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日本地震預測協調委員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地震预测协调委员会
Remove ads

日本地震預測協調委員會(日語:地震予知連絡會/じしんよちれんらくかい)是日本交換關於地震和地殼變動的信息,作為進行關於地震預知的專門研究和研究的組織,於1969年通過土地測量學審議會的建議而成立的。[1][2]國土地理院委託的學者和有關行政機關的30名職員構成。 這個組織的前身是是在松代群發地震時設置的「北信地區地殼活動信息聯絡會」。 每年舉行4次定期會議,必要時隨時舉辦聯絡會。定例會公開進行,事前登記的話在別室可以旁聽。

Thumb
日本地震預測與地震研究體系

歷史

第一次委員會研究人員於1962年出版了 《地震預測的當前狀態和行動計劃》 ,是委員會成立後推出的第一個計劃預測。 在1964年, 1965年和1968年繼續進行對未來地震活動的預測。[3][4]

由於地震預測協調委員會未能預知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東北地區太平洋海域地震[5],2012年11月,根據地震地震預測很困難的觀點就關於組織的角色和名稱進行了討論。在2014年2月17日的會議上,「比起改變名稱,聯繫會的研究內容「應該在充實的方面花費能量」、「表示現在的地震學的實力,進行今後的地震觀測活動」的姿態,決定不進行現行的「地震預測協調委員會」的名稱變更。[6]

背景

  • 1947年:前身地震預知研究聯絡委員會持續活動之到1949年。
  • 1960年5月:在地震學會春期大會上,提出了「地震預知計劃研究小組」的設置。
  • 1962年1月:制定「地震預知-現狀和其推進計劃」。[7]
  • 1964年:土地測量學審議會大會上,「關於地震預知研究計劃的實現」的建議方案得到了批准。
  • 1965年~:松代群發地震。
  • 1968年5月:十勝近海地震
  • 1968年5月24日:內閣會議為了推進地震預知加強相關設施等的整備以及地球物理學的觀測和調查業務。
  • 1968年7月16日:根據關於土地測量學審議會的第二次地震預知計劃的建議,決定設置地震預測協調委員會。
  • 1969年4月:在國土地理院設立事務所、地震預測協調委員會成立。
  • 1969年4月24日:第1屆會議將在日比谷公園的松本樓舉行,由萩原尊美大學名譽教授當選為會長。
  • 1969年5月9日:第2屆本會議、討論了全國具體觀測數據的報告。
  • 1969年11月28日:第5屆本會議中,報告了「北海道附近的巨大地震的震源區域和空白區域」、「北海道東部和北部的水平失真」等報告,從研究結果得出北海道附近發生大規模地震的可能性很高,於1973年4月26日的眾議院科學技術在振興對策特別委員會上進行了說明。約2個月後,發生了根室半島沖地震。
  • 1975年11月20日:第31回本會議,決定設置4個作業部會。
  • 1977年4月:地震預知推進本部決定了「關於東海地區的地震預知體制的整備」。
  • 1977年4月18日:作為地震預知聯絡會的內部組織「東海地區判定會」成立(後身為地震防災對策強化地區判定會)。
Remove ads

地理區域的觀察

基於地質證據,在1970年日本地震預測協調委員會為了未來的重點工作以及預測在不久將發生的東海地震指定了部分區域加強了觀察。[8] 在1974年加強了東海地方的觀察。

1978年,由於當時的日本邊界線發生變化,日本地震預測協調委員會更改為八個地域和兩個地區加強觀察。[9]

地區強化觀測

參與組織

國立大學法人等
國立機構・獨立行政法人
其他
  • 地震預測綜合研究振興會東濃地震科學研究所
  • 神奈川縣溫泉地學研究所

參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