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雙峰縣

娄底市的一个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双峰县
Remove ads

雙峰縣雙峰話/sɒŋ˥˥ xan˥˥ ɣuĩ˧˧/),為湖南省婁底市的一個,地處中腹地。東鄰湘潭衡山,南接衡陽,西毗邵東漣源,北界婁底湘鄉。縣域總面積為1715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約為69萬人。通行老湘語雙峰話人民政府駐永豐街道蔡和森大道9號。

快速預覽 雙峰縣, 國家 ...

歷史

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置湘南縣,今雙峰境域屬之,隸長沙郡西漢高帝五年(前202),置連道,雙峰境域分屬連道、湘南縣,連道、湘南同屬長沙國東漢光武帝建武初,從湘南縣析置湘鄉縣,雙峰境域部分地屬湘鄉,隸荊州零陵郡;部分地屬連道,隸荊州長沙郡。

三國會稽王太平二年(257),置衡陽郡,湘鄉、連道皆屬之。南朝宋武帝永初年間(420~422),連道併入湘鄉,雙峰全境屬之。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湘鄉併入衡山縣,隸湘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從衡山縣析出,復置湘鄉縣,屬潭州長沙郡。五代後梁太祖開平元年(907),湘鄉縣屬楚國長沙府。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湘鄉復屬潭州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湘鄉民至萬戶升為州,屬湖廣行省潭州路。文宗天曆二年(1329),潭州路改為天臨路。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湘鄉州復為縣,屬潭州府,知縣招撫流亡,相繼墾復荒田8000餘畝。3年後,改潭州府為長沙府。

順治十一年(1654),永豐設湘邵驛站,康熙十八年(1679)撤。聖祖康熙三十年(1691),境內牌頭、測水、青石、銅鈴、永豐、茅栗、吳灣、黃田、武障、油榨、界牌設鋪司。乾隆三年(1738),縣丞胡澍駐永豐,始建縣丞署。咸豐四年(1854)撤,兩年後復設。宣統三年(1911),九月一日(10月22日),中里團防局曾惠伯響應武昌起義,率團勇戟縣丞署,縣丞王友義出走芭坪,結束了清廷在永豐的統治。

中華民國建國後,雙峰隸屬湘鄉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49年10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一軍一二三師的的一個團佔領永豐,於5日控制雙峰全境。同月,湘鄉縣各區相繼成立中共區委會、區人民政府。雙峰境內三個區機關所在地是:三區永豐鎮、六區金溪大塘、七區青樹坪。

1951年8月,按湖南省人民政府通知,劃出湘鄉縣的三、六、七區建立雙峰縣,得名於縣境內的雙峰山[2],屬益陽專區,縣城設永豐鎮。1952年11月20日,雙峰縣改屬邵陽專區。1977年9月,邵陽地區析為邵陽、漣源兩地區。雙峰縣屬漣源地區。1982年,漣源地區更名為婁底地區,雙峰隸屬婁底地區。1999年7月,婁底地區撤地設市,雙峰隸屬婁底市。

Remove ads

人口

婁底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雙峰縣常住人口為685917人[3],男性人口佔比51.09%,女性人口佔比48.91%,年齡結構中0-14歲佔比21.16%,15-59歲佔比56.63%,60歲以上佔比22.21%,65歲以上佔比17.69%。

行政區劃

雙峰縣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11個、3個[4]

永豐街道、​金開街道、​荷葉鎮、​井字鎮、​梓門橋鎮、​杏子鋪鎮、​走馬街鎮、​洪山殿鎮、​甘棠鋪鎮、​三塘鋪鎮、​青樹坪鎮、​花門鎮、​鎖石鎮、​石牛鄉、​沙塘鄉和​印塘鄉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雙峰縣人民政府 縣長 ...

交通

人物

歷史上的名人有曾國藩蔡和森蔣琬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

  • 九峰山森林公園
  • 曾國藩故居
  • 蔡和森故居
  • 蔡和森紀念館
  • 水府廟水庫
  • 大天坑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