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內伶仃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內伶仃島map
Remove ads

內伶仃島(簡稱內伶仃,英語:Nei Lingding Island / Lintin Island,葡萄牙語:Ilha de Lintin)是中國廣東省伶仃洋上面一個島嶼,位於深圳市南山區赤灣及蛇口之西南約8公里,香港新界屯門區爛角咀龍鼓洲西北約6公里,為深圳市境內最大的島嶼[1]

快速預覽 內伶仃島, 自然地理 ...
Thumb
內伶仃島的鴉片船,1824年
Thumb
青山眺望內伶仃島
Thumb
新安縣地圖,可見內伶仃島(Lintin I.)

地理

內伶仃島是一個三角形的島嶼,面積有4.84平方公里,最高點為尖峰山,海拔338米;西面是牛脷角,東南是東角嘴(在1922年香港繪製地圖中,稱為Sweeting Point[2]),南面有南灣,北面有東灣。

內伶仃島以西,穿過伶仃洋,便是珠海市淇澳島

值得留意的是,外伶仃島距離內伶仃島很遠,前者位於香港南部的長洲以南,萬山群島中部之北。大嶼山剛好處於內外伶仃兩島中間,若用一直線將兩島連起來,直線剛好與北大嶼山公路成90度角;而兩島的面積亦大致相等,兩島與大嶼山的距離亦大致相等,令兩島形如大嶼山的兩顆伶仃對向的衛星

生物

由於鄰近珠江口,珠江的沙泥使內伶仃島的海水帶黃色。

內伶仃島形成了一個較為封閉的自然生態系統,有維管植物133科379屬569種、苔蘚19科34屬61種、昆蟲超440種、鳥類近110種、兩棲爬行類超30種、獸類十餘種。[3]

島上樹林為常綠闊葉林,群落喬木層優勢物種包括山蒲桃紅鱗蒲桃短序潤楠刺葵白背槭等,灌木層則主要是小果柿[4]獸類中則獼猴穿山甲普通伏翼褐家鼠小家鼠等為優勢物種。[5]

歷史

歷史上,內伶仃一帶為來往廣州的水道,而內伶仃島、爛角咀及后海灣洋面是船隻聚集的地方。

明朝正德八年(1513年),葡萄牙人佔據「屯門島」建立根據地;有指「屯門島」即現時的內伶仃島[6],但至今尚無定論。

正德十三年(1518年),明朝水師進攻,破壞該根據地[7][8],史稱屯門海戰嘉靖元年(1522年),於茜草灣對出的海域,明朝水師再大破葡艦,史稱茜草灣之戰[9]

近代史

清朝,內伶仃島隸屬新安縣[10]

1898年,清廷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深圳河以南的寶安縣地方,均被納入為英國租界範圍,理論上亦包括內伶仃島。然而,英方以該島遠離香港島和九龍半島為由,並沒有接收內伶仃島和其南面的萬山群島。

1950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4軍第130師第390團發動內伶仃島之戰,中華民國國軍戰敗,最終解放軍佔領該島,寶安縣城南門校場北側建有「解放內伶仃島紀念碑[11]

1952年,因邊防建設需求,島民遷寶安縣西鄉居住。

1953年,內伶仃島連同南面的萬山群島,一同被劃出寶安縣,改為珠海縣管轄。

1955年,部分內伶仃島島民配合政府調動,響應「軍民共守邊疆」的指示精神,回島居住和耕作;但是當時由於土改政策已結束,所以島上土地就沒法辦理土改手續。

1970年代,內伶仃島生產隊被納入長期從事海上捕撈業為主的流動漁民,組建起來的蛇口漁業一大隊,行政管轄。

1980年代,珠海市政府曾建議興建連接香港的伶仃洋大橋,定線經過內伶仃島,但此計劃最後被港珠澳大橋取代。

1980年代,駐島解放軍撤離內伶仃島,因島上沒有醫療和教育方面的支持。

1983年,國家森林保護區禁止原島民上內伶仃島耕種;深圳政府安排內伶仃島生產隊遷入蛇口,漁一大隊自費建房居住。

1992年,由於體制改革,《深圳經濟特區管理條例》出台,南山區蛇口街道辦漁一大隊改稱蛇口漁一實業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廣東省政府正式批覆深圳市政府和珠海市政府,經第11屆35次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明確內伶仃島歸屬深圳市管轄,隸屬南山區,成為深圳市地面最南點,也為深圳相隔了56年來,再次管轄該島。

由於該島已沒有常住居民多時,1984年就已經被劃定名為「內伶仃島自然保護區」,並設立石碑標示;劃歸深圳後,再重名為「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