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太古城東

香港東區區議員選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太古城東
Remove ads

太古城東(英語:Taikoo Shing East,代號:C02)曾是香港東區區議會下轄的選區,1994年設立,自2021年起懸空至2023年取消,懸空前的區議員為公共專業聯盟成員王振星

快速預覽 太古城東 Taikoo Shing East, 國家/地區 ...

範圍

選區位於太古城東部,由太豐路以東的太古城住宅樓宇組成,範圍未有改動,當中包括海景花園(美菊閣、海棠閣、雅蓮閣、碧藤閣及春櫻閣)、觀海臺、星輝臺、高山臺以及翠湖臺,並且以東區走廊太祥街英皇道所包圍,與其相連的選區有太古城西鯉景灣西灣河與及康山。投票站分別設於聖安娜中英文幼稚園地利亞(加拿大)學校,而以往沿用的太古城郵政局則改為鄰區太古城西的投票站。

沿革

太古城一帶在1982年區議會選舉鰂魚涌單議席選區,1985年區議會選舉1988年區議會選舉鰂魚涌北雙議席選區。1991年區議會選舉設有太古城雙議席選區,包括現有太古城東、西兩區的範圍,該區吸引到三名候選人參選,結果由自1983年擔任本區區議員兼在太古城管理公司擔任經理的羅友聖以3,400票奪得第一席,但其香港民主促進會黨友藺常念只得到877票,未能得到議席,第二席由自民聯香港公民協會成員的黃德倫以2,122票勝出。

現有太古城東選區由雙議席太古城選區分拆而成。1993年港督彭定康推行政改方案改革區議會,取消所有委任議席及雙議席選區制度,全面實行單議席單票制,並改由選區分界及選舉事務委員會制定,區議會選區數目亦因應人口變動而大幅增加,當中太古城東、西選區由雙議席太古城選區以太豐路分拆而成。

1994年區議會選舉自民聯黃德倫於本區爭取連任,結果被曹漢光以超過六成得票打敗,其後1999年區議會選舉曹更代表民主黨以近七成得票擊敗民主建港聯盟候選人當選;至2003年區議會選舉,受惠七一效應增加投票人數,曹以接近七成半比數(2,830對871)擊敗民建聯另一位的候選人而連任。

2007年區議會選舉民主建港協進聯盟 改由陸偉傑參選,七一效應消退投票人數下降,結果由曹漢光當選,差距收窄到一千票左右(2,184對1,017),而太古城東、西兩區皆由泛民主派人士勝出。2011年區議會選舉新民黨針對區內中產階級票源,派出新人服務太古城東、西兩區,結果本區謝子祺以2,270票多於1,625票的曹漢光,太古城西則由民主黨趙家賢連任,結果兩區出現由不同政治立場人士擔任議員的現象。

2015年區議會選舉,預計人口約19,530人[4],2015年正式選民登記冊是9,900人[5],爭取連任的新民黨成員謝子祺取得2,587票,以87票之差被傘後組織「太古社區工程」的王振星拉下馬,連任失敗。[6]因應區內的焦點在於鰂魚涌公園附近原工業土地改建商廈的問題,王與公共專業聯盟走近。

2019年區議會選舉王振星以六成得票打敗新民黨郭浩景[7]2021年7月,因應政府計劃追討協助民主派初選區議員的酬金津貼傳聞所帶動的區議員辭職潮中,王振星辭去區議員職務。

議席藉此一直懸空至2023年選舉改革被撤銷,與太古城西寶馬山炮台山城市花園和富堡壘錦屏丹拿健康村鰂魚涌選區合併為太北選區。

Remove ads

歷屆議員

更多資訊 選區名稱, 屆別 ...

歷屆選舉結果

更多資訊 政黨, 候選人 ...
更多資訊 政黨, 候選人 ...
更多資訊 政黨, 候選人 ...
更多資訊 政黨, 候選人 ...
更多資訊 政黨, 候選人 ...
更多資訊 政黨, 候選人 ...
更多資訊 政黨, 候選人 ...
更多資訊 政黨, 候選人 ...
更多資訊 政黨, 候選人 ...
更多資訊 政黨, 候選人 ...
更多資訊 政黨, 候選人 ...
更多資訊 政黨, 候選人 ...
Remove ads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