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抗蛇毒血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抗毒液血清(英語:Antivenom,也可寫為antivenin、venom antiserum,和稱為抗毒液血清免疫球蛋白(antivenom immunoglobulin)。此類藥物由抗體組成,專門用於個體受到有毒動物咬傷和蜇傷的治療之用。[1]此類藥物僅在有顯著毒性或高毒性風險時才建議使用。[1]所用特定的血清取決於發動攻擊的物種。[1]多數採靜脈注射給藥,有幾種採肌肉注射給藥。[1] [2]
使用後的副作用可能會很嚴重,[1]有血清病、呼吸困難和過敏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1]傳統上,抗毒液血清是從相關動物採集毒液,注射少量到家畜/家禽體內,[3]然後從此類家畜/家禽的血液中收集形成的抗體,加以純化後而得。[3]
此類血清可用於治療蜘蛛咬傷、蛇咬傷、魚螫傷和蠍子螫傷等。[4]由於生產血清的成本較高且須以冷藏方式保存(保存期限不長),業界正積極探索具經濟性的替代生產及保存方式。[5]其中一種涉及利用細菌生產。[6]另一種是開發標靶藥物(標靶藥物通常用合成方式製造,易於大規模生產)。[7]
抗毒液血清首度於19世紀末被開發,並於1950年代開始普遍使用。[3][8]它已被納入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之內。[9]
Remove ads
醫療用途
抗毒液血清用於治療某些有毒動物的咬傷和螫傷。[1]僅當有顯著毒性或高毒性風險時才建議使用。[1]所用特定抗毒液血清取決於發動攻擊的物種。[1]
美國核准使用的抗毒液血清包括有用於治療響尾蛇、銅頭蝮和棉口蝮蛇蛇(三者均屬蝮亞科)咬傷的血清,此產品是由綿羊身上培養及萃取的純化產品,商品名為Crotalidae polyvalent immune Fab(簡稱CroFab)。[10]CroFab於2000年10月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由於美國於2008年不再生產抗珊瑚蛇毒液血清,而現存的此種抗毒液血清庫存預計將於2009年秋季用罄,導致美國無抗珊瑚蛇毒液血清可用。於墨西哥生產的珊瑚蛇抗毒液血清(可治療美國珊瑚蛇咬傷)曾向FDA申請批准,但能否批准為未知之數。[11][12]前述批准最終並未獲得。根據一篇於2023年3月13日更新的報導,美國當時仍有少數2008年已到期的藥物庫存,如果真正發生珊瑚蛇咬傷,需要經過與毒物控制中心(Poision control Center)諮詢後或許可取得使用。[13]
醫院於無法獲得前述常規抗珊瑚蛇毒液血清時,有時會使用靜脈注射名為新斯狄明的神經肌肉阻滯藥來延緩神經毒性的影響。[14]一些研究顯示鼻腔給藥的新方法有望開發出適用於多種蛇毒的"通用抗毒液血清"。[14]
單價抗毒液血清對一種毒素或物種具有療效,而多價抗毒液血清對多種毒素或物種有效。[15]
大多數抗毒液血清(包括所有抗蛇毒血清)都經由靜脈注射給藥,然而對毒鮋屬和紅背蜘蛛的抗毒液血清是透過肌肉注射路徑給藥。由於人體在肌肉注射的吸收速度和分佈在某些情況下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因此效果受到質疑。[16]
Remove ads
副作用
抗毒液血清透過複雜製程從動物血清中純化,可能含有其他可充當免疫原的血清蛋白質。有些人可能會對抗毒液血清產生立即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或是遲發性過敏反應(血清病),因此使用抗毒液血清時應謹慎從事。出現如過敏性休克的嚴重反應有其可能,但屬罕見。[17]縱然有此種警示,由於抗毒液血清通常是治療危及生命病症的唯一有效方法,一旦採取控制反應的防範措施後,過敏反應就不能成為拒絕給藥的理由。雖然人們普遍認為對馬過敏的人"不可"注射由馬血清製備的抗毒液血清,但由於副作用屬於可控,仍應迅速注射以進行治療。[18]
製備方法
大多數抗毒液血清是透過冷凍乾燥法製備 - 過程包括冷凍抗血清,接着進行高真空處理(如此可讓水份昇華)以製成脫水粉末。乾燥後的產品不會被微生物和酵素降解。如此而得的產品在[常溫下]可保存長達5年。液體狀態的血清也可保存5年,但必須儲藏在低溫狀態下(低於8°C/46°F)。[19]
作用機制
