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景泰縣

中国甘肃省白银市下辖的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景泰县
Remove ads

景泰縣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中部偏北,是白銀市下屬的一個;與之接壤的縣市有:東邊(隔黃河靖遠縣平川區,南邊白銀區皋蘭縣永登縣,西邊天祝藏族自治縣古浪縣,北邊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寧夏中衛市。2020年人口23.82萬[2]

快速預覽 景泰縣, 國家 ...
Remove ads

歷史

漢武帝時,設媼圍縣。移民實邊。隸屬於武威郡。晉安帝義熙五年(409年),鮮卑部乞伏乾歸建都度堅山,即秦王位,史稱西秦,並於轄境內設置秦興郡。宋文帝元嘉五年(428年),北魏領轄全境。此後一百多年,本境相繼為西魏、北周所統轄。

明初,境內黃河以東先後設迭烈遜巡檢司會寧衛靖虜衛等建制,統屬陝西都司。黃河以西在明中葉之前為蒙古韃靼部所佔,與明王朝對峙於黃河兩岸,戰事頻繁。三邊總督李混為一汶、甘肅巡撫田樂在今景泰築長城180餘里,至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田樂用兵河西,才把韃靼徹底趕出本境。轄境全部歸入明朝版圖。境內築的堡有:三眼井堡、紅水堡、鎮虜堡(後改名正路堡)和永泰堡。1913年,析皋蘭縣分設紅水縣[3],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靖遠縣北區(黃河以西)的大、小蘆塘、五佛寺、一條山、鎖罕堡、老龍灣、胡麻水等地與原紅水縣地合併成立景泰縣,治所在今蘆陽鎮。取名景泰含有永期「景象繁榮、國泰民安」之意。[3][2]

自古以來,景泰川旱原的氣候乾旱、降雨極少,高出黃河水面四百米到六百米,以「有河水不流,山是和尚頭,十種九不收,風沙不斷頭」聞名。1967年,甘肅省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部副主任李培福,實地踏勘了草窩灘、白墩子灘、漫水灘等地。1968年7月,李培福在甘肅省革命委員會正式提出建設景泰川電力提灌工程。經過多次會議,反覆討論醞釀,1968年11月,甘肅省革命委員會派李培福帶領工作組赴景泰縣,對景泰川電力提灌工程進行正式實地踏勘,把景泰縣的草窩灘到古浪縣的西灘、張吳、李家灣,統一命名為景泰川,預計引來黃河水開發100萬畝良田,從根本上解決景、古兩縣人民的吃飯問題。1968年12月,甘肅省革命委員會正式立項「景泰川電力提灌工程」,任命李培福為籌備小組組長。從水利部西北勘測設計院、河西建委、地質部水文地質三大隊、劉家峽的水電工程四局、甘肅工業大學等單位整建制調入、抽調、借調800多技術人員,勘測設計,完成規劃方案。甘肅省革命委員會於1969年9月審查,同意「總體工程規劃提水40秒立方米,發展灌溉面積100萬畝,分期建設」,「採取「三邊四自」方針(邊規劃,邊建設,邊收益;自己設計,自己施工,自籌資金,自造設備),苦幹硬幹。景電第一期工程於1969年l0月15日正式開工,總指揮李培福,副總指揮兼黨的核心領導小組副組長賀建山(原省農業廳廳長)、指揮部技術組組長陳可言(原省水利廳副廳長)。參加施工的包括上千名省水利系統職工組成的「工程團」、出義務工的公社社員組成的兩千餘人的「民工團」(施工高峰時達六千餘人)、兵團二師十六團的軍墾知青戰士1200餘人、駐縣的57家廠礦企事業農場職工。隨即展開了五佛公社沿寺附近的黃河「龍王坑」(大轉彎急流)的取水一泵站基坑圍堰大會戰,全縣群眾捐獻240萬斤草繩。1969年12月20日至28日經過六班倒的八天決戰,草土圍堰成功合攏。隨後排乾圍堰內的河水後展開基坑開挖,至1970年4月6日完成。1970年4月10日展開混凝土澆築工程,提出「大戰五十天,搶出洪水面,革命加拼命,建設景泰川」的口號。1970年5月23日晚上提前7天完成澆築工程。1971年4月,為實現兩年上水草窩灘的預定目標,實施總動員,以「國慶上水」為目標倒排進度實施攻堅會戰。1971年9月30日22:35實現單管「水上草窩灘」即總干四泵站。1972年3月1日23:00「水上獵虎山」即總干五、六泵站至西干一泵站。l972年開始發揮效益,灌溉五萬畝。1974年5月主體工程基本建成,6月9日按設計流量上水。實現了「兩年上水,三年受益、五年建成」的目標。1975年灌溉20多萬畝。一期工程總投資6600萬元,總揚程472米,設計流量10.56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2立方米/秒,年出水量1.48億立方米,共裝機組102台(套),裝機容量6.7萬千瓦,提灌泵站13座,渠道200公里,灌溉耕地30萬畝,移民12萬人。

2021年5月22日,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遭遇極端天氣,造成21人遇難,其後涉責的景泰縣縣委書記兼白銀市政協副主席李作璧於6月9日墮樓身亡。不少網民猜測李作璧或因被迫就事件揹黑鍋出事,亦有網民感事件屬敏感,官方卻未予闢謠。直至6月10日4時許,內地雜誌《西部大開發》在官方微博發帖證實消息,「記者從多方獲悉,甘肅省白銀市政協副主席(二級巡視員)、景泰縣縣委書記李作璧於6月9日上午10時左右於家中跳樓自盡。」[4]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景泰縣下轄8個、3個,共135個行政村、15個社區[2][5]

一條山鎮、​蘆陽鎮、​上沙沃鎮、​喜泉鎮、​草窩灘鎮、​紅水鎮、​中泉鎮、​正路鎮、​寺灘鄉、​五佛鄉和​漫水灘鄉

交通

地理

景泰縣地處甘肅省中部,在甘肅、寧夏、內蒙古三省區的交界處,河西走廊的東端,總面積5483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321米,最低海拔1276米。地勢總體呈西南高,東北低的態勢。黃河流經景泰縣境112公里。[2]靖遠縣隔黃河而望。

氣候

更多資訊 景泰 (平均1991–2020年, 極端1981–2010年), 月份 ...
Remove ads

經濟

全縣2022年有耕地103萬畝,為甘肅省內的產糧和畜禽養殖大縣。水利上有景泰川電力提灌工程。礦產方面主要產石膏,儲量為3.85億噸,居全國第二。2021年生產總值70.92億元。[2]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