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皇帝

中國歷代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皇帝
Remove ads

中國歷史上的君主最初被稱為天子等。皇帝稱號則始創於公元前221年的秦朝秦始皇以自己一統海內的功績為傲,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蓋「五帝」,古往今來的統治者無人能及,決意用新的稱號以示自己的尊貴身份,遂創號「皇帝」,自己稱「始皇帝」,規定後世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千秋萬世。與「皇帝」稱號相對應的,秦始皇還創立並推行了一整套中央直接統治地方、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皇帝政治權力的國家機制。這一整套體制在秦朝被民亂和戰國諸侯後裔推翻後,被漢朝承襲並加以鞏固,並隨「皇帝」的稱號流傳後世。自秦始皇創制「皇帝」稱號以來,中國後世王朝的最高君主紛紛以「皇帝」為號;而秦始皇創制以「皇帝」為最高、最權威統治者的國家體制,也被稱為帝制。秦始皇另外規定,皇帝的命令稱做「」,自稱為「」。

快速預覽 中國皇帝, 天子: ...

對皇帝的尊稱歷代不同,當面稱呼皇帝有「陛下」、「吾皇」、「聖上」、「今上」、「皇上」、「萬歲萬歲爺)」等尊稱,私下提及皇帝則需使用「聖人」、「官家」、「大家」、「主上」、「天家」、「縣官」、「至尊」、「萬乘」、「御駕」、「聖駕」、「上」等尊稱。在中國大一統時期,被公認為「皇帝」的君主只能有1人,這些大型王朝統治着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並取得周圍地區名義或實際上的臣服,如此才能被認定為「正統」。「正統」政權往往被稱為「某」、「某」、「某」,而不稱為「某國」;而在大分裂時期,中國本土沒有公認正統的皇帝,但同時有兩個或數個中小型王朝並立(如三國時代三朝並立,並且出現了魏文帝漢昭烈帝吳大帝等3位皇帝分治天下),亦取得其周邊地區臣服,這些中小型王朝的實力超過了一般的「國」,公開稱「皇帝」,並互相質疑對方的「正統性」,卻始終沒能實現一統海內的功績,因為只要這些中小型王朝統一天下,平定海內外,就可以晉升為大一統王朝。如南北朝時與五代十國時期,三國時期時,亦有等三大王朝互相對峙;另外歷史上某些政權統治區域相對較小,其君主在自己的國內稱皇帝或王,對外則臣服於某一政權,這些不被二十四史體系認同為正統的「皇帝」,實際僅相當於「國王」,如歷史上南唐國,其第三任國主李煜就對內稱皇帝,並對北宋稱臣。此類政權的稱謂僅僅是「某」,而不能稱「某朝代」。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正統朝代的標誌之一是相傳為夏朝大禹製作的九鼎,傳至周代,到秦朝末年失傳;自秦朝開始,中國第一位皇帝贏政(始皇帝)創制了皇帝稱號,並改以傳國玉璽以及金作為正統皇朝的標誌,然而該玉璽幾經失傳、後世所謂重新發現者又多是偽作,故而玉璽自西晉以後已經基本喪失了其標誌性地位。

中國帝制同其皇帝頭銜一直延續到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退位,至此中國帝制結束;中國國體轉為因辛亥革命而建立的共和國法統也依《清帝退位詔書》傳至中華民國。進入民國時期,雖有袁世凱籌備中華帝國並自稱皇帝、張勳復辟等事件,但都以失敗告終。按照柏楊在《中國人史綱》的說法,至此在中國君主制與帝國時期,中國歷史上共出現了83個王朝,從黃帝清遜帝溥儀,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皇帝、162個王。歷代中國的皇帝中,壽命最長的皇帝為清高宗弘曆(乾隆帝),享壽89歲,壽命最短的皇帝是東漢殤帝劉隆,不滿2歲即駕崩。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清聖祖玄燁(康熙帝),在位近62年[1];在位時間最短的是金末帝完顏承麟,在位僅30分鐘。在中國歷史上,僅有1位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北魏曾發生以女嬰代替來稱帝的事件,但沒有實質施政,還因此導致了譁變,而真正有權的女皇帝,是為唐朝時的高宗皇后武氏,她篡唐建「周」(史稱武周),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即後世謂「武則天」、又稱「武皇」的女人,其晚年退位將政權復歸於自己的兒子,恢復了唐朝的統治,死後更是去帝號,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合葬於乾陵。唐朝之後雖然有多位皇太后臨朝稱制(如清朝慈禧太后),具有皇帝實權,但僅是有實無名,沒有尊號,所以未再出現真正登基、擁有皇帝頭銜女皇帝政權出現。

Remove ads

起源

上古三皇五帝時代至時中國最高統治者生前的稱號為「后」;從商朝開始,君主生前稱「王」,死後改稱為「帝」;如黃帝后羿后稷帝嚳帝堯帝紂等。

周朝起,最高首領稱為「天子」,周室稱「」作為天子的尊號,如周武王周平王等。然而早在西周,楚國因反對周天子的統治已自稱為王,及至戰國,隨着周天子徹底失勢,陸續發生了徐州相王五國相王等事件,使得本應是天下之主的王號成為單純的一國之君號,不再有尊崇地位。

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曾自稱「西帝」,並派大臣魏冉出使齊國,推舉齊湣王為「東帝」。招致各方諸侯國的憤怒,在巨大壓力下取消,齊王、秦王見稱帝不得人心而取消了帝號。

Thumb
秦始皇想像圖(實際上秦朝不執行周禮,並不穿冕服)。為東亞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

秦朝建立後,因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不願沿用已經淪為一般國君稱號的「王」,而建立「皇帝」一詞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謂,自此以後「皇帝」取代了「帝」、「皇」、「后」與「王」,成為此後兩千年來中國帝王專制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並仍然與「天子」交互使用。

Remove ads

歷代政權

中國自秦朝以後的君主雖然大多數以皇帝做為天子的尊號,但仍有相當部分的君主不稱皇帝。比如:子嬰西楚霸王項羽三國時期公孫淵前秦天王苻堅十六國北燕及五涼的君主、五代十國吳越馬楚荊南的半獨立政權、明鄭延平王鄭成功大明永和中興王朱一貴順天政權盟主大元帥林爽文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等。本表基於只錄入皇帝的原則,所以皇帝人數和該政權的實際君主數,並不相同。比如:清代十二位君主,但努爾哈赤只是後金大汗不是大清皇帝,所以不計入皇帝人數(追尊為清太祖)。生前未稱皇帝但後來被追封為皇帝者,比如:曹操孫堅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高歡高澄宇文泰宇文覺李克用楊行密徐溫王審知李繼遷李德明多爾袞等人,並不被納入該列表。若包含追尊皇帝,中國共有263任皇帝。以下列表中實際掌權的「朝代」與「獨立政權」(又稱分朝)一律以粗體字來標示,而沒有使用粗體字的往往都是以「失敗告終的政權」或者是向朝廷示忠並且不尋求統治整個中國的「半獨立政權」為主。如大渤海大中國大封民大理國大長和大天興大義寧滿洲國興遼南越閩越東夏等雖建立在中國傳統地域範圍之內,但其自身定位並非為中國的政權或不尋求統治整個中國的政權,因此不納入該列表內。另外,秘密結社政權也不納入該列表內。

Thumb
中國帝國時代君主家族樹簡圖
更多資訊 時代, 王朝 ...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註釋與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