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蝠鱝蟲屬
宣扬爪虫科的一属恐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灼色蝠鱝蟲(學名:Mobulavermis adustus)是蝠鱝蟲屬(學名:Mobulavermis)唯一個物種,也是模式種。屬於節肢動物門、恐蝦綱、宣揚爪蟲科底下的一個種。蝠鱝蟲是首個被發現生活在寒武紀第四期美國中部的葉足動物。牠是目前發現過最多且最大扇鰭的恐蝦綱物種。關係與宣揚爪蟲與猶他王蟲非常接近。[1]
Remove ads
發現

蝠鱝蟲的化石在美國內華達州林肯縣(Lincoln County)皮奧什頁岩(Pioche Shale)綜金屬地層(Combined Metals)的皮奧什組(Pioche Formation)發現。目前發現兩個標本,KUMIP 298510(正模標本)和KUMIP 29851(副模標本)。標本呈為深紅色、橘色和黃色,因為化石含高濃度的赤鐵礦。這兩個標本目前存放在美國堪薩斯州勞倫斯堪薩斯大學附屬的生物多樣性研究所(University of Kansas Biodiversity Institute,簡稱KUMIP)。[1]
命名
蝠鱝蟲的屬名Mobulavermis,由拉丁文的「Mobula」和「vermis」組成;「Mobula」是蝠鱝的學名,因為蝠鱝蟲的扇鰭(flap)和尾刺外觀像蝠鱝兩側的胸鰭和尾棘;「vermis」是蟲的意思。種小名的「adustus」是燒焦 、燒紅或曬傷的意思,原意為化石中的黃色、紅色和黑色等,凸顯的顏色;標本發現所在地很乾旱。[1]
描述
蝠鱝蟲的身體復原圖,因化石未保存完整,以問號代替蝠鱝蟲的頭部和尾刺。
蝠鱝蟲的親戚-克爾凱郭爾宣揚爪蟲(Kerygmachela kierkegaardi)的全身復原圖。
全身長未知,但是化石保存的部分長大約80.6毫米,最寬之處寬11毫米。化石保存了一點蝠鱝蟲的環紋表皮。目前最多可推測出到11至12對的扇鰭(恐蝦綱物種專用於游泳的扇葉構造),但是許多部份仍保存不佳。扇鰭整體寬平,表面光滑,代表蝠鱝蟲的扇鰭底下可能有巨大的葉足(lobopod)。扇鰭前緣與身體垂直,延伸到向外突出的曲線,但是在化石上經常保存不清。無法完整量出最長的扇鰭,但可觀測出保存到部分最長約19.1毫米。[1]最大的扇鰭表面有皺紋的痕跡[1],與猶他王蟲和宣揚爪蟲非常類似[2][3]。化石中的消化道呈橘色,中止在尾刺,也就是最後一對扇鰭。[1]
分類
2003,布魯斯·S·利伯曼(Bruce S. Lieberman)挖掘到化石標本(KUMIP 298510),並將其發表。[1]當時鑑定為未保存頭部的奇蝦科身體化石。[4]2022年,魯迪·勒羅西-奧布里爾(Rudy Lerosey-Aubril)和哈維爾·奧爾特加-赫南德茲(Javier Ortega-Hernández)將其認定為無法確定的放射齒目物種。[2]
在McCall (2023)的系統發育分析中,蝠鱝蟲被放在在「具鰓葉足動物」(Utahnax和Kerygmachela)中。該論文還發現「具鰓葉足動物」中存在一個單系群:宣揚爪蟲科——該分支也在這篇論文中正式提出。儘管它曾經被非正式地用來指代該類群,而不是作為已確定的分支名稱。[5] 此前,有人認為,宣揚爪蟲和猶他王蟲的游動葉可能是來源於其祖先,行走的葉足類動物的葉足扁平化而成,相對射齒目、歐巴賓蟲科和厭惡蟲來說,它們是獨立演化出遊動葉的。[2]對一種明顯缺乏葉狀足的新宣揚爪蟲類動物的描述似乎證實了這一假設。以下系統發生樹代表50%多數規則共識樹的系統發育結果。[1]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