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懸空寺

在山西大同建在懸涯的寺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悬空寺map
Remove ads

39°39′57″N 113°42′18″E

快速預覽 懸空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懸空寺,位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廟。該寺始建於北魏年間,現存建築均為明清時期重建。整座寺廟建於翠峰山的半山腰上,依靠27根木樑支撐全部寺廟主要建築,遠看形如懸在半空,故名懸空寺。整座寺廟共有40間房屋,為木質框架式結構,主體建築之間由走廊和棧道相連。1982年,懸空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Thumb
1963年的懸空寺

懸空寺的創建歷史有不同說法。一種稱該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是由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下令建造的,原意是將天師道長寇謙之的天師道場遷移至此[1]:20。懸空寺建成時原名為玄空閣,後因為「懸」和「玄」諧音,以及寺廟建在了懸崖的半山腰處,遂被稱為懸空寺[a]。另一說法稱北魏道武帝拓跋圭天興元年(398年)攻克北燕後,從中山北歸平城,發兵萬人鑿開恆嶺,通直到五百餘里,此處為始基。宋朝楊業鎮守三關,也屯兵於此[3]。還有傳說稱懸空寺為南宋時所建,卻沒有確鑿證據佐證[4]

在金代之前,懸空寺已經成為了三教合一的寺廟,將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三位合供於寺院的最高處[5]。該寺廟於金朝明朝、以及清朝同治年間均有重修,現存建築大多為明清時期重建[6]

結構

懸空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境內的翠屏山半山腰的內凹處,寺內最高處距離谷底90餘米。寺廟的正上方的山體被開鑿出一條天溝,用以避免更高處的山體出現落石砸到寺體。在整座寺廟的底部共埋有27根木質橫樑,直徑約為50厘米,這些木樑均曾被桐油浸泡,其中一端依靠榫卯結構固定在山體之中,另有一部分承接寺廟主體建築,並從主體建築下伸出1米左右以承接棧道部分,此外寺底還有十幾根立式木柱,但這些木柱本身並不作為主要承重結構。整座寺廟依山體沿南北方向坐西朝東布局,總計152.5平方米,共計有40間房間,整體結構均為木質框架式。山門緊靠崖壁,右側建有長10米左右的紅色石牆。進入山門後不遠處為主殿,其殿基全用條石砌成,大約長20米,高10餘米,共分上下兩層,下層原來為和尚食宿的禪房和念經的殿堂,上層分別為是三佛殿、太乙殿和關帝廟。主殿兩側均有配殿,南側為伽藍殿、送子觀音殿,北側為地藏王菩薩殿、千手觀音殿。主殿底層南北兩側各有一個正方形的耳洞,從北耳洞再往北向上可以到達2座高約10餘米的三層九脊的飛樓。2座飛樓均為卷檐歇山式屋頂,樓體以插梁依託,外側由幾根長十幾米高的木柱支撐,一面緊貼崖壁,其餘三面懸空,每一層外均向外伸有迴廊。各樓內有狹窄的木板樓梯可供上下同行,樓梯的踏板鐵被釘成蓮花圖案。兩樓之間以2條棧道相連,寬度僅能容納一人通過,其中上層棧道為木板鋪成,連接兩樓的第三層;而下層棧道直接在崖壁上開鑿,連接兩樓的底層。兩座飛樓當中,南樓自下而上分別為純陽宮、三官殿和雷音殿;北樓自下而上分別為四佛殿、三聖殿和三教殿,其中三教殿同時供奉有釋迦牟尼、孔子和老子。[1]:37[7]:118-120[8][9][10]

Remove ads

保護

1957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將懸空寺列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1]。1978年時,懸空寺曾被大修,在這次大修中維修人員更換了寺下的幾根主要承重橫樑,並由此重新發現了懸空寺懸空的榫卯結構[7]:120。1982年,懸空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1990年,國家文物局撥專款對懸空寺進行大規模加固和維修。1991年,恆山文物管理所組織專人依現存於華嚴寺的清代拓片原跡,將相傳為唐代詩人李白所書的「壯觀」二字重新鐫刻在寺下峭壁上[13]。2001年,山西恆山管理委員會為保護懸空寺出台專門規定,同時遊覽懸空寺的遊客不得多於80人[14][15]。2013年,有媒體爆料稱在懸空寺所在山體出現了偷挖煤礦的現象,偷挖點距離懸空寺直線距離不足1公里[b][17],渾源縣政府在媒體報道後緊急採取措施,取締了該處偷挖點[16]。2015年10月1日,懸空寺因山體落石砸中鼓樓上的吻獸,影響到了遊客安全而被暫時關閉,重開時間未定[18]。同年11月7日,國家文物局投資300萬元重修寺頂天溝,清除其中已經填入的落石[19]。2016年4月,懸空寺的相關修繕工作正式完成,當月30日重新對外開放[20]

圖片

註釋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