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奇襲白虎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奇襲白虎團》是一出以中國抗美援朝戰爭為題材編演的現代京劇,後成為文化大革命期間「八個樣板戲」之一。該劇由中國人民志願軍京劇團(後併入山東省京劇院)主創,根據金城戰役二青洞以南戰鬥中的真實經歷改編,講述了志願軍的一支偵察小隊化妝奇襲韓軍王牌部隊「白虎團」指揮部的故事。與其他樣板戲相比,該劇的特色在於特別凸顯中朝友誼和國際主義精神,藝術上則以武戲見長。1972年,該劇搬上銀幕,由宋玉慶、方榮翔主演,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蘇里、王炎執導。

歷史原型
1953年6月,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志願軍、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已就韓戰停戰協定的內容達成共識,唯韓國總統李承晚拒絕簽署協定。志願軍遂於7月13日晚間發動針對韓國國軍的金城戰役。開戰後,在金城西南地區戰場上,志願軍第20兵團第68軍第203師(師長楊棟樑)迅速突破韓軍首都機械化步兵師團(韓軍稱師為師團)的防線。第609團第2營及第607團1個偵查班組成的穿插支隊,自13日午夜至14日凌晨的3個小時內,向守軍縱深急速穿插,戰鬥11次,前進9公里,殲滅美軍第555炮兵營大部、韓軍首都師機甲團第2營大部,擊殺機甲團團長陸根洙,志願軍軍史中稱之為「二青洞以南戰鬥」。[1]:1028-1031[2]:478-480[3]:341-398
穿插支隊的先頭偵察班受命化裝成美軍顧問和韓軍士兵,奇襲位於二青洞[a]的首都師第1團團部。偵察班由副排長楊育才率領10名戰士和2名朝鮮族聯絡員組成。他們巧妙穿過多重哨卡,直搗第1團團部,擊斃多名軍官,切斷第1團與上下級之間的無線電通訊,導致其指揮系統陷入癱瘓,使首都師的作戰計劃完全無法執行,從而對金城西南地區戰鬥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當時恰好身在第1團團部的首都師副師長林益淳(임익순 Im Ik-sun)在突圍時失散,遭志願軍第204師俘虜。事後,偵察班榮立集體特等功,楊育才榮獲特等功和「一級戰鬥英雄」稱號。[1]:1028-1031[2]:478-480[3]:341-398[4][5]
韓軍首都師自稱「猛虎部隊」並以「虎頭」為標誌,因此志願軍方面稱第1團為「白虎團」。[3]:344[4]在奇襲中,偵察班在團部繳獲一面有虎頭圖案及「수도사단」(意為「首都師團」)字樣的旗幟,因此該旗被認為是第1團團旗,現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6]:311但因旗上有五環圖案和「優勝」[b]字樣,也被懷疑其是否確係軍旗。[8]
Remove ads
創作歷程
事後,第203師通訊幹事王程遠實地考察戰場,採訪作戰士兵,將此次行動寫成戰地報道,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之後又擴充為報告文學《奇襲》,於1956年先是在《解放軍報》上刊登,後又收入《志願軍英雄傳》,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最後作為單行本出版。[9][10]:23-24

與此同時,志願軍京劇團李師斌、方榮翔、李貴華、殷寶忠等人創作編演了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在軍中演出。1958年末,志願軍歸國後,京劇團集體轉業,與山東省京劇團合併。次年,《奇襲白虎團》正式在舞台上公演,廣受好評,在強調京劇現代戲的時代背景下,成為山東省主抓的重點劇目。1964年6月,在北京舉行的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上,由宋玉慶(飾嚴偉才)、方榮翔(飾團長)領銜主演的《奇襲白虎團》一炮而紅。8月,毛澤東在北戴河觀看了《奇襲白虎團》,對演出表示肯定。之後劇組一度與八一電影製片廠合作拍攝影片,但為了進一步打造樣板而中途終止。1967年5月,為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二十五周年,《奇襲白虎團》與《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等現代京劇同時在首都演出,並首度正式合稱為「樣板戲」。1970年7月,為準備拍攝電影,劇組再度入京接受審查,進行最後的修改。自1964年至1970年,《奇襲白虎團》經歷了多次審查和反覆修改,江青提出了大量藝術方面的意見,主管外交的周恩來也基於外事的考量提出修改意見。[11][10]:28-60[12]:95-98
1970年12月,劇組來到長春,開始與長春電影製片廠合作拍攝電影,由蘇里和王炎擔任導演。因宋玉慶患上肝炎需要養病,而樣板戲主演不得變動,故拍攝周期長達一年十個月。又因宋玉慶嗓子受傷,許多唱段為後期拼接而成。1972年9月,電影通過江青審查,10月1日國慶節上映。[13]:154[14]:120[15]:147
Remove ads
故事情節
全劇[c]分九場,另有序幕和尾聲。故事講述1953年,美軍和李偽軍[d]假談真打,破壞韓戰停戰談判。朝鮮群眾、朝鮮勞動黨黨員崔大娘因偵查偽軍地形而被殺害。曾在崔大娘家養重傷的偵查排長嚴偉才和手下戰士們得知後,回團部堅決請戰。王團長和關政委正好接到師首長派下的任務,要組織穿插營和尖刀班,奇襲安平山另一側的偽軍白虎團團部。嚴偉才擔任尖刀班指揮員,朝鮮人民軍的兩位聯絡員也參加戰鬥。尖刀班跋山涉水,有勇有謀地穿過重重哨卡,終於搗毀白虎團團部,擊斃偽軍機甲團長,俘獲白虎團團長和美軍顧問。 [16]
- 序 幕:並肩前進
- 第一場:戰鬥友誼
- 第二場:堅持鬥爭
- 第三場:偵查
- 第四場:請戰
- 第五場:宣誓出發
- 第六場:插入敵後
- 第七場:智奪哨所
- 第八場:帶路越險
- 第九場:奇襲偽團部
- 尾 聲:乘勝追擊
- 嚴偉才(第一場):同志們一番辯論心明亮,識破敵人鬼心腸。美帝野心實狂妄,夢想世界逞霸強。失敗時它笑裏藏刀把「和平」講,一旦間緩過勁來張牙舞爪又瘋狂。任憑它假談真打施伎倆,狼披羊皮總是狼。對敵從不抱幻想,我們還要更警惕,緊握槍,打敗美帝野心狼!
- 王團長(第五場):趁夜晚出奇兵突破防線,猛穿插巧迂迴分割圍殲。入敵後把它的逃路截斷,定叫它首尾難顧無法增援。痛殲敵人在今晚,決不讓美李匪幫一人逃竄!
藝術特色

與其他樣板戲以劇本文學和戲曲唱腔見長不同,《奇襲白虎團》的特色在於其舞台呈現,尤其是舞蹈化的武打動作,將傳統武戲和現代軍事生活結合得「臻於化境」。[22]:335[23]:454-455最初出演嚴偉才的是老生李師斌,他工於演唱,但年齡略長,表演武戲略顯吃力,因此後來換成年紀較輕的文武老生宋玉慶。[24]
外交任務

不同於其他樣板戲關注國內主題,《奇襲白虎團》是唯一一部以中國抗美援朝為題材的樣板戲,尤其凸出中朝友誼及其背後的國際主義精神。在當時的冷戰格局下,以演奏《國際歌》開幕和閉幕的《奇襲白虎團》經常承擔給來自社會主義陣營和第三世界友好國家的使節、訪華人士演出的外交任務。[10]:101-102
衍生作品
外部連結
註釋說明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