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洲市
日本爱媛县的一个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洲市(日語:大洲市/おおずし Ōzu shi */?)是位於日本愛媛縣南予地方的城市,一級河川肱川流經市內的中心地並往北注入瀨戶內海[1]。當地坐落於盆地內,容易起霧,每年10月到3月會發生被稱為「肱川風暴」的自然現象[2]。大洲市過去以大洲城為中心發展成城下町[3],有「伊予的小京都」之稱[1]。當地以農業和製造業為主,生產蔬果和伊予柑等農作物。
Remove ads
地理
大洲市的內陸地區與沿海地區的溫度差異較大,夏季悶熱且冬季寒冷,屬於內陸型的盆地氣候[4]。當地與其他地區相比日照時間較少,一年之中多為陰天,且濕度較高[4]。大洲市的年均降雨量為1700毫米,降雨則集中在梅雨和颱風季節[4]。
歷史
現在的大洲地區最初屬於伊予國宇和郡,在866年獨立設置為喜多郡,下轄矢野鄉、久米鄉、新屋鄉[5]。 鎌倉時代開始成為伊予國守護宇都宮豐房的領地。在戰國時代,大洲先後由大野直之、小早川隆景與戶田勝隆所領有。江戶時代的慶長14年(1609年),脇坂安治獲封5萬3500石並入封大洲[6],大洲藩正式立藩。之後大洲藩由加藤氏治理,直到明治維新。
- 1889年12月15日:實施町村制,現在的轄區在當時分屬:
- 1899年2月:平野村改隸屬喜多郡。
- 1908年4月1日:平村和喜多村合併為大洲村。
- 1909年4月1日:
- 田處村被併入柳澤村。
- 山鳥坂村和奧南村合併為河邊村。
- 1921年11月1日:大成村和藏川村合併為大川村。
- 1922年1月1日:柴村和瀧川村合併為白瀧村。
- 1922年4月1日:
- 豐茂村和相生村合併為大和村。
- 喜多山村被併入新谷村。
- 1925年8月10日:南久米村的部分地區被併入大洲町。
- 1934年1月1日:久米村、大洲村被併入大洲町。
- 1943年4月1日:河邊村、大谷村、宇和川村和浮穴村的部分地區(其餘地區被併入東宇和郡惣川村,現已合併為西予市)合併為肱川村。
- 1948年4月1日:肱川村的部分地區被併入大川村。
- 1951年1月1日:肱川村被分割為肱川村和河邊村兩村。
- 1954年9月1日:平野村、粟津村、三善村、上須戒村、大洲町、南久米村、菅田村、新谷村、柳澤村、大川村合併為大洲市。
- 1955年1月1日:喜多灘村、長濱町、櫛生村、出海村、大和村、白瀧村合併為長濱町。
- 1955年2月11日:東宇和郡貝吹村的部分地區和橫林村的部分地區被併入肱川村,貝吹村、橫林村的其於地區予其他町村合併為野村町,現已合併為西予市)。
- 1959年11月3日:肱川村改制為肱川町。
- 2005年1月11日:長濱町、肱川町、河邊村和大洲市合併為新設置的大洲市。
Remove ads
行政
- 大森隆雄:2005年2月13日~2009年8月(第二任任期中過世)
- 清水裕:2009年9月13日~2018年3月30日(第三任任期中過世)
- 松田眞:2018年3月30日~2018年5月20日(代理)
- 二宮隆久:2018年5月21日~現任(第二任期中)
交通
![]() |
![]() |
- 高速道路
觀光

教育
- 高等學校
- 愛媛縣立大洲高等學校
- 愛媛縣立大洲高等學校肱川分校
- 愛媛縣立大洲農業高等學校
- 愛媛縣立長浜高等學校
- 帝京第五高等學校
- 帝京冨士中學校、高等學校
本地出身之名人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