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熱爾圖加共和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熱爾圖加共和國(俄語:Желтугин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又譯哲爾圖加共和國、極爾圖加共和國、極爾吐加共和國[1]、什都喀共和國[2]等,亦稱作熱爾圖京斯卡雅採金業共和國[3],是指1883年至1886年間,黑龍江熱爾圖加河地區(又稱老溝,在今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特別是在今日也稱金溝林場的西林吉鎮金溝村一帶),以沙俄冒險家謝列特金[來源請求]為首的一個共和國[4]。被譽為「阿穆爾的加利福尼亞」(Амурская Калифорния),意指其可與美國加利福尼亞淘金潮相媲美[5][6]。1886年,熱爾圖加共和國被清軍消滅[7]。



Remove ads
名稱
熱爾圖加共和國得名於黑龍江右岸支流額木爾河上游支流熱爾圖加河,熱爾圖加河發源於額爾古納河以東治吉察山支脈元寶山[8][9]:993。熱爾圖加共和國位於熱爾圖加河支流孝辨河口附近,今稱漠河金礦[1][10]。熱爾圖加河又譯什都哈河、什都喀河、極爾吐加河、極而吐加河[1]、澤爾陀加河[5]、什都克河[11]、耶爾都恪河[12]、熱勒圖加河[13]等。「熱爾圖加」源於鄂倫春語「阿爾泰」一詞,又譯作「阿勒泰」、「阿勒坦」、「熱勒塔」[13]、「塞爾特」[5]、「日勒特」[8]等,意為「金山」[14]。
背景
遠在沙皇政府考慮在它的亞洲國界上實施有效的經濟監管之前,黃金交易已經成為邊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因素。在19世紀的最後20年,黃金的發現引發了奔向黑龍江的熱潮,從而促使幾千名中產階級尋富者、「捕獵者」、農民和流浪者來到這裏碰運氣。他們或是來自鄰近地區,或是來自俄羅斯和中國的其他地區,有的甚至來自其他國家。淘金者沿着界河兩岸開挖,不分國籍。在1880年代,滿洲地區最北部吸引了幾百名來自黑龍江地區的俄羅斯人。他們穿過河流,加入河岸上的淘金活動,身邊不遠處就是中國礦工[15]。
自1883年起始,大批俄國人在中國熱爾圖加河上發現黃金寶藏的消息的驅使和俄國官方的鼓動和庇護下,越過黑龍江,在漠河地區開採金礦,從而形成一個秘密的「黃金殖民地」,即熱爾圖加共和國的前身。漠河位於今黑龍江省西北端,與俄國隔江相望,此地藏金最富,自清初以來就被譽為「東金山」,又號稱「金穴」,清政府與沙俄簽訂《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後,黑龍江以北的黃金產地被沙俄取得,並且繼續施用各種手段,控制黑龍江以南的產金之地,漠河地區是其所覬覷的目標之一。據載,1883年俄國人謝列特金等人探知漠河地區金藏豐富的消息後,隨即召集大批俄國人越境前來開採。為使採金活動得到保證,各方組織會議,成立採金事務所,由謝列特金任事務所總首領[5]。
Remove ads
國旗
熱爾圖加共和國國旗為黃黑雙色旗,黃色象徵黃金,黑色象徵土地。顏色可能源自用於慶典的黑黃白俄羅斯皇家旗[6]。
行政
熱爾圖加共和國的行政機關為辦事處,負責施行公議會決策,徵收捐稅[16]。
百萬街是共和國的主要街道,政廳即位於百萬街中段,有11面窗戶,政廳前有1隻吊鐘,兩側有2門鐵炮,右側為茅屋教堂,左側為倉庫,底下有火藥庫[5]。
共和國重要事務由包括全體礦工在內的住民大會決定,通常在鷹場中心舉行。1884年12月,住民大會選舉出共和國最高首領,稱為長老,並按冬舍數分為5個區,其中4個俄羅斯人區,1個中國人區,各區選舉2名工頭代表,稱為區長,輔佐長老。礦工分為幾百個工作組,每組10人至15人不等。至1885年,已有700多個工作組[5][6]。長老月薪400盧布,區長月薪200盧布[17]:141。
Remove ads
共和國的領導人通過選舉產生,更迭很快。有記載的領導人包括[19]:242–5:
- 阿道夫·卡爾洛維奇·法斯:真名卡爾·法西,意大利人,於1885年3月在俄羅斯伊格納希諾被捕。
- 薩哈羅夫:原電報員。
- 帕維爾·普羅庫寧:最後的幾位領導人之一,原律師,來自戈利岑家族,後被礦工罷免。
立法
熱爾圖加共和國的立法機關為公議會,負責制定法律,全體礦工通過公議會行使立法權和決議權[5]。公議會制定的法律共有二十條條款,主要側重懲罰分配[6]。
公議會首任會長為工黨人士林超,系建義侯林興珠後裔,原為采參把頭[18]。
司法
熱爾圖加共和國的司法機關為裁判所[20]。
裁判所的刑罰分為杖刑、絞刑二等,其中杖刑包括使用棍棒的杖刑、使用普通鞭子的鞭刑、使用荊棘條(帶刺的鞭子)的笞刑。如果長老和區長犯罪,則免職後再交由裁判所處治[20][17]:141。
偷竊者判處笞刑500下,禁酒範圍內公開醉酒者判處鞭刑100下,㚻姦者、被指控犯有「非自然惡習和罪行」的其他罪犯、醉酒時攜帶武器者、製造假金砂者、在共和國境內無正當理由開槍者判處鞭刑500下,未經明確許可將女性帶入共和國境內者判處杖刑400下,抵押工作工具者判處杖刑300下,夜間發出巨大噪音者判處杖刑200下[17]:141。
軍事
礦區內辟有道路,行道樹上釘有指路木牌,每20公里設有1座更棚,由2名步兵駐守,2名馬兵沿礦區道路巡邏[18]。
經濟
熱爾圖加共和國的補給最早主要來自伊格納希諾、阿木薩拉等沿邊俄屯[19]:238[21]。隨着人口增長,開始與海蘭泡、外貝加爾州、伊爾庫茨克、葉拉夫納區、尼布楚、赤塔等地的商人和住民往來經商。從1884年開始,老溝金礦已招工4000餘名,造屋700餘間,立窯500餘所,工商列居,儼然一座重鎮[5]。
共和國以百萬街為中心,沿街有麵包店、酒店、旅館、澡堂、遊戲場、動物園、樂隊、劇院等150多家店鋪和娛樂場所,包括「新華」、「俄羅斯」、「馬賽」、「加州」等18家歐洲水準的高級酒店、2個管弦樂隊、1個動物園、1個馬戲團、1家桌球廳和1家攝影工作室。街道兩旁是礦工支木結構的避寒冬舍[5][6][19]:242。
共和國企業向國庫納稅,國庫的資金用於維護當地教堂、公眾浴場和醫院等公共設施,以及支付公務員的工資[6][19]:241–2。採金團體成員平等出資,購置家具、馬匹等作業資料,礦工日薪3至5盧布,包食包宿,所得利潤平分。亦有發掘後根據礦坑金砂產量再決定是否出售的[5]。
赤塔賭場被當地人戲稱為「蒙特卡羅」,礦工在單張賭桌上輸掉賭注的最高記錄是4000盧布[19]:242。女性不被允許進入共和國境內,因此性產業在熱爾圖加河對岸發展。1885年後有少數礦工的女性家眷獲準定居[19]:239–41。
人口
據俄財政部編《滿洲通志》記載,老溝金礦全盛時,礦工達1.5萬人,其中有俄國人9000人,包括哥薩克、礦工等工人、來自尼布楚和庫頁島等地的逃犯、退役軍官、傳教士、外貝加爾的舊禮儀派教徒、商人、西伯利亞原住民和流民等,其餘為中國人、鄂倫春人、朝鮮人、德意志人、法國人、美國人、猶太人和波蘭人等[5][17]:137。其他的一些數據則表示最多有1.2萬名礦工[19]或2萬名礦工[6]。受俄國人僱傭的中國礦工主要是來自璦琿、海參崴、恰克圖、伯力等地的山東人和直隸人[14][21]。
熱爾圖加的人口按職業分為幾類[17]:137–8:
文化
熱爾圖加共和國的建築為歐式風格,其中娛樂場所多為寬敞的木造洋房[5]。
宗教
衛生
覆滅
中俄伊犁交涉和中法戰爭爆發後,清政府為防止南北受敵,決定通過交涉的方式和平解決俄人開採漠河黃金問題。清政府制定了通過交涉和武力驅逐的總方針,即一方面,通過交涉,使俄收回過江俄人;另一方面整頓軍備,準備以武力驅逐。
1885年6月,在清政府多次警告下,俄國阿穆爾總督科爾發出通告令俄人撤回,但仍有俄人繼續開採。1886年9月1日,清政府調集官兵,迫使採金俄人紛紛出山,返回俄境。清軍將熱爾圖加700餘座房屋,500餘所地窖全部搗毀。此後,一些俄國人乘清軍防備鬆懈,再度潛入礦區,在多次清剿收效不大的情況下,清軍迅速增兵,分三路進剿,俘獲俄人343人,然後將其押解出山,交與俄方邊防關卡接收。至此,熱爾圖加共和國徹底滅亡[23]。
評價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