抗毒液血清可與毒液結合,並將之中和而發揮作用。作用原理是基於愛德華·詹納(英國醫生,以研究及推廣牛痘接種聞名)開發的疫苗原理,然而所進行的不是直接在人體誘導免疫,而是在宿主動物中誘導免疫,並將高免疫血清輸注到人體後達到目的。宿主動物包括馬、驢、山羊、綿羊、兔、雞、大羊駝和駱駝。[20]此外,負鼠科也被研究用作宿主動物。[21]醫用抗毒液血清通常於冷凍乾燥後置於安瓿中,但有些只能以液體形式提供,而必須冷藏。
歷史
德國醫學家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和日本醫學家北里柴三郎兩人合作,於1890年率先使用經免疫過動物的血清來治療疾病,兩人首先證明將免疫動物的血液輸給易感動物,可預防或治癒兩種疾病 - 白喉和破傷風。[22]在1894年2月10日,巴斯德研究院的阿爾貝·卡爾梅特以及法國國家自然史博物館的塞澤爾·奧古斯特·菲薩利克斯(Césaire Auguste Phisalix )和加布里埃爾·伯特蘭分別宣佈他們取得相同的成果 - 用免疫宿主得來的血清治療生病動物,這次是用蛇的毒液來產生抗毒血清。[23]卡爾梅特隨後使用印度眼鏡蛇的毒液對馬進行免疫,由此產生的抗蛇毒血清成為第一個市售的產品。[24][25]
至少早在1767年就有意大利自然科學家費利切·豐塔納在其著作 - Ricerche Fisiche sopra il Veleno della Vipera(蛇類毒液的物理研究)中提出蛇對自身毒液具有免疫力。 [26]1870年11月,英國外科醫生少校愛德華·尼科爾森在《馬德拉斯醫學雜誌》上寫道他曾目睹一名緬甸捕蛇人用眼鏡蛇毒液為自己接種。但捕蛇人並不確定這是否真的有效,因此仍繼續小心對待他所處理的蛇。尼科爾森和其他英國人開始想到可能毒液本身就是解藥。雖然在印度工作的蘇格蘭外科醫師帕特里克·拉塞爾在18世紀末指出蛇不會受到自身毒液的影響,[27]但直到19世紀末,約瑟夫·費勒(Joseph Fayrer)、蘇格蘭外科醫師勞倫斯·瓦德爾和其他人才開始再度思考以毒液為基礎的療法。但他們和其他在印度工作的自然學家並無足夠的資金來充分將理論發展。 到1895年,愛丁堡大學醫學教授湯瑪士·佛勒士爵士沿襲約瑟夫·費勒和勞倫斯·瓦德爾的研究成果,造出一種對抗眼鏡蛇毒液的血清。他的"抗蛇毒血清"在實驗室中有效,但未能產生影響,因為當時公眾所關注的是巴斯德研究院提出的發現。[27]
巴西醫師Vital Brazil於1901年在巴西聖保羅的布坦坦研究所開發出第一種針對中美洲和南美洲響尾蛇屬和矛頭蝮屬的單價和多價抗蛇毒血清,[28]以及某些種類的有毒蜘蛛、蠍子和毒蛇的抗毒液血清。 丹尼爾‧維加拉‧洛佩 (Daniel Vergara Lope) 於1905年在墨西哥利用狗進行免疫接種,開發出一種抗蠍毒血清。[29]在澳大利亞的跨國公司CSL Limited於1920年代開始進行抗毒液血清研究,已開發出針對紅背蜘蛛、斗蛛和所有澳洲致命毒蛇的抗毒液血清。[30]在美國,H.K. Mulford company公司於1927年開始透過一稱為美國抗毒液研究所( Antivenin Institute of America)的聯盟生產"北美響尾蛇科抗蛇毒血清"。[31][32]
抗毒液血清產品的特異性、效力和純度隨着時間得到各種改進。[33][34]許多馬場現在使用血漿置換術收集血漿(而非血清)來進行萃取及純化。[35][36]
Remove ads
取得
由於整體上用於治療蛇咬傷的抗蛇毒血清並不充足,迫使臨床研究人員開始對嚴重的神經毒性蛇中毒,研究採較低劑量是否可與較高劑量得到一樣效果。[37]
抗蛇毒血清在出廠後,會因授權商、批發商和醫院的層層加價,價格不斷攀升。[38]這種追求利潤(尤其是在較貧窮地區的銷售)的結果是全球許多蛇類抗毒血清價格變得非常昂貴。此外,不同地區的供應量也因而有差異。[39]
國際上的抗毒液血清必須符合藥典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設的標準。[20][40]
研究人員於2024年發現一種合成抗體,可將來自南亞、東南亞和非洲的四種不同致命蛇類產生的一種關鍵神經毒素中和。這可能是朝低成本製造,用於治療全球約200種致命毒蛇中任一抗蛇毒血清邁出的第一步。[41]
目前全球已對以下動物的毒液開發出抗毒液血清:[42]
Remove ads
術語
"抗毒液血清(antivenin)"一字來自法語單字venin,意思是毒液(venom),而venin又源自拉丁語venenum,意思是毒藥。[46]
史上,抗毒液血清(antivenin)一字在世界的使用佔主導地位,而此字首次受公開使用是在1895年。[47]WHO於1981年決定英語中首選的用字是venom和antivenom,而非venin和antivenin,也非venen和antivenene。[48]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