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漢 / 大越 | |||||||||
---|---|---|---|---|---|---|---|---|---|
917年-971年 | |||||||||
五代十國(917年)之南漢版圖 | |||||||||
地位 | 帝國 | ||||||||
首都 | 番禺 | ||||||||
常用語言 | 中古漢語 | ||||||||
政府 | 君主制 | ||||||||
皇帝 | |||||||||
• 917年-941年 | 高祖劉龑 | ||||||||
• 941年-943年 | 殤帝劉玢 | ||||||||
• 943年-958年 | 中宗劉晟 | ||||||||
• 958年-971年 | 後主劉鋹 | ||||||||
歷史時期 | 五代十國 | ||||||||
• 建立「大越」 | 917年 | ||||||||
• 國號易名為「漢」 | 918年 | ||||||||
• 被宋朝攻滅 | 971年 | ||||||||
| |||||||||
今屬於 | ![]() ![]() ![]() ![]() |
廣東地區歷史 | ||||||||
---|---|---|---|---|---|---|---|---|
百越南越 史前—前221 | ||||||||
秦朝南海郡 前221—前206 | ||||||||
南越國前206—前111 | ||||||||
西漢交趾 前111—8 | ||||||||
鄧讓政權 8—30 | ||||||||
東漢交趾 30—191 | ||||||||
士燮政權191—226 | ||||||||
吳國廣州 226—280 | ||||||||
晉朝廣州 280—420 | ||||||||
劉宋廣州 420-479 | ||||||||
蕭齊廣州 479-502 | ||||||||
蕭梁廣州 502-557 | ||||||||
陳朝廣州 557-589 | ||||||||
冼馮政權589—689 | ||||||||
唐朝嶺南道 689—907 • 武周690–705 | ||||||||
後梁嶺南道 907—917 | ||||||||
南漢國 917—971 | ||||||||
宋朝廣南東路 978—1279 | ||||||||
元朝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廣東道宣慰司 1279—1354 | ||||||||
何真政權1354—1368 | ||||||||
明朝廣東承宣布政使司 1368—1646 | ||||||||
清朝廣東承宣布政使司 1646—1911 | ||||||||
中華民國廣東省 1912 – 1949 • 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 • 國民政府西南政務委員會(「西南兩機關」)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 1949 – 今 |
南漢(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地方政權之一,位於現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及越南北部(後失)。971年為北宋所滅。
建國
唐朝末年,劉謙在嶺南的封州(今廣東封開)任刺史,擁兵過萬,戰艦百餘。劉謙死後,其長子劉隱繼承父職。唐天祐二年(905年),劉隱任清海軍(嶺南東道)節度使。907年,劉隱受後梁封為彭郡王,909年改封為南平王,次年又改封為南海王。劉隱死後,其弟劉龑(又名劉岩)襲封南海王。劉龑憑藉父兄在嶺南的基業,於後梁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廣州,號興王府)稱帝,國號「大越」。次年,劉龑以漢朝劉氏後裔的身份改國號為「漢」[1],史稱南漢,以別於北漢[2]。
政治
劉龑迷信,他非常喜歡《周易》,年號的改變,以及名字的變動,原因都是算卦所致。南漢、南唐曾經是友好鄰邦,潘佑《為李後主與南漢後主書》稱兩國「情若弟兄,義同交契」。南漢末年政治黑暗,「作燒煮剝剔、刀山劍樹之刑,或令罪人鬥虎抵象。又賦斂煩重,人不聊生。」[3],邕州「民入城者,人輸一錢」[4],「置媚川都,定其課,令入海五百尺採珠。所居宮殿以珠、玳瑁飾之。陳延壽作諸淫巧,日費數萬金。」[5]
