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essage蘋果公司開發的一款即時通訊服務,其客戶端稱作「訊息」(Messages),適用於iOS 5[1]OS X Mountain Lion以上的系統版本。[2]

歷史

iMessage由斯科特·福斯特爾在2011年6月6日蘋果公司全球軟件開發者年會的主題演講上首度披露。帶有iMessage服務的訊息程式被包含在了2011年10月12日的iOS 5系統更新之中。

2012年2月16日,蘋果宣佈一個基於iMessage服務的新款訊息程式將替代iChat成為OS X Mountain Lion的一部份,[2]後者發佈於2012年7月25日。

2012年10月23日,蘋果行政總裁提姆·庫克宣佈使用蘋果裝置的用戶經由iMessage總共傳送了3千億條訊息,這也意味着蘋果公司平均每秒就要傳遞2萬8千條訊息。[3]

2012年11月12日,一家叫做Chetan Sharma的技術與戰略顧問公司發佈了2012年第三季度美國移動數據市場報告,其中提到美國境內的短訊使用數量正在下滑,並指出這有可能是因為美國人逐漸使用諸如iMessage這類免費通訊服務的緣故。[4]

功能

iMessage與多媒體短訊非常相似,不僅允許用戶通過Wi-Fi2G3G4G LTE向其他iOS和OS X用戶傳送文字,更可以傳輸文件、圖像、影片、地點、聯繫訊息與群訊息,藉此為大多數iOS 5及以上版本之裝置提供標準短訊與多媒體短訊服務。

iMessage在運行iOS 5的iPhoneiPadiPod touch與運行OS X Mountain Lion的Mac電腦上通過「訊息」程式得以實現。這些裝置的主人可以在蘋果的網絡上註冊多個電子郵件地址。如果通訊運營商支援,iPhone機主更可以用電話號碼註冊蘋果賬戶。如果iPhone用戶擁有活躍的數據連接,程式將會自動檢測訊息接受者是否設置了有關iMessage選項。一旦確認可用,短訊將會被無縫切換至iMessage。這意味着訊息請求僅需消耗數據流量而非話費。[5]

在訊息程式中,用戶可以看到另一端iMessage用戶的輸入狀態。當對方開始回覆時,訊息氣泡中將會出現一個淺灰色的省略號。談話在一部iOS裝置上開始之後,用戶也可以在另一部裝置上繼續傳送訊息。一些針對iMessage的特定功能在iOS5以上或OS X Mountain Lion以上的系統中有效,但惟有在iPhone上時,訊息程式才能向非iOS系統或iMessage暫時不可用的裝置傳送短訊。[6]在iPhone上,綠色按鈕與氣泡意味着當前通訊基於短訊;在所有iOS裝置上,藍色按鈕與氣泡都表示當前是通過iMessage在傳遞訊息。

所有經由iMessage傳送的訊息都經過加密,且能夠藉助投遞反饋來追蹤。[7]如果接收者啟用「閱讀反饋」(Read Receipts)功能,傳送者將能夠看到前者已經閱讀了訊息。

iMessage同樣允許用戶發起2人以上的交談,即「群聊」。然而群聊功能並未針對群成員之不同種類的手機作出足夠的整合與優化。

技術

雖然有資料稱iMessage基於XMPP協定,[8]其實質上基於一個叫做蘋果推播訊息服務(APNS)的商業專有二進制協定英語Binary protocol[9]

APNS技術令裝置與蘋果的伺服器建立了一個活躍的連接狀態。每條連接都有着獨一無二的代碼,這個代碼的用途是充當通訊線路中的識別符號,以用作向特定裝置傳送訊息。同時,連接經由安全套接層技術採用iMessage服務被啟用時裝置將會請求的客戶端證書進行加密。[9]

iMessage傳遞的訊息由端到端加密(E2EE)所保護,故「除傳送者與接收者之外的任何人均無法獲取」,且蘋果保證該公司既「不會解密其傳輸的數據」,也「不會記錄訊息」。[10]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