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寧波府城隍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宁波府城隍庙map
Remove ads

29°52′11.06″N 121°32′43.86″E

快速預覽 郡廟, 寧波市文物保護單位 ...

寧波府城隍廟又名郡廟,民間俗稱老城隍廟[a],供奉城隍為紀信[3],是浙江省寧波市一處城隍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城隍廟之一。城隍廟位於海曙區縣學街東端,歷史可追溯至後梁朝及明朝的帝師殿。1371年遷至現址,洪武十四年隨明州府更名寧波府而定名寧波府城隍廟。目前的一些下半部分城隍廟建築為近代重建[4]。1981年,城隍廟成為寧波市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城隍廟維修後,曾一度開闢為商場和食肆[5],2020年經維修後再度作為城隍文化展示建築對外開放[6]

歷史

Thumb
寧波府城隍廟中的城隍紀信雕像

寧波府城隍廟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後梁貞明二年(公元916年)。當年的明州郡守沈承業在子城西南建立寧波最早的城隍廟。至少從宋代開始,明州即供奉紀信為城隍[3]。1216年,朝廷賜明州城隍廟「靈佑」匾額,城隍廟地位進一步提高。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城隍廟一部分原址焚毀,時明州知府張琪以位於握蘭坊的廟帝師殿舊址為新址建設和修理城隍廟,即為現在城隍廟所在的位置。這一遷建舉動也使得城隍廟周邊成為繁華之所。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州府更名為寧波府,城隍廟也隨之更名為寧波府城隍廟。[7]。1693年至1710年,寧波府城隍廟遭受兩次嚴重火災,此後「因陋就簡,弗甚莊嚴」,直至1727年,在寧波知府孫詔的支持下,城隍廟大修,奠定了目前的規模和形制。雖再次歷經光緒十年的大火,但規模和形制仍未改變[8]。1964年,在「反迷信」浪潮中,城隍廟供奉的城隍塑像被砸毀,城隍廟被改造成「科學宮」並在此後的20世紀70年代成為一座醫療工廠[9]。1984年,城隍廟得到維修並再度開放,成為城隍廟商場,此後城隍廟步行街等商業設施紛紛建立[10]。2013年8月,寧波府城隍廟小吃城關閉,同時開始維修,並恢復廟宇功能,形成民俗文化旅遊場所[11]。改建工程於2018年10月正式動工,2020年6月27日對外開放[6]

Remove ads

建築

Thumb
寧波府城隍廟位置及平面圖

寧波府城隍廟中軸線自南向北由照壁、大門、儀門、戲台、大殿、後台組成,兩側設有東西偏殿和左右廂房,佔地面積約47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200平方米。建築體現了清代官式建築的特點,也結合了大量浙東地區的建築特色[12]

Thumb
寧波府城隍廟拱門和照壁

照壁

寧波府城隍廟最南端的建築為照壁。照壁為檐台式建築,寬約18米,高過7米,為浙江省內少見,超過佛教居士林和秦氏支祠。照壁為水磨青磚砌成,上部為青磚仿木斗拱,通體設有蝙蝠、佛手、石榴、壽桃等蘊含福壽喜慶的磚雕圖案。照壁通過東西兩道風火牆與主體建築相連,並設置跨街的巨大拱門。

寧波府城隍廟共有二十一個大篆陽刻字。照壁正中為「神」字,意為神靈在上,警示古時地方官神明在上,須為民做主。「神」字下方為「固國度民」四字,意為國泰民安。東西照壁風火牆頂部兩側則分別有「金湯永固」、「四時咸若」、「磐石常安」、「百渚不警」四組文字,與「固國度民」四字相呼應。

城隍廟照壁及其風火牆別具一格,為寧波的代表建築之一。[12]

正門

寧波府城隍廟正門位於照壁北側,由三道朱漆實榻大門組成。門外設三重如意斗拱,將門檐托出兩米有餘。斗拱由鈄向互交網格所組成,稱為花拱,為浙東建築特有的興致,且目前已較為罕見。門前原有石獅一對,後不知去向,目前石獅為南門外原「康將軍廟」石獅。中門正上方為「寧波府城隍廟」匾,為民國書法家錢罕所書,文革時因保護而免遭破壞,後重修時重新放置並施以金飾。門楣及兩側牆上有大量的磚雕、木雕、石雕。兩側磚牆上「喜上眉梢」、「蝴蝶戀花」等磚雕,寓意吉祥富貴。左右大門設有雲龍和雙獅戲珠木雕,為木雕中的精品。正門內為門廳,分為南北兩部分,南台梁,北卷棚。卷棚上設海棠軒頂,台梁雀替亦極致精美[13]

