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疆霍城四爪陸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疆霍城四爪陸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地區霍城縣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是四爪陸龜和其生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首個以四爪陸龜作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網 1][a]。保護區面積350平方公里。
保護區資訊
新疆霍城四爪陸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地區霍城縣北部,西側為蘆草溝鎮大東溝,東側以塔姆察河為界。南至清伊高速公路的水定鎮段,北側則是麻杆溝水庫的1號庫。距離縣城僅20公里。地理坐標北緯44°06'到44°18',東經80°40'到80°58'。保護區面積350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超過140平方公里,緩衝區面積近68平方公里,實驗區面積接近142平方公里,涉及到霍城縣7個鄉鎮的22個行政村,保護區主要分為妖魔山-坎土曼墩片區,喀拉蘇片區和保護區管理局片區[刊 1][文 1]。
新疆霍城四爪陸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天山山脈中部,伊犁河北側支流果子溝溝口的兩岸,阿克塔斯山南麓的黃土丘陵地帶。這裏有10米到30米的第四紀黃土沉積層,因流水的侵蝕作用,這裏形成羽狀的丘陵和溝谷。保護區地勢呈北高南低之勢,北側靠天山,東、南、西三側則或為丘陵,或為平原,或為低階地河灘。保護區南側多為農墾區。在黃土母質之上,發育有灰鈣土,在溝谷中分布有少量的草甸灰鈣土和草甸土等,該地區土壤速效氮的含量較低,速效磷含量則更為缺乏。不過厚實的土壤和向陽的坡向為四爪陸龜提供了合適的棲息環境。保護區氣候屬大陸性溫帶氣候,冬冷夏熱,平均氣溫8.2到9.4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超過40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溫低於-42攝氏度。無霜期165天,年降水量140到160公釐,蒸發量1400公釐到1900公釐。冬季積雪豐厚,年均積雪達84天以上,一般積雪厚度大約20公釐。薩爾布拉克水系和果子溝水系是保護區及周邊區域主要的水系,保護區內也有麻杆溝水庫等四座小型水庫[書 1][書 2][網 4]。
Remove ads
二十世紀60年代以前,四爪陸龜長期生活在天山支脈阿克拉斯山的前山荒漠地帶,即現在保護區的東側邊界到湯姆察布拉克,南至烏伊公路。西至三宮鄉、清水河農場、清水河鎮和蘆草溝鄉三大隊以及霍城縣種羊場、薩爾布拉克鄉一帶[刊 2]。然而隨着人類活動的增多,人類活動對四爪陸龜的影響開始變大。道路、農田、居民點的建設使四爪陸龜的棲息地逐漸破碎。牧民的遷徙也會進入並危害四爪陸龜的棲息地。開荒會使得棲息地的植被開始退化,四爪陸龜喜食的植物逐漸減少。又因為四爪陸龜的龜板、龜骨、龜膠、龜血被視為具有較高藥用價值的原材料,而且也有人會食用四爪陸龜,四爪陸龜又面對着被過度捕殺的風險。捕殺往往發生在繁殖及繁殖前期,加上四爪陸龜的無論繁殖次數、產卵數量、成活率都很低,發育也非常緩慢,使得陸龜的數量急速下降。除此了人類活動和自身因素外,四爪陸龜的棲息地內也生活有狼、赤狐、鳶、雕、隼等四爪陸龜的天敵,牧民養的牧羊犬也會捕食四爪陸龜。這使得四爪陸龜面臨更嚴峻的環境[刊 1]。
為了保護數量日益減少的四爪陸龜,1983年,霍城四爪陸龜自然保護區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後成立,次年5月,霍城四爪陸龜自然保護區管理站成立,隸屬伊犁地區霍城縣林業局[刊 1]。2016年5月,保護區升為新疆霍城四爪陸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刊 3]。次年8月,新疆霍城四爪陸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正式成立[網 5]。從2017年開始,保護區內的近百處人類活動點受到遙感監測,調出超過31平方公里的農田、人工經濟林和村莊居民點。共計61處廢舊房屋、磚廠、滑雪場等人類活動點被拆除或搬遷[網 6][網 7]。2020年底,霍城四爪陸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啟動了人工繁育項目。到2021年8月下旬,保護區管理站內有7隻小龜孵化出來,這也是新疆第一次通過人工繁育的手段協助四爪陸龜繁殖[網 8]。
