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大庆市的一个自治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蒙古語:ᠳᠥᠷᠪᠡᠳ
ᠮᠣᠩᠭᠣᠯ
ᠥᠪᠡᠷᠲᠡᠭᠡᠨ
ᠵᠠᠰᠠᠬᠤ
ᠰᠢᠶᠠᠨ,西里爾字母:Дөрвөд Монгол өөртөө засах шянь),簡稱杜爾伯特縣、杜蒙縣,中國黑龍江省西部大慶市下轄的一個自治縣。西鄰齊齊哈爾市泰來縣,西南與吉林省鎮賚縣隔江相望,南與肇源縣毗鄰,東靠大慶市區,北與齊齊哈爾市、林甸縣接壤。面積6040平方公里,縣政府駐杜爾伯特鎮。
杜爾伯特縣是黑龍江唯一一個自治縣。每年的九月一日被定為自治縣成立紀念日[2]。該縣財政由黑龍江省直管,曾為國家級貧困縣,但已於2012年3月被劃出貧困縣行列。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杜爾伯特縣歷史悠久,歷史上長期曾是塞外游牧民族的牧場,民族文化源遠流長。金代屬蒲與路,元代屬遼陽行省水達達路。明初屬兀良哈三衛之一的福余衛,後為東部蒙古各部遊牧地。15世紀,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圖哈薩爾第十六世孫愛納噶率部游牧於嫩江兩岸,以其分牧次序「四」而自稱「杜爾伯特」。而據《蒙古秘史》載,成吉思汗的十二世祖朵奔蔑爾干之兄都蛙鎖豁兒有4個兒子,此後被稱為朵兒邊部,二者雖然蒙古語名稱相同但實為異部。

明末,愛納噶的兒子阿都齊跟隨奧巴歸附後金。清崇德元年(1636年),阿都齊之子色稜因功封輔國公;順治五年(1648年),編杜爾伯特部為一扎薩克旗,屬哲里木盟。旗地在嫩江之東,大致相當於今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以及安達市、林甸縣一部分。光緒三十二年正月(1906年2月),將杜爾伯特旗靠近中東鐵路的安達站一帶劃歸安達廳。同年10月,於多耐站(今東吐莫東南)設置沿江荒務行局,開始出放時、和、年、豐四段荒地。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撤銷沿江荒務行局,在多耐站設武興設治公所。同時在嫩江西岸設哈拉霍碩屯墾局,管理北洋陸軍退伍兵屯墾事宜。宣統元年(1909年),撤銷武興設治公所,並於哈拉霍碩屯墾局,管理杜爾伯特、扎賚特兩旗荒務,稱杜扎屯墾局。
民國初年,旗內的漢人放墾地改屬泰來設治局(泰來縣前身),歸黑龍江省。1927年4月,由安達、林甸、泰來三縣析置泰康設治局,[3]又新放民、康、物、阜四段,實行旗縣並存。此時杜爾伯特旗駐巴彥查干,泰康設治局駐莫古台,而今杜爾伯特縣城(泰康鎮)原名小蒿子。
九一八事變後,1933年10月1日,滿洲國將泰康設治局改為泰康縣。1934年12月,劃歸龍江省管轄。1940年5月,撤銷泰康縣,併入杜爾伯特旗,旗公署遷至泰康街(今杜爾伯特鎮)。[4]

1945年日本投降後,杜爾伯特旗屬中共解放區。1946年4月,旗、縣分設,泰康縣政府駐泰康鎮(今杜爾伯特鎮);杜爾伯特旗政府駐巴彥查干王府;縣、旗均隸於嫩南行政區。同年5月,改由嫩江省管轄。1946年8月2日,撤銷泰康縣,併入杜爾伯特旗,旗政府駐泰康鎮。1947年2月至9月,隸屬黑嫩聯合省第四專區,黑嫩聯合省分開後,仍隸屬嫩江省。
1949年5月,撤銷嫩江省,劃歸黑龍江省管轄。1954年8月,改屬新設之嫩江專區。1956年10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杜爾伯特旗,設置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自治縣人民委員會仍駐泰康鎮。1960年5月至1961年10月,嫩江專區曾一度撤銷時,改由齊齊哈爾市領導。1984年12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劃歸齊齊哈爾市。1992年8月21日,劃歸大慶市,黑龍江省政府於9月26日下發通知,從12月1日起正式變更隸屬關係。[5]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杜爾伯特鎮、胡吉吐莫鎮、煙筒屯鎮、他拉哈鎮、連環湖鎮、一心鄉、克爾台鄉、敖林西伯鄉、巴彥查干鄉、腰新鄉、江灣鄉、綠色草原牧場和大山種羊場。
人口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作為黑龍江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總人口25.05萬人,有蒙古、漢、滿、達斡爾等17個民族,蒙古族人口4.28萬人,滿族、回族等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約4700人,其餘為漢族人口。蒙古族人口佔了總人口的18.2%。
2020年末,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統計數據顯示:常住人口199293人[7]。
2021年,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總人口25.2萬,有蒙、漢、滿、回等21個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佔總人口的18.2%。
特產
巴哈西伯綠豆: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