大有十年(937年),南漢的交州發生兵變,屬將矯公羨殺死了主管官員,割據一方,另一屬將吳權領兵攻打矯公羨,矯公羨便求救於劉龑,劉龑封兒子劉弘操為交王,然後領兵進攻吳權,結果被吳權打敗,劉弘操陣亡。吳權從此佔有了交州,吳權建立的王朝即越南吳朝,越南由此正式從中國獨立出去。
乾和十四年,周世宗遣使通好,南漢不把中原王朝放在眼裏,「館接者遺茉莉,文其名曰小南強」。大寶十三年,宋太祖授意南唐後主遣使遊說南漢歸宋,後主派陳省躬出使南漢,遊說南漢向宋稱臣,劉鋹不從。不久,宋以潭州防禦使潘美為賀州道行營兵馬都總管,朗州團練使尹崇珂為副,發兵攻南漢。十四年二月,南漢亡。
經濟
南漢是一個商業氣息濃郁的國家,「嶺北行商至國都,必召示之夸其富」[6],「每見北人,盛夸嶺海之強」[7]。馬端臨謂:「宋興,而吳、蜀、江南、荊湖、南粵,皆號富強」。錢多為主,錢少為奴視為一般的準則。
文化
劉鋹時,日與波斯女等大宮中游宴,「無名之費,日有千萬」,其官制則有特殊的規定,科舉被錄取者,若要做官必須先淨身,也就是閹割。在劉鋹看來,百官們有家有室,有妻兒老小,肯定不能對皇上盡忠。
君主
君主列表
肖像 | 廟號 | 諡號 | 名諱 | 在世時間 | 在位時間 | 年號及使用時間 | 陵寢 | |
---|---|---|---|---|---|---|---|---|
- | 太祖 (高祖劉龑追尊) |
文皇帝 (高祖劉龑追諡) |
劉安仁 (一名安) |
? | - | - | - | - |
- | 代祖 (高祖劉龑追尊) |
聖武皇帝 (高祖劉龑追諡) |
劉謙 (一名知謙) |
?-894年 | - | - | - | - |
- | - | 南海襄王 (後梁太祖朱晃諡) |
劉隱 | 874年-911年 | - | - | - | 德陵 |
烈宗 | 襄皇帝 (高祖劉龑追諡) | |||||||
- | 高祖 | 天皇大帝 | 劉龑 (原名岩,又名陟) |
889年-942年 | 917年 (越皇帝) |
乾亨 | 917年-925年 | 康陵 |
918年-942年 (漢皇帝) |
白龍 | 925年-928年 | ||||||
大有 | 928年-942年 | |||||||
- | - | 殤皇帝 | 劉玢 (原名弘度) |
920年-943年 | 942年-943年 | 光天 | 942年-943年 | - |
- | 中宗 | 文武光聖明孝皇帝 | 劉晟 (原名弘熙) |
920年-958年 | 943年-958年 | 應乾 | 943年 | 昭陵 |
乾和 | 943年-958年 | |||||||
- | - | - | 劉鋹 (原名繼興) (北宋降封恩赦侯,進彭城郡公,改封衛國公,追封南越王) |
942年-980年 | 958年-971年 | 大寶 | 958年-971年 | - |
君主世系圖
南漢代祖劉知謙 ?-894 | |||||||||||||||||||||||
南漢烈祖劉隱 873-911 | 1南漢高祖劉龑 889-917-942 | ||||||||||||||||||||||
2南漢殤帝劉玢 920-942-943 | 3南漢中宗劉晟 920-943-958 | ||||||||||||||||||||||
4南漢後主劉鋹 942-958-971-980 | |||||||||||||||||||||||
皇陵:
- 昭陵: 一九五四年出土,位於今天廣州市蘿崗區,發掘完成後,已埋封
- 德陵
- 康陵
( 德陵及康陵於二零零四年發掘,如今已建成博物館,並對外開放 )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南漢(分類) |
參考文獻
參見
中國朝代:嶺南地區割據政權 |
---|
前朝: 唐朝 唐末清海軍節度使 |
十國·南漢 917年8月-971年3月 |
後朝: 大宋·北宋 |
|
Text is available under the CC BY-SA 4.0 licens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Images, videos and audio are available under their respective lice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