截止2019年,新疆霍城四爪陸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職人員共10人[網 9]。
動植物資源
新疆霍城四爪陸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至少有22科56屬65(變)種野生維管束植物,以被子植物為主。其中單子葉植物3科6屬6種,雙子葉植物19科50屬59種。保護區內植物區系呈現溫帶性質,以蒿屬半荒漠草原型為主,保護區內植物可以被分為8個植物群落,以囊果苔草-毛穗旱麥草(Eremopyrum distans)群落、苦豆子群落、角果藜-蒿群落、蒿屬植物群落、毛穗旱麥草群落、角果毛茛-囊果苔草群落、角果毛茛群落、野燕麥-角果毛茛群落為主[刊 4][刊 5]。保護區內植物以起源較為古老的科為主,其中優勢科為共11種的十字花科,10種的菊科,各為7種的豆科、藜科。禾本科、罌粟科、車前科、玄參科、旋花科、薔薇科、唇形科、錦葵科、莧科、蓼科、蘿藦科、毛茛科等也存在於保護區內。保護區內植物有較大數量的短命植物,包括條葉庭薺、角果毛茛等,一般集中在3月底到6月初生長。保護區內植物生長型譜及生活型若以株生長型區分生活型,直立型植物佔多數。若以根生長型區分生活型,則以直根型數量最多。若以勞恩凱爾植物生活型區分,一年生植物數量最多[刊 5][刊 6]。保護區內常見的四爪陸龜喜食植物包括離子芥、北疆鴉蔥、皺葉鴉蔥、婆婆納、田旋花、戟葉鵝絨藤、拉拉藤、腋球頂冰花等[刊 6]。
Remove ads
新疆霍城四爪陸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記錄有122種野生脊椎動物,隸屬23目36科83屬。其中最為豐富的是鳥類和哺乳動物,分別有16目30科92種和4目9科18種。兩棲動物有2種,隸屬1目2科。爬行動物有10種,隸屬2目5科。保護區內生活的動物中,被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I級重點保護動物的有四爪陸龜、黑鸛、金雕和胡兀鷲4種。屬於II級重點保護動物有20種,包括黑耳鳶、毛腳鵟、草原雕、紅隼等。被列入《「三有」保護動物名錄》的有74種。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動物分別是四爪陸龜和兔猻。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包括東方沙蟒、黑耳鳶等25種。另外,赤狐、蒼鷺、大白鷺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點保護動物也生活在保護區內[刊 4][網 10]。
二十世紀60年代初,現保護區地區四爪陸龜的種群數量超過150萬隻,每平方米的四爪陸龜數量最高時可以超過4100隻,在其分布最集中的地區甚至可以接近16,000隻每平方公里。此時四爪陸龜分布面積在500平方公里左右。而到了保護區建立時,四爪陸龜僅分布在霍城縣境內,而其分布面積僅剩270平方公里,數量更是減少到了大約1.5萬隻。此時在分布最集中的區域,其密度每平方米也只有不足一百隻。到二十世紀90年代初,種群數量不到1400隻,每平方米也只有6到7隻,分布面積只剩下180平方公里。1995年,野生四爪陸龜僅剩295隻,每平方米可能只有1到2隻龜,而雌雄比僅有7:1。二十一世紀後,在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及人工飼養的協助下,四爪陸龜的數量達1000隻,不過大多生活在人工飼養點內[刊 2][刊 7]。到了2020年,四爪陸龜的數量超過了1300隻[網 5]。
關於四爪陸龜的生境,保護區內四爪陸龜的龜洞主要分布在北緯44.08°東經80.88°附近,數量多且密集。龜洞的洞口大多朝南,龜洞往往選擇在銀砂槐、駝絨藜、伊犁黃耆、冷蒿這類多年生植物根部,洞口往往會出現四爪陸龜喜食的植物。洞穴周圍植物的經叢隨着龜洞的寬度和高度增大而增大[刊 8]。
Remove ads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