儀門和戲台

寧波府城隍廟的儀門為重檐硬山頂建築,樓頂設有坡頂、券棚和樓平三種形式。戲台與儀門相連,建築巍峨,大量採用朱金木雕工藝,裝飾華麗,為城隍廟建築的精華。戲台為歇山頂單檐戧角式建築,通高約十米,台上淨空約五米,面積40餘平方米。戲台藻井為圓形,與方形的戲台形成「天圓地方」的格局。藻井結構為螺旋型穹窿井,又名「雞籠頂」。下有二十八隻飛鳳,上方由四百八十隻貼金如意雲頭和四百八十塊貼金縷花墊板組成二十道螺旋線,聚集到中心一面五十厘米的銅鏡。藻井不僅形制精美,且能夠造成餘音繞樑的效果,被譽為「巧奪天工,浙江一絕」。戲台前方設有龍鳳戲珠透雕,左右設有雙龍搶珠透雕,左右曲欄設有十二塊團龍吉子,均為朱金木雕,雕刻細緻精美[14]

大殿

Thumb
寧波府城隍廟大殿正面

寧波府城隍廟的大殿為建築中規模最大的部分,亦為祭祀城隍的場所。正殿為重檐硬山項,前設券蓬,這種形制稱為「一券一殿勾連搭」。大殿高十五米,東西寬二十四米,南北深二十一米。大殿正脊前書「國泰民安」,後書「風調雨順」,中間設有寶瓶,兩側設四條卷尾龍。屋面陡峭,組成瓦脊的筒瓦由本釘固定在椽木上,釘頭設油灰,上覆瓷酒杯。這樣的固定共有三排,兼顧工藝與藝術。殿中由八根粗達1.2米的南洋藻木作為朱漆金柱,牛腿、雀替等構建均使用朱金木雕工藝製成。大殿正上方懸有「澤沛梓鄉」匾額,右有「聖協時中」匾,左有「聖神天縱」匾,原為寧波文廟復刻曲阜孔廟匾,後於1983年由天一閣博物館移交郡廟使用[15]

商業

Thumb
2013年拍攝的寧波府城隍廟內小吃店

餐飲

郡廟小吃的歷史已不可考,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已經非常興盛。寧波湯圓、牛肉麵、混沌、大湯麵結、酒釀園子、缸豆沙淡餽等小吃是當時寧波人的一大消遣。1984年城隍廟商場開門營業,小吃重新繁榮,成為寧波當時規模最大的美食城。此後,在上海城隍廟飲食公司等機構的幫助下,寧波府城隍廟小吃引進海派小吃和海派廣式點心,形式得以豐富。20世紀90年代,上海城隍廟、寧波城隍廟和南京夫子廟曾舉行被稱為「三廟聯動」的小吃匯展,並吸引無錫崇安寺加盟,成為「三廟一寺聯動」。進入二十一世紀,儘管寧波小吃已經遍布各地,但城隍廟仍然佔有優勢[16]。2013年8月,寧波府城隍廟中的小吃城被關閉,並計劃遷移到周邊區塊中[11]

娛樂

郡廟曾是寧波規模最大的公共場所。舊時工商各業行會時常在郡廟舉行各式演出,常年不停。民國初年,京、昆、徽班、亂彈、甬昆、的篤班等戲曲流派以及蓋叫天七齡童等戲曲名角都曾在郡廟登台演出。1920年,寧波政府停止公祀城隍,郡廟的戲曲演出逐漸減少,但小熱昏耍猴說書、看西洋鏡測字看相等民間遊藝。20世紀80年代初,城隍廟商場也曾設置遊藝場,安設哈哈鏡、電子遊戲機等遊藝設施,但最終未成氣候[17]

周邊業態

Thumb
寧波府城隍廟附近的商業街,攝於天封塔

寧波府城隍廟曾為郡廟前街帶來了商業的繁華,也帶動了周邊的繁榮。1995年,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的新城隍廟商場開業。此後,城隍廟美食城、城隍廟商業步行街相繼開業,城隍廟附近形成了以城隍廟為中心,兼具購物、美食、娛樂功能,佔地10萬平方米的商業街區並與寧波傳統的三江口商圈相連,成為具有寧波傳統特色的商業街區[10][18]

現狀

城隍廟一帶長期是寧波重要的商業場所,人氣興旺。但進入21世紀,城隍廟亦暴露了一系列的問題。一方面,人流混雜導致交通秩序混亂[19]。另一方面,假冒偽劣、無證經營乃至強買強賣都曾一度不同程度地存在[20][21][22]寧波軌道交通2號線城隍廟站的建設也較大地影響了街區環境。在2012年度寧波市級特色商業街區考核中,城隍廟商業街被列入暫時保留稱號、有待整改的名單中[23]。2013年,城隍廟小吃被遷移到廟宇周邊地區,而廟宇則改建為城隍文化展示建築[11]

註釋

參考資料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