛維尼亞語:Vojvodina Koroška),或稱卡林西亞公國,是位於現在奧地利南部和斯洛文尼亞北部的一個公國。公國於976年脫離巴伐利亞公國而組成,是自原德意志部落公國之中第一個新建立的帝國政治體。
克恩頓公國(卡林西亞) | |||||||||||||||
---|---|---|---|---|---|---|---|---|---|---|---|---|---|---|---|
976年—1918年 | |||||||||||||||
![]() | |||||||||||||||
地位 | 神聖羅馬帝國公國(英語:List of states in the Holy Roman Empire)之一(至1806年) 哈布斯堡王朝的構成國(至1565年) 奧地利帝國的構成國(1804年–1867年) 奧匈帝國內萊塔尼亞(自1867年) | ||||||||||||||
首都 | 聖法伊特(直至1518年) (德語:Sankt Veit an der Glan; 斯洛維尼亞語:Šentvid ob Glini) 克拉根福 | ||||||||||||||
常用語言 | 德語 奧地利-巴伐利亞語 卡林西亞斯洛文尼亞語(英語:Carinthian dialect group) | ||||||||||||||
政府 | 公國 | ||||||||||||||
大公 | |||||||||||||||
• 976年–978年 | 亨利 (首任) | ||||||||||||||
• 1916年–1918年 | 卡爾一世 (末任) | ||||||||||||||
歷史時期 | 中世紀 | ||||||||||||||
• 建國 | 976年 | ||||||||||||||
1335年 | |||||||||||||||
1379年 | |||||||||||||||
• 加入奧地利行政圈 | 1512年 | ||||||||||||||
1809年 | |||||||||||||||
1815年 | |||||||||||||||
• 終結 | 1918年 | ||||||||||||||
• 卡林西亞公民投票(英語:1920 Carinthian plebiscite) | 1920年 | ||||||||||||||
| |||||||||||||||
今屬於 | ![]() ![]() ![]() |
克恩頓公國一直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組成國家,直到1806年解體為止。從1335年起,公國開始由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所統治。作為哈布斯堡君主國和奧地利帝國的組成部分,直到1918年,它仍然是奧匈帝國的內萊塔尼亞皇室領地。自1920年10月卡林西亞公投(英語:Carinthian Plebiscite)之後,公國的主要地區成為了奧地利的克恩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