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吉木乃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吉木乃县
Remove ads

吉木乃縣哈薩克語:جەمەنەي اۋدانى / Jemeney awdanı )是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下轄的一個,位於新疆北部邊陲,準噶爾盆地北緣,薩吾爾山北麓,額爾齊斯河南岸,西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邊境線長141公里,東與福海縣毗鄰,南與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相連,北接哈巴河布爾津兩縣。「吉木乃」系氏族名,為烏古斯汗國九姓氏族之一,常住人口約3.5萬人。縣人民政府駐托普鐵熱克鎮幸福路。

快速預覽 吉木乃縣哈薩克語:جەمەنەي اۋدانى維吾爾語:جېمىنەي ناھىيىسى‎, 國家 ...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秦漢時,呼揭、匈奴相繼駐牧於此。魏晉南北朝時為柔然、薛延陀等民族牧地。唐王朝先後設大漠都護府、陰山都護府、金山都護府管轄其地。宋遼時期,克烈、乃蠻等部在此游牧。西遼在此設西部招討司。1204年,蒙古帝國征服乃蠻,本地為窩闊台封地,設尚書省、行省。明代屬瓦刺(斡亦剌惕)遊牧地,即史稱四衛拉特。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朝與準噶爾汗國在此交戰。雍正十二年(1735年),清廷准定邊左副將軍策凌奏議,同意喀爾喀與準噶爾部牧地以阿爾泰嶺(阿爾泰山)、哈巴(哈巴河)、博爾濟(縣名異譯)為界。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朝平定準噶爾。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清設「總統伊犁等處將軍」,統轄天山南北路,本地屬將軍治下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管理。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清設布倫托海辦事大臣兼領塔城、阿爾泰事務,同治八年(1869年),撤布倫托海辦事大臣,阿爾泰仍歸科布多參贊大臣管理。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科布多、阿爾泰分治,吉木乃始屬阿爾泰辦事大臣治下,直屬清理藩院

  •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阿爾泰作為特別區,直屬中央政府,任原阿爾泰辦事大臣帕勒塔親王為阿爾泰辦事長官。
  • 1916年設吉木乃縣佐。
  • 1919年4月,改阿爾泰區為阿山道,歸入新疆省統轄。
  • 民國十九年(1930年)十月,吉木乃縣佐升格為縣,屬阿山道管轄。
  • 1954年,改稱阿勒泰專區,吉木乃縣一直隸屬阿勒泰地區。
  • 1962年4月,原縣城劃歸農十師一八六團管轄,縣城遷至托普鐵熱克鎮。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吉木乃縣下轄4個、3個[2]

托普鐵熱克鎮、​吉木乃鎮、​喀爾交鎮、​烏拉斯特鎮、​托斯特鄉、​恰勒什海鄉和​別斯鐵熱克鄉

人口民族

2020年末,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統計數據顯示:全縣常住人口為34336人。[3]

吉木乃縣全縣總人口為37733人,其中男性19090人,女性18643人;漢族13209人,全縣共有少數民族15個24524人;非農業人口18530人,農業人口19203人;城鎮人口總數10121人(2005年)。

哈薩克族為該縣世居民族,佔總人口60%以上。

地理

地圖上,吉木乃縣猶如一個等腰直角梯形。境內東西長約120公里,南北寬約110公里,行政區域面積8222平方公里。

吉木乃縣處於哈薩克斯坦——準噶爾板塊,西準噶爾古生代弧盆系,塔爾巴哈台——薩吾爾島弧帶。地質構造發育,岩漿侵入及火山活動頻繁,礦產比較豐富,各種礦產已達28大類107種,已開發利用的礦產有:天然鹼大理岩粘土硭硝石膏等。 吉木乃縣山川景色幽美、雄奇,草原文化古蹟眾多,夏季氣候宜人。

吉木乃縣境屬大陸性北溫帶寒冷氣候。縣城無霜期151天,北沙窩無霜期126天。最高極端氣溫37.2℃,最低極端氣溫-38.8℃。縣境氣候乾燥,降水量為202.2毫米。

旅遊

  • 木斯島冰山:位於與塔城地區交界的薩吾爾山,木斯島系該山西部最高峰,主峰海拔3835米(1983年),發育有現代冰川,坡降較小且平緩,終年積雪不化。

遺址

駐縣團場

農十師一八六團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