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ㄋ
注音符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ㄋ()是注音符號中的聲母之一,字形取自「乃」的古字「𠄎」,發音則取官話「乃」字的聲母。
「ㄋ」的發音為齒齦鼻音/n/,不過單講「ㄋ」這個符號時通常會發為「ㄋㄛ」或「ㄋㄜ」。
在絕大多數的拼音方案裏,「ㄋ」都是被寫為〔n〕。
Remove ads
相關變體
解釋用注音符號「」為「ㄋ」的變體,乃「ㄋ」下方多一豎。在閏音符號中,該豎與「ㄋ」的末鈎相連,寫作「
」,但今天普遍寫作「
」,豎筆在第二折下方,甚至可以與第二折相連,而不必與末鈎相連。它表示韻化的「ㄋ」(「ㄋ」本身為有聲子音,可以單獨發聲而不需接韻母),發音為/n̩/;例如「嗯」雖然官話本音為「ㄣ」〔en〕,但前面的〔e〕往往不發出聲,而形成只發/n̩/,即為「
」。此外「
」也用於解釋隨韻母,如「ㄢ」〔an〕可解釋為「ㄚ」+「
」(也可解釋為「ㄚ」+「ㄋ」)。然而,若要在日常漢字注音裏表示〔-n〕,即寫在字末、跟在元音後的輔音韻尾/n/,也常常會以「ㄣ」放在元音後來表示。例如粵語「端」〔dyun〕在注作閏音符號中寫作「ㄉㄩㄣ」,在方音注音符號裏才寫作「ㄉㄩㄋ」。又如蘇州話的「婚」/hun/寫作「ㄏㄨㄣ」,結尾的/n/音也是寫作「ㄣ」。
注音字母苗文中,本來設計是以「ㄋ」表示/n/,但實際上,其設計者胡致中以「ㄬ」代替了「ㄋ」,「ㄋ」從未被使用過。見ㄬ條目。
Remove ads
現代用語
在官話青少年的用語中,「ㄋ」也指「你」、「妳」或「呢」(諧音),例如:「ㄋ覺得ㄋ」等同於「你覺得呢」或「妳覺得呢」。
編碼與拼音
- 漢語拼音包含擴充版本閩南方言拼音方案。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