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秦國君主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秦國君主中國先秦秦國的君主,嬴姓,趙氏。自非子周孝王封為附庸開始,到前771年秦襄公正式由周平王列為諸侯,共經歷五代君主;自秦襄公被列為諸侯到前221年秦始皇帝統一中國,建立秦朝,共經歷卅一位君主(包括秦王政)。其中在位期間最長的是秦昭襄王,共五十六年;在位最短的是秦孝文王,僅三天。而享有諡號秦靜公秦夷公,均未繼位便去世。因史料記載不全,表格空檔處為空缺記載。

快速預覽 秦國, 地位 ...

司馬遷記載,嬴秦的先祖為伯益,至蜚廉時期有惡來季勝二子,依次為秦國和趙國的先祖。惡來五世孫非子,因善於養馬被周孝王封為附庸,歷經公伯秦侯秦仲秦莊公五代君主,至前771年,秦襄公因援助周平王有功,被周平王封為諸侯。進入春秋時期,從秦襄公到秦穆公九代君主,秦國國力得到發展和鞏固。秦穆公時期稱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去世後,秦國國力逐漸走向衰落。進入戰國時期,秦國歷經多代君主繼承混亂,國力衰弱,經常遭受近鄰魏國的攻擊。至秦孝公繼位後任用商鞅變法,國力轉強,秦公在西元前324年開始稱王,最終在秦王政時期兼併六國,建立秦朝。但大一統的秦朝僅僅維持了十五年,便在秦末農民戰爭中宣告滅亡。

秦國君主的繼承制遵循了西周宗法制嫡長子繼承制的原則,國君在生前冊立儲君。秦國自秦襄公被封為諸侯,至前221年秦始皇帝統一中國,非親子繼位的君主僅有秦德公秦成公和秦穆公(中間包括不享國的秦靜公和秦夷公)。但由於若干庶長把持國君的廢立,造成多代秦國君主非正常繼位,包括秦出子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獻公秦昭襄王[2]

需要注意的是在古代,姓和氏是分開的,姓是母系社會時女子使用的,男子使用的是氏,趙非子未獲封秦地時,是在趙嬴這個大宗之中,使用的是趙氏,所以秦國歷代君主都是嬴姓趙氏,而我們現在普遍得知的「嬴政」則是錯誤的叫法,秦始皇一生中從未被稱呼為「嬴政」,而現在這一稱呼多來自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錯誤的稱謂法,正常叫法應該是「秦王政」「公子政」「趙政」秦始皇叫趙政和其母親「趙姬」完全無關。是因為其本身出自嬴姓趙氏這個宗族。[3]

Remove ads

列表

更多資訊 稱號, 別稱 ...
Remove ads

註釋

  1. 《史記索隱·十二諸侯年表》認為「其」非秦莊公真名。[10]
  2. 關於西犬丘的詳細位置,史學界觀點不一,一是明人董悅、近人王國維、郭沫若考證其故址在漢代的西縣地,即今西和縣、禮縣一帶;二是徐日輝先生考證在禮縣鹽官堡東南2.5公里的西漢水南岸;三是康世榮先生考證在禮縣紅河鄉岳費家莊地帶;四是王世平先生認為可能在大堡子山秦公墓地不遠處的西漢水北岸一帶; 五是祝中熹先生考證禮縣城東20公里處的原「天嘉古郡」邑址即西垂故址,在今禮縣永興鎮捷地村與紅土嘴附近;六是張天恩先生認為禮縣永興鄉西南的趙坪遺址即西犬丘故墟。但這六種觀點均認為西犬丘位於甘肅省禮縣境內。[13]
  3. 西垂陵園發現兩座大墓,經考證為秦國國君墓。但關於兩座大墓的主人是誰,有秦莊公、襄公、文公、靜公和憲公或者其夫人多種觀點。[17][18]
  4. 《史記·卷五·秦本紀》記載為西山。[22]而關於西山的位置,《史記集解·秦本紀》記載為隴西郡的西縣,即西垂陵園。[23]而《史記正義·秦本紀》則記載為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西北的秦陵山,又稱西山大麓。[24]
  5. 梁玉繩所著《史記志疑》認為秦寧公為繁體寧字與憲字相似所造成的錯誤,[26]而秦公鍾、秦公鎛銘文支持了這一觀點。[5]
  6. 《帝王世紀·秦》誤作為秦出子時期遷都平陽。[29]
  7. 《史記·卷五·秦本紀》記載為西山,[27]位置爭議見秦文公。《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記載秦憲公死後葬於衙縣,[28]梁玉繩認為疑似記載錯誤,見梁所著《史記志疑》第193頁。[26]
  8. 《史記索隱·秦始皇本紀》一說居西陂宮。[35]
  9.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記載為宣陽聚東南,[36]《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記載為雍。[37]
  10. 《春秋·宣公四年》記載魯宣公四年秦伯稻卒,[52]魯宣公四年對應為秦共公四年,所以《史記》記載秦共公在位五年有誤,見梁玉繩所著《史記志疑》第134頁。[26]
  11. 《史記》將秦共公在位時間由4年誤作為5年,而將秦桓公在位時間28年誤作為27年,見梁玉繩所著《史記志疑》第134頁。[26]
  12. 伯車是秦景公同母弟後子鍼的字,《世本·諸侯世本·秦》誤將秦景公之名作後伯車,而《史記索隱·秦始皇本紀》、《史記集解·秦本紀》引用《世本·諸侯世本·秦》此記載同樣錯誤,見梁玉繩所著《史記志疑》第134頁。[26]
  13. 王蘧常認為諡法中無「畢」和「㻫」,認為這兩種觀點有誤。見王所著《秦史》第13頁。[59]
  14. 《春秋·哀公三年》記載魯哀公三年秦伯卒,[63]魯哀公三年當為秦惠公九年,所以《史記》記載秦惠公在位十年有誤,見梁玉繩所著《史記志疑》第136頁。[26]
  15. 《史記》將秦惠公在位時間由9年誤作為10年,導致《史記·卷五·秦本紀》和《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將秦悼公在位時間由15年均誤作為14年,見梁玉繩所著《史記志疑》第136頁至第137頁。[26]
  16.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作僖公西,秦國君主中無僖公。《史記索隱·秦始皇本紀》記載景公一作僖公,依據此說法應為景公西,見梁玉繩所著《史記志疑》第195頁。[59]
  17. 梁玉繩認為這是諡法中「剌」字與「厲」字音同意近,「利」字與「剌」字形相近所造成的錯誤,而「龔」字通「共」字。見梁所著《史記志疑》195頁。[26]
  18. 王蘧常認為這種說法有誤,見王所著《秦史》第15頁。[59]
  19. 《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誤作為秦惠公之子。[71]
  20. 《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誤作為秦惠公之子;[71]《漢書·卷二十·古今人表》誤作為秦躁公之子,馬非百認為這是傳寫之誤。見馬所著《秦集史》第40頁。[73]
  21. 梁玉繩和王蘧常皆認為肅字為誤增,見梁所著《史記志疑》第196頁和王所著《秦史》第15頁。[26][59]
  22. 《史記·卷五·秦本紀》誤記載為秦靈公十三年,城籍姑。[76]此事應發生在秦靈公十年。林劍鳴認為是文獻記載有誤,見林所著《秦史稿》第5頁至第6頁。[5]
  23.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誤作為秦懷公之子,應為秦懷公之子嬴昭子生秦靈公。[72]
  24.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記載秦靈公居涇陽。林劍鳴認為秦靈公時期為便於向東發展,居住於涇陽是可能的,但秦國的首都仍然是雍城。見林所著《秦史稿》第201頁。[5]
  25. 王蘧常認為「悼子」非秦簡公真名,見王所著《秦史》第16頁。[59]
  26. 《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記載秦懷公元年,生靈公。楊寬考證認為此處必有一位秦國後世君主誕生,但非秦靈公,而是秦簡公,見楊所著《戰國史料編年輯證》第139頁。[78]
  27. 《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誤作為秦惠公之子;[71]《史記·卷六·秦始皇本記》誤作為秦靈公之子。[75]唐鈔卷子本《史記集解·秦本紀》、[80]《世本·諸侯世本·秦》引《史記索隱》、[81]《漢書·卷二十·古今人表》[82]均作秦厲共公之子。
  28. 因秦簡公篡前任君主之正統,未逾年改元,所以《史記·卷五·秦本紀》出現秦簡公十六年卒的記載。《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和《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均按逾年改元記載。[77]
  29. 《史記索隱·秦始皇本紀》引《竹書紀年》記載秦簡公於前406年去世,秦敬公在位13年後傳位給秦惠公,與《史記》記載不同,但已無從考證。 [84]
  30. 《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記載為秦惠公十一年,太子生。而《史記·卷五·秦本紀》記載為惠公十二年,子出子生。已無法考證兩個年代哪個正確。
  31. 《史記·卷五·秦本紀》記載秦出公被庶長改殺死後沉入深淵,[91]《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則記載為秦出公自殺。[90]秦出公死時年僅三、四歲,不可能自殺,是《史記·秦始皇本紀》為避諱秦出公被殺而這樣記載,見楊寬所著《戰國史料編年輯證》第233頁。[78]
  32. 《世本·諸侯世本·秦》誤作為22年;[92]《越絕書·卷八·越絕外傳·記地傳第十》誤作為20年。[93]
  33. 因前任君主秦出公被秦獻公殺害,未逾年改元,所以《史記·卷五·秦本紀》出現秦獻公二十四年,獻公卒的記載。《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和《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均按逾年改元記載。[77]
  34. 《越絕書·卷八·越絕外傳·記地傳第十》誤作為23年。[98]
  35. 《世本·諸侯世本·秦》誤作為3年。[112]
  36. 秦孝文王是在秦昭襄王死後,逾年行改元之禮後繼位,三天後去世,所以《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記載為享國一年。並非秦昭襄王死後,秦孝文王立即繼位,三天後去世,見楊寬所著《戰國史料編年輯證》第1038頁。[78]
  37. 《史記·卷五·秦本紀》記載為秦莊襄王四年,莊襄王卒。[137]錢穆考訂這是由於秦莊襄王在前任君主去世後,未逾年改元所造成的,見錢所著《先秦諸子系年考辨》第14頁至第16頁。[77]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