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二次世界大戰

發生於1939年到1945年之間的全球性戰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
Remove ads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是1939年至1945年爆發的全球軍事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涉及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並最終分成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各國動員至少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佈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科學技術用於戰爭之上,同時將民用和軍用的資源合併以便規劃。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有紀錄以來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的軍事衝突,總死亡人數達7000萬,其中,死於交戰各方刻意屠殺的平民和戰俘至少有1,800多萬(不包含失蹤或未記錄在冊的),是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歷史上死傷人數最多的戰爭[2]。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世界局勢,大英帝國法蘭西殖民帝國歐洲殖民帝國衰落,美國蘇聯則取代歐洲殖民帝國的地位成了新的超級大國並在戰後形成兩強格局,直到1991年12月26日蘇聯解體,而以聯合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則持續至今。

快速預覽 第二次世界大戰, 日期 ...
Remove ads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出兵佔領中國東北,建立傀儡國家滿洲國,當地中國守軍被迫撤離。1937年7月7日,日本又發動了「盧溝橋事變」,惟中國政府在這次衝突中開始積極對抗,於是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西方媒體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即導致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納粹德國宣戰。德國在擊敗波蘭第二共和國後開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帝國,自1939年到1941年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使德國幾乎佔領西歐、北歐大部分的地區,並和意大利王國大日本帝國簽署三國同盟條約。而聲明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開始擴張,陸續佔領或吞併在相鄰的6個歐洲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大英帝國則持續作戰,並在北非大西洋海上與軸心國爆發多次軍事衝突,英國成了歐洲少數仍繼續抵抗德軍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決定撕毀和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即巴巴羅薩行動,這次攻勢也使得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行動爆發,但在之後讓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

1941年12月,亞洲軸心國日本在華作戰已經多年而趨於疲軟,為了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發動珍珠港事件,襲擊位於太平洋的英美殖民地以獲取南洋資源,導致美國向軸心國宣戰,歐亞戰場合攏的格局明顯浮現,雖然日本很快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但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在中途島海戰損失四艘航空母艦,歐洲的意大利也陸續於北非戰役及德國在史太林格勒戰役中敗退,這些都使軸心國暫停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意大利在西西里島戰役被同盟國部隊經突尼西亞登陸打敗投降,推進至意大利南部,國內政變,總理貝尼托·墨索里尼失勢,逃往意大利北方繼續作戰,德軍在東線的庫爾斯克會戰戰敗後失去對於東線的主動權,同時美國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後撤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諾曼第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其他軸心國。在蘇聯部隊攻入柏林後,德國元首希特拉自殺,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後宣告結束。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9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5日,日本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也代表執行開羅宣言中無條件投降的條件,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降書,宣佈日軍、日軍大本營及日本控制下的軍隊向盟軍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勝利正式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五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主導着世界的秩序[3]。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也促使美國和蘇聯二者勢力大幅擴張,成為彼此對立的超級大國,並在戰爭結束後展開長達四十多年的冷戰局勢。與此同時過去各個歐洲大國的影響力則逐漸下降,促使各個亞洲與非洲殖民地出現非殖民化的運動,陸陸續續有許多地方宣告獨立。而為了面對戰爭所帶來的破壞,各個國家也開始為自身的產業推出振興經濟措施;另外為了能夠穩定各國之間的外交關係,歐洲也開始推動歐洲一體化的目標。

Remove ads

時間線

Loading content...

背景

Loading content...

戰前事件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content...

戰爭過程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content...

戰後